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門的秘密》(新加坡實驗劇場 提供)
戲劇

如果我們共榮過:《解密美術館:遺失的百合》的史學歧讀

新加坡實踐劇場《解密美術館:遺失的百合》 線上演出

第一章〈揭開大幕〉:2022/4/6 20:00

第二章〈尋索開始〉直播段落:2022/4/7 21:00

第三章〈重現天日〉:2022/4/18 20:00

繼贏盡口碑的線上劇場《她門的秘密》(2021)之後,新加坡實踐劇場再次推出了新作《解密美術館:遺失的百合》。導演郭踐紅、編劇林志堅和劉曉義再度合作,聯同專業影音團隊以及網路開發工作室 Good Work,從醞釀故事主軸、影像拍攝到遊戲網站的設計整合,逐步發展出一套可供劇團持續操作的展演模組。今次更攜手藏有最多東南亞現當代藝術的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整合國家級文化資源,帶來一場結合影像、劇場和推理遊戲的跨領域實踐,再次引起亞洲觀眾的熱烈參與。

博物館學、文物保存維護、藝術史長久作為藝術研究的「三位一體」,雖然在劇中有著深淺不一的呈顯,但本文試圖以此三者抽離原有脈絡,改以「美術館作為謎題場域」、「寶藏敘事的保存維護」、「史學的時空統整術」,重新檢視《解密美術館:遺失的百合》折射出來的3種問題視角。

充滿謎題的場域:美術館的外掛敘事

故事第1章〈揭開大幕〉中,年邁的梁女士擬將1幅珍貴畫作捐贈給美術館,然而在移交儀式中,掃描技術意外發現畫作藏有詭異密碼,不僅打亂了儀式進行,亦開啟了歷史身世的懸疑。作為館內研究員的外孫女,邀請觀眾陪同踏上解謎推理的旅程。當得知這棟歷史建築內埋藏了傳說中的寶藏,觀眾化身成遊戲玩家,必須在第2章〈尋索開始〉的虛擬展場或實地造訪中,抽絲剝繭各種線索以在最後找出寶藏所在位置,並解開歷史真相。最長可達兩週的解謎體驗,來到第3章〈重現天日〉中,觀眾與孫女一同揭曉梁女士隱藏多年的秘密,並攪動出亞洲殖民史的行經軌跡。

藝術史研究一直都跟推理有著性質上的親緣性;而美術館作為一個充滿謎題的場域,不僅保存並展示待解的謎題,也常常成為藝術品加密與解密的角色。如同劇中的新加坡國立美術館,將寶藏加密的同時又等待著專業推理的解密。然而,劇中採取的是亞洲戰爭與殖民歷史敘事,而非處理視覺材料為優先的藝術史敘事;此外,按照劇情設計與各關卡中作為謎題的作品,亦大多取其外顯視覺表徵作為線索,而不是內在意義來推導。當劇中的「史學推理」旨在服務戲劇情節,不汲取新加坡國立美術館的豐厚資源作為素材,也就使得演出並無服務博物館學的科普意圖。

演出背棄了場域邏輯的操作,並非是要違背現實情境的謬誤;因為縱使追求博物館方法論的真實運作為背書,也不會是強化戲劇寫實邏輯本身的保證。但令人疑惑的反倒是,收攏並統整時空史識的美術館本就作為謎題推理的積極場域,在劇中僅成為了對編劇作出效忠的戲劇構件。雖然表演或劇場在美術館場域中的事件發生(happening),未必需要服膺於機構敘事——如同近數十年來從西方開展的美術館表演及其操演性(performativity),初衷無非是要打開僵固的機構敘事。但考量本演出並無逾越場域的意圖,故此美術館在演出中作為場所的角色功能弱化,也就致使當中推理模組的構成形同遊戲「外掛」——就算沒有緊密咬合美術館敘事,亦能廣泛套用在各種場域之中而得以成立。

新加坡國立美術館作為國家級文化資源,為本劇提供了支持的後盾,卻僅僅化為劇場故事背景的景繪布幕(backdrop)。這將導致採取美術館與文物敘事的必要性有待商榷,也意味著本劇並沒有對美術館進行實質上的「解密」。然而,劇中待解的「寶藏」又是如何在我們與亞洲的歷史共鳴中被證成?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