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企畫特輯 Special
奧地利的頂級美鑽——維也納少年合唱團
歷經社會與時代的變化,為何維也納少年合唱團能歷久不衰?反而在每年世界巡演舉辦音樂會高達三百場,讓全世界樂迷著魔似地陷入無限的輪迴,甘之如飴地一再花錢欣賞演出?原因不單單是其清透無瑕又優越的美聲童音,而是與時俱進、不斷推陳出新的演出內容,隨著時代趨勢突破表現。
-
特別企畫 Feature Hola! Discover Iberia
航向命運交織的半島 西葡大發現
同樣位居歐洲西南端的伊比利半島,西班牙和葡萄牙,不僅在地圖上緊緊相鄰,在歷史上,亦是命運共同體。 這裡,曾經是列強勢力擴張的競技場,開啟現代殖民主義的掠奪狂潮。這裡,曾經見證海洋文明的輝煌年代,也歷經了帝國崛起的興衰起落。 一四九二年,哥倫布因為對東方的嚮往,沿著大西洋向西航,意外發現了美洲新大陸。 二○一一年,身處島國的我們向西眺望,打開這扇世界之窗,面向昔日的海上強國,又會有什麼新的發現和啟示? 現在,且讓我們以文字為槳,化書頁為帆,進行一趟紙上航行,帶你探索西葡印象。 西葡大事記整理 本刊編輯部西元前15000 阿爾塔米拉(Altamira)洞穴壁畫。10000-5000 中石器文化。半島東部出現洞穴壁畫文化。5000-2500 新石器文化。出現巨石建築。1100 腓尼基人在現今的加地斯建立商業據點。900-650 塞爾特人滲入伊比利半島。800-775 腓尼基人在現今的馬拉加(Mlaga)和格拉那達(Granada)沿海地帶建立據點。800-760 伊比利半島出現大量的銀礦。700-600 腓尼基殖民極盛期。580
-
焦點專題 Focus
台灣新樂季.不可不知演出指南
一百,象徵的是完美、成功、圓滿、無限可能,跨入民國的第一百年,國內樂季從年初開始,就紛紛以「建國百年」為主題設計節目。而歡慶的氛圍中,各大樂團的演出和動向更是蓄勢待發廿五歲的NSO歷任總監回團執棒、指揮家水藍就任國臺交藝術顧問、北市交推出跨國製作《阿依達》、北市國有「國樂情人夢」音樂劇場,還有國家國樂團也邀請知名指揮輪番上陣。有的大打名家牌、有的團結力量大,在一片競爭當中,有什麼是絕對不能錯過的呢?就讓本刊先為您理出頭緒,從指揮、歌劇、到跨界、經典讓您在開季之前,就能掌握未來、洞察先機!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肢體音符舞團 混搭民俗與詩意
《七里香》 舞出夜市人生
「七里香,既是周杰倫的歌,夜市中賣的炭烤雞屁股,開白花結紅果的小盆栽,也是作家席慕蓉的詩(集)。」 這個舞作說明,開宗明義點出了肢體音符舞團最新的年度公演,有著濃濃的混搭氣息流行樂和常民生活的氛圍中,抹上一點淡淡的詩意和植物馨香,也為向來著重古典與傳統的舞團風格,渲染出五光十色的日常感和現代性。一直以來,肢體音符舞團的作品多從傳統樂舞或民間文化中汲取養分和創作靈感,此次邀請三位卅世代的年輕舞蹈創作者 許瑋玲、林春輝及彭惠君共同創作《七里香》,各自展開舞蹈與典型台灣生活風格夜市的對話。 高中畢業後隻身赴澳洲習舞的彭惠君,以 「夜市」這個連外國人也著迷不已的台灣文化為創作命題,選擇夜市中常見的彈珠檯遊戲,趣味呈現「人生有如彈出的彈珠,不知去向何處」的隱喻;「2011國 際青春編舞營」台灣代表的林春輝則藉由夜市常見的買賣、攤販與警察間你追我跑的景觀,表現不同的人性面貌;仍在學的許瑋玲,以一曲流行歌,舞出夜市中一桌 二椅的種種故事,奇想和取材大眾的角度,也讓肢體音符的新作品,開拓出不同以往的年輕氣象。
-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西班牙阿塔拉亞劇團《神諭》
