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設IG帳號「萬秀洗衣店」的張瑞夫,初衷只是「藉由無主衣的穿搭照,提醒大家要記得來拿回送洗的衣服。」(林韶安 攝)
戲劇

從IG走上舞台的「萬秀洗衣店」

張瑞夫:延續人事物的生命價值,是一件很棒的事

2020年在IG爆紅的「萬秀洗衣店」,緣起於張瑞夫為自家開洗衣店的阿公阿嬤,以家中收洗但無人取領的衣物為他們打扮穿搭,拍照上傳,意外引發關注、甚至外媒報導。透過這些衣物,張瑞夫從阿公阿嬤那裡聽到衣服背後的故事,也因「萬秀洗衣店」,引來更多人的分享,他說:「我覺得萬秀洗衣店就像是個IP,它承載的是跨世代間的溝通,用不同方式和長輩對話,它也有著永續與循環的精神。」而與果陀劇場合作《8又四分之三號衣服修改舖》,則是透過舞台,讓萬秀洗衣店的精神能夠傳遞出去。

2020年在IG爆紅的「萬秀洗衣店」,緣起於張瑞夫為自家開洗衣店的阿公阿嬤,以家中收洗但無人取領的衣物為他們打扮穿搭,拍照上傳,意外引發關注、甚至外媒報導。透過這些衣物,張瑞夫從阿公阿嬤那裡聽到衣服背後的故事,也因「萬秀洗衣店」,引來更多人的分享,他說:「我覺得萬秀洗衣店就像是個IP,它承載的是跨世代間的溝通,用不同方式和長輩對話,它也有著永續與循環的精神。」而與果陀劇場合作《8又四分之三號衣服修改舖》,則是透過舞台,讓萬秀洗衣店的精神能夠傳遞出去。

果陀劇場—活化歷史×萬秀洗衣店

8又四分之三號衣服修改舖》生命劇場

2021/11/2021  1430

2021/11/20  1930

POPOP TAIPEI 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 M

每天早上起床,張瑞夫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客廳跟人打招呼,椅子上坐的是鄰居、阿公或阿嬤的朋友,或是因為家人去買菜而被暫放的小孩⋯⋯這是人稱「萬秀孫」的張瑞夫難忘的兒時日常。

因為父親工作的緣故,張瑞夫從小在阿公萬吉與阿嬤秀娥經營的洗衣店長大,離家唸書、外出工作十餘年,因疫情而又回到台中后里老家長期停留的他,這才發現曾經熟悉的人來人往、長輩的活力,隨著時間一點一滴流逝掉了。

去(2020)年某天,他起心動念,開設以阿公、阿嬤名字命名的「萬秀洗衣店」IG帳號,上傳自己用客人遺忘在店內的衣物替阿公阿嬤穿搭的照片,沒想到一路從國內紅到國外,還成為美國CNN、《紐約時報》及英國BBC等外媒的報導內容。

大批粉絲的關注與支持,讓張瑞夫開始思考,「或許,我們能做得更多?」於是從店內的「無主衣」延伸出的永續與循環精神,還有祖孫間的跨世代溝通,都成了「萬秀洗衣店」的核心關懷。

當初只是想幫阿公、阿嬤拍穿搭照⋯⋯

「我沒有特別跟阿公、阿嬤溝通,我就是說我明天要拍照!」高中離家讀書後,這十幾年來,只要一回家,張瑞夫總不忘以拍照方式紀念下家中的樣貌,阿公阿嬤整理衣服、阿公幫阿嬤量血壓,或是吊在家中、隨風飄蕩的送洗衣物,都被他細細保留在鏡頭之中。

那天也是如此,差別只是,張瑞夫突發奇想,將客人忘在店內許久未取走的無主衣,穿戴在阿公、阿嬤身上而已。

一開始阿公、阿嬤還是有些抗拒,畢竟不想穿上別人穿過的衣服,「但我跟他們關係真的很好,他們也很愛我,所以我希望他們做什麼,通常都不會被拒絕。」張瑞夫笑出一口大白牙,說著阿公、阿嬤對孫子的愛,但更讓他開心的,是拍著拍著,阿公、阿嬤也開始加入自己的意見,「這套應該要黑色搭白色、那件衣服在我衣櫃裡面也有啊!」其實跟過往的祖孫互動沒有太大差異,張瑞夫也沒想過,這個起因會成為現在自己全心投入的事業。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活化歷史生命劇場  喚起生命點滴與世代傳遞

2005年,源自紐約ESTA機構所開創的藝術方案「活化歷史」,在果陀劇場與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共同主辦下,在台灣開始推行。起初透過長者故事班挖掘爺爺奶奶的故事,也讓長輩帶著故事走進校園跟孩童交流;2009年為了讓「活化歷史」有更多的可能,果陀劇場結合自身擅長的戲劇,延伸出「活化歷史生命劇場」,將長者的故事搬到舞台上,至今已經製作了13部祖孫同台的生命劇場。

藉由生命劇場的演出,一方面展現長者數十年來豐碩的生命積累,一方面也搭起了祖孫兩代間的溝通橋梁。這樣的概念正巧與張瑞夫透過舊衣物循環的創意,翻轉阿公萬吉和阿嬤秀娥人生的「萬秀洗衣店」不謀而合,更促成了雙方在今(2021)年生命劇場新作《8又四分之三號衣服修改舖》的跨界合作。

「過去考量到爺爺奶奶都是素人,在舞台布景或服裝上,多半以故事需求為主,並沒有太多劇場效果。」果陀劇場專案拓展部副理游正民表示,這次邀請萬秀洗衣店擔任服裝設計,打破過往製作戲服的方式,使用被遺留在萬秀洗衣店的衣服、果陀劇場不再使用的戲服,以及參演的爺爺奶奶和孩子們的衣物,作為服裝搭配來源。同時也以舊衣物作為媒介,喚起對記憶的連結。

每個人一生中的遭遇,其實都在生命的某處留下印記,在《8又四分之三號衣服修改舖》的故事中,經由舊衣物喚起生命裡某段喜怒哀樂的時刻,並將之分享給觀眾。游正民認為,生命劇場想傳遞的,其實是「人的永續」,記得曾經有位奶奶分享道:「活化歷史讓我有機會回憶我可能這輩子都不會想起的事件。」正因活化歷史讓爺爺奶奶從記憶深處撈出了故事,這般的生命經驗才能再次透過生命劇場的表演傳遞給下個世代。

在果陀劇場邁入30周年的2018年,活化歷史開啟了新的認養計畫,用4個月的時間走入一個社區,與在地長者共同孵育出下一個生命劇場。游正民希望,未來這樣的模式能夠拓展到各個鄉鎮,替更多的老故事注入新的生命。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