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藝@CD
蔬菜管絃樂團 讓你聽見好滋味
維也納「蔬菜管絃樂團」創團宗旨在於以蔬菜達到一般樂器不可及的聲響,演出時十位團員身穿黑色服裝,手執各種蔬菜樂器,演出獨特的蔬菜聲響。這張錄音乍聽之下,與一般電音作品沒有太大不同,但仔細一聽,的確可聽到更多具「真實感」的聲響。
-
藝@電影
王爾德的辛辣 給你《美麗誘惑》
改編自王爾德作品《溫夫人的扇子》,《美麗誘惑》將場景從十九世紀的倫敦拉到廿世紀二、三○年代的義大利,電影也盡量沿用原著對白,保留了王爾德遣詞用字辛辣直接的特色風味。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第六種官能表演藝術祭《不要逼我》
當代舞蹈劇場的最大貢獻,在於泯除優雅肢體與平凡身形的差異。也就是說,表演者不再偽裝天使。牯嶺街「第六種官能表演藝術祭」邀來的英國「藍眼靈魂舞蹈團」更進一步。他們組合身心障礙者與正常舞者的創作,讓我們看到世間體型各有所長也各有特色。《不要逼我》這齣在各國藝術節廣受好評的舞作,有如同「新馬戲」的奇想與詩意,以將人體懸空的巧思,將不同型態的肢體與動態發揮到極致,徹底改寫了舞蹈的定義。 台灣的光之舞藝團、柳春春阿忠,向來在表演藝術中展現殘障者的自信與魅力,「藍眼靈魂舞蹈團」則開拓出另一重視野,讓觀眾調整看表演、甚至看世界的眼光。殘障作家史鐵生曾歎惋殘缺者渴求社會認同的心態,讓他們更為殘缺。但《不要逼我》的力量與美麗,則幾乎要讓我們自卑自身的完整。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屏風表演班《半里長城》NSO提琴在炫技
適逢屏風表演班二十週年,演出的劇目都是過去叫好又叫座的戲碼,只要是欣賞過台灣的鬼才導演李國修老師的作品,一定都會有難忘的感受。從上一齣《莎姆雷特》加演又加演的盛況可見一斑!雖然表面上是以喜劇的型態演出,但是仔細品味不難發現李國修在潛移默化中,傳達對台灣本土人文的闡揚與時事現況的探討,此藉古諷今的內力,李國修真可謂之國寶級之大師! 同樣也是兩廳院二十週年的精心策劃,加上有NSO加持,「發現理查.史特勞斯九提琴在炫技」也是本月絕不容錯過的音樂會!光是看到簡文彬出馬指揮,以及樂團首席小提琴吳庭毓,加上韓國首屈一指的鋼琴家白健宇,這三位當代舉足輕重的大師一起演出,真是有錢都看不到的盛況!不但如此,演出的曲目除了史特勞斯的小提琴協奏曲外,還有Busoni五個樂章的鋼琴協奏曲,可說是結合了鋼琴、管絃樂、聲樂的創舉。這麼棒的策劃,當然也是這個月的欣賞重點演出。 文字|周恆甫 每個月至少會到兩廳院奉獻香油錢兩次。觀賞戲劇舞蹈是人性昇華的透視,欣賞音樂演出是人生苦難的救贖。台灣藝文界有這麼多優秀的創作,以及兩廳院精心策劃這麼多精采的節目,即使工作生活再忙碌,也不能錯過這些高水準的演出!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從極簡、名媛到咖啡香
「極簡主義」、「低限主義」、「簡約主義」、「無限音樂」、「極簡音樂」、「低限音樂」你可以對這些看來相似的專有名詞的「主義」或「樂派」漠不關心,但卻不能不認識,因為從它濫觴到支配我們的生活,已經將近四十年。從視覺、聽覺、觸覺甚至是空間,它已經全方位地滲透到世界的每個角落,暗自咚咚地瘋狂地敲打著屬於這個時代的節奏,讓所有人不得不跟隨。 就像是敲打鍵盤時所發出的聲音,自從工業革命以來,重複而簡單的節奏逐漸主導了人類的文明。當然,許多的音樂家也發現了這個秘密,他們試著將一段或數段的樂章不斷延伸擴大,持續地反覆堆疊、規律推進,長短音交錯的或是凝結暫停,砌成了一種聽似簡單卻又複雜的深沉音韻,使得聆聽者不由自主地被這旋律的動能所感染,被扯進另一個世界。