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世宏是「台灣第一位布袋戲女頭手」江賜美的長孫,從小耳濡目染的他,頂著台藝大應用媒體研究所碩士與康乃狄克大學偶戲碩士的頭銜,投入家族事業,接棒「賜美樓掌中劇團」旗下的「真快樂」。他希望能將自己所學的影像和西方偶戲技巧,跟傳統結合,透過不同以往的呈現方式,讓更多現代人了解布袋戲,找回布袋戲的觀眾。
二○○五年,無獨有偶劇團的《戲海女神龍》將「台灣第一位布袋戲女頭手」江賜美的故事搬上舞台,戲中除了藉女演師的一生,勾勒出布袋戲從內台到外台,從傳統到金光的發展興衰外,台上另一個讓人難以忽略的焦點,就是阿美師的長孫柯世宏親自上陣。這不是柯世宏第一次和無獨有偶合作,卻是他首度在現代劇場操演自己拿手的布袋戲。
影像加傳統,看見新面貌
傳統布袋戲大都是「家班」,技藝只傳自家人不傳外人;出身古典布袋戲世家,柯世宏從小到大耳濡目染,理所當然投身家族事業。但,從不把傳統視為理所當然的他,自台藝大應用媒體研究所畢業後,最近又多了個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偶戲碩士的頭銜,希望能將自己所學的影像和西方偶戲技巧,跟傳統結合,透過不同以往的呈現方式,讓更多現代人了解布袋戲。
相較於其他新一代的布袋戲演師,六年級的柯世宏見多識廣、包容性強、勇於嘗試:例如,和「南管女兒」王心心合作的《陳三五娘》中,他將影像元素融入布袋戲中,暗場中幽婉樂聲響起,觀眾只見影像中月亮高掛,再慢慢落下,接著燈亮,焦點轉到戲台上,手法宛如電影分場。專門演給小朋友看的布袋戲,柯世宏捨棄傳統木刻戲偶,改以特殊的紙材雕塑偶頭,人物造型逗趣討喜;演出時他將文言的四句聯定場詩,用台語童詩代替,唸白則國台語摻雜,融入現代語言,甚至以英文“long time long time ago”開場,來拉近和小朋友的距離。
與其培養演師,更需要找回觀眾
「傳統需要長時間累積,更需要尋找創新的可能性,因為時代變、環境變、人會變,傳統也會變,一百年前的傳統不一定就是現代人認為的傳統。」柯世宏強調,過去,廟會演出是主要娛樂活動,布袋戲有大批的觀眾,如今大環境萎縮,傳統布袋戲生存不易,與其培養演師,「我們更需要找回觀眾,像面對現在的小朋友,我們會讓他們發揮創造力,自己製作一個戲偶,而不是教他們怎麼去演布袋戲。」
五十多年前,「賜美樓掌中劇團」在十七歲的江賜美領軍下,打著「全台第一女演師」的名號,風靡全台;現在,阿美師將「賜美樓」旗下的「真快樂」交棒給第三代的柯世宏,能否為傳統布袋戲再創一番新局?傳統的包袱對年輕一輩的他而言,或許真是不可承受之重,不如就像當初阿美師為團命名所說,演戲的快快樂樂,看戲的高高興興,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