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製作人網絡會議及論壇」所有獲邀的製作人及主講者合影。(西九文化區管理局 提供)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西九」製作人論壇 「創意參與」是未來趨勢

五月下旬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舉辦了一場「製作人網絡會議及論壇」,邀請華語地區的多位製作人與會,並邀來自韓、泰、芬蘭、美國等地的主講者。閉門座談中討論分享對新時代「製作人」的角色與定位的看法,「亞洲製作人平台」發起人崔石奎指出,未來的製作人必須是「創意製作人」,從行政問題的解決者,走向改變的驅動者。

五月下旬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舉辦了一場「製作人網絡會議及論壇」,邀請華語地區的多位製作人與會,並邀來自韓、泰、芬蘭、美國等地的主講者。閉門座談中討論分享對新時代「製作人」的角色與定位的看法,「亞洲製作人平台」發起人崔石奎指出,未來的製作人必須是「創意製作人」,從行政問題的解決者,走向改變的驅動者。

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在五月廿至廿二日舉行三日「製作人網絡會議及論壇」。首兩天是閉門會議,獲邀出席的廿一位製作人主要來自華語地區,主講者的地區分布則更廣,包括來自首爾的崔石奎、曼谷的鄧富權、赫爾辛基的皮耶塔.穆拉莉(Pirjetta Mulari),以及演藝界的資深前輩、紐約的顧麗采(Rachel Cooper)等。兩天會議期間,窗外烏雲密布,眾人共享的使命感卻令室內氣氛和煦融洽。

參與內容的「創意製作人」

「亞洲製作人平台」發起人崔石奎指出,「製作人」是一個相對新的「職銜」,對它所涉及的權責理解按地區而有所差別;亦有與會者提出,由於藝術計畫的資金大多來自公共資源,相比例如商業電影的製作人同時是資金投入者,舞台製作人與藝術家之間的權力分野沒那麼清晰;而就職公共機構的製作人,在複雜的組織架構之下,更可能只有執行的份兒。

崔石奎提出,明天的「製作人」、特別是獨立運作的,要成為「創意製作人」(creative producer)。面對全球文化的政經角色及文化政策的內緣邏輯變動,創意製作人需要在作品內容上責任性參與,他在創作初期開始投入計畫,甚至是概念的原生者;推動作品融合社會景況、形式和內容;他不但處理創作限制,更主動地把限制彰顯於社會前。創意製作人從行政問題的解決者,走向改變的驅動者。

鄧富權與四位獨立製作人:水晶(北京)、李藹儀(香港/汕頭)、貢幼穎(台北)及鄺華歡(澳門),分享心得。鄧提出對「獨立」一詞的概念性考量。他認為獨立製作人需要批判思維,能分析局勢緩急,自主,不盲從,強調主體性。製作人工作跨越三個層面:技術性的、思考性的、及情感性的;要平衡各種要求並能令作品成為水準之作,同時需要讓時間以適當的步伐醞釀製作人與藝術家之間的互信,拒絕墮入機械化的生產模式而過量製作。會議中,眾人也討論藝術節系統與製作人之間如何可以達至更有機的夥伴協作。台灣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表示,公營機構可能比獨立製作人面對較多程序或制度上的限制,加上台灣國際藝術節百分之五十的收入來自票房及私人贊助,財政壓力不輕;但在委約新作時,不會要求該製作在藝術節以外演出時收取版權費,以作為對台灣本地新創作的支持。

共生的製作人和藝術家

第三天的公開論壇吸引近兩百名參加者,濟濟一堂。同類型的活動在港通常分別針對藝術家或行政人員,這次可謂以形式體現了「製作人和藝術家共生而非派生」的關係。「西九」不過是全球眾多即將啟用的大型文化設施之一,亞洲在不久的將來,對高品質演藝節目需求將會極為殷切;如何避免這些建築淪為觀光式地標或高價消費的包裝,熱愛藝術的製作人,將會像燈塔一般,照亮正確航道。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