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邁向操演時代》(書林出版 提供)
藝@書

透過理解藝術,建構公共對話的空間

近年來,「展演」的現身領域變廣,「表演」的場域也更加多元。此現象並不僅是分類範圍的跨界與跨域,更顯示著藝術為了接軌現代社會的不同嘗試。2017年臺北市立美術館的「社交場」即為台灣近年代表性的案例,連結靜態展示(be displayed)與現場藝術(be performed),除了展覽,更串連舞蹈、戲劇與音樂,進行一連串活展示(live exhibition),探索「展示」與「表演」間的共生與共創關係。而此後,劇場性的展演更是大幅度地在各

近年來,「展演」的現身領域變廣,「表演」的場域也更加多元。此現象並不僅是分類範圍的跨界與跨域,更顯示著藝術為了接軌現代社會的不同嘗試。2017年臺北市立美術館的「社交場」即為台灣近年代表性的案例,連結靜態展示(be displayed)與現場藝術(be performed),除了展覽,更串連舞蹈、戲劇與音樂,進行一連串活展示(live exhibition),探索「展示」與「表演」間的共生與共創關係。而此後,劇場性的展演更是大幅度地在各

「製造真實」的不同方法呈現

因應每次策展理念與對話脈絡之差異,結合展演的策展方法大異其趣,沒有一定路徑。對應此眾聲喧嘩的狀態,佛羅里安.馬扎赫(Florian Malzacher)與喬安娜.華沙(Joanna Warsza)共同編輯的《邁向操演時代:展演作為策展策略》,主要以案例為方式,蒐羅了20篇不同策展人與藝術家的布展思考與實務經驗,呈現以藝術「製造真實」的不同方法。書中涵蓋舞蹈展覽(choreographed exhibition)、非實體美術館、協商劇場、街頭嘉年華,以及顛覆性的藝術計畫,藉此探問以戲劇、舞蹈或音樂形式的策展編排狀態。

馬扎赫曾是以實驗性聞名的德國衝動藝術節(Impulse Festival)的總監,他挪用電影導演高達(Jean-Luc Godard)的名句,回應劇場的政治性:「問題不是去做政治劇場,而是政治地做劇場。」其於2017年編輯出版的這本書,亦為此一聲明的對照,並邀請歐洲活躍的視覺藝術策展人喬安娜.華沙協助編輯,擴大視野。書中一篇她與泰特現代藝術館策展人凱薩琳.伍德(Catherine Wood)的對話,亦將視角打開,在策展人自身外,呈現機構面對展演式策展所面臨的思維與執行挑戰。

論述「空間」的建構與開展

討論策略之前,本書先以夏儂.傑克森(Shannon Jackson)的文章起頭,從哲學思辨的演變上定義「展演性」(performative)一詞,尤其著重概念對於接收對象的隱含意義:因為有觀眾的接收,才讓任何作品、行動、演說或策展具有「展演性」。並也就此論及,策展者描述與策動展演實踐的過程,才讓「展演式策展」對某些作品有意義,因為其以此打開了藝術自身的「公共空間」——理解藝術作為某種公共空間,而非在公共空間中理解藝術。據此,展演式策展打破了靜止的觀看,或是引導式參與的單一模式,而改以經歷體驗,創造與實驗新的認知空間,建構社會政治複雜性的理解力。

於是,20個書中案例也確實開啟了各式的「空間」,在策劃背景脈絡上、在創作活動的敘述上,以及展演在其中到底有什麼角色,如何以身體的姿態創造對話?需要閱讀者同步跟隨文字,並於腦中刻畫與建構「空間」。這樣的編排過程,也展現了策展方法運用展演性作為工具,以創造論述空間的可能性。在這交互往返之中也如馬扎赫所言,呈現「展演性」一詞的兩種面向:「藉由使用現場藝術的策略與方法,讓自身變得『像是劇場一樣』,以策動『創造真實的情境』——並藉此開拓策展作為社會實踐,甚至政治實踐的可能性。 」

因為案例的多樣性與複雜性,且編者也有意識地在避免給予單一操作,《邁向操演時代》一書對我來說不全是一本展演策展的參考指南,但確實在這些陌異的經驗之中提供了新的想像視野,在既有的展演模式外再生繁花,並且提醒:為了要創造真實,「策展」所需的編排與組織,以及彈性開放。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