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IFA 沙洛德琴大師——阿傑德.阿里.汗「印度迴響」
2024/4/12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沙洛德琴大師阿傑德.阿里.汗(Amjad Ali Khan,1945-)是當代極具代表性的北印度古典音樂家,1945年10月9日生於印度中央邦瓜里爾(Gwalior)的他,出身悉尼亞.邦加煦音樂世家(Senia Bangash Gharana),後者以沙洛德琴藝術的創造與發展著稱。
阿傑德.阿里.汗的祖先於19世紀從阿富汗遷居到瓜里爾,其後多位家中長輩——包括他的曾祖父古朗(Ghulam Ali Khan)與父親哈菲茲(Haafiz Ali Khan)——均曾受聘為大君(Maharaja)的宮廷音樂家。從小跟隨父親習樂的阿傑德大師,是邦加煦音樂世家第六代傳人,音樂資歷超過半世紀,早從1960年代之初,他便受邀至各國演出,並開始發行唱片。承接家族榮光的阿傑德,巡迴演出之餘也致力傳承,在他的教導下,兒子阿曼(Amaan Ali Bangash)與阿亞安(Ayaan Ali Bangash)亦成為沙洛德琴演奏者,並已成為國際矚目的新生代藝術家;阿亞安的兩名兒子阿貝爾(Abeer Ali Bangash)與左哈安(Zohaan Ali Bangash)也開始向祖父學習,並已透過視訊初試啼聲。本次2024TIFA的專場音樂會,將由阿傑德、阿曼、阿亞安父子3人連袂演出。
2024年1月24日傍晚,筆者在《PAR表演藝術》雜誌安排下透過視訊,專訪人在印度的阿傑德大師。在一小時的訪談中,他親切地與我們分享了他半世紀多的習樂與演奏生涯、音樂理念及欣賞沙洛德琴音樂之道。以下內容主要來自當天訪談,部分參考自有關大師生平的資料及其過去的談話。
沙洛德琴 波斯音樂與穆斯林文化影響的見證
沙洛德琴(sarod)是北印度古典音樂的重要樂器,它的名字源自波斯文sorūd一詞,後者有「旋律」、「歌唱」之意。從12世紀起,北印度古典音樂受到穆斯林文化、波斯音樂與印度以北地區樂器的影響;沙洛德琴的出現,正是此一過程的見證。沙洛德琴的創造與阿傑德大師出身的邦加煦音樂世家有關:相傳阿傑德的先祖穆罕默德.哈許米.汗.邦加煦(Mohammad Hashmi Khan Bangash)大約於200年前將雷巴布琴(rebab)從阿富汗帶入印度;而Mohammad Hashmi的孫子、阿傑德大師的曾祖父古朗(Ghulam Ali Khan)後來將傳統雷巴布琴的指板由木板改為金屬板,將弦由羊腸弦改為鋼弦,並將共鳴箱由蒙皮改為木製,奠定了現代沙洛德琴的形制,並使其具有明亮的音色,而更能勝任旋律歌唱的角色,大大提升了沙洛德琴在北印度古典音樂中的地位,也因此後世有許多人稱古朗為沙洛德琴之父。(註)(許馨文)
註:參見古朗改造雷巴布琴的敘述。
阿傑德.阿里.汗
◎ 出身於悉尼亞.邦加煦音樂世家 (Senia Bangash School of Music),肩負第6代傳承。自小受父親教導,為該樂器當今最偉大的倡導者。
◎ 曾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印度最高平民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家大使、世界經濟論壇水晶獎等,並獲法國政府頒發「藝術與文學司令勳章」及日本福岡文化大獎,且於 1997 年獲得英國約克大學、1998 年獲得德里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 個人創作及合作對象廣泛,流行、古典不拘;在全世界各知名音樂廳與音樂家都有合作的足跡,並曾出版個人回憶錄書籍與電影紀錄片。
◎ BBC 雜誌曾將他發行的CD《Bhairav》評選為 1995 年世界最佳50張古典專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