:::
李逸寧覺得豎笛是一個相當特殊的樂器,可以深沉、憂愁地敘述一個人的情感,也可以用高亢的聲音來表達活潑快樂的感覺。(國家交響樂團 提供)
藝號人物 People 專訪旅義豎笛演奏家

李逸寧 笛音環繞的亮彩精靈

一頭捲曲飄逸的長髮,亮麗的外型與優雅的氣質,是豎笛演奏家李逸寧給人的深刻印象。自年少即負笈義大利研習音樂的她,以精湛的技巧與動人的詮釋,讓世人入迷。本月她將返國與NSO攜手,在簡文彬的指揮下演出;除了再次有機會聆聽她的迷人演奏,本刊也趁此機會告訴你,認真、執著的李逸寧,如何以醇美的豎笛聲感動了無數樂迷的心,也以果敢、自信的勇氣寫下了精采的生命。

一頭捲曲飄逸的長髮,亮麗的外型與優雅的氣質,是豎笛演奏家李逸寧給人的深刻印象。自年少即負笈義大利研習音樂的她,以精湛的技巧與動人的詮釋,讓世人入迷。本月她將返國與NSO攜手,在簡文彬的指揮下演出;除了再次有機會聆聽她的迷人演奏,本刊也趁此機會告訴你,認真、執著的李逸寧,如何以醇美的豎笛聲感動了無數樂迷的心,也以果敢、自信的勇氣寫下了精采的生命。

NSO旅人之歌—羅馬鄉情

4/25  19: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INFO  02-33939888

「最細膩的技巧,演奏天堂般的境界。和諧的音色化成了如歌般優美的音符,和近似人聲的音質……」與國際知名音樂家同台演出,曾被當時報紙的樂評大加讚賞的李逸寧,不僅音樂才華出眾,一頭捲曲飄逸的長髮,加上亮麗的外型與優雅的氣質,更讓不少樂迷們為她的魅力所傾倒。演奏邀約不斷,她是活躍國際舞台的耀眼明星,然而即使如此,在台灣重要的演出時刻,絕少不了她的存在。縱然旅居義大利多年,在她內心最深的牽絆,恐怕還是台灣這塊土地上所難以割捨的感情!

薛耀武老師牽線,結下與豎笛的奇妙緣分

「我一生都會感謝我的老師薛耀武!」慶幸自己碰到一位對的老師,李逸寧認為受恩師的影響非常的大,甚至改變了她的一生。回憶起學音樂的初衷,她透露是源自於母親所驅使。喜歡音樂的母親原先想學鋼琴,但卻因為環境無法配合不能如願,於是便將這個願望轉嫁,讓孩子們都能夠盡情學習。也就因為如此,李逸寧最初所學的樂器並不是豎笛,從六歲開始學習到考上音樂班之後,所彈的樂器其實是鋼琴。而且開始接觸豎笛還不是自己的選擇,而是被「指定」的!原因是當時每個小朋友都從鋼琴做基礎開始學習,因為學校裡有個小樂團,所有人都要有一樣副科。小小的自己對樂器也不是那麼了解,眼看著其他樂器如長笛、小提琴、大提琴等都有人學了,只有豎笛還沒有,因此老師就告訴她由她來吹,而懵懂的李逸寧也沒有任何排斥,就這樣與豎笛結下了不解之緣。

一開始學習,馬上就面臨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正常規格的豎笛對孩子來說實在太大了,無法將上面的開孔全數按到。用心的薛老師於是幫她訂做了一把很特別的豎笛,上面有特製的蓋子能夠蓋住所需要的音孔,讓當時還小的手,一樣可以操控自如。「我也不知道薛老師去哪裡找到這把特製的雙簧管」,然而這把樂器就這麼伴著她,一直吹到了十五歲。拿到了豎笛,李逸寧就像著了魔一般地被它吸引,整天都在琴房裡面練習,慢慢地對於之前主修鋼琴的熱忱也就消退了下來。「說來好玩」回想起這個過程,她笑著說:「原本在光仁小學的功課是全校第一,但到了光仁中學時,就變成全校最後了!」戲稱自己賴皮地簽名畢業的她,直到獲台灣區少年個人組豎笛比賽冠軍時,才跟媽媽解釋為什麼功課變得那麼爛——原來,她將所有的時間和精神,都花在這個樂器上了!

