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揮大師馬捷爾指揮NSO時,動作清楚簡潔。(林鑠齊 攝)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憶馬捷爾大師的震撼教育

指揮大師馬捷爾(1930-2014)以神童出道,八歲登台、十一歲巡迴全美國,十五歲以小提琴家之姿演出,卅歲就登上拜魯特音樂節,甚至一度接掌維也納歌劇院。在指揮台上七十多年間,指揮過將近兩百個管絃樂團、近七千場表演。錄製超過三百片CD,包含貝多芬、布拉姆斯、德布西、馬勒、舒伯特、柴科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及史特勞斯等等經典名曲。在音樂上的造詣不用多說,在數學、哲學、美術方面也相當擅長。而最引人爭議的,是在二○○八年,馬捷爾因率領紐約愛樂前往北韓首都平壤,舉行一場史無前例的音樂會而躍居媒體頭條。

他曾應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之邀帶領匹茲堡交響樂團演出,也曾受邀客席指揮國家交響樂團(NSO),最後一次來台則是和紐約愛樂來訪。近年來他身體狀況不佳,曾在今年四月臨時請俄國指揮家葛濟夫飛到美國代打。六月才因醫師建議辭去慕尼黑愛樂音樂總監,七月不幸卻因肺炎併發症病逝,享壽八十四歲。為紀念大師風範,本刊邀請二○○六年曾受邀參加馬捷爾大師班的指揮鄭立彬,以及NSO首席李宜錦,回憶當年與大師的接觸,將當時的故事,娓娓道來。

指揮大師馬捷爾(1930-2014)以神童出道,八歲登台、十一歲巡迴全美國,十五歲以小提琴家之姿演出,卅歲就登上拜魯特音樂節,甚至一度接掌維也納歌劇院。在指揮台上七十多年間,指揮過將近兩百個管絃樂團、近七千場表演。錄製超過三百片CD,包含貝多芬、布拉姆斯、德布西、馬勒、舒伯特、柴科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及史特勞斯等等經典名曲。在音樂上的造詣不用多說,在數學、哲學、美術方面也相當擅長。而最引人爭議的,是在二○○八年,馬捷爾因率領紐約愛樂前往北韓首都平壤,舉行一場史無前例的音樂會而躍居媒體頭條。

他曾應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之邀帶領匹茲堡交響樂團演出,也曾受邀客席指揮國家交響樂團(NSO),最後一次來台則是和紐約愛樂來訪。近年來他身體狀況不佳,曾在今年四月臨時請俄國指揮家葛濟夫飛到美國代打。六月才因醫師建議辭去慕尼黑愛樂音樂總監,七月不幸卻因肺炎併發症病逝,享壽八十四歲。為紀念大師風範,本刊邀請二○○六年曾受邀參加馬捷爾大師班的指揮鄭立彬,以及NSO首席李宜錦,回憶當年與大師的接觸,將當時的故事,娓娓道來。

今年七月十四日,得知舉世聞名的指揮大師羅林.馬捷爾﹙Lorin Maazel﹚於美國維吉尼亞州家中與世長辭的消息(七月十三日過世),除了震驚與哀悼外,腦海中也浮現了一幕幕八年前參加他在台灣舉辦的指揮大師班的畫面及點滴。

二○○六年三月,馬捷爾大師受邀來台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兩場音樂會,這雖不是大師第一次來台指揮(另兩次分別為一九九一年率匹茲堡交響樂團,及之後的二○○八年率紐約愛樂交響樂團),卻也是唯一一次指揮國內的樂團。

臨時換曲目的大師班考驗

猶記大約是大師抵台前的幾天接到國家交響樂團的電話,邀請我參加指揮大師班接受大師的指導(共有四人接受指導,另三人為顏子鈞、張穎中、簡伯修),曲目則是柴科夫斯基《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這個邀請對於當年剛出道的我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除了能當面接受大師的指導外,也是第一次有機會指揮國家交響樂團,再加上我曾在二○○四年三月指揮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演出過《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所以便自信及爽朗地答應了邀請。

但就在三月十六日大師班舉行的當天早上約十一點,又接到國家交響樂團的來電,告訴我臨時要更換下午大師班的曲目為《布拉姆斯第二號交響曲》,因為大師覺得《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他與樂團已經排練了幾天(這首正是當年音樂會演出的曲目之一),團員們已經相當熟悉他的速度與詮釋,不希望有別的指揮在音樂會前夕進來改變他與樂團已完成的默契及習慣,再加上接受指導者應該都已做足充分準備,因此決定臨時更換曲目,也藉此測試一下樂團及受指導者的應變能力。

