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亞維儂
亞維儂藝術節,不再「亞維儂」?
屆滿六十五歲的亞維儂藝術節,近年來風波不斷,今年還被右派大報質疑有「拒絕往來的黑名單」,為某些團隊與藝術家叫屈。而藝術節當初的理想性漸漸變淡,亦令人扼腕。更耐人尋味的是二○一四年起的新任總監人選之出線過程,也是十分戲劇化,讓人摸不透執政者的背後玄機,不過新人選Olivier Py也頗令人期待。
-
上海
「紅劇」當空照 因應時代也需轉型
在「中共建黨九十周年」的大旗下,中國影視與劇壇莫不著力放送宣揚主旋律的「紅劇」以資慶祝。上海所有的藝術院團,不約而同都為其獻上大力歌頌的作品,浦東東方藝術中心舉辦四年的「名家名劇月」今年也趁勢主打紅劇,推出了十四齣劇目、共計廿六場樣式各異的演出。在差異甚大的時空背景下,這些歌頌革命英雄的戲,也必須擺脫以往標籤式單薄的詮釋手法以求轉型拼市場。
-
廣州
經濟政治陰影下 「廣東現代舞周」將說再見
今年舉辦第八屆的「廣東現代舞周」,向來堅持獨立運作,並以推廣中國新生代舞者、編舞、作品,和強化國際交流網絡的包容、多元的形象而聞名,卻在愈來愈重的經濟壓力下,正式宣告要「暫別廣東」;而今年主辦單位也遇到政治陰影,原本的主題「挪威.挪威」因諾貝爾和平獎事件致使團隊無法入境,只好臨時改為「中國舞蹈新勢力」系列因應。
-
舞蹈
極簡之中 舞動生命捲軸
「玫舞擊」藝術總監何曉玫再度發表的新作《紙境》,跳脫過去作品以台灣社會現象入題、拼貼、情感濃厚的風格,而以較純境簡約、跳脫敘事的抽象形式展現。舞台被紙包圍,舞者著白衣或黑衣,在如同捲軸的紙捲上,勾勒出無止無境的動態時空
-
戲劇
在劇場,我們思辨
一個從MSN、電子郵件往返,一路延燒到劇場的辯論戰局,也即將燒到台北的舞台《樂觀主義精選集》是兩個作家親上火線的思辨劇場,包含了演講、蘇格拉底式的哲思對話,和觀眾的互動。這部作品探索了批判性樂觀的概念,也企圖揭示樂觀主義者在當下社會脈絡的角色。從二○○九年演出以來,劇場的演出融入了來自許多人士多元的辯論觀點,這回台北演出,當然也加入了本地觀眾的意見。
-
音樂
樂說道家哲思 韻轉人生四季
采風樂坊的「東方器樂劇場」系列結合傳統音樂、舞蹈肢體及戲劇的跨界元素,也演繹東方哲思,一路從「儒家」、「佛家」,到即將推出的新製作《無極:一個英雄俠客的春夏秋冬》的「道家」。團長黃正銘表示,「無極」主宰著宇宙自然的一切事物,而「自然落在人的生活裡,就是春、夏、秋、冬。」於是根據廿四節氣創作新曲,鋪陳人生風景。
-
藝號人物 People 縱橫藝術與流行的作曲大師
李泰祥 浪漫情痴的音樂靈魂
說起李泰祥,大家都會想到〈橄欖樹〉,一首超越世代的歌,一首傳唱不輟的經典。聽著李泰祥的歌,你很難說是流行、民謠或藝術歌曲,就是這麼獨特地自成韻味,傳述著他對生活片斷的浪漫感受。已經罹患帕金森氏症的他,雖為病痛所苦,但仍堅持創作、仍抱著好多舞台演出的夢想
-
藝號人物 People 臺北故事劇場藝術總監
郭子 學會因緣自在,喜歡現在的自己
曾是流行樂壇歌手、當紅劇場演員,多才多藝的郭子,卻在十二年前忽然宣佈離開舞台,退居幕後製作;十二年後,他帶著「臺北故事劇場」重新復出,演出當年膾炙人口的作品《花季未了》。談起過往種種人生波折,曾經苦痛煩惱的心路歷程,現今因接觸宗教而學會「放下」與「珍惜當下」的郭子表示:「年輕的時候,創作是為了證明自己有能力;到了這個年紀,重回劇場是為了成就別人的舞台,幫別人圓夢。」
-
特別企畫 Feature
當古典與爵士握手 聆賞加倍精采
