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即將上場 Preview 四十五名舞者傾力演出
吳青口岑重編《海盜》 巧思遨遊神鬼奇航
曾為Ballet West及Utah Ballet舞團首席舞者,被編舞家林懷民讚為「台灣有史以來最好的芭蕾伶娜」的吳青口岑,將率領台北皇家芭蕾舞團與母親創辦的蘇淑慧芭蕾舞團,編創全本芭蕾舞劇《海盜》,這是台灣舞團首次演出該齣舞劇,將集結四十五位芭蕾舞者傾力獻演。
-
即將上場 Preview 新生代編導魚果以「人妖」議題入戲
李清照私人劇團《阿姨》 扭轉性別污名
李清照私人劇團編導魚果的新作《阿姨》,直探「人妖」議題,一種既非男也非女,既非同性戀也非異性戀的的性別模糊、身體交界。他說,劇中角色不斷為自己的性別和面貌,翻迭製造出新的定義:男人與女人的皮相、陽剛和娘娘腔的力道、青春與衰老的樣貌,藉此凸顯各種框架的局限性。
-
即將上場 Preview 西班牙拉夫拉劇團入侵國家戲劇院!
《莫斯科劇院人質事件》 恐怖攻擊就在你身邊?
「恐怖主義離我們的距離到底有多近?」西班牙拉夫拉劇團藝術總監亞歷克斯.奧雷如是問,以天馬行空創意、充滿感官衝擊為特色的該團,將帶來以真實事件為本編作的《莫斯科劇院人質事件》,將挑戰題材尺度,以寫實手法重現當年事件中緊張的對峙氣氛。
-
即將上場 Preview 「蘭庭六記」百變現身!
溫宇航 搬演崑曲生行的細膩精準
知名旅美崑生溫宇航再度與蘭庭崑劇團合作,從六大名劇《紅梨記》、《繡襦記》、《白兔記》、《連環記》、《獅吼記》及《還魂記》中精選折子,演出涵蓋小生行當中的巾生、窮生、雉尾生及原歸為貼行中的娃娃生,反映崑曲對人物刻劃的精準雅緻。
-
即將上場 Preview 余派女老生王佩瑜、葉派小生江其虎助陣
天津京劇院匯演 新編《媽祖》打頭陣
天津京劇院的名角行當齊全,技藝亦備受肯定,此行來台匯演,從得獎無數的新編戲《媽祖》到膾炙人口的傳統老戲,不僅團內精銳盡出,主要演員多為中國大陸戲曲界「大腕」,還向外借將,力邀上海京劇院余派女老生王珮瑜,以及中國京劇院葉派小生江其虎助陣演出。
-
即將上場 Preview 二○○八第八屆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七國精銳 歡唱人聲藝術嘉年華
二○○八台北國際合唱節,有來自澳洲、美國、西亞、南非、芬蘭、德國地區的團隊,齊聚世界五大洲國家的知名團體在台灣演出。國際合唱節迄今已辦到第八屆,結合合唱營、指揮營、大師班、音樂會,除了展現當代精采的人聲藝術,也為國內合唱愛好者建立了修習交流的平台。
-
即將上場 Preview Scrap Arts Music活力超級放送
「敲鑼打鼓」 廢棄物敲出好音樂!
「敲鑼打鼓Scrap Arts Music」這個由藝術總監兼作曲家利果.戈查及賈斯汀.莫迪共同創立,以「廢棄藝術音樂」為宗旨的打擊樂團,所使用的打擊樂器及工具,正是一般人眼中毫不起眼的廢金屬。利用這些材料的特性,戈查憑著身為音樂人的耳朵,開發出更寬廣的聲響及視覺效果,將廢棄金屬脫胎換骨,發明出各式各樣具未來精神的樂器。
-
即將上場 Preview 暑期親子節目精選
藝術不放假 親子歡樂一夏
放暑假囉!讓孩子們拋開成績單,帶他們補修幾堂快樂的藝術學分吧!今年的七、八月,不但音樂、戲劇、舞蹈各領域都推出了精采的親子節目,還有號稱「藝術大補帖」的台北兒童藝術節,足夠讓小朋友在暑假期間好好充實一下!
-
焦點專題 Focus
物價連三漲,票房倒!倒?倒…
物價油電連連攀升,各行各業叫苦連天,而表演藝術也跟著面臨票房寒冬,多檔演出因售票狀況不佳宣告停演,也有叫好叫座大卡司節目面臨票券難銷與票房下滑的慘況問題出在哪裡?藝術經紀公司與表演團隊又如何因應?而他們又期待政府如何出手?
-
藝號人物 People 專訪波蘭現代音樂代言人
潘德瑞茨基:新一代的作曲家並無法創新
被譽為「二十世紀的貝多芬」之現代作曲大師克里斯多夫.潘德瑞茨基(Kryzxtof Penderecki)於五月首度光臨台灣,親自指揮NSO演出他的作品。高齡七十五的潘德瑞茨基來台行程滿檔,本刊特地爭取到專訪機會,邀請台灣青年作曲家董昭民訪談大師,一談他的創作歷程與對當代音樂文化的看法。
-
藝號人物 People 越洋獨家專訪《下雪了》俄國丑劇大師
斯拉法:我想要讓生活變成歡慶的節日!
