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麵缸》由吳兆南老師、尹來有、謝冠生、吳海倫、汪勝光主演。(國立國光劇團 提供)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歡喜賀歲 國光劇團呼喚「小丑報到」

吳兆南、張銘榮、劉復學 三老策馬助陣

歲末年冬,又是歡喜過節時!今年國光劇團特地推出「小丑報到」,將搬演近年少見的十三齣民間小戲,不僅當家老生唐文華、全能旦角魏海敏不計形象扮「丑」演出,更邀請相聲大師吳兆南、上海崑劇院名丑張銘榮、已退休的復字輩名丑劉復學助陣,以深厚的火候在歲末隆冬與觀眾分享溫厚的戲情人情。

歲末年冬,又是歡喜過節時!今年國光劇團特地推出「小丑報到」,將搬演近年少見的十三齣民間小戲,不僅當家老生唐文華、全能旦角魏海敏不計形象扮「丑」演出,更邀請相聲大師吳兆南、上海崑劇院名丑張銘榮、已退休的復字輩名丑劉復學助陣,以深厚的火候在歲末隆冬與觀眾分享溫厚的戲情人情。

國光劇團《小丑報到》

2013/1/4  19:30   2013/1/5~6  14:30

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INFO  02-29383567

丑戲多是玩笑戲謔性質的小戲,看似難登大雅之堂,其實需要多年苦練與舞台經驗才能累積深厚功力,表演的拿捏及現場氣氛的掌握必須恰到好處,同時這些戲的內容也充滿豐富的生活氣息和幽默、世故和練達的人情味。國光劇團歲末公演「小丑報到」推出《鋸大缸》、《送親演禮》、《小上墳》、《小放牛》、《打麵缸》等十三齣近年少演的民間小戲,不僅當家老生唐文華、崑曲小生溫宇航、全能旦角魏海敏不計形象扮「丑」演出,更邀請相聲大師吳兆南、上海崑劇院名丑張銘榮、已退休的復字輩名丑劉復學助陣,以深厚的火候在歲末隆冬與觀眾分享溫厚的戲情人情。俗話說小丑是「戲裡甘草、人間至寶」,農曆年前的小丑報到,要讓觀眾開心一整年。

小戲生猛辛辣  紮實功底搬演

小戲常以喜鬧風格呈現,然而藝術總監王安祈強調,小戲不只是調笑而已:「民間戲曲的價值不能從文辭看,也不能講究劇情的邏輯合理性,甚至人物內心有時也不細細剖析,而是以粗線條筆法,把小人物生存方式攤開來直接呈現。」沒有文謅謅的引經據典,沒有抒情敘事的調和,也沒有懸宕逆轉衝突和解;不細膩剖陳辛酸,也不強調強顏歡笑的做表,沒有控訴,沒有批判,只是把生活樣貌如實呈現,生猛銳利直接辛辣。但小戲也要嚴格紮實的「功法」,踩蹺、花梆子、耍眼珠、吹鬍子,高難度的技藝展現最真誠的人生,這就是市井小民的審美樂趣。

王安祈說,國光的丑角人才甚多,從最資深的尹來有,到當紅的陳清河、謝冠生、許孝存,突飛猛進的陳元鴻,以及後起之秀陳富國、傅威翰等,在這系列裡各展所長,此外,三位資深丑角前輩領軍坐鎮,使得演出更添看頭。

三老挑梁登台  老薑讓你笑開懷

吳兆南本是京劇演員,與胡少安、李萬春、李麗華等京劇名角都同台演過,只因相聲成就太高,讓人忘了他原是京劇圈內人。此次重回老本行,挑梁主演《打麵缸》和《紡棉花》。吳兆南謙稱,京劇相聲一家親,他認為自己:「還是個小小戲劇演員、說相聲的人,應該盡自己責任,只要還能服務一天,就要盡自己力量來貢獻,讓大家聽了相聲身體健康、延年益壽,闔家歡樂。」值得一提的是,《紡棉花》將由魏海敏主演思春少婦,吳兆南與唐文華分別主演真、假丈夫,王安祈親自編寫腳本。由於此戲可以隨意串聯穿插小曲,看三位名角如何說學逗唱臨場飆戲,盡展絕學。

張銘榮是上海崑劇團一級演員,與蔡正仁、計鎮華、岳美緹、梁谷音、劉異龍、王芝泉等名家都是「崑大班」同窗。這回與國光的崑劇巾生溫宇航合演《湖樓》一折,即「賣油郎獨占花魁」故事的精采段子。王安祈說,她特別欣賞張銘榮老師從表演和人格特質裡所透出的質樸溫厚,就像是鄰居家人,多元展示市井風情和生命面向,親切有味,豐富深刻。所以特邀張銘榮來作為「小丑報到」裡「崑丑」的代表,展示表演的典範意義。溫宇航此劇也是由岳美緹親授。

劉復學名列復興劇校「復字輩」,與曹復永、葉復潤、趙復芬、曲復敏等名角,代表台灣本土京劇教學體系培育出來的第一屆菁英。劉復學在國光劇團多年,參與過的傳統戲不計其數,京劇大師裴艷玲慧眼獨具,形容他「京味兒」十足,韻味醇厚。劉復學雖已隱退多年,近年仍教授國光青年丑角陳元鴻、陳富國等。此次將主演拿手好戲《送親演禮》與《孔雀東南飛.織絹》。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京劇中小戲的起與落

京劇起源於民間,吸收小戲甚多,民間小戲進入京劇班後,常大量融入京劇的技藝,例如《五花洞》,原來只是小丑小旦的小戲,但京班加上後半大開打,劇名又叫《掃蕩群魔》;而在梅尚荀程四大名旦灌過唱片之後,更形成四句西皮慢板各展一句流派特色的傳統,小戲就不只是民間趣味了,更有流派唱工的較勁。《紡棉花》更是特別,此劇由吳素秋、言慧珠、童芷苓唱紅。戲裡融入南腔北調、大鼓彈詞、流行歌曲,什麼都能唱,為的是展現演員的各項才藝。其他諸如《花子拾金》、《戲迷家庭》、《十八扯兄妹串戲》都是為了表現演員多能,劇本並無定版,劇情只是個框架。

當老生、青衣相繼成為主角後,小戲逐漸退居墊戲或開鑼。過去,一個晚上的戲可演到四、五小時,然而正戲才一個多小時,前面必須有齣旦角戲,也可能插一齣武戲,再加一齣小花臉玩笑戲當開鑼,才夠得上一整個晚上。這樣的排戲是常態,所以小花臉戲經常可見。如今,演出長度縮短,又多以首尾俱全的整本大戲為主時,別說小戲了,連武戲都很難安插。民間小戲被吸收進大戲班以後,遭到邊緣化,是難逃的宿命。(廖俊逞)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