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幕後群像
想成為製偶師?「請先開始動手!」
身兼製偶師、偶戲導演與操偶師的鄭嘉音,三者對她而言可謂「三位一體」,但她最愛的就是「製偶」。彷彿造物者般,從探索材質、架構骨肉、形體塑造,以至探索出偶的「靈魂」,找出表演的可能,可說是偶戲創作過程最迷人之處。而製偶師專注於細節的過程如同追求卓越的工匠,也正是鄭嘉音最愛製偶的原因:「因為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裡,慢工出細活。心要很靜,但掌握度最高。」
-
這樣過日子
黎煥雄,在河左岸
劇場人的一天,與大家無異,他們一步一步地設立期限,規劃進度,完成計畫。他們選擇岔路,追求幸福。有時候,戰爭與和平,生活與倫理,悲劇或喜劇, 並不是因為人性本善或本惡,而是因為人說到底就是人,不是什麼別的,不會因為前面加了「劇場」或其他冠稱而有所差異。看懂生活跟看懂一齣戲之間的關連是什 麼?我們是否急著釐清品味取捨,急著去批判,而忽略了每個你眼前的人,都是腳踏實地活著的個體? 黎煥雄導演,朋友們稱他「米蓋」。 走進米蓋的家,會先看到一輛腳踏車和慢跑鞋,你可以從鞋底和胎痕,推理出這家主人的部分線索,他的身材,年紀。接下來的大片書牆唱片櫃,會重塑或加深你的 推理,房間空間不大,一個人生活剛好,你知道主人會為什麼挺身而出,捍衛或保護什麼,他讓你恰到好處的試探,這些線索像是迷宮,細微的書塵在木頭地板上打 滾。 轉過玄關,牆上貼了大幅的Pina Bausch海報,地上則擱著個黑色皮箱,上面擺了台老舊咖啡機壓陣。讓人看到某種不合時宜,某種過氣,某種物件原始的意義,從城市各個角落竄回房間裡找到物件原來的位置,然後安身立命。
-
藝@書
打開庫存記憶 鋪展藝術風景
如果不是文字的優美質地,這些關於各個藝術領域的文字,就會流於知識的堆砌。如果再細看文字的肌理,會發現《室內靜物 窗外風景》的文學性又是建構在一種個人生命經驗的陳述與回憶。藝術的經驗,不光是一套理論和知識而已,更是生命的某個片段實在的感受。
-
藝@CD
跨界可以這樣玩
音樂演出跨界成風,現在就是要看怎麼「跨」才能讓人印象深刻?剛來過台灣演出的世界級管樂團「東京佼成管樂團」,在這方面創意令人驚喜,改編已逝流行天王麥可.傑克森作品的專輯更打破過往風格;而即將訪台的爵士小號大師泰倫斯.布藍查,邀請了美國著名的黑人人權學家Dr. Cornel West在專輯中擔任一角,也成功製造話題。
-
藝@電影
影展光環加持 好片精采登場
八月份除了暑假搶錢片,也有不少影展大片現身,值得影迷進場體驗。如之前在坎城影展因導演言論掀起風波,又有女主角克絲汀.鄧斯特以精湛演技奪下影后的《驚悚末日》,話題十足令人期待。還有紀錄片導演鄭文堂接任宜蘭縣文化局長後端出的精采宴席噶瑪蘭國際短片節,也相當吸睛。
-
藝@展覽
攝影記者鏡頭前的生死一瞬間
於台灣攝影博物館預備館展出的「命懸一線:一一九社會檔案」攝影展,邀集多位長期主跑一一九的攝影記者,展出近年拍攝的卅多幀新聞照片。鏡頭下的悲慘,在在挑戰與撞擊觀者的視覺和思緒。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本月我要看 無獨有偶《洪‧通‧計‧畫》
