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藝@電影
伊莎貝.雨蓓加持 今年金馬很「坎城」
伊莎貝.雨蓓是今年坎城評審團主席,今年也受邀出席金馬影展。也因此,這次的影展,幾乎有個小坎城的規模,包含了近四十部今年坎城影展的影片,是精心挑選過,絕對比花十萬元買機票住宿與通行證去坎城看片來得划算。
-
藝@展覽
和蔡國強一起「泡美術館」
一如本人的幽默、經常語帶雙關的機智和不停運轉的腦子,蔡國強的藝術有著詼諧、遊戲般的性格,表面上以壯觀場景奪人目光,但背後探討的卻是文化爭議、乃至於人類生存等嚴肅議題。這次在北美館的個展,卅五件新舊作當中,除了台灣民眾最為熟知的火藥爆破圖,大型裝置作品如《撞牆》、《不合時宜:舞台一》等從未在台灣展出的代表作,都將首度來台。
-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寶島一村》
一直認為舞台劇的表演才是最有挑戰性的演出,劇本的安排經過表演者的揮灑,常常留給我思索的功課。我是年過半百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外省第二代,在那貧窮的年代兒時的記憶總是特別鮮明。這是一個屬於我們大家的過去,如同《光陰的故事》,類似白先勇的《台北人》一般,《寶島一村》雖是說眷村三代住民、四個家庭的故事,卻都是呈現自一九四九年後生活在台灣這片土地上三代人們的記憶。 《寶島一村》這齣取材自台灣知名的製作人王偉忠的眷村成長故事,有表演工作坊創意總監賴聲川和王偉忠聯合編劇、導演,風評極佳,再度加演,我豈能放過?! 常客|陳康寧 52歲,退休的家庭主婦,最喜歡的節目有舞台劇.舞蹈表演。看戲的頻率全看表演內容及時間能否安排而定,時間許可下,我想我是一個喜歡去劇院看表演的人。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誰是接班人-古典音樂家之興亡」
「幽默古典」會不會成為一種新傳統或新門類?善於此道的人似乎多了起來,而且段數愈來愈高。猶記最早是在二十年前看到的Danny Kaye與梅塔指揮紐約愛樂的搞笑演出,一些段子已成為經典,後來也被台灣團隊模仿演出。接著有Telarc唱片推出的一系列P.D.Q Bach,惡整古典音樂史上的種種。不過,這些大多是注重表面搞笑效果,十年前基頓.克萊曼和朋友們則在Lockenhaus音樂節玩出一種「智慧形」幽默古典,強項在音樂本身的設計和表現。 近年,則有一對活寶二人組「伊古斯曼與朱」(Igudesman Joo)吸引了大眾目光,而且更透過現代Youtube,使他們聲名遠播。他們的特點是兼具諧星的肢體喜感和專業的音樂機智。相形之下,與注重外表的傳統表演,或內行人才能欣賞的克氏冷幽默,「伊朱二人組」顯現前所未有的收放自如。 幽默古典之所以困難,在於要求過人的超技。如果表演者連正經演好一部作品都吃力,就別想在音樂上秀出花樣。而且如同偉大的喜劇一樣,要有精緻、細膩而且精心設計的內容,以及流暢自然的演技。這次,「伊朱二人組」和前輩克萊曼的搭檔確實值得留意,標題「古典音樂家之興亡」等於是對自己音樂家的身分、當代音樂界的處境,以「音樂」為經緯,寫出一幕發人深省的黑(或灰)色喜劇。這已經不是單純搞笑或顛覆傳統,而是別有意涵的演出,咱們就一同用心顛倒吧。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古文化 新創造