就本質上來說,古典樂與爵士樂有相當大的差異,節奏上古典典雅、爵士搖擺;和聲上古典細膩豐富,爵士藍調草根;創作上古典精雕細琢、爵士興之所至;演奏上古典按譜索驥、爵士即興自由。不過,這些音樂技術上的差距,在某些音樂家眼中卻是一種美學的新鮮感,能激發創作靈感的元素。所以當古典與爵士握手,總是能打造更令樂迷驚喜的聆賞體驗。
-
特別企畫 Feature
吸收民族音樂 爵士腳步從不停
爵士吸收民族音樂的元素,不光是早期的歐洲與非洲音樂的融合,不光是吸納了靈歌、工作歌、西非民謠等等非洲後裔從家鄉帶來的音樂影響,事實上,「吸收民族音樂元素」這件事,在爵士歷史上,幾乎沒有停過。
-
特別企畫 Feature
看電影聽門道 JAZZ & MOVIE的不解情迷
有人喜歡聽爵士樂,相信更多人喜歡看電影。只是,喜歡爵士樂的人,看電影時常會比其他人得到更多樂趣。因為電影裡(尤其是美國電影)藏著許多爵士密碼,甚至整本爵士音樂史都可以透過電影來了解。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爵士小號演奏家
泰倫斯.布藍查:音樂會其實是一種分享的過程
今年的「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請來的幾組演奏者中,小號演奏家泰倫斯.布藍查是相當特殊的一位他不止是一位爵士音樂演奏家,更是電影配樂家,親手操刀知名黑人導演「小李」史派克.李的大作,如《為所應為》、《愛情至上》、《叢林熱》、《黑潮:邁爾坎X》、《臥底》等等。趁此機會,本刊進行了越洋專訪,請泰倫斯.布藍查一談他如何與爵士樂結緣、並踏上電影配樂之路的過程。
-
特別企畫 Feature
Jazz熱翻天 國寶、天團挑動激情!
每到夏天都會發作的「爵士熱」又要蔓延開來!今年的「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邀來小號名家泰倫斯.布藍查率領的五重奏、拉丁鋼琴巨擘米蓋.卡米洛的三重奏、國寶級靈魂藍調大師雷西.路易斯的五重奏與爵士搖滾天團黃蜂樂團,一起來讓樂迷High翻天!怎麼才能High出門道?本刊特邀爵士小號演奏家魏廣晧,從專業角度為你說分明。
-
舞蹈 舞蹈空間《風云》 楊銘隆又展「東風」
霸王別姬後 舞出歷史外的新選擇
睽違六年後,編舞家楊銘隆與舞蹈空間舞團的「東風系列」再度出手,與臺北市立國樂團合作,演出以「霸王別姬」故事為主題的新作《風云》。除了有北市國樂師與舞者的即興互動,還在原有的故事結局外,另外發展出楚霸王和虞姬的不同結局。
-
舞蹈 台北室內芭蕾舞團 經典在地新繹
余能盛版《吉賽兒》 鐵工廠的貧富之戀
台北室內芭蕾舞團藝術總監余能盛,今年別出心裁地改編法國經典浪漫芭蕾《吉賽兒》,將故事場景搬到台灣一座鐵工廠,四位主角化身成鐵工廠內各層階級,仍圍繞在因社會階級、貧富不均而發生的愛情悲劇,以及詮釋吉賽兒至死不渝的愛情。
-
戲劇 EX-亞洲劇團 重詮易卜生晚年之作
《百年復甦》 意象手法「寫實」人心
擅以風格化的亞洲身體與意象美學,處理跨文化議題的EX-亞洲劇團,將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最後一部作品《百年復甦》搬上台灣舞台,這也是該團第一次搬演西方文本。導演江譚佳彥以意象化的調度手法,打破一般對「寫實」的刻板想像。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想像「國家」:一段公共性的旅程