雖然這次不克親自來台演出《下雪了》,丑劇大師斯拉法還是藉著本刊的訪問跟台灣觀眾熱情say hello!透過電話,我們專訪到遠在巴黎的大師,這位執著於把歡樂帶給世界、也藉著丑劇探索更深刻哲學境界的小丑,像他的作品一樣,展現多層繁複之美。
-
演出評論 Review
我看見更放肆的「雜交世代」!
不論幕前、幕後,她們「肆無忌憚」地變成堂而皇之的「跨界」與「雜交」;「女傑」們再也不忌諱「血統」純不純正,一心一意都是為了「被看見」或「要發聲」。
-
演出評論 Review
岩頁的詩篇
影片充滿嘲諷、戲謔,卻隱藏了對舞蹈最精闢的詮釋,讓它成了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片中出現的不會跳舞、六十一歲的侯孝賢說:我不能跳舞,因為我的年紀大了,我的身體承載了太多的東西(AM)。然而也正是這些承載,讓他們的藝術像地層的岩頁一樣,用歲月鋪陳了厚度。
-
演出評論 Review
兩齣浪漫的弔詭與碰撞
無論曲目安排的考量或演奏程度的要求,布魯克納第五無疑是整場音樂會的重心。能踮腳牽著這頭巨獸安然走過滿佈天險的八十分鐘而不潰散已屬不易,但若能進而馴服它,最後即使傷痕累累也將換得莫大的快感。當晚NSO在呂紹嘉華麗而有效的掌握下神奇地逼近了此一難得的境界。
-
演出評論 Review
空白中綻放的新色彩
作品發表會中的《原住民之祭》是李志純整場作品中最具個人風格特色的一首作品。利用台灣布農族在〈祈禱小米豐收歌〉的微分音唱法,發展出曲中婉延而神聖的旋律線條,並混合其他原住民音樂元素所開展創造的音樂圖像。纖細的絲竹樂器在此散發出深山密草的狂野氣息,古老的音樂文化釋放了它強大不息的再生能量。
-
回想與回響 Echo
《南風樂章》外一章
錢南章先生令我感動的是,他竟然不惜耗費很多時間,從《李魁賢詩集》六冊七百七十三首詩中挑出他合意的素材,挑選過程必定會有閃現的靈光成為他旋律的起興點才可能被相中吧!光只這一關就顯示他作曲的努力和苦心。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不只藝術,行政更要Bravo Only!
歷經多次定位與組織的變革與調整,第十屆台北藝術節在國際劇場名導羅伯.威爾森作品首度登台的大師光環下,將於盛夏揭幕。打著Bravo Only的口號,執行總監王文儀表示,這樣的定位不只是藝術上的,在藝術行政上,也以此自我要求,所以無論是節目選擇、組織管理、對觀眾、甚至對藝術家的服務,都是以這樣的期許出發。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前衛劇場大師
羅伯.威爾森:失去了傳統便是失去記憶
終於,傳說中的羅伯.威爾森作品來了!帶著以流傳於印尼南蘇拉威西的史詩為題材的作品《加利哥的故事》首度登台,在宣告記者會上,羅伯.威爾森開口前,先是長達一分鐘左右的靜默,無聲地站著,彷彿是進入他戲劇世界前的靜心儀式,更讓人聯想起他作品中以緩慢凝聚張力的靜謐。 雖然被稱為前衛劇場大師,但羅伯.威爾森卻說:「前衛是重新發掘古典。」談及全球傳統文化正在迅速消失,他更是突然哽咽掉下感性的眼淚。 對這位在劇場引領風騷四十年的國際級劇場導演而言,消逝的傳統即前衛的靈光,在接受河床劇團導演郭文泰專訪時,更不忘提醒身處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失去了傳統便是失去記憶,「當我們活著向前看的時候,千萬不能忘記過去的歷史文化。過去是記憶,一個人若沒有回憶,活著是空虛的。」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歷史殘頁中起造的劇場神話
羅伯.威爾森與《加利哥的故事》
《加利哥的故事》雖然具有羅伯.威爾森的燈光與舞台設計外貌,但表演本身,還是來自印尼的傳統,而他給予這些部分,非常大的尊重。此外,印尼知名作曲家Rahayu Supanggah所負責的配樂更在國際上受到許多好評,像英國格拉斯大學戲劇系的Matthew Isaac Cohen就稱讚:「《加利哥的故事》最成功的元素,就是它的音樂。」
-
特別企畫 Feature 《加利哥的故事》溯源久遠
來自南海英雄之島的夢幻史詩
《加利哥的故事》取材自印尼蘇拉威西島嶼史詩Sureq Galigo,這是世界文學中數量最豐的史詩群之一,內容包含了循環的史詩及創生神話。羅伯.威爾森《加利哥的故事》敘述了從六對神聖祖先降生的人物六代的歷險,其中三對祖先住在陸地上,三對住在海底下的深淵。「介於天與地之間」,羅伯.威爾森如此以簡單的一組概念營造故事的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