政大英文系文學所準研究生,喜歡文學和電影,更愛劇場,目前為曙光劇團團員,專長為音樂劇表演,喜歡的演出類型為音樂劇、戲劇和舞蹈。 一收到兩廳院「世界之窗」系列節目的訊息,那醒目七彩的Hola! Ola! 瞬間映入眼簾,其中最吸引我目光的是西班牙阿塔拉亞劇團《神諭》的劇照,演員誇張滑稽的肢體表情充滿故事性,讓我聯想到義大利的即興喜劇,當然,隨著現代劇場的發展,這種喜劇形式早已被廣泛採用,甚至連莎士比亞的《馴悍記》也用過,但讓我感興趣的是阿塔拉亞劇團還融合了印度卡達卡里(Kathakali)、峇里島傳統戲劇Arja,甚至中國的京劇元素。在這些看似天南地北的表演形式中卻有許多相似之處,義大利即興喜劇使用誇張的定型角色來發展故事,充滿狂歡和諷刺的成分,印度卡達卡里注重手和臉部細微的表情動作,類似日本能劇,結合文學、音樂、舞蹈和戲劇(啞劇)為一體,而峇里島Arja有丑角作為說書人來輔助,帶出如舞蹈般細緻的肢體語言這些形式都著重在利用肢體及聲音推展劇情,卡達卡里和Arja大多數為宗教故事,跟這次的劇名有異曲同工之妙。《神諭》以荒誕誇大的肢體語言來嘲諷人性的醜態及貪婪,搭配著異國情調的音樂,如此東西方元素撞擊的火花,能否像世界之窗Logo那樣眩目,令人期待。
-
戲劇新訊
以書寫之紊亂呼應愛情的迷醉
繼去年《沙灘上的腳印》以現場音樂、影像、文本與形體,交織折射出法國作家莒哈絲的文字氛圍,莎妹劇團導演徐堰鈴在新作《迷離劫》中,再以不同的詮 釋策略趨近莒哈絲的書寫。全劇刻意以紊亂、跳躍、曖昧的敘事手法,圍繞著「不懂愛」、「不會愛」、「不能愛」三主題,讓涉入愛情的癡迷與寫作的艱困、喜悅 相互輝映,捕捉現代人內在情感運動的撲朔迷離。徐堰鈴說,《迷離劫》企圖藉由混雜的語言系統,精準爭取現實情愛中,心靈書寫的自由。 《迷 離劫》的文本像是「蘇菲旋轉」般的詩文,角色延伸自莒哈絲的作品,彷彿飽受愛情古老命題痛苦折磨的鬼魅,交換關於愛情與書寫中無可言說的苦難與喜樂。雙面 舞台如同聲音的實驗場域,讓收聽與發聲、看與被看的視線來往,在涉入或抽離中自由轉換,將聽覺充分視覺化。至於進到劇場的觀眾,徐堰鈴強調,無須細究故事 人物的族譜,而是置身一種詩意又命定的夢境,從複雜的語言和朦朧的氤氳中,擴大關於愛情的幽微感受。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西葡印象再發現
在做這一期雜誌之前,坦白說,我實在很難在腦中明確勾勒出伊比利半島上這兩顆大「牙」的印象。沒錯!風流劍客唐璜、唐吉訶德、卡門的故鄉都在西班牙,但那些 似乎都是文人墨士筆下虛構的風景、人物,不能算真的認識它。葡國雞、福爾摩莎、澳門賭場這些對葡萄牙的記憶似乎又暈染了過多的東方情懷,充其量只是台 式的葡萄牙假象。於是為了能將這一對被稱為「海角天涯」的兩個國家完整地呈現在大家眼前,編輯部決定延續一貫的傳統,以打開世界之窗的專號方式,再度挑戰 這兩個遠在歐陸最西端的國度。 奔牛節、法雅節、畢卡索、哥雅、達利、高第、薩拉馬戈、佩納皇宮、文森之家、麥哲倫、雪莉酒、塞維亞舞曲這些名詞對您來說是不是都挺耳熟,但卻不能詳 呢?沒關係,在本期雜誌中,編輯部特地整理了相關「關鍵詞」,作為讀者了解西葡不可不知的索引。為了讓讀者能更全盤了解這兩個位在地中海旁的陽光國度,我 們也會以歷史回顧、旅遊指南、生活美食,及文學、建築、當代藝術、電影、音樂、舞蹈、戲劇等十個面向切入,全方位地導覽在這命運交織的半島所孕育出的文化 樣貌。如果您看完以上文章仍意猶未盡,想要在台灣感受西葡風情,透過在〈Formosa,非常西班牙〉一文與兩廳院「世界之窗」節目詳盡的介紹專文及人物專訪,絕對可以讓大家不用出國,在台灣就能領略道地的伊比利風光。 此外,在各大樂團新樂季節目展開的此時,本刊也會依據各團所公布的新樂季,從中彙整出未來一整年國內音樂會的趨勢與方向,在九月號搶先與讀者分享整年度的聆 賞計畫。然而,這實在是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雖然新樂季揭幕在即,讓編輯部傷腦筋的是,部分樂團遲遲無法呈現樂季的完整規劃,實在令人遺憾。如同企業管理 的專業,樂季規劃牽涉到藝術和行政總監對樂團經營的企圖和願景,若一個專業的樂團,連近期的規劃都不清楚,遑論長遠的樂團目標?希望國內各家樂團們,除了 在音樂的藝術層面上追求之外,在經營層面也要多加把勁,才不枉樂迷的期待。 話雖如此,在本月份我們仍綜觀目前各樂團推出的新樂季部分資料,特別歸納出「指揮」、「探索」、「歌劇」、「跨界」、「樂壇新星」、「樂團合作」、「貝多芬」與「國人作品」等八個焦點,期待能讓樂迷能夠快速地掌握到新樂季的特色。從中也可看出各樂團如何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特長,
