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音管演奏家簡凱玉(簡凱玉 提供)
回想與回響 Echo

縱身一躍 才知音樂已給你翅膀

從低音管演奏家簡凱玉獨奏會「Get It!」談起

「純粹就是我好奇,我想學」簡凱玉俐落地為返國後十多場獨奏會的選曲做出總結。

即便曾在2005年中國第一屆FOX大管大賽勇奪青年組首獎,也已過了四處征戰參加比賽的年紀,簡凱玉的眼光依然時常落在國際比賽的曲目上「世界的潮流是什麼?大家在吹的比賽曲是什麼?這些自己也都要會!」然而仔細爬梳她的音樂生涯,又不只如此……

「純粹就是我好奇,我想學」簡凱玉俐落地為返國後十多場獨奏會的選曲做出總結。

即便曾在2005年中國第一屆FOX大管大賽勇奪青年組首獎,也已過了四處征戰參加比賽的年紀,簡凱玉的眼光依然時常落在國際比賽的曲目上「世界的潮流是什麼?大家在吹的比賽曲是什麼?這些自己也都要會!」然而仔細爬梳她的音樂生涯,又不只如此……

Get it !-2021簡凱玉低音管獨奏會

2021/9/19  台北 國家兩廳院演奏廳

低音管演奏家簡凱玉2003年返國加入職業樂團,並持續以獨奏家身分舉辦音樂會,至今已累積十多場,演出選曲大膽,除了經典曲目,更有許多現當代優秀作品的台灣首演,2021年9月19日的獨奏會「Get It!」再度成功向台灣觀眾介紹6首高難度的低音管曲目。

搖滾之魂感召

今年的獨奏會在選曲上,最令人眼睛一亮的是曲名中有個驚嘆號的《Get It!》,寫給低音管與打擊樂組合的編制,中板速度下使用了大量的16分音符與落在後半拍的重音,再加上許多彷若80年代放克搖滾低音電貝斯打出的重複短旋律,的確是首引人「釋放搖滾魂」的作品,想來是受到這樣的感召,簡凱玉找了好幾首技術難度高到令人匪夷所思的曲子來搭配。

首先是 2016年入圍葛萊美最佳當代古典音樂作曲獎的作品——Christopher Theofanidis(1967-)的低音管協奏曲,該曲由愛沙尼亞低音管演奏家Martin Kuuskmann委託創作及演出,據聞簡凱玉在聽到這充滿東歐民謠風格的作品當下直呼「這個曲子怎麼這麼帥!」,就這麼決定放進獨奏會中演出。但這曲子聽起來「帥」是有原因的,第一、三樂章連頁成篇的高速6連音之中,許多還遊走在指法極難操作的中高音域,第二樂章大量使用循環呼吸演奏法模仿了保加利亞風笛的樂音風格,第三樂章挑戰了樂器的音高極限——連續出現7個高音譜表第5線上的F音,令人聽得血脈賁張之餘,也不禁開始懷疑舞台上那人手上的樂器還是低音管嗎?

另一部怪物等級作品是Daniel Schnyder的低音管協奏曲。Schnyder是位具有爵士樂背景的演奏家與作曲家,曾在1970年代末期就讀於美國波士頓伯克利音樂學院,算算時間約與台灣電影配樂大師張弘毅先生同一時期,他的另一部作品——低音管奏鳴曲曾於2016年出現在簡凱玉的獨奏會上,今年出現的則是一首越級打怪的低音管協奏曲,曲中的爵士樂元素與許多來自拉丁美洲的複雜舞曲節奏,對長年悠遊於古典音樂領域的演奏家來說,光是要熟悉語法及韻律感可能就要花上不少工夫,簡凱玉可說是做了很勇敢的嘗試。

除了前述的炫技曲目,獨奏會中還演出了如詩如畫的Koechlin(1867-1950)與風格綺麗的Vaubourgoin(1907-1983)作品,兩曲皆出自法國作曲家之手,題獻給或由法國演奏家首演,可以合理推論這些作品最初是以高音域較易吹奏的法式低音管來演出,即便如此,簡凱玉依然以德式低音管呈現出柔美音色及如歌般的長旋律線條,而開場第一首J. S. Bach Partita BWV 1013雖移植自古長笛作品,簡凱玉演來舉重若輕,彷彿這作品原本即是為低音管量身打造。

可惜音樂會不興舉辦演後座談,能讓深受感動的觀眾在欣賞演出後直接與藝術家對談,筆者因此找了機會邀請簡凱玉聊聊近20年來何以如此持續不懈,奮力挑戰自己。

蒐譜達人  勤給自己出功課

「純粹就是我好奇,我想學」簡凱玉俐落地為返國後十多場獨奏會的選曲做出總結。

即便曾在2005年中國第一屆FOX大管大賽勇奪青年組首獎,也已過了四處征戰參加比賽的年紀,簡凱玉的眼光依然時常落在國際比賽的曲目上「世界的潮流是什麼?大家在吹的比賽曲是什麼?這些自己也都要會!」然而仔細爬梳她的音樂生涯,又不只如此。

學生時期即蒐譜成痴,蒐了譜就練,簡凱玉驚人的藏譜量除了讓家裡成了小圖書館,也為自己攢下驚人的演出曲目(repertoire),但低音管作品畢竟不若鋼琴、小提琴等樂器那般熱門,許多現當代作品就算被寫了出來也不一定有出版商代理,Schnyder作品即是一例,簡凱玉在臉書社團聽到了他的作品深感驚豔,想要演出卻遍尋不著樂譜,只得硬著頭皮寫信聯繫作曲家本人。

熟悉台灣音樂生態的觀眾應知曉,演奏廳的音樂會多數難著眼於經濟獲益,因此簡凱玉的獨奏會可說是純粹的分享,分享她對低音管作品的好奇心,也分享她給自己出的功課,如2013年挑戰了紐約愛樂為紀念創團150周年委託John Williams為自家低音管首席Judith LeClair創作的《The Five Sacred Trees》(1995),2017年為了探索如何營造長線條旋律而安排了舒曼(由大提琴曲改編)、Marcel Bitsch及Henri Dutilleux作品,2019年演出了瑞士作曲家Gotthard Odermatt(1974-)於2012年為柏林愛樂低音管首席Stefan Schweigert創作的Fünf Miniaturen, Op. 20等。 

站上懸崖縱身一躍  音樂會給你翅膀

在親身領略了今年「Get It!」獨奏會6首震撼三觀的低音管作品,也聽了這些曲目的準備過程後,筆者推論簡凱玉是在「知道自己技術上做得到」的前提下選了這些曲子來演出,不料卻引來一句讓人匪夷所思的回應:「不,還不知道!」

簡凱玉坦言自己選曲很直覺:「因為有的曲子就是第一瞬間有那個魔力。」

這一瞬間的魔力是什麼?筆者想像那是某種神奇的觸電時刻,但寫在紙上的音符不具有這種魔力,需要靠著演出者將它傳遞出來,聽著簡凱玉聊起為獨奏會選曲與準備的種種,彷彿看著她將自己逼到懸崖邊,深吸一口氣後縱身躍下,但對如此勤勉又勇敢挑戰自己的演奏家來說,音樂早已給她翅膀。

身為NSO國家交響樂團低音管首席,又是「森。木管三重奏」的成員,簡凱玉直言自己行程太忙碌而沒有錄音計畫,意即過往與未來所有難得一聞的低音管曲目都只會留存在觀眾的記憶中,筆者已開始期待她的下一場獨奏會,聽說是在2023年。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紀念大師-張岫雲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