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杰樺(右)與(左)蔡宏賢(汪正翔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給麻瓜的AI使用範例╱劇場篇 謝杰樺X蔡宏賢

在一片混沌中,重新建立世界的框架(上)

發展超過半世紀的AI,在2023年有了飛躍性的發展,於是許多人稱之為「AI元年」,許多藝術家也嘗試使用AI進行創作。不過,AI藝術的發生並非天外飛來一筆,而是在科技藝術領域,電腦早已介入人類的創造行為,從機器與人的關係、自動控制,再到生成式藝術(generative art)、資料餵養與機器學習,接著才是AI藝術。

AI無疑對於人、身體、生命,都產生了具顛覆性且令人不安的重新定義,對於何謂藝術與藝術家,也有著新的理解。本次對談便邀請到長期耕耘科技藝術領域的編舞家謝杰樺與策展人蔡宏賢,與讀者們分享他們認為AI帶給人類的美好與威脅、身體的存續與變種、AI的世界觀及其偏見,以及AI藝術的產製關係與處境。

發展超過半世紀的AI,在2023年有了飛躍性的發展,於是許多人稱之為「AI元年」,許多藝術家也嘗試使用AI進行創作。不過,AI藝術的發生並非天外飛來一筆,而是在科技藝術領域,電腦早已介入人類的創造行為,從機器與人的關係、自動控制,再到生成式藝術(generative art)、資料餵養與機器學習,接著才是AI藝術。

AI無疑對於人、身體、生命,都產生了具顛覆性且令人不安的重新定義,對於何謂藝術與藝術家,也有著新的理解。本次對談便邀請到長期耕耘科技藝術領域的編舞家謝杰樺與策展人蔡宏賢,與讀者們分享他們認為AI帶給人類的美好與威脅、身體的存續與變種、AI的世界觀及其偏見,以及AI藝術的產製關係與處境。

主持、記錄整理:吳孟軒

時間:2024/2/7 14:00-16:30

地點:超維度互動

Q:兩位作為長期參與科技藝術創作或策展的工作者,想先請問兩位,你們認為相較於機器、科技之於人類,AI提出了什麼新的可能性?

蔡宏賢(以下簡稱蔡):這幾年覺得非常震撼,過去的生成式藝術大部分是可預期參數的,雖然我們常使用隨機或外部資料來驅動藝術創作,但我們沒有預料到AI的學習和表現如此驚人。對我來說,AI處於可控與失控之間,這個縫隙讓人感到非常有趣。有時AI的模仿或生成看起來很滑稽,對藝術稱不太上什麼威脅,但當它超出我們想像時,就會開始毛骨悚然。我們一直在談論「科技崇高」,也就是我們對科技會敬畏、害怕,甚至有美好的想像,但隨著對科技的熟悉,恐懼感會消失,我認為這種恐懼感一直在變化,就像一開始使用 ChatGPT 時,我們都覺得好厲害,但後來人開始會辨別這是不是AI做的。

對我來說,AI是種恐懼,或更貼近一種深層的悲觀,因為AI運算牽涉到資源,這往往受到資本和威權控制,其中雖然也存在開放的第三力量,但當資本和威權彼此交疊,會產生什麼樣的東西?因此,無論是誰擁有、掌控什麼,AI的過程和結果,都是所有人類都該關心的,這不僅關乎藝術創作本身,更是生命和整個文明社會的發展進程。不過我也不是完全的悲觀主義者,尤其AI可以呈現出好壞兼具的特性,而好壞並存的縫隙是有價值的,例如楊雨樵的《回.口》在生成影像時,他自己個人最喜歡的版本,反而是比較舊的AI,這些在人類框架之外的事物,才是令人既害怕又期待的。

謝杰樺(以下簡稱謝):對我來說,AI有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我們不知道它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當然它是通過機器來產生最終結果,但它不像一般的演算法,我們可以追蹤到運作過程。AI是自己整理一套判斷的方式,例如AI能夠辨識貓和狗,但我們根本不知道它是如何知道這是一隻貓,它就是知道。過去我們或多或少還能控制這一切,但現在有些事情已經超出我們的掌控範圍,而它產生的新事物讓我們無法理解。另外,AI處理事情的速度跟量太大太快,已經是我覺得人類肉身無法承受的狀態。

Q:想請杰樺先以自身的創作為例,你認為《肉身賽博格》相較於《Second Body》或《第七感官》,對你來說AI最有潛力、但也最毛骨悚然的特點是什麼?

謝:這一系列的創作想要理解的是,到底在數位環境中,「人」會變成什麼樣子。AI是我們無法完全理解的,我們很難完全掌控它,或說它能完全代表我,所以AI產生出來的數位,到底怎麼詮釋「我」?對我來說是有衝突性的。就像剛剛提到的,AI有兩面刃,我也還在理解中,就是它似乎打開了一些可以用「創意」來形容的可能性,可以感受到它永無止境的打開,但我該如何應對這種無限的打開呢?這是我所感受到的問題。AI充滿可能性的狀態是令人振奮的,它以一種部分可控制、部分不可控制的方式運作,就像你教育小孩一樣,你知道他有一部分是不可控制的,但你也知道他有一部分是可預測的,但你不知道他最終會成為什麼樣子。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謝杰樺,安娜琪舞蹈劇場藝術總監,擅以空間概念結合科技元素,融入舞蹈與身體創作,為其跨界舞作帶來獨特的藝術性。知名作品包括科技舞作《第七感官》、《Second Body》、《永恆的直線》及《肉身賽博格》。曾受邀於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荷蘭 TodaysArt 藝術節、馬來西亞喬治城藝術節等國際性指標藝術節演出。

蔡宏賢,初未來創辦人、超維度創意總監。新媒體藝術工作者、製作人與策展人,致力於新媒體藝術創作、媒合、國際交流、教育及推廣。曾任文化部「科技藝術實驗創新及輔導推動計畫」、「5G雲端運算美學平台」及國立臺灣美術館「5G沉浸式科技應用實驗場域軟體技術開發與建置」計畫主持人,2024台北當代藝術館年度大展《你好,人類!Hello, Human!》、2022「文化部X桃園科技藝術節」及2017「桃園科技藝術節」、忠泰美術館《生生LIVES》、臺中國家歌劇院《光之曲幕》沉浸展及《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2016-2017《白晝之夜》策展人、2016《伊東豊雄的劇場夢》觀念建築展策展人。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