「十年磨一劍」之於無垢舞蹈劇場編舞家林麗珍來說,是最好的寫照。被歐洲藝術文化電視台ARTE喻為世界當代八大編舞家之一的林麗珍,一齣沉澱醞釀九年的全新舞作《觀》將於十二月底在兩廳院與觀眾見面。一九九五年成立的無垢舞蹈劇場,創團至今已經十餘年,雖然其間的作品雖只有《醮》與《花神祭》兩部,但卻都成績斐然、質地精湛,名列國際各大藝術節爭相邀演的台灣節目之中。他們不但曾多次赴法國演出,足跡更遠至西班牙、德國、奧地利、義大利、美國、墨西哥等地。而這部二○○九年的新作《觀》雖然尚未首演,但就已經接到許多國際藝術節的邀演,受到眾人的矚目。 為什麼一個在台灣的舞團能在國際間受到如此的重視呢?我想是和她浸淫創作的「儀式劇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很多民族的文化當中,祭典與舞蹈或是劇場一向都是有著很深的淵源,而環顧現代的表演藝術,許多創作者也將古老的儀式,當作汲取靈感的泉源,並將其轉化成為現代劇場的元素,而無垢舞蹈劇場的新作《觀》亦同。這部作品延續了林麗珍所專注的一貫風格,更加入了對地球環境、氣候變遷的關照,她以自身在舞蹈中多年的沉潛,以及浸潤常民文化的生命體驗,鎔鑄宗教儀式、集體記憶及神話寓言為一體。在靜、緩、沉、遠之間,企圖以她原創性的肢體語彙,完成創作生涯中天、地、人三部曲的最終章。所以本刊藉著這次機會,將與讀者一同追尋祭壇與舞台到底有何關係?探討台灣當代劇場儀式的救贖美學,與記錄、呈現編舞家林麗真漫長的創作歷程。 然而以前人藝術文化為師的方式,只有運用在舞台上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您可知道現在許多正夯的線上遊戲的配樂,本質還是古典音樂嗎?如今E世代的浪潮蔓延全球,許多年輕的網友們都是藉著網路與線上遊戲,認識了我們所不知道的古典音樂,「網路」似乎在世代交替之中,重新詮釋了古典樂,而且讓它以不一樣的方式再次回到舞台。當網友們聽到音樂時,他可能不知道那是貝多芬或是孟德爾頌,想到的卻是《太空戰士》或是《魔獸世界》。而在這各大交響樂團都焦慮著樂迷流失的同時,「電玩音樂會」似乎也成了一股銳不可擋的勢頭與救贖,最起碼這類演出的票房令眾人驚豔。回顧自二○○八年首度來台、二○○九的三次來台演出的VGL就可說是場場爆滿,近年來炒得沸沸揚揚的「宅經濟」,似乎也跨足到表演藝術的領域裡。到底「電玩音樂會」要怎麼玩?該怎麼聽?年輕的網友們又是怎麼想?就讓我們在本刊「電玩
-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因應表演藝術特性,大學評鑑應該有彈性
缺乏優秀師資,南部藝術教育前景何在? 由於「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的成立,對南部表演藝 術界及區域發展的高效益是未來可期的;南部表演團體及學界也因衛武營藝術氛圍的契機,產生的自覺力量也逐漸在凝聚中。然而事實上,熟悉南部表演藝術生態的 人大概都知道,南部表演藝術市場相當貧瘠,藝術團體的經營困境絕非挹注經費而已,「表演人才與觀眾養成問題」更必須突破,其中,「專業藝術教育」當然是最 重要的一環。近年來,中山大學、台南大學、樹德科技大學紛紛成立表演藝術科系,然而由於現行的大學教育評鑑,學校聘用教師在學歷認證資格上的問題,導致戲 劇教育人才貧乏,但真正有能力的老師卻無法擔任教職;缺乏優秀的師資,南部戲劇教育的前景令人擔憂。而另一方面,南部表演藝術的就業市場的缺乏,也導致學 生畢業即失業的窘境,令人不禁要問,在南部表演藝術科系成立的同時,是否也注意到師資認證、學生畢業就職等實際問題?