-
專欄 Columns
此刻的形象
我還要再仔細地看一次劇本,看著看著我會愈來愈像他,他會愈來愈像我,我不也是曾經一個人地走過許多人潮,無垠的海洋包圍過我,一時看不到過,一時想不通過,唯一想通的是,時代不可能會回頭的,希望他們找我演是找對了。一個波濤滾湧、方興未艾的年代,當我們一起走過的時候,勇敢地走過,不過孤獨或其實不孤獨地,我都更了解了一番中國
-
專欄 Columns
舞蹈地板
當我在充滿了碎石子的砂地上跳舞,頭頂著的是被特選出沒有高照的太陽,我一邊舞動旋轉,腳底數十塊骨頭正努力地在充滿變數的地面上辛苦運作以保持平衡,上身與肩頸表情也盡力和下半身的掙扎分家,用一點僅存的浪漫,去享受這個難得的環境所帶給我的刺激與感動。就在這時,我真的、真的很懷念那一片被打理妥當、卻哪兒也帶不去的舞蹈地板。
-
專欄 Columns
一把火,燒出《四季》!
正當我在享受悠閒的暑假尾聲,我忽然有個念頭,我是不是應該學學柴可夫斯基,把今年剩下幾個月的專欄文章一口氣拼完?如果能把待完成事項的清單上所有項目做完並打勾,那一定會很有成就感!可是,那可能會讓我失去寫專欄時最有意義的那份感覺,那種每個月尋找題材的過程、那種仔細觀察周遭事物的樂趣、以及那種靈感突然來敲門的興奮
-
專欄 Columns
聖
與其把語言看成將世界割裂開來製造對立,這麼理所當然的批判,不如將語言的割裂看作是為了創造出對話可能性的情話空間,還比較可愛,也更有積極建設的可能性。這是「聖」的提醒,也是劇場這可愛又神聖的空間吸引我的地方。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以聲音形塑表演 演繹社會悲劇經典
去年以《Jumel攣生姊妹》令台灣觀眾驚豔的法國導演法蘭克.迪麥可,今年來台執導中、台、法三地跨國製作的《沃伊采克》,要將德國劇作家畢希納的斷簡殘編搬上舞台。擅用聲音的法蘭克,這次和亞洲演員合作,面對不熟悉的語言,法蘭克說,他必須要用另外一種方式處理語言和聲音,在文本的意義之外,讓聲音元素表現出音樂性的質地。
-
特別企畫 Feature
西葡關鍵詞130—歷史、旅遊、生活節慶、美食
西班牙 歷史 1. 伊斯班尼亞 西班牙國名的由來。羅馬帝國時代,西班牙原為該帝國之伊斯班尼亞省(Hispania),自古即為各民族紛爭之地,先後為腓尼基人、希臘人、羅馬人、日耳曼人、摩爾人等所佔據。1479年北部卡斯蒂亞國女王伊莎貝拉(Isabel)與阿拉貢國王費南度(Fernando)聯姻,始奠定西班牙的統一基業,並於1492年將統治西班牙達八百年之久的摩爾人擊敗驅離。 2. 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1451-1506) 航海家。因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對富庶的中國和印度無限嚮往。他先是向葡萄牙國王提出尋找到達東方新航線的探險計劃,直到1492年,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和國王費南度才同意派出艦隊遠征。他沿著大西洋西航,前後航行四次,雖沒有找到真正的中國和印度,卻發現了美洲新大陸。 3. 伊莎貝拉(Isabel I la Catlica,1451-1504) 伊莎貝拉一世也被稱為「白衣女王」,她成就了西班牙的統一,資助哥倫布航行,確立了世界霸權。她及其丈夫費南度完成了收復失地運動,為日後他們的外孫卡洛斯五世統一西班牙奠定了基礎。 4. 宗教法庭 為了達到天主教的統一,1478年費南度及伊莎貝爾從教宗西克斯杜斯四世(Sixtus IV)手中獲得敕書,設立一個神聖的宗教法庭。那是一個審判假意改信天主教人的法庭,數以千計的人被判入獄或死刑,其他人則是逃離這個國家。 5. 哈布斯堡王朝 1516年費迪南病逝,傳位給胡安娜與菲利浦的兒子卡洛斯(Carlos),是為卡洛斯一世。其後於155
-
特別企畫 Feature 歷史篇
輕探伊比利風雲流轉 回首四千年興衰起落
