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劇的成功,正是因為在當前極端貧瘠的戲劇文學狀態下,讓戲劇重新回歸了文學。(南京大學藝術碩士劇團 提供)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南京大學《蔣公的面子》 再現戲劇「裡子」的重要

由南京大學學生溫方伊編劇,將一則流傳校園七十年的傳說改寫成的劇本《蔣公的面子》,上演之後頗受好評。該劇成功的原因是讓戲劇重新回歸了文學,也讓人省思目前中國劇壇花大把錢在一流設計、二流導演、三流劇情的怪現象。

由南京大學學生溫方伊編劇,將一則流傳校園七十年的傳說改寫成的劇本《蔣公的面子》,上演之後頗受好評。該劇成功的原因是讓戲劇重新回歸了文學,也讓人省思目前中國劇壇花大把錢在一流設計、二流導演、三流劇情的怪現象。

近來的海上劇壇,雖然剛頒過幾個重要獎項,演出卻也熱鬧非凡,幾齣以知識分子為主調的劇作,掀起了票房評價不一的論戰,有的是以知識分子的理想如《志摩歸去》或以強調軟弱和慾望妥協的《驢得水》,有的直接點評讀書人的尊嚴為題,例如《蔣公的面子》。看戲的都明白,這無非是以讀書人為話題,編劇們放下身段的自我調侃,舒一口針貶時政的惡氣罷了。特別是以引用老蔣的面子為發想,刻劃讀書人裡子的劇情,劇場效果當然是極好的,這出非滬上自產自銷的外地貨,除了引起的個人褒貶喜好的不同對話之外,一些業內劇界人士,更以此劇來自校園創作的水平,作為滬上商業劇壇水平下滑的標準,另一方面,此劇數度入滬賺取了超高人氣,又引來了,「沒有表演,沒有導演,沒有舞美,沒有音樂」的嚴厲批評。

流傳南大的軼聞

這是一則南京大學七十年前流傳的傳說,一九四三年蔣介石擔任中央大學校長的歷史背景,想請幾位教授吃年夜飯,以安民心。目前任教南大教授呂效平,在去年出了這道課題要學生發揮,藉以紀念南京大學一百一十周年校慶,時念大三的溫方伊遂編寫出《蔣公的面子》一劇,作為學年論文課業。劇情中以胡小石為原型的夏小山,是一美食家,戰時物資缺乏,所以很是惦記宴席上的菜餚,但因公開批評過蔣,怕人指責言行不一,因而猶豫不決;另一位來自陳中凡的原型人物時任道,也有不想去的理由,他的學生參與遊行後被殺害,對蔣的理念很不認同,卻因有藏書流落在外,想藉飯局之機運回身邊……胡小石、陳中凡與汪辟疆併稱南大中文系三老,不過編劇真真假假地攪動歷史和傳說,虛構了第三位人物的卞從周,倒是樂意赴宴的擁蔣派,這則當年的八卦只留下幾許的傳說,如今鋪展成完整的劇情,其中不乏令人叫好的尖刻爭論對談,呈現知識分子的思辨精神和追求獨立的人格。

校園劇衝破商業線

去年五月第一次登台,該劇只是校內不售票的演出,隨後欲報名參加中國劇協在上海辦的校園戲劇節,組委會拒絕此戲,而後呂效平索性自行復演,口碑疊加場場爆滿不斷加演到卅場,他說被劇協拒絕,不是行政上的疏漏,而是根據他們的思維邏輯,此戲受到歡迎,不是其中出現了抗戰和文革的悲劇,而是人性中不可能改變的悲劇和喜劇性,接受了普世的戲劇價值觀,讓戲劇回歸到戲劇。

有導演,有舞美,有音樂,就是一部好戲了嗎?《蔣公的面子》這部戲成功的原因,正是能在當前極端貧瘠的戲劇文學狀態下,讓戲劇重新回歸了文學,不再是花大把錢在一流設計、二流導演、三流劇情的怪現象,除了劇場性,戲劇的另一條出路是文學性的,獎項和票房不是戲劇的面子,精神和品格卻正是戲劇的裡子,而有太多自稱奇蹟的作品最終讓觀眾在首演之後否決。《蔣》劇僅有五萬元人民幣製作費,卻能打破戲劇圈這種現象,又成功地巡演全國,預計目標是一千萬的票房,看來,由面子帶頭的集體反思,留給當代文化與思想界的辯題,早已遠遠超出了一部校園戲劇所能承受之重。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