-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黃建業:表演藝術資料館,應該由中央公部門來主導設立
建立表演藝術資料館 刻不容緩 劇場導演鴻鴻在《聯合報》的【藝言堂】單元撰文指出,因應風災,文建會提出了急難救助方案。但殊不知,對表演藝術團體而言,缺乏一所演出影像及文字資料的表演藝術資料館,才是最迫切的根本問題。一九八七年表演工作坊淹水,二○○八年雲門舞集遭到祝融,許多資料毀損,是再也無法彌補的損失。不像電影、文學,一出生,本身即已成為文獻。表演藝術是朝生暮死的現場事件,需要影音紀錄才能留存,而相關的劇照、劇本、報導、評論,更需要蒐集整理。眼看電影圖書館改制為國家電影資料館二十年來,由於預算拮据,能起的效用有限,然而,同樣幫台灣在國際嶄露頭角的表演藝術,卻連這麼一個卑微的資料館也沒有,讓人真的無法置信,這一個宣稱注重文化的政府,如何對台灣表演藝術的未來,起積極的作用?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藝術節馬拉松 創意豐沛好個秋!
秋天正是看戲天!由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所辦的「關渡藝術節」與老字號的「皇冠藝術節」將在十、十一兩個月佔據表演迷的每個週末。前者以Joy做主題,聚焦喜劇性的表演類型,期待帶給觀眾親近藝術的歡愉感受。後者則一本小而美的精緻路線,四檔演出風格形式內容迥異,各飆創意。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島崎徹、楊銘隆 舞動東方靈思
舞蹈空間舞團二十週年系列演出,由「粼光‧乍現」率先登場,來自日本的島崎徹與出身台灣的楊銘隆編創演出,他們分別從各自的東方文化中,提煉出創意元素,融入現代舞作中。
-
藝號人物 People 蔡麗華
扎根文學與土地 打造舞蹈新風華
從小文思慧黠、本以當「台灣的莎士比亞」為志的蔡麗華,卻是在上了大學、因舞蹈家劉鳳學的啟蒙,才開始開展一生的「舞蹈大夢」。從現代舞毅然轉為投入民族舞的蒐集編創,又是另一番心路歷程。創立台北民族舞團二十年,現今仍汲汲於創作的她說:「我一生覺得很幸福!」「最快樂的事就是做自己愛做的事情,跟愛的人在一起。」
-
藝號人物 People 樊光耀
理性,創造藝術中的秩序
金牛座的樊光耀,言行舉止老成,說話前會皺眉思考,加上正經嚴肅的長相與低沉穩厚嗓音,跟刻板印象中演員的情感豐沛大不相同,倒像個老派學者。不管在生活中或在舞台上都頭腦都十分清楚的他認為,好的藝術就是感性和理性交織的產物,就像一種秩序;而一位好的演員除了敏銳的感受能力之外,更需要理性的頭腦來結構。他強調,「想像」是演員最好的工具,而「專業」和「敬業」就是實踐「想像」最好的方法。
-
演出評論 Review
跳出鏗鏘新能量
《樂》由編舞家鄭宗龍創作,結合音樂家王建民的《第一二胡狂想曲》與鍾耀光的《遊戲》曲目,企圖以樂手跳舞、舞者奏樂之跨界演出。指揮簡文彬拿起鍋鏟當指揮棒,極活潑地帶動樂團與現場氣氛,他後腦勺還特別剃個骷髏頭,不僅搶眼也「笑」果十足!讓人一掃國樂團嚴肅拘謹的印象。
-
演出評論 Review
遠古的Heroine.現代的女武士
光環能培養出這樣的身體,但為什麼要經過到國外一遭才出來這樣的東西?概念性的題材,一向是西方擅長的,可是若沒有這樣從東方出發grounded根植於地的沈潛身體,這個作品也做不起來,無法存在!這是件東、西方融合成功的例子。
-
回想與回響 Echo
我不入戲,怎麼辦?
我們對藝穗節的期待,應該是什麼?不是全然專業,至少是誠懇;不盡主流商業,最多是實驗批判;不甚完美,但,夠膽。 若上述三種期待都不被滿足,連台詞都被處理得模糊難嚥的時候,看戲的我,非但無法入戲,簡直蒙受被「凌遲」的痛苦。不過,這屆藝穗節的演出票房,似乎沒有全然反映像我這種嘴刁的看戲品味。看起來,新一代更擅於行銷經營的包裝。問題是,單純、可愛的「小花小草」,到哪裡去了?
