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400—台南人劇團X影響.新劇場《內海城電波》
2024/6/1 19:30
2024/6/2 14:30
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
作為土生土長的台南人,呂毅新從成長環境、接觸表演藝術,再到創立劇團,都跟府城脫不了干係。二度赴美求學返台後,她回到家鄉成立「影響.新劇場」,並從2015年開始與台南市文化局合作「十六歲小劇場—少年扮戲計畫」(於2019年更名為「十六歲正青春藝術節」),一晃眼已過了10個年頭;而今(2024)年適逢台南400活動,影響.新劇場也與台南人劇團攜手推出《內海城電波》,在劇場裡帶著觀眾穿梭時空,認識以台南為基底所架空出的內海城風華。
校外輔修戲劇,兩次赴美求學
是到比較大之後,呂毅新才知道自己的成長過程跟同儕並不相同。
父母皆是學者,來往結交的多半是文學、藝術、劇場或電影界的朋友,從小她就跟著雙親看電影、跑劇院,還會請假去台北看雲門舞集演出,「我是在家裡知道美麗島事件的,因為有人跑來告訴爸媽,他當時親眼所見所聞,我以為別人也是這樣,後來才意識到那是因為我爸媽他們很早就在做很不一般的事。」因為如此,電影或表演藝術對呂毅新來說一點都不陌生,早已是她生活裡的一部分。
大學念成大中文系,她笑說自己其實有輔修「手語社」跟「戲劇系」,那時她開始在小劇場出沒,畢業後在華燈藝術中心當企劃,「常常要跑台北看戲,我乾脆把鴻鴻、黎煥雄的作品請到台南。」呂毅新所說的輔修,不只是發生在校內,透過投入南部劇場界的實務工作,她盡情接觸從小就熟悉的劇場。
但這對她來說還是不夠,在網路還沒面世的時代,她把圖書館裡與表演藝術相關的書都翻遍,也思考當時劇場在他人眼中的景況,「常有人說搞劇場很自溺,總是困在自己的象牙塔裡,跟劇場外的世界很脫節。」她不認同戲劇和社會界線應如此分明,自己寫作和做戲對象也包含不同族群。在劇場工作3年後,帶著精進的渴望,她決定負笈美國,繼續攻讀戲劇碩士。
那是呂毅新首次赴美求學,在蒙大拿大學(University of Montana)念戲劇的時期,她因老師之故而有機會跟知名的「被壓迫者劇場」(Theatre of the Oppressed)創始者、巴西劇場大師奧古斯都.波瓦(Augusto Boal)學習;「很多時候我們會區分這一塊是教育界來做、這一塊是社運圈的人做、這一塊是戲劇界的範圍,但波瓦的劇場實踐,讓這些事情產生了變化。」從「劇場遊戲」激發參與者的感官和覺察,「革命的預演」讓觀眾成為主動取代演出的觀演者(spect-actor),「立法劇場」透過戲劇論壇的討論跟立法……波瓦的種種創舉帶給呂毅新很大的啟發,也影響她後來的創作和教學。
學成歸國後,在國家臺灣文學館第一任館長林瑞明帶領下,呂毅新成為5位開館成員之一,負責文學館策展和教育推廣,任務是讓文學立體化,不單單只是作為典藏性質在博物館裡被閱覽而已。雖然推展組組長的工作深具意義,但呂毅新心裡仍放不下對戲劇創作的熱情。在夫婿前往密西根大學擔任訪問學者之際,有機會接觸以應用戲劇和兒童青少年劇場聞名的東密西根大學(Ea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她決定留下來,這次聚焦在當時台灣較少人研究的兒童與青少年劇場。
呂毅新
美國東密西根大學兒童與青少年劇場研究所碩士、美國蒙大拿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現為「影響.新劇場」團長暨藝術總監,帶領劇團以戲劇做為社會推進器,致力為年輕觀眾發聲,致力平權共融,呈現創新獨特的劇場新力量、新思維與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