國家交響樂團(NSO)廿五歲了,作為以「國家」為命名的交響樂團,NSO所歷經的體制性變革、挑戰與重生,乃至於曲目、創意及節目製作的轉變軌跡,都與整個社會怎麼敘述「國家」有關。NSO走過四分之一世紀的路,正是台灣歷經開放黨禁、報禁、解嚴、政權輪替、認同政治(identity politics)及全球化/在地化重新思索的時程,台灣社會曾顛簸跌撞,NSO走得亦不輕鬆。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掌舵破浪 昂首音樂汪洋
國家交響樂團(NSO)走過四分之一世紀,期間名稱歷經多次更改,從「聯合實驗管絃樂團」、「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到今日的「國家交響樂團」,演出的場次也從最初的九場增加到每年平均八十場,地位更從在地團體躍升成為亞洲一流樂團,NSO廿五年來的轉變反應大環境的更迭,在蛻變成長的過程中,歷任常任指揮(音樂總監)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為台灣交響樂團史烙下了跨時代的印記。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要讓NSO不只是台北人的NSO!
對外妝點NSO的形象,對內要承擔NSO的營運成敗;對上協助音樂總監,對下率領團員及行政團隊。要衝在最前面,又要在後面推,這位銜接所有重要關鍵的靈魂人物,就是執行長邱瑗。走馬上任的時期,恰巧是NSO的廿週年,而今,樂團四分之一世紀的歡慶時刻,正好是她就任滿五週年。儘管一路走來篳路藍縷,卻也終於走上軌道。面對樂團下一個「躍進」,她充滿著信心!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走過歲月,我們與NSO……
首席 吳庭毓:期待知名度和成熟度向國際的一流交響樂團邁進! 人物簡介 自一九八九年法國歸國後即任NSO首席至今,與樂團有豐富的演出經驗,也獲邀至各項活動演出。音樂會後聽過最犀利的觀眾評論是:我只能說吳庭毓,你行! NSO廿五週年,從最初聯合實驗管絃樂團到現在的國家交響樂團,對一個職業樂團來講,廿五年並不算短。一直抱持著熱忱投入和努力,心裡對樂團總是很多的期許。這麼多年來,歷任音樂總監可以策畫整個樂團的方向,有階段性,對音樂也有不同的想法,但我們仍應有自主性與自己的風格!一直以來,NSO遇到再困難的曲目,排練的時間再緊湊也能保持水準發揮,實力飽滿和經驗豐富的累積,大家有目共睹。不管在國內或國外的巡演,和眾多國際知名指揮家及獨奏獨唱家合作演出也都受到國際樂評及媒體的讚賞與肯定! 也期許行政統籌樂團的人需要良好組織力及統整執行力,否則樂團在很多內外因素和情況下是不容易好好發揮的;此外制度也更須有努力改進的空間,若問題能加為解決調整,除進步外,必定也能獲得更多構想、創意,以及新視野。對於未來,我期待樂團的更多拓展,使知名度和成熟度能向國際的一流交響樂團邁進,除保持其同一水平之外,也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性與聲音。 廿五週年,仍是滿滿的期許和熱情。也許用文字是無法足以表達當中自己內心的情感,那麼,就讓音樂來吧。 李宜錦:廿五歲,正是個充滿希望、實現夢想的年紀! 人物簡介 曾創下國家交響樂團創團以來最年輕首席的紀錄。她的反應靈敏、思緒清晰,甜美的外型更是深獲樂迷喜愛。 身為NSO大家庭的一分子,感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