好像還停留在無獨有偶與魏雋展的那片白色眩光裡,卻又即將與充滿色彩的新作見面。無獨有偶過去幾年的精采表現,確實已經讓我成為了他們的觀眾。這一次讓我好奇的則是(說出來很不好意思)洪通是誰呀?為什麼要為他做這個計畫呢? 然後發現,這位藝術家的歷史。跟著再發現,原來洪通,這位從沒學過畫的畫家,曾點燃了台灣藝文界關於鄉土與學院的大筆戰。然後就像流星一樣,這位藝術家又消失了。連維基百科都註記說,洪通的爆紅是因為媒體炒作。但是洪通的畫作的確有著無限的想像力。童趣的筆觸,鮮豔的色彩,庶民的題材。所以你們會怎麼表現呢?會變成什麼樣的偶呢?被媒體炒作後丟棄的藝術家,跟現在的我們有什麼關連?告訴我吧!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尚和歌仔戲劇團《白香蘭》、2011臺北藝術節「與佛塞同步」展覽
大型台語音樂歌舞劇《白香蘭》,以團長梁越玲的母親梁陳蘭女士的真實故事為主,由音樂家李哲藝作曲,他融合國樂、西樂及台語特色,不僅注入西方 音樂劇的豐富和聲,更將台語的獨特傳統韻味表現出來,其編制堪稱全世界音樂劇的獨創。這齣跨界創作,包括時裝歌仔戲、高雄市立國樂團現場演奏,呈現一九五 ○年代的氛圍與特色曲目且重現黑貓歌舞團風格歌舞場面等,透過撼動人心的音樂,演繹台灣女性感人的生命故事。 佛塞這位舞蹈界的革 命 先鋒,不斷地在各領域中推陳出新、改寫歷史。他是首位將舞蹈學派、電腦科技結合數位影像,及最早使用Digital Media於排練的編舞家。從「即興科技」光碟、對位法、現場互動空間裝置、數位電腦至舞蹈影像等,完整的將這位大師多年研究引進臺灣。佛塞的新媒體藝術 系列展覽,絕對是難能可貴且不可錯過的!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兩廳院2011夏日爵士派對
八月古典音樂初三睡到飽,夏日爵士迎神賽會正登場。 七十有六仍潮到爆的老仙角「雷西.路易斯爵士五重奏」非聽不可,古典底蘊 爵士外衣,靈魂藍調放克流行一把抓,簡直是爵士音樂高級Buffet,相當符合國人用餐習性。但我也無法放棄「泰倫斯.布藍查爵士五重奏」,那種迷離於光 影間的迷人小號聲,連他老師的「餛飩」(Wynton Marsalis)兒子都無法達成,身兼影迷與樂迷怎可錯過這個親耳聆聽的機會?當然,消暑聖品拉丁爵士都端到面前了,有別於速食版贗品的「米蓋.卡米洛 爵士三重奏」,優雅冷冽的mojito入口滑順,卻最易放倒無心房饕家。話說我其實希望眾樂樂不如獨樂樂,畢竟是萬眾矚目,大聲喧嘩往往造成售票告罄,吃 閉門羹的往往是倒楣的自己。至於同時段台北藝穗節場地更小鐵票更多,更應該列為私房樂趣,逕自挑選以免惹事生非。 打油詩有云:拉丁本格與放克,三位大師顯神通,任選一場不後悔,三場盡收更威風。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與威廉.佛塞的下一步同步
威廉.佛塞的舞作,令人嚮往;但於七月廿八日展開的「2011臺北藝術節」所舉辦的「與佛塞同步」的展覽,卻是佛塞先生指定想先引進台灣的研究作品。他非常清楚台灣舞者與編舞的水準均異常優秀而整齊,因此,他相信台灣會對這個展覽所提出對「編舞」的各種思考及研究結晶,有深度共鳴。
-
特別企畫 Feature 《無處又遍處》現場演出舞者
布羅克.拉部藍茲:集中和專注,讓作品產生作用
這次由台北藝術節的專業團隊於松山文創園區精心策劃的佛塞影片、裝置藝術與舞團客席舞者布羅克.拉部藍茲(Brock Labrenz)的現場演出,規模之大,連德國的舞蹈專家都深表羨慕。以下僅針對其中兩項屆時邀請來台現場參與的創作團隊之展項,經由專訪的方式,進一步將其展出精華在此與讀者分享。
-
特別企畫 Feature
映像中起舞
