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擔當許多次「第一」的衝刺角色,陳國慈再次被賦予重任,擔任「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第一任董事長。任重而道遠的她,首要工作就是建立典章制度,為旗下三館未來的順暢運作與合作無間奠定基礎。她感謝文化部在中心籌備階段對體制的轉型與接軌做了完善的安排、並邀集一群優質的董監事成員;更欣然中心有三位優秀藝術總監——李惠美、王文儀、簡文彬。她期待未來:「我們從這裡出發,希望將來讓全台灣,無論在各個角落的觀眾,全部進到三個場館來欣賞表演!」
三月底,在文化部長龍應台的宣布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設置條例》在四月二日正式生效,同時國家兩廳院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臺中國家歌劇院也整合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在這個轉換下,第一屆董監事名單亮相,其中備受藝文界矚目的,就是董事長陳國慈。
優雅又親切的她,說起話來輕聲細語。很難想像這身影就是卅多年來,當台灣各大大小小企業在拓展全球市場時,憑著國際商法專業,協助企業家們衝鋒陷陣的人。但她的能耐何止如此,幾個大眾熟悉的工作中,她肩負著許多「第一」的角色。一九九六年擔任第一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建立制度規章,當時所建構且沿用至今的藝文補助審查制度,仍廣受各界肯定;之後更成為第一位以個人身分認養古蹟的先驅者,全力投入「台北故事館」的經營。如今接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第一任董事長,代表著又將扮演先鋒,面對一次艱鉅的挑戰。
重新檢視任務與規章 打造制度工程
所謂萬事起頭難,由於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是台灣第一個「一法人多館所」的行政法人組織,如何做出一套讓社會大眾放心的規範,又能讓各場館自由揮灑?千頭萬緒,讓陳國慈苦笑地說:「只能以『恐慌』來形容。」然而沉下心來,她回歸初衷,首先思考的不是出發,而是「任務」。她解釋道:「一個行政法人的功能可由國家負責,但因為不適合由公務部門來經營,因此建立一個公法人身分,讓它更自由、更有彈性。所以中心背後的理念,就是執行一個國家的任務,利用政府的資源,將台灣表演藝術資源進行整合,進一步發揮。我也感謝董事會的信任與支持,讓中心得以發揮行政法人應有的自主及彈性。」
中心既然不完全受到公務部門的規範,又是經營國家的資源,因此內部的規定勢必得嚴謹,「制度化」三個字,也就自然是大眾對她的期盼。為此,首先她邀請三個場館的藝術總監加上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參與,將規範分成兩大類,參考兩廳院原有的規章與運作並將之釐清,純屬兩廳院的規定留給兩廳院,另外的部分就全面重新檢討,讓未來三個場館都能適用。她說:「這些相關規定高達一百廿六套,從以往在教育部的時代延伸下來,有些仍然適用,但有些不是。在這個平台上,要從財務、法務、人事、各場館的責任面考量,並且符合各場館的需求……所以整個過程是一個繁雜又緩慢的工作。」
三位總監到位 是台灣的福氣
時光匆匆,就這樣半年倏乎過去,即使費時又費神,卻一點也不得馬虎。因為只要在這關鍵的階段懈怠,就將埋下隱憂,反而讓日後各場館相互牽制、寸步難行。趁著此刻台中、高雄場館尚未正式開幕,幾位總監與她更能靜下心來,專注於內規的檢視。
說起三個場館的領導者,陳國慈露出滿意的微笑:「無論是政府、公司、個人,有一個計畫,就必須有人執行,而我認為一個使命的執行面,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落實總監制的運作模式,就是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重要精神之一。」的確,國家兩廳院總監李惠美「從兩廳院長大」,帶領兩廳院轉型,沒有人比她更適合。曾任臺北藝術節行政總監的臺中國家歌劇院總監王文儀,近年來在藝術節經營上的經驗與表現,不管是組織與行政能力,都讓陳國慈與董事會相當欣賞。而國際指揮簡文彬帶領NSO期間為樂團提升能力、以創意規劃節目,接下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經營,也相當讓陳國慈和董事們期待。四、五個月共事下來,她認為三位藝術總監不但對場館的管理、專業的知識、理念等等,都非常地清楚,更巧的是,他們前後都在兩廳院工作過,不必多解釋,彼此就已有相當的默契,因此她認為這是個「額外的收益」,能夠找到他們,也真是「台灣的福氣」。
將責任交給三人,陳國慈相信以他們的人脈、經驗向下延伸,必定能找到稱職的人選,成為團隊的仰賴支柱。當然,分屬北中南不同的場地,必須要能夠發展當地特色、連接在地資源,基於這個理念,她提出兩項建議:「第一個層次是從自己的場館出發,培養的不止是觀眾、表演團體,還有當地的企業、社會資源等。第二個則是如何合作?例如節目的巡迴、交換,不只是在各個地方巡迴演出,而是在各地方都有獨立的特色可以吸引觀眾。」在各自發展之後,還要能彼此串聯、流通,讓節目更成功,造成「多方多贏」的成效。
期待各角落觀眾 都進三場館看演出
在場館硬體條件達到國際水準之後,優質的節目不止要能夠吸引國內觀眾、適合不同族群,還必須「往外走」。在國際上,兩廳院經過多年的累積,已經建構豐富的網絡。日後可以將這些資源分享到台中、高雄,從觀眾培養到協助表演團隊的向外推介行銷、給團隊一分支持,讓良好的刺激不斷循環下去。而原有的資源如售票系統、會員、行銷等,若能調節至三館共用,便能節省經費,同時達到最大效益。
未來,當三個場館一開,每個晚上十一個表演空間、一萬三千多個位置,加上戶外場地可以運用。對表演團隊來說,中南部的場地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也讓台北之外的藝文工作者有了理想的表演場地;對觀眾來說,藝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殿堂,或者是台北人才能享受的權益。陳國慈將台上台下的需求都銘記在心,凝聚團隊,誓言打造一個屬於全民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一樣朝著「第一」的方向,她的眼睛閃著亮光:「我們從這裡出發,希望將來讓全台灣,無論在各個角落的觀眾,全部進到三個場館來欣賞表演,」期待那一天的到來,她堅定地說:「那我們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