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變裝」、「跨性別」乍聽是很陌生的議題,但其實在文學、電影、劇場,甚至傳統戲曲的舞台上,相關主題取材屢見不鮮。西方女性主義作家吳爾芙(Virginia Woof)以意識流筆法寫成的《歐蘭朵》Orlando堪稱是探討性別認同的經典。歐蘭朵身為英國貴族,在三十歲之前是人見人愛的男人,但是一場昏迷之後,醒來卻變成女人。歐蘭朵,經歷了奇異的人生體驗,以及男女、男男、女女的情感變換,而她終於從性別的錯亂中覺醒過來。窮其一生,歐蘭朵始終在尋覓那個真正的、完全的自我,那個自我並非是一個男人,亦非一個女人,它跨越、融合性別二分,不彼此嫌棄也不彼此壓制。英國歷史上,並非真有歐蘭朵其人,她其實是作者自傳式的化身,而小說的奇幻特質,更讓吳爾芙找到擺脫父權桎梏,實踐雌雄同體之理想的渠道。

導演陳凱歌改編李碧華原著的電影《霸王別姬》,除了潛藏文本背後的「男性之愛」,亦提示了一個性別認同的曲折歷程。程蝶衣從小被賣去學京戲,和有妻子的師兄段小樓台上台下情愫蔓燒。程蝶衣雖是男兒身,卻是女孩的情與慾,能夠在舞台扮女身,對情人獻媚只是最自然的展現,下了舞台的現實,才是扮演。《霸王別姬》將戲劇與人一出生便配戴的性別認同相互呼應,戲裡戲外虛實交錯、詰問和思索。於是,我們照見,劇場,成為一個性別流動場域的可能。表演者合情合理地扮演另一個人,彷彿提供了一個比現實世界更大的跨界機會,隨時可變化身體樣貌,性別在此可以轉換。

比利時當代舞團此次來台的新作《梔子花》,將帶我們實際走入變性人、異裝癖的世界,展現「他們」變身為「她們」的過程中,溫柔而混亂的人生真實。該舞作發想於巴塞隆納一個真實異裝癖表演場所的紀錄片,主要敘事者Vanessa Van Durme據說是比利時第一位變性人,多數表演者又是正港異裝癖者,可說話題性十足,然而作品並不刻意獵奇賣弄,也無聳動催淚的故事。編舞家布拉德勒讓年華老去的主角們變裝解放,濃妝豔抹再加上羽毛亮片華服,個個豔光四射,令人眼花撩亂。在古典音樂與流行老歌混搭的配樂中,他們邊唱邊跳,扭動著臃腫變形的身軀,既娛樂又感傷。時間的流逝與變幻無常,他們樂在其中卻也持續地與之抵抗奮戰,如同「梔子花」一般,在衰敗凋零之際,愈發能顯露出生命之芬芳。

本劇的另一位創作者,劇場導演法朗克.范萊克接受本刊獨家專訪時表示:「這是一個愛與希望的故事,雖然主角們生命中有許多黑暗哀愁的面向,譬如說始終沒人可以分享內心秘密,無法接受真正的自己,總是期望被人喜愛,孤伶伶一個人的感覺,生命陷落的困頓等等。」他們選擇做自己的矛盾掙扎與自我認同的幽微內在,或許我們難以體會;但不論換裝變性與否,舞台上他人的差異性反向過來豐富了我們對內心世界的認識,也體認了,這個世界,因為有了差異的存在,才美。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