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三浦紫苑:寫小說,不用太規矩(Yun-Pei Hsiung 繪)
關於戲劇的五四三

讀三浦紫苑:寫小說,不用太規矩

最近因為取材的關係老是在看開店、餐廳經營的書跟Podcast,都快要覺得自己可以開店了,特別是基隆的朋友,一定要去試試金豆咖啡跟泉利米香,聽了老店轉型的Podcast,與其賣幾百種品項,不如只賣一種賣到無可取代!開店最重要的是品牌核心精神,一切設計圍繞著品牌核心精神出發,像星巴克賣的不是咖啡是空間,麥當勞賣的是迅速清潔方便……一邊聽一邊興致勃勃地記下一堆餐廳,啊,有什麼比整個手機的Google Maps蒐集了上榜亞洲最佳50、米其林的Fine Dining餐廳,但礙於種種原因在家只能吃燕麥+豆漿還要更悲慘的呢……(其實就是懶而已)。也因為聚焦企業內父子、兄弟鬥爭,最近看的是美劇《繼承之戰》,第1次看到第1季第3集棄了,但後面相當好看,特別第2季第5集可以說是近年數一數二精采的多人餐桌戲,也可以參考他們究竟是怎麼將每1集都拉到1個固定場景節省成本,又功力十足地讓許多關鍵高潮戲在同一場景發生,第1季撐不下去的人請再給一點機會,美劇充滿了一堆傷害人自我厭棄的混蛋,但又不得不繼續傷害人才得以活著,非常迷人的角色!

陷入困境時有時(豈不是常常嗎)會看看喜歡的創作者寫的創作方法書,會比看市面上一些劇本聖經或影視教戰守則更有效,創作者會大量舉自己的作品為例,比之真的教科書更能感受到那種創作的肉感(?)感覺好像自己也更懂了什麼創作方法一樣,最近讀了三浦紫苑的《寫小說,不用太規矩》,對她裡面講述「老套情節沒有不好」深有所感。

「在河堤打架就知道之後會變成朋友,上戰場前拿出照片就知道這個人會領便當,老套的情節之所以有用就是因為經過大腦的一再考驗,證實人類買單,思考著如何別出蹊徑,也可以給情節鋪排帶來不同的刺激。」雖然想引用原文但翻閱時有點找不到在哪了總之是這個意思沒錯(看完三浦的書有點被她活潑的語氣感染了呢)。我也深深認同,好像諸位(誰啊)都太想原創了,但說到底故事總是可以抓出一個原型,《獅子王》就是《哈姆雷特》,《新世紀福音戰士》就是《伊底帕斯王》,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書中三浦也不斷地拿自己的小說舉例,並以開玩笑的口吻說,雖然都暴雷了,但她認為小說的精髓在於過程跟細節,所以就算暴雷了讀者還是會想找來看吧。沒錯啊,三浦在自己作品所下的功夫並不會因為知道了「結局」就有折損,她以描述箱根驛傳的作品《強風吹拂》(描繪日本每年1月2、3日大學馬拉松接力賽的小說,另有廣播劇、動畫、電影、舞台劇改編),講述的就是「弱小團隊經過努力,終於達成出賽箱根驛傳的目標」這種彷彿已經講過千百遍的故事,但以這種logline來看,《灌籃高手》跟《新哥吉拉》也是如此吧,但會有人認為這兩者是一樣的東西嗎?完全不會!「作品的個性及優點完全來自細節。」三浦如是說。

是以,如果要自我訓練,從這種原型故事下手最好不過。三浦描述她如何仔細設定了《強風吹拂》中主角團隊每個成員的個性、背景、各自的關係,並費盡苦心設定了比賽的細節(跑到A地時落後幾秒,到B地時如何趕上),這都是要做大量功課才辦得到,就算作者完全是個運動白痴,也做得到!真是一個了不起的紙上跑者啊三浦。所謂很多難以繼續創作下去的狀況,是因為架構不明確,不曉得自己的船要開去哪,架構就是地圖,如果先以「眾所皆知的藍圖」著手,反過來說對於創作更有幫助,你只要努力各種細節的建構,比從架構到細節一切都是新的,來得更不容易迷航。

三浦也舉了自己一本,靈感來自谷崎潤一郎《細雪》的《住在那個家的四個女人》:「如果《細雪》改成現代風,會怎樣呢?」不要再說自己沒有靈感了,到處都是靈感吧!

其實我看這本最大的寬慰就是即便我受困於改編《梨泰院class》原本的故事結構,但只要細節是新的,而這新的來自於台灣,就會產生新的事物,對吧,謝謝你三浦紫苑!

 

文字|簡莉穎 大慕影藝創意總監、劇場工作者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