早上十一點接到通知,下午兩點就要正式上場,而且坦白說,當時《布拉姆斯第二號交響曲》並不是我已經準備好的曲目(repertoire),扣除交通時間,等於我只有一個多小時來準備,於是趕緊找出總譜及CD臨時抱佛腳,雖然我平常準備一首樂曲的時間算是很快的,但在只有一個多小時的情況下,還是覺得非常心慌及心虛。

精準又有效率的指導

下午兩點的大師班準時在國家音樂廳舞台登場,除了舞台上的馬捷爾大師及國家交響樂團外,國內的指揮家及指揮學生也幾乎全員到齊於觀眾席觀賞,我是第一位上場接受指導的學生,當時走上舞台真的是硬著頭皮且有些沮喪,那種不安的感覺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我指揮第一樂章走了一段(呈示部),樂團團員也都非常幫忙地努力演奏,停下後大師要我排練樂團。我們都知道指揮除了用手勢及肢體動作帶領樂團外,另一項必須具備的能力就是有效率的排練,大師或許想看看我的排練能力及樂團的反應,在排練過程中,大師提醒我,除了帶出主要旋律的聲部外,有時必須更注意音符及節奏更為繁複的伴奏聲部;另外大師也提醒我及樂團,在演奏極富張力的長線條旋律時,有時絃樂聲部可藉由內外座位不同的連弓弓法,或許更能奏出漂亮的線條及張力。

預定的廿分鐘時間一到,大師立刻結束了對我的指導,更可見大師對於排練時間的掌控及效率是非常精準的。結束後大師並沒有對我多說什麼,但後來從一些團員口中及第二天記者的報導,得知大師對我讚譽有加,認為我非常有天分。

大師的肯定堅定了我當指揮的信心

第二天三月十七日晚上,我前往國家音樂廳欣賞大師與國家交響樂團的音樂會,曲目除了上述柴科夫斯基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外,另外還有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Lidia Baich擔任獨奏)及穆索斯基的《展覽會之畫》,大師的指揮動作清楚簡潔,毫無任何多餘及與音樂無關的誇張手勢,樂團也在他的帶領下,做了一場高水準的演出。

回想八年前的這段往事,雖然只是短短廿分鐘接受大師的指導,卻也收穫良多,大師對我的肯定,也更堅定了我日後從事指揮工作的信念及信心;而與國家交響樂團的那一次經驗,或許也是這幾年來與他們陸續有幾次的合作機會、甚至於去年十月臨時代打接替因病無法來台的指揮家賈維(Kristjan Järvi)與樂團合作演出的遠因。

馬捷爾大師,謝謝您!也願您安息!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他的手勢  讓我們安心

口述  李宜錦 國家交響樂團首席

整理  李秋玫、林立雄

二○○六年,當我們知道馬捷爾要來指揮我們演出時,都覺得像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在人生的經歷中,能夠被這樣一位大師這樣指導,真的是一個很特別的人生印記。他當時七十六歲了,但體力還是很好。

他排練很有效率,話不多但很清楚,沒有任何誇張的修飾語句。言語上,你可以感受到他的「嚴厲」,但不是害怕,而是敬畏和打從心底佩服的心情。排練時他有個規則,就是他下指揮台走到後台之前,我們都不能動。事實上也沒有人敢亂動,因為他就是有這樣強大的特質。剛開始排練我們很害怕,但他說了一句:“Read my sign, you have to react”,讀他給的訊息並做反應後,果然就能調整出音響上的平衡。

我認為他是一位極其聰明的人,他曾說自己的長處是「能在短時間感受到樂團的特色,並讓團員發展自己的優點」,而樂團在他的指揮之下,真的就會呈現高雅又華麗的音色。記得和他合作《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還有穆索斯基的《展覽會之畫》時,他完全背譜,甚至連表情記號都一清二楚。排練時他可以不看譜就走過整首曲子,並且在結束時還可以精準地指出哪個段落有問題,這種驚人的記憶力,讓我們的錯誤都無所遁形。

馬捷爾的眼神犀利,好像完全能夠洞悉對方要做什麼。可能有人會覺得他很高傲,但我覺得他的高傲是有道理的。有的指揮像老師,但他把自己當作一個音符或樂句的傳遞者。他的手勢雖然不花俏,卻能清楚地看見其中的層次、力度和他給予的樂句方向。當你在演奏時遇到了疑惑的時候,只要專心看著他的手勢,總可以感覺到安心。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