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如何文化》書封(中華書局 提供)
藝@書

《城市如何文化》 誌記香港目前階段性的發展和變化

在反送中運動與世界疫情趨烈的當口,茹國烈(編按)出走香港。他以客觀靈敏的眼光,透過遊歷歐亞主要城市所寫下來的體會與觀察,即是從「世界」的角度來看待「香港」這座城市。他有意無意地,讓自己針對每座城市的寫作,保持著一種理性與平衡的距離;不為批判也不是診斷,更不是莽撞和衝動的推崇,整體而言,本書相當有條理地歸納了這些重要城市的多層次社會發展,並且他以“BEAM”的「文化光譜」觀點(註),提供他認為當代城市需要這些人類生產的「動能」,作為建構文化事物與生存的基本要件。

作為一本誌記香港階段性發展的「情書」,茹國烈從質性概念出發進而量化的分析,能讓讀者更深入理解香港各區域「地區行政架構」的發展和構成。他採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提供的「文化專題指標」,對照「文化光譜」的類別,標誌香港各行政區域的「文化密度指標」,以及不同區域之間彼此的差距。例如油尖旺區、中西區與灣仔區,是香港文化密度指標總數最高的3個區。油尖旺區作為都市的中心之一,便與遠離中心的元朗區,分數差距超過10倍。

從規劃都會文化建設的角度來看,這是一本相當具有理念的文化政策建言書。身在台灣,此時讀到本書的「香港篇」,真是混亂時局中最有意義的一件事!然而,香港都會化的本質,除了百多年的殖民地歷史背景,還有特殊的政治性、地理性,甚至冷戰後地緣政治角力下的權力象徵,這讓香港構成的內涵顯得極為複雜。相反地,「文化光譜」折射下所顯示的城市理念,便又是那麼地珍貴且難得。我相信作者試圖提醒我們的是,每座城市均有它特殊的發展體質,或說根據時間和歷史所形成的「文化光譜」,絕非能以一個標準作為普遍性的價值衡量或政策做法。「文化光譜」所強調的都會主體性,不是城市資本主義經濟打造的平等或不平等;作者不強調(或許也不認為)都會文化建設與意識形態和權力介入相關,他循循善誘地說明我們可以從「文化光譜」看到更多具體的城市文化理念,而那正是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

關於西九文化區的經營,本書作者著力甚深,竟選擇在落成完工之後離開,顯然是更珍視自己看待人事物的客觀距離與眼光。他針對戲棚相關的交際社群,有一定的敏感度,所以在建設初期便刻意為戲棚區打造更多可以容納市場交易的空間。這種由上而下的機構空間規劃,值得我們思考;究竟地區性或說地方(Place)、在地社群,能否透過外力的介入導引?或者必須透過時間鑿打出地方人文的形成?例如作者提及西班牙里斯本所具有活躍的藝術經濟活動,或是土耳其伊斯坦堡給予他異質化的他我區隔,從而形成大小細節均有意義的宇宙;又或是奧地利維也納的環城大道,和德國法蘭克福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而作為歐洲商業與交通重鎮,事實上都在強調這一切的歷史進程與發展,並非一個中央貫徹的腦袋所主導規劃。

作者利用疫情走出香港的這趟旅程,和我們當時(或之後)看待香港歷經複雜的反送中氛圍,形成某種反差。這麼一來我不禁疑惑,是否歷史進程中政治與暴力的衝突和鬥爭,很有可能可以促使知識分子找出看待歷史的一種創新的眼光?本書作者提供了他的方法。但我們應該也很難證實,是否美中政治局勢的變化或者是疫情,刺激他出走去找新的觀點和去思考如何看待自己存在的城市。我們普遍願意相信,政府的力量在於為市民提供最好的基礎建設和公共服務。但在世界上多數城市都能達成「文化光譜」的理想目標之前,多數政府政策在提倡地方創新或社群文化之際,很可能認為在地社群的現代化,或說步入更進一步的都會文化產業化、創意產業化等諸多精采的文化政策口號下,其實可以忽略地方的社會人際關係和互動。作者獨自出走的這趟觀摩旅程,反而讓我更警覺與好奇文化光譜下最基本的人與人之間、最簡單的人與人之間,會如何再重構全球化地方下的社會關係——尤其在我們都迫不及待地想推翻老舊而傳統的在地農業社會時。

本書陳述了細膩且近乎全面的都會文化建設風貌,所謂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對照,可能相似的經驗是文化城市的理念,而台灣應該還面臨著村郊和都會文化建設的落差,很多「地方」(在地社群與空間)也還在模糊的過渡階段。《城市如何文化》揭示了檢驗文化指標的觀點,我們可能還需要自覺於人際心靈跟認知,如何有著不同的理解脈絡,才能攜手朝向茹國烈所提示的「文化光譜」前進。

註:B為信念和價值觀(belief and value),亦即強調種族╱宗教╱教育等精神追求;E則是日常生活風格(everyday lifestyle),例如衣食住行╱工作╱娛樂或溝通等基本需要;A為藝術和創造(art and creation),意指創意活動和產物,最後則是回憶(memories),意指保存過去如物質和非物質遺產等。頁22-29。

編按:作者茹國烈為香港資深藝術行政工作者,現任香港藝術學院院長。他擁有逾30年藝術行政管理經驗,曾任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香港藝術發展局行政總裁和香港藝術中心總幹事。2019年,在他的帶領下,西九文化區首兩個表演藝術設施——戲曲中心和自由空間相繼開幕。茹國烈於同年赴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進修Executive MSc in Cities,2020年回港。(參考《城市如何文化》一書作者介紹)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