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生泰斗王金璐(右)指導國光劇團青年演員盛鑑演出《����蜡廟》 中褚彪一角。(劉振祥 攝 國光劇團 提供)
現象視察 最PAR!/現象視察

把手問明

側寫京劇武生泰斗王金璐

王金璐本身主宗「楊」派,但整個教學過程中,仍視學生特質因材施教,並非只專一個路數。他強調劇藝不僅僅在於身手漂亮,更重要的是掌握戲味,戲味就是需要不斷投入,去找尋角色最佳的表現形式。

王金璐本身主宗「楊」派,但整個教學過程中,仍視學生特質因材施教,並非只專一個路數。他強調劇藝不僅僅在於身手漂亮,更重要的是掌握戲味,戲味就是需要不斷投入,去找尋角色最佳的表現形式。

國光劇團「愛上京秋絶色」公演

時間:9/25~9/30

地點:台北市國軍文藝活動中心

劇目:常勝將軍、瑜亮鬥智、鳳還巢、打金磚、戰宛城

大陸梨園界有個傳奇人物,曾活躍京劇舞台廿餘年,在一次演出中,從舞台上重重摔下,不僅摔成癱廢,還幾乎摔碎了他的舞台夢。紮上鋼靠,支撐著下塌的腰,四十歲的王金璐面對醫生的宣判──從此不可能再回到舞台,大夫留下一句勸話:「教學生吧,還能多留傳。」十載歲月荏苒而過,王金璐拖著半條命的身子,以強大的意志力量,驅使身軀肉體再度聽話。未料此時文化大革命開始,風火擺盪了十年,因此他總共等了二十年,才重新站上舞台。

王金璐傳奇的一生,兩岸咸知。台灣有不少京劇武生演員慕名到北京,爲的就是要向這位人稱「武生泰斗」的王金璐請益學戲。今年八十有三的他,正式拜師手把手的入門弟子有三十人,當中不乏楊少春、葉金援、趙永偉等京劇知名演員,甚至還有日本能樂名家。爲能讓團員親炙其藝,國光劇團今年暑假特別邀請王金璐過來,展開一系列以「京劇武戲之美〜武技、武藝、武情」爲名的教學展演特訓計畫。

手把手加倍累積功力

師從馬連良、李洪春等大師,王金璐學戲與教戲的「路」都十分講究,沒得馬虎。聽聞台灣學戲都是靠錄影帶中的「錄」老師,他笑稱自己也是個「璐」老師,只是此「璐」非彼「錄」。他本身主宗「楊」派,但整個教學過程中,仍視學生特質因材施教,並非只專一個路數。他強調劇藝不僅僅在於身手漂亮,更重要的是掌握戲味,戲味就是需要不斷投入,去找尋角色最佳的表現形式。像國光辦的短時間密集訓練,當然難臻大成就,但是王金璐認爲主動權還是在學生手裡,他說,一個演員如能具備戲迷票友的飆戲精神,就一定能有出息。

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正是他教學的能量來源。戲就是要細磨才能磨出戲味,爲了一個台步,他會讓學生在客廳裡跟在自己身後學著練走,來回走了一趟又一趟,一個眼神的講究、氣韻的把握,絲毫不放過,走得師徒二人滿頭大汗,直到他認爲可以了,方才下課罷休,往往一個台步練個一年半載,才讓上台。像這樣手掰著手教徒弟,累得渾身是汗的情景,在王金璐家中經常可見。對他而言,手把手教學有如乘法效應,可加倍累積學生功底。

見縫插針勤練功

學生中有人跟他反映,平常行程忙碌,排戲都佔了大半時間,根本罕有時間練功。王金璐要求大家發揮見縫插針的精神,無時無地不練。他提到自己在家中,也是邊劈腿、邊切菜;即使坐個公車,沒有座位時,站著可以練單腳金雞獨立功,有位子坐下時,也可以低頭練眼神做表。王老師活到這把年紀了,還堅持練完功再用膳,因此他以八十高齡,尙能做出武生動作中抬腿直劈的朝天蹬,絕非偶然。

與國光團員朝夕相處月餘下來,王金璐認爲劇團整體的素質可用京劇行話「一棵菜」來比喻,亦即角色齊備,演員平均水準不錯。所以他選定排練幾近失傳的《����蜡廟》一劇,以排戲代替練功,實地發揮教學示範的長處。除了說戲,他也親身示範,再高難度的動作,都做得輕鬆漂亮,讓後輩們看得咋舌,只有加緊腳步,亦步亦趨地把動作精準完成。—個上午排戲練功下來,團員多是汗濕襟衫,卻也直呼暢快。

王金璐做人家的師父,強調「明」師要比「名」師來得有用踏實,故師父不一定是要有名,但絕對是要明白清楚的。由他擔任藝術指導的「愛上京秋絕色」秋季公演,可以讓我們一觀「明」師如何出高徒。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