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雜誌第十一期封面(本刊資料室 提供)

香港唯一藝術評論刊物─《打開》

「進念.二十面體」是香港最熱心文化政策的民間藝術團體,爲民間爭取到最多空間,但也被批評爲壟斷了最多政府釋放的資源。像香港唯一一份藝術評論刊物《打開》Xpressions,就因其主要出版者IATC係由榮念曾主催而成,而往往被視爲榮念曾施展個人影響力的地盤。問題在於藝術發展局同一門類只支持一份刊物的立場,《打開》無疑擋了其他人的路。萬目所視,任何偏瑕都成爲衆矢之的,攻擊《打開》的明槍暗箭從未或歇。

二十頁的報紙型刊物,《打開》半月刊在我眼中雖薄但份量不弱。中英俱備而不對照,又要兼顧電影、美術、表演、甚至文化評論,體質先天駁雜,但對於香港重要文化事件都發出聲音,寫手且多年輕一輩的菁英。香港人還好羨慕台灣有《表演藝術》如何如何,我們卻說「是啊,不過……」反而欣賞《打開》觀點的果敢犀利。

榮念曾效應

榮念曾近年積極推展交流活動,創作卻並未減少,同時「進念」美學對香港實驗劇場的影響已淪肌浹髓,無法割決。從直接繼承進念血緣的劇團「非常林奕華」、舞團「三分顏色」,到初綻頭角的一干「次世代劇場」,都難逃正負面影響。本屆香港藝術節中「香港製造」的幾齣重頭戲,便都嗅得出「進念」氣息:林奕華《行雷閃電》是將進念近年致力的音樂舞蹈總體劇場實驗路線拉到流行音樂的領域;「多媒體歌劇」《地圖集》則在數十人樂隊包圍的狹小舞台上,讓孤單的旅人形象一次次相當「進念」式地緩慢行過或爬過錄影影像投射的地面;類似的景觀也出現在《打樂十八層之身體福音》這類音樂/動作劇場。後兩個演出的視覺主導都是「三分顏色」的成員。進念的演出勝在將概念視覺化的本領,有些演出(如《地圖集》)則空有繁複概念卻執行得非常簡陋,難免尶尬。

 

文字|鴻鴻  編導、詩人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