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上海引發話題的演出「全男班.素顏崑曲《牡丹亭》」,整場演出沒有名家名角,唯一的看點是舞台上所有的演員都是身高一八○以上的青年男性,且不著粉墨,不上彩妝,水袖水衣,點到為止,完全以真面目示人。發起人金谷表示全男班是種美學概念,是為呈現更純粹精采的表演,但也有學者表示這是噱頭大於實質,甚至被視為男色消費心理在作祟。
歲末的魔都上海,最是演出市場紅火的時節。在各個劇院此起彼伏的掌聲和彩聲中,一場異乎尋常的演出,卻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也引起了一番別樣的熱議和爭議。
全男班演出「復古」 褒貶互見
這場名為「全男班.素顏崑曲《牡丹亭》」的舞台演出,從登上上海大劇院(中劇場)開始,就引起了坊間的關注。儘管沒有大版面的宣傳行銷,但上座幾乎客滿。整場演出沒有一位名家名角,唯一的看點是舞台上從杜麗娘到春香,從夫人到老爺,所有的演員都是清一色身高一八○以上的青年男性,因此這齣《牡丹亭》也被戲稱為「海拔」最高的崑曲《牡丹亭》;所謂的素顏《牡丹亭》,也就是舞台上的演員不著粉墨,不上彩妝,水袖水衣,點到為止,完全以真面目示人。「全男班」崑曲班社的發起人金谷對於他的理念解釋說:全男班是種美學概念,是為了呈現更為純粹、精采的表演。其表演風格和目的,只為恢復崑曲最原始的風貌,也就是復原、回歸數百年前的明朝舊貌來敷演;因而全男班的演出現場也完全不插電,伴奏只有傳統的三弦、笛子,而全男班的優勢也體現在這裡,即不插電,乾旦的聲音照樣亮堂,聲線甚至可以超過坤旦演員,從第一排到最後一排的觀眾都能夠聽清楚。
從客觀上來說,全男班《牡丹亭》部分實現了它的演出目的,眾多觀眾也在各種社交媒體上,對它不吝溢美之詞。但是這樣的演出形態,顯然和人們已經習慣了的大師版《牡丹亭》或青春版《牡丹亭》相比,是極其異樣和突兀的。因此,它立刻遭到了戲曲界專業人士的批評和質疑。有專家認為,崑曲、京劇雖然曾有全男班演出的傳統,但是話劇、舞台劇等劇種的全男班演出,在目前不過是一直吸引眼球的行銷把戲和噱頭而已,「傳統戲曲中的乾旦,無論是唱腔還是身段,都有嚴苛的規定,但是現代劇種中男性出演女性角色最多不過是形似,遠遠達不到神似的標準,所以說目前的全男班演出大部分都是噱頭大於實質。」
更有學者痛斥,傳統戲曲中全男班演出的出現,是有特定的歷史文化因素,而目前市場中的全男班演出則是為了迎合觀眾的獵奇心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用傳統藝術形式包裝起來的男色消費心理在作祟,它不僅僅是一種炒作的噱頭,更是一種變態的糟粕!也有部分崑曲界人士指出,全男班的《牡丹亭》演出,除了個別之處比較自然,大部分都顯得生硬、刻意,特別是一些具有女性特徵的細節動作,被男性有意識地刻畫演繹,顯得不倫不類。不但破壞了健康的崑曲藝術精神,誤導了觀眾的審美取向,也擾亂了戲曲演出市場。
贏得高度關注 市場價值待證明
對於外界的批評和質疑,金谷回應說:「男班的價值,就像恢復了點翠帽子的藝術一樣,大家喜歡的話,我可以全國去巡展,大家不喜歡,我可以修好了先放在那裡,它是一個資料,等大家明白了它的價值的時候,大家還可以看到。但我相信全男班是有市場有土壤的。」
不過有意思的是,雖然全男班只是一家民間戲曲班社,但它在上海的第一次亮相,就站在了上海大劇院的高度;這是許多國營藝術劇團夢寐以求而難以企及的表演殿堂,它也一下子把自己頂在了風口浪尖;更為吊詭的是,它還將在明年重返上海大劇院,再度上演全男班《牡丹亭》。屆時,等候它的是掌聲彩聲,還是口誅筆伐?非常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