七月底,國際編舞大師威廉.佛塞的新媒體藝術系列展覽 「與佛塞同步」即將來台於臺北藝術節展出 這位讓舞蹈從「感受的」與「概念的」變成「理解的」與「物件的」編舞家 其獨特處不只是為動作與編舞技巧開拓全新的向度 更在於他勇於透過影像等媒材 針對「舞蹈是什麼?」的大哉問尋求新解答 從佛塞出發,我們亦看見舞蹈影像作品於近年迅速、多元、大量創製的趨勢 這門不算新興的創作類型 與傳統在舞台上呈現的舞蹈截然不同 透過鏡頭觀點的介入 舞蹈與空間、觀看者的關係有了更多詮釋可能 而舞蹈影像的高度發展 又將為傳統定義下的舞蹈帶來哪些影響與變革? 在「映像中起舞」特別企畫中 除了專文概述舞蹈影像的發展源流與類型、編舞者如何面對影像觀點的介入 更越洋採訪與佛塞合作的團隊成員 同時,也邀請台灣的年輕編舞家黃翊與廣告導演羅品喆 從編舞與廣告拍攝的角度 暢談如何「舞在影像中」 舞蹈影像,這股全球正「潮」的現象 已化為快速奔騰的洋流 直奔台灣而來!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超有特色!主題藝術節出擊
「超親密小戲節」以偶為媒介,以「地圖立面化」為概念,將演出基地和周遭環境,串連成點、線、面。 「歡迎光臨.永康藝族」讓表演走進社區,「食、衣、住、行、育、樂」變身快閃行動,拉近民眾與藝術的距離。 「女節」為女性創作者發聲平台,廣納主題、形式、風格大不同的女性創作,「去中心、反理性」,打破「藝術節」慣有的遊戲規則。 「開房間」計畫以一間旅館客房為發想,每場演出僅限一位觀眾觀賞,追求劇場觀賞的最小經驗值。 在台灣,這些見證小劇場生命力的另類主題藝術節,正游擊式地進行一次又一次的美學突擊、串連匯演。在國外,又有哪些主題特色鮮明、充滿奇想的藝術節,等你來發現?如果你是策展人,你又會怎麼玩?
-
談畫說樂
「狂熱年代」與「新客觀主義」
「一戰」之後鬆弛的氣氛中,歐洲各主要城市幾乎都成了狂歡作樂的大型歌廳與舞場。源於美國的爵士樂,如何在一戰前後被傳入歐洲?巴黎「狂熱年代」的作曲家們如何受到它的影響,譜成了許多獨特的音樂?在維也納沒落之後,柏林如何取代它,成為日爾曼最重要的藝術都會?柏林盛行「新客觀主義」思潮之際,爵士樂如何被「新客觀化」?
-
舞蹈新訊 雞屎藤新民族舞團府城三部曲完結篇
「昭和摩登.府城戀歌」 老百貨公司中的懷舊戀曲
近年於台南持續耕耘在地民族舞蹈的雞屎藤新民族舞團,繼《臨水流殤婆姐、南音與藝妲》、《海安夢華錄那年,府城煙花燦爛》兩部以藝妲與府城老商業中心海安路為題材與背景的舞劇作品後,這支「庶民三部曲」系列的尾聲,搬演的是日治時期南台灣第一家百貨公司「林百貨」中售貨小姐的生活記憶與時代印象。舞作中充滿濃厚的日治時期氛圍,文夏、陳芬蘭等人演唱的台語歌謠,搭配日人移植西方的「摩登文明」:洋裝、美容等,打造出極為鮮活的舞台場景。 藝術總監許春香是資深民族舞蹈教師,致力於從受不同文化薰陶的台灣舞蹈中,提煉出屬於在地的民族舞蹈,府城歷史則是她最主要的取材來源。在《昭和摩登.府城戀歌》中,她以曾任林百貨電梯小姐的母親之戀愛故事為藍本,從電梯小姐每日的工作動作中汲取、發展出肢體語彙,同時走訪地方耆老,取得大量資料,揉合編創成這齣府城摩登文明史的舞蹈作品。台南場更選在歷史悠久的「全美戲院」演出,增添不少懷舊風情。
-
舞蹈新訊
再現嬰兒油之舞 光環《陂塘》舞動池中生機
