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雷斯勒的演出是一場天人合一的「大師音樂會」。(林仁斌 攝 鵬博藝術提供)
演出評論 Review

天人合一的大師音樂會

這位高齡九十四歲、德高望重的鋼琴家,在十月底不辭千里來台演出兩場精采音樂會,是今年愛樂者最大的福音。這兩場音樂會,音符盡在指間任意揮灑,以典雅的德奧琴聲感染在場所有人,這溫暖的琴聲應該已成絕響,聞者不是感動地熱淚盈眶,就是在琴聲中感受到福至心靈的美好。

這位高齡九十四歲、德高望重的鋼琴家,在十月底不辭千里來台演出兩場精采音樂會,是今年愛樂者最大的福音。這兩場音樂會,音符盡在指間任意揮灑,以典雅的德奧琴聲感染在場所有人,這溫暖的琴聲應該已成絕響,聞者不是感動地熱淚盈眶,就是在琴聲中感受到福至心靈的美好。

大師普雷斯勒與台北愛樂

10/28  台北 國家音樂廳

普雷斯勒鋼琴獨奏會

10/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藝三重奏(Beaux Arts Trio)在全球一片惋惜中於二○○八年解散時,這個從一九五五年就開始帶給人們美好音樂的鋼琴三重奏,歷經小提琴與大提琴家的更換,仍留下許多經典錄音與令人喝采的音樂會,這個鋼琴三重奏能縱橫半個世紀,仍一直保有上世紀初德奧浪漫派餘音的靈魂人物,就是該團的鋼琴家——美籍猶太裔的普雷斯勒(Menahem Pressler)。這位高齡九十四歲、德高望重的鋼琴家,在十月底不辭千里來台演出兩場精采音樂會,是今年愛樂者最大的福音。這兩場音樂會,音符盡在指間任意揮灑,以典雅的德奧琴聲感染在場所有人,這溫暖的琴聲應該已成絕響,聞者不是感動地熱淚盈眶,就是在琴聲中感受到福至心靈的美好。

蘊含無數思考的音符

典雅、旋律優美的《A大調鋼琴協奏曲》(K.488),是莫札特在十八世紀維也納古典主義框架中旋律天才的最佳展現,因而此曲一直是歷代鋼琴家早年亦在晚期仍繼續彈奏的曲目,因隨著年紀的增長,體會也不同。與台北愛樂合作的音樂會,在格律嚴格的奏鳴曲式第一樂章,普雷斯勒雖然以比其他鋼琴家更慢的速度演奏此曲,但是看似輕柔的觸鍵,卻是蘊含無數思考,因此每個音都像是一顆顆渾圓的珍珠,圓潤優雅,他以較多踏板的浪漫派德奧彈法讓聲音更為清亮與柔美,但是音樂卻是典雅、蘊藏文化的淬煉,尤其是在傷感優美的第二樂章,速度緩慢、聲音清雅,但是情緒卻是非常深沉,像是在聽老人以緩慢的速度敘述悲傷的故事。雖然快板的第三樂章回到A大調,但是在愉悅的琴音中,仍帶有傷感的情緒。下半場的《雙鋼琴協奏曲》(K.365),是普雷斯勒與台灣學生周彤的合作,但是功力與音色,仍有明顯的落差,只能說是提攜後進的演出。

天人合一的音樂會

獨奏會是一場「此曲只應天上有」的音樂會,開場的韓德爾《G大調夏康舞曲》,宛如置身在彩色玻璃閃耀的教堂,神聖莊嚴,他將複音音樂的紋理清楚爬梳,也清楚地賦予廿一段變奏不同的性格。《德爾菲的舞姬們》、《棕髮少女》、《比緩板更慢》等七首德布西的作品,以典雅的音色幻化出柔美的色彩,音樂脈絡在一片全音音階與教會調式所塑造的縹緲、模糊聲響中,仍然有著清楚的敘述,不禁聯想到巴黎的街景與世紀末的藝術家,當場對這以聲音所形塑的畫面怔著,因為從來沒聽過如此「清楚」的德布西。

蕭邦b小調、升f小調與a小調馬厝卡舞曲,是內在情感的表現,則為從德國逃難到美國的猶太鋼琴家看盡生死的生命之曲。最後一首結構龐大的蕭邦《降A大調第三號敘事曲》,是這位高齡鋼琴家追求音樂會完美呈現的堅持。在演出該曲時,霎時看到他吃力地彈奏快速音群與和弦,此時才感覺到他真的老了,但是對在場所有聽眾而言,當晚的每一首都已成經典,是一場天人合一的「大師音樂會」!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