-
新藝見/新銳藝評
以家之名,以小搏大
不若電影鏡頭終究是選擇過的,電影的觀眾難以從鏡頭給予的畫面看見之外的,但戲劇可以。亦是在這個層次上,我們更像一群目睹者,囁嚅地走入他人的家,瞧見一些事,近距交戰,謊言對決。目睹不僅於看見,而是感知被放大,無可迴避的視線介入。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唱一齣真實人生的愛情歌劇
朱苔麗X龔佛帝 歌唱家與導演的浪漫邂垢
歌聲隨著她的雙眸飄向遠方,觀眾的淚水在眼眶中小心地打轉,彷彿再來一聲呼喚,情緒就要潰堤。這就是聲樂家朱苔麗的功力,總在摒息聆聽,深怕漏掉了任何一絲美妙的嗓音後爆出熱烈掌聲!台上的她痛心地控訴生命、撒嬌又賴皮地歌頌愛情,台下的她在經歷許多痛苦後洗鍊的,卻是滿懷的愛與感恩!而其義大利籍導演夫婿恩利哥.龔佛帝(Enrico Conforti)具有優異的音樂能力,又對心理學有深厚基礎。在人事物的深層分析上細膩且有見解,這讓她在表演藝術工作中,更能賦予深刻寫實的詮釋。結縭二十餘年夫妻從未合作演出,但為了即將上演的歌劇,兩人首度攜手來台,共同打造一個不同觀點的《瑪儂‧雷斯考》。 舞台上常見嚴謹、強勢,殊不知舞台下他們恩愛、風趣!這對亮眼的銀色夫妻究竟是如何看待對方?如何扶持走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參與他們的故事,聊聊他們的藝術生活!
-
即將上場 Preview
《吉娃斯—迷走山林》 借古諷今關注環保危機
愛樂劇工廠在台灣甫遭受天災重挫之際,推出音樂劇《吉娃斯迷走山林》,來喚醒人類重視環保議題。編劇李登雅透過借古諷今的手法與黑色喜劇的氛圍,勾勒出一個童話般的殘酷世界,影射現代文明在高度發展下,對人類心靈的扭曲,和急速掠奪大自然所帶來的傷害。為了講求作品的原汁原味,從題材、佈景、演出陣容都以原住民為主。
-
即將上場 Preview
史卓貝揮棒施魔法 萬聖音樂會搞怪上陣
《蝙蝠俠》、《陰間大法師》、《聖誕夜驚魂》、《剪刀手愛德華》、《阿達一族》今年萬聖節派對的曲目特別以鬼怪為主題,從好萊塢經典電影中,精選出膾炙人口的曲目搭配節日氛圍。此外更遠道請來具有改編作曲、以及指揮過多部在默片時期經典電影配樂的大師法蘭克.史卓貝指揮,屆時科學怪人、希區考克、吸血鬼、小精靈都將隨著音符蹦跳全場。
-
即將上場 Preview
原住民音樂嘉年華 上演最台灣的聲音
「原音新交響」音樂會就是以台灣原住民各個族群的文化特質作為主題來安排,讓觀眾在一場音樂會中,便能欣賞各種不同面向、族群、甚至表演形式的演出。包含了「祖韻文化舞團」的各族歌舞、創作歌手巴奈.庫穗的歌、錢南章《馬蘭姑娘組曲》,還有「Amis旮亙樂團」的精采演奏,這場原住民的音樂嘉年華,上演著最台灣的聲音!
-
即將上場 Preview
七組人馬輪番上台 競展身體新點子
展現新世代創作能量的「新人新視野」匯演,將從十月底展開,由舞蹈人率先登場,分別以「與私密絮語」及「身體進行式」兩檔,包括李國治、陳維寧、楊乃璇、林宜瑾、黃彥文、葉名樺與謝杰樺等七組編舞家上陣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