「依親」女高音朱苔麗,羈旅義國三十載

認為她具有獨特的音樂性,音色也相當優美,薛老師也鼓勵李逸寧可以往豎笛演奏發展,於是在獲獎之後的同一年,便負笈義大利,進入國立羅馬音樂院求學了。然而一般來說,義大利並不是台灣留學生的首選地,尤其是對於學習豎笛這項管樂器來說,更不像學習聲樂那般理所當然,為什麼李逸寧選擇了這個國家呢?她回答,當時的確考慮過美國,但因為美國沒有認識的親人可以照應。因為不放心讓那麼小的孩子隻身求學,母親的朋友便推薦自己已經在義大利唸書的女兒幫忙。於是就這樣,「姐姐」聲樂家朱苔麗,便成了李逸寧「投靠」的依歸。「就是那一股傻勁」,她形容自己雖然一路走來也有過孤單、寂寞的日子,但是當初要出國時,並沒有害怕要面對世界的感覺,只拎著皮箱就出發了。而本來計畫著先到義大利,等長大再自己選擇想要去的國家,卻沒想到這麼一待就是三十多年!

義大利人熱情、愛講話,加上又有熟識的人,讓她感覺這裡不是一個很「冷」的國家。然而,她的光芒,卻也讓她吃了不少苦頭。「那時羅馬音樂學院學豎笛的只有一個女孩子,那就是我,而且又是外國人!上課時同學居然還把椅子搬到我面前,看我怎麼吹。當時瘦小的我被一群高大的男生團團圍住,壓力真有點大!」在備受注目之餘,李逸寧只能以勤練樂器作為寄託。但她的吹法來自於薛老師所教的美國派,跟大家都不一樣,雖然剛進學校時的主修老師非常好,可惜一年後就退休了。換了另外一位技術派的老師,居然要求她改變這麼多年來習慣的吹法。頓時,她擅長的音樂性及音色不僅不受重視,按照老師的方式根本吹不出來。於是堅持不改吹法的李逸寧,便跟老師兩人在課堂上對立,也常常哭著跑出來。當時覺得快要崩潰的她,還一度想要換樂器。還好想到回頭找以前的老師私下學習,重拾自信繼續苦練。最後終於以滿分成績畢業時,那位主修老師居然還對著別人說:「看,我的學生這麼好!」

因室內樂拓展音樂視野,家人感情是最大支持

在考上了國立音樂研究院之後,李逸寧選擇了室內樂,並遇見了另一位恩師。這位著名的小提琴家音色相當優美,在他的指導下,李逸寧感受到以不同樂器的角度觀察,或許能夠藉著學習其他樂器的優點,來拓寬自己樂器發揮的界限。李逸寧很高興自己受教的不是只有豎笛的老師,而且曲目也愈來愈寬廣。此外,她也因為室內樂的合奏得到了非常多珍貴的友誼,從此邀演愈來愈多,活動也愈來愈豐富。然而,卻也因此引起許多老師的不滿,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才是豎笛權威,這些演出應該由他們來安排!

人生旅程難免有過不順遂,但是李逸寧認為來自父母及兄弟姐妹的支持,是她最大的力量。雖然離家那麼遙遠,但父母最在意的,還是要給孩子們有「家」的感覺。對孩子們非常的信任,並且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一定做孩子們的後盾。「所以我們不會徬徨!」她說,大約維持了二十幾年吧,雖然全家住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但每年都會在夏天選擇一段時間,在世界的某個地點會面。「我們感情,也許比住在一起的家庭距離還要近!」

豎笛醇美動人,陪伴精采人生

「我覺得豎笛是一個很特別的樂器,它的音域可以達到到將近四個八度之廣。它可以深沉、憂愁地敘述一個人的情感,也可以用高亢的聲音來表達活潑快樂的感覺。特別的是,豎笛再怎麼吹到高音時,聲音也不會尖銳,一樣能夠維持飽滿的音色。在西洋樂器裡,我想只有大提琴能夠給我相同的感受。」慶幸自己能夠認識到豎笛這項樂器的李逸寧,也不枉這麼多年來的努力。曾應邀擔任羅馬愛樂樂團的豎笛首席,在千禧年聖誕音樂會中演出的李逸寧喜歡莫札特的無憂無慮,也認為布拉姆斯能夠拉動內心的那條弦。所灌錄的錄音不僅兩度得到金鼎獎之外,她也跨界與義大利著名戲劇演員G. Lojodice演出「詩與音樂的對話」。在國際舞台上,成功的表演下,認真、執著的李逸寧,以醇美的豎笛聲感動了無數樂迷的心,也以果敢、自信的勇氣寫下了精采的生命。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人物小檔案

▲ 1982年以滿分成績自國立羅馬音樂院畢業;1984年以室內樂演奏滿分特優之成績自義大利國立音樂研究院畢業。

▲ 國家音樂廳1987年開幕時,與與聯合實驗樂團(今NSO)合作演出莫札特豎笛協奏曲。

▲ 與鋼琴家Luisa Prayer合作灌錄布拉姆斯作品OP.120豎笛奏鳴曲,獲八十四年度金鼎獎。

▲ 2001年時應邀羅馬愛樂交響樂團豎笛首席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