也因為他們的音樂和以往華麗繁複的樂章大不相同,所以被稱之為「極簡音樂」。 本期雜誌所介紹的菲利普.格拉斯,就是「極簡音樂」中的作曲先驅。不論是當年的前衛迷幻搖滾震撼、現在的電子音樂狂潮都深受其影響,而《沙灘上的愛因斯坦》等歌劇、《楚門的世界》、《時時刻刻》等電影配樂也都是出自他的神來之筆。本刊編輯部特別在大師闊別台灣十年後,即將再次訪台的前夕,特別傾力製作了一個特別企畫,除了有獨家的越洋大師專訪,我們也由劇場、電影、建築、生活等各個面向,為讀者剖析「極簡主義」與這個年代密不可分的關係。 此外,在【藝次元曼波】的單元,我們就現在台灣漸起的「名媛現象」,請到了小說家郝譽翔與香港劇場導演林奕華帶你一窺究竟,看看在他們的眼中,「名媛」到底是個甚麼樣的「東西」。在【藝活誌】當中,我們也請到表演藝術界的三位咖啡達人,探討「咖啡」這個金黃色的種子,在他們的杯裡、案上,又有著甚麼樣不同的香氣。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Minimalism 極簡,不只是主義
極簡,不只是主義 是一種從前衛到電音都聽得見的音樂風格 極簡,不只是主義 是一種從劇場到電影都看得到的美學思考 極簡,不只是主義 是一種從建築到設計都能體驗的生活主張 從六○年代末的紐約發跡 極簡藝術以一貫低調不張揚的姿態風行了四十年 它不只改變我們聽覺、視覺的感官經驗 且全方位地滲透我們的生活型態 現在就讓我們透視這「低調而不單調,簡單卻不簡單」的美學一脈 告訴你:極簡,為何不只是主義!
-
專題
Behind Curtain
藝術家的咖啡物語 專訪 徐伯年 劉振祥 陳淑杏 一本藝術經 陳綺貞 在劇場裡發現節制的自由
-
舞蹈新訊 光環舞集《人物語》
人與物共舞 玩出奇異對話
處在物化的世界,現代舞卻流衍出「物」的美學。光環舞集《人物語》巧妙展開人與物的對話,「人」戴著面具,肢體迸發原始性;「物」以海棉墊為象徵與變形,包覆、蜷曲、纏結、搖晃著人與人的疏離或渴望。「海棉墊的曲直皺摺就如同肌肉的伸縮變化,當人體與海棉墊互動或合為一體,好似進入超現實的夢境。」編舞家劉紹爐以生老病死作主題,反思異化情境,詭譎而天真地表現當代奇異的感知特質。 《人物語》舞碼分為八段:〈序〉、〈新生〉、〈探尋〉、〈幽谷〉、〈嬉戲〉、〈浪潮〉、〈騷動〉、〈終局〉。〈新生〉裡的雙人舞,海棉墊既是隔離又是使人突破框限的柔軟介物;〈探尋〉用長短層次的呼喊和聲音表情呈現生命的顫動;〈幽谷〉的人物合體成了低吼的龐然巨物;〈嬉戲〉中的海棉墊有著三角形、多邊形的變化構圖。「我想到米羅畫作的構圖,康丁斯基的點線面,包浩斯的物體美學」劉紹爐自「嬰兒油上的現代舞」系列作品後,又開啟舞蹈奇幻新意象。在日本作曲家原田敬子(Keiko Harada)的音樂中,此舞處處充滿曲折的趣味及驚詫的生命變形。(周倩漪)
-
戲劇新訊 愛樂劇工廠《宅男的異想世界》
鎖定網路世代,御宅族入戲
繼日劇《電車男》之後,音樂劇也掀起一股「宅男」風潮。由台北愛樂劇工廠製作的音樂劇《宅男的異想世界》,將網路世代的「御宅族」現象搬上舞台,整齣戲不僅在卡漫狂想、KUSO爆笑的情節之外,洋溢日式純愛風,更以MSN、部落格為行銷手法,企圖吸引年輕觀眾走入劇場。 《宅男的異想世界》是愛樂劇工廠繼《新龜兔賽跑》、《天堂王國》後,又一原創中文音樂劇,由劇場演員呂曼茵首度跨行編劇,單承矩擔綱導演,偶像歌手于浩威挑樑演出,全劇音樂由橫跨古典與流行樂類型的作曲家高大偉量身打造。劇情描述一位電腦程式設計師,每天生活在虛擬網路世界中,只懂得和電腦相處,不擅與人往來,更交不到女朋友。直到有一天,宅男的夢中情人,出現在現實生活中,為了愛,他決定改造自己。(廖俊逞)
