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宜蘭生根發芽並走向國際的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在劇團於2019年成立滿20周年之際,大手筆投入人力經費,邀請以詩意與暗黑童話為風格的德國圖賓根形體劇團(Figuren Theater Tübingen)合作,費時3年完成跨國作品《穿越真實的邊界》。由從東方的《山海經》與西方波赫士《想像的動物》兩本經典出發,摸索各式材質與操偶的可能,打造屬於現代虛擬與自然共存的社會裡,遊走在恐懼、幻想與現實之間的奇幻夢境。
2021 NTT-TIFA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德國圖賓根形體劇團
《穿越真實的邊界》
4/17~18 14:30
4/17 19:30
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
綠油油的藤蔓與植物勾纏住因天災而被棄置的建築,人們帶著恐懼的想像,不敢輕易接近。這些人類避之唯恐不及的廢墟,卻是自然的修復與重生之地,植物與動物慢慢回歸,鬼域或樂土,廢棄與新生,相輔相成。
「廢墟」,是無獨有偶20周年跨國製作《穿越真實的邊界》舞台上的重要意象。「可能因為妖怪題材也會讓我們想到廢墟吧……很多被遺棄的人工物品被植物包覆住,像是在說,無論我們再怎麼躲到夢境的世界,我們其實都還是踏在最真實的現實。」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至今已成團22年,「我們想走出偶戲的當代性。」總監鄭嘉音深信,偶戲無論在什麼時代,都是一個有力的敘述媒材,而在數位與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此刻,如何讓作品反映現下的社會景況,是劇團一直思考的問題。因此當劇團在2019年邁入20周年的時刻,她選擇自創團初即想碰觸的《山海經》為發展題材,邀請同樣師事德國懸絲偶大師亞伯特.羅瑟(Albrecht Roser)的大前輩、德國圖賓根形體劇團的導演法蘭克.索恩樂(Frank Soehnle)合作,希望一起回到人類心靈的起點,創作屬於這個時代的妖怪與奇獸。
究竟人類為什麼需要這些想像中的、未知的、奇異的生物?兩位主創者在不斷論辯之後,認為與其將遠祖創造出的生物立體化,何不抽取其妙想精神,讓這些恐懼、慾望與信念的載體,在現代的媒材與社會氛圍下,長出新的骨肉。
「決定做這個主題以後,我們發現台灣的劇場、電影也好像不約而同有這樣的趨勢,應該算是藝術工作者對時代脈動自然產生的一個事情吧!」鄭嘉音表示。此刻的世界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價值觀,看似各自完整,彼此卻多有衝突,「有一點像是魏晉南北朝,傳統社會的結構理論與價值正在變動……網路興起之後,人們可以即時同步得到全世界新的學派與理論,大家已不能滿足於單一系統或哲學解釋的世界。」而在科學、結構或理性無法解決某些問題時,就是玄學與神怪發芽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