提到光環舞集,多數人不約而同浮現的印象正是舞者周身沾染嬰兒油,在油光與汗水之間進行各式翻滾堆疊的動作。藝術總監劉紹爐從早年「氣、身、心合一」的肢體概念,發展出獨特的嬰兒油劇場,取材上則歷經鄉土與人體脈輪潛能探索等階段,近年更自客家文化與劉紹爐在新竹縣客家村成長的個人經驗著手,編創《山歌踏舞》、《身音body sound》等作。 此次推出的年度公演作品,延續客家系列,將舞台上的嬰兒油風景轉化為月光下的客家陂塘農家灌溉用的池塘,本就充滿了形形色色生物鳴叫浮游的生態風景,而油亮的舞者們時而幻化為池塘中的水生植物,時而是匍伏於自然天地間的戰士,在肢體與聲音的流動間,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扮演提點的角色,呈現出客家農莊風景的恬靜與生機之際,亦展現了走入熟成期的舞團表演風貌。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透明之國》
誠品基金會企畫.喜愛觀賞戲劇和舞蹈,同好言之有物的推薦往往是決定觀賞的關鍵要素。 翻看月節目表及售票網站上羅列的表演,附上精美宣傳照、擁有較大篇幅的節目壓倒性地攫獲目光,演出團體響亮的名氣和相對充足的製作資源「或許」為觀眾提供了一些品質保證。相較之下,其餘近百則節目名稱,則在匆匆一瞥後只留下模糊不清的印象,我猜想不只是獲得的關注,恐怕票房也有極大的落差。 反覆瀏覽,意外地發現標題極不明顯的《透明之國》,是華山百戲雜技節「馬戲123」的節目之一。記得去年十二月在收到出版社友人傳來大力推薦的簡訊後,好奇地上網查詢,即刻為黃明正倒立於海中礁岩上的意象所打動,他的行動藝術讓平淡無奇的場景瞬間成為劇場,凝聚了不可思議的能量。曾錯過演出,這次期待能享受由特技和影像所交織出獨樹一格的「馬戲寓言體」,以及黃明正對於自我和藝術的動人堅持。
-
音樂新訊 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精采人聲饗宴 台灣首演《太陽神阿波羅傳奇》
一年一度大型的合唱盛會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又將轟轟烈烈登場!除了音樂營、指揮營及大師班之外,更邀請了匈牙利Cantemus混聲合唱團、德樂斯登愛樂兒童合唱團、愛丁堡聖瑪莉大教堂合唱團、法國人聲合唱團OMMM及斯洛維尼亞合唱團共襄盛舉。而光是看由台北愛樂合唱團及青年管絃樂團所演出的開、閉幕節目,就能夠感受到濃厚的人聲震撼! 開幕的《太陽神阿波羅傳奇》是台灣首演,歌詞主要是根據尤里皮底斯的希臘神話故事所寫,由管絃樂團、混聲合唱團、女高音及男中音獨唱的演出外,還配上一位敘事者。雖然是部非宗教性的創作,但許多歌詞都參考了聖經,相當受歡迎。而閉幕的《非洲聖哉經》是英國作曲家范曉(David Fanshawe)在尼羅河、地中海等地錄製埃及、蘇丹、烏干達及肯亞的音樂之後,將這些片段與合唱交錯、並置,因此作品兼具非洲音樂那種不假修飾的原味歌聲,也有合唱團劇力萬鈞和多變的節奏。融合古典、搖滾、爵士、流行等多重樂風,三百人的龐大節慶陣容,將為整個合唱音樂節畫下熱鬧非凡的句點。
-
演員的庫藏記憶
最近
我不能說電視劇的狹隘把我困住了,最近的舞台劇也不夠好啊!我也不能用「養家餬口」來當成調和這一切的藉口,這兩者之間,一定有一種平衡點,屬於人性裡面的,大概是折衷?大概是反省?大概是加強執行力?反正都得先從認錯開始。
-
講古—舞思舞想
合作、共識,還有別的嗎?
我們從日常舞蹈練習裡學習基本態度、在做舞蹈製作發表的過程中擴大我們的領悟,然後運用到日常生活上。每一個圈子會有那個圈子認同的共識,然後也許就形成了所謂的風格吧這時新的挑戰如何在同質裡開發出自己的特性與風格,成了這些長年培養自己成為合群的舞蹈人的進階考驗。所以後來有的人成了藝術家,有的人成了訓練小舞者紀律的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