-
戲曲新訊 台北市傳統藝術季 崑劇、歌仔戲推經典折子
演員好功力 就看折子戲
傳統戲曲是「演員劇場」,而從全本大戲千錘百鍊存留下來的「折子戲」最能表現演員的深厚功底。今年台北市傳統藝術季,崑曲和本土歌仔戲分別推出以旦角和生角為主的折子戲,名角、名唱段,要讓觀眾從凝鍊的唱功作表中體現劇種精華。 台北崑劇團的「四美悲歌」分別以〈綄紗記.分紗〉、〈青塚記.出塞〉、〈長生殿.小宴〉、〈連環記.梳妝〉這四齣經典折子戲,敷演西施、王昭君、楊貴妃、貂嬋歷史上四大美女的愛情輓歌。其中,「出塞」的王昭君為刀馬旦應工;「分紗」、「小宴」、「梳妝」同樣是閨門旦應工,但「分紗」的西施仍是未婚村姑,「小宴」的楊貴妃要有貴妃之氣勢,「梳妝」的貂嬋則要表現如女間諜的兩面手法,在行當之外,展現各異其趣的女性面貌。 由資深歌仔戲藝人小明明號召的「歌仔戲名家折子匯演」,則演繹〈蘇小妹三難新郎洞房〉、〈鄭元和與李亞仙.曲江驚艷/床頭金盡〉、〈江山美人.梅龍鎮〉、〈三笑姻緣.戲秋香/點秋香〉等四折,無論是小明明詮釋的風流唐伯虎,許亞芬飾演愛美人更甚於江山的正德皇帝,王蘭花扮演為佳人拋功名的世家公子鄭元和,多展現歌仔戲小生的才情、多情和真情。(廖俊逞)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倫敦交響樂團
倫敦交響樂團在台灣的受崇拜度,顯然不及先前來台的柏林、維也納和阿姆斯特丹樂團。但客觀來說,程度不遑多讓。不久前有十家歐洲音樂媒體聯合票選歐洲十大樂團,結果不出期然,上述三團居首,倫敦交響則緊接在後。 這樂團之所以較未被神化的原因,是因為創團精神即是團員自治,缺乏強人統治招牌;而且活動力特強,只要有錢賺,節目深淺葷素不拘。所以流行音樂、電影音樂常常見到倫敦交響的名號,九三年台灣巨石唱片製作的《魅影幻想曲》成為第一個問鼎葛萊美獎的本土製作,即是請倫敦交響樂團演奏的。某方面說,這個樂團代表英式樂團務實而嚴謹的風格,雖然比較沒有傳統文化,但卻是個無可挑剔的演奏機器,能讓上台的任何指揮,淋漓盡致地發揮每一分實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首度來訪的率團指揮,叫做丹尼爾.哈汀(Daniel Harding,首席客座指揮)。年僅三十二歲,帥到不行。但因年輕資淺,早年率團出訪時,還因被當成二軍而遭退貨。別急著打退堂鼓,這個年輕人是決定要不要掏鈔票的關鍵,他十六歲就主動請拉圖收他做助理,隨後又跟隨阿巴多,二十歲就開始指揮柏林愛樂。先是在EMI系統下的Virgin公司錄音,現在據聞已經攻入DG門牆。他是極少數目前能在歐陸搧起風潮的青年藝人,「拉圖第二」呼聲四起,想認識他的,不妨上網查查。至於隨團鋼琴家郎朗,每個人自行欣賞判斷囉。 文字|楊忠衡 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法國流行歌劇《羅密歐與茱麗葉》
我並不迷戀莎士比亞,但是「法式音樂劇」卻對我有致命的吸引力,特別是看了《鐘樓怪人》之後。 法國人搞音樂劇,硬是比百老匯少了些炫目的排場,多了份內斂多變的質感,曲目既悅耳又深刻紮實。以《悲慘世界》來說,如果3CD世界版是花腔美聲,2CD倫敦版是沈重吶喊,那法語版就是一首會讓人想一聽再聽的大提琴舞曲。 這齣《羅密歐與茱麗葉》,號稱最成功的法國流行歌劇,有五首歌進入法國流行歌曲排行榜長達一年時間,而且演羅密歐的主角還是首位登台演出的國外原版音樂劇演員,著實讓人充滿期待呢! 喜歡音樂劇的你,如果暫時不想「資助」國內音樂劇的成長,又對美式口味稍感厭倦,來份法式愛情吧!也許體內的「戲胞」會瞬間容光煥發喔! 文字|Christie 大學時擔任戲劇