位於歐洲大陸最西端的伊比利半島,自古被視為「天涯海角」,如此邊緣之地,卻也吸引了多個族群入侵統治,造就今日多元文化的面貌。島上的兩個國度,四千年來或分或合,也曾個別發展成海上的無敵通商帝國,征服過地球上的多數陸地,卻也在征戰不斷下,落得衰敗命運,殖民地紛紛獨立而去,廿世紀上半均被法西斯政權壟斷,留下迄今仍影響深刻的印痕
-
特別企畫 Feature 旅遊篇
秋色宜人正好遊 品味文化風情
西班牙的面積有五十多萬平方公里,在世界上排第五十一名。因此,想要深度遊覽全國非得花上至少兩個月的時間不可。五月、九月、十月這三個月份將是前來西班牙旅遊的最佳月份,想當個快樂的背包客,一覽西班牙的風情,現在正是啟程好時機!本文作者推薦的私房景點,將讓你留下特別的西班牙回憶。
-
特別企畫 Feature 旅遊篇
坐擁古城聽Fado 懷想大航海黃金時代
葡萄牙有明媚風光與溫暖氣候,更有悠久歷史與溫和的人民,到此一遊尤其不能錯過的是歷史況味深濃的各個老城區。若能搭著老電車遊逛街道,然後找一間Fado House聆賞優美歌謠,屬於葡萄牙的懷舊氛圍,就會深深烙印你心
-
特別企畫 Feature 生活篇
不只有熱情 享受生命的陽光國度
在大眾的印象中,最適合西班牙這個國家的形容詞就是「熱情」,可能是因為身處南歐的西班牙人享受到比其他歐洲國家更多陽光普照的機會,又可能是因為這樣一個以旅遊業為重點發展的國家的人民,不自覺呈現出來的風貌。不過,透過自己的眼睛來觀察,能發現因其歷史因素、氣候環境和生活習慣,造成了不同性格的區塊,對西班牙人可以用得上的形容詞,絕不是只有「熱情」這一個。
-
特別企畫 Feature 生活篇
非是陰鬱 溫馨愜意的柔美四季
可能是因為Fado民謠經常帶著濃重的憂鬱,也或許是身在台灣的人們對葡萄牙的不熟悉,許多人對這個國度的刻板印象,是抑鬱、灰色的。但真實的葡萄牙,是歡樂、彩色的!
-
特別企畫 Feature
西葡關鍵詞130—文學、建築、美術、電影
西班牙 文學 36. 賽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1547-1616) 小說家、劇作家、詩人。被譽為是西班牙文學世界裡最偉大的作家。其小說《唐吉訶德》是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 37. 維加(Flix Lope de Vega y Carpio,1562-1635) 劇作家、詩人,西班牙黃金時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創立了西班牙巴洛克古典戲劇的準則,同時也是一位西班牙語界的偉大的抒情詩人,他對於西班牙文化的影響一直持續著。一生創作了三千多首十四行詩、3部小說、4篇短篇小說、9首敘事詩、3首教學詩及大量的劇本,嘗試了除流浪漢小說外的所有文學創作類型。 38. 羅卡(Federico Garca Lorca,1898-1936) 詩人、劇作家、畫家、劇團導演。西班牙「二七年代」的名作家,只活了短短的38年,卻留下頗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其中以詩歌和戲劇作品更受矚目。成名作是《吉普賽謠曲》,該書和另外一本《深歌集》中詩篇均使用吉普賽風格寫成。他後來在美國紐約市旅行時寫下《在紐約》,批評美國對弱小者的欺壓和資本家的貪婪。 39. 馬查多(Antonio Machado、1875-1939) 「九八年代」詩人,詩作的主題多圍繞著土地、國家,以優美的筆調描繪西班牙自然風光,關懷社會政治生活。晚期的作品大多顯示出存在主義觀點和詩人的孤獨。 40. 希梅聶茲(Juan Ramn Jimnez,1881-1958) 安達魯西亞詩人,195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文學篇
紛擾的歷史印記 蘊生璀璨文學
地理上屬於同一塊半島,歷史上又有糾葛類似的命運,西班牙與葡萄牙的文學發展,似乎也有著相同的關懷與方向。西班牙現代文學,可以「(內)戰後文學」和「後佛朗哥時期」為兩個觀察階段,豐富的小說創作,形成西班牙文學的豐美景觀。葡萄牙文學相對下雖較為弱勢,但也有精采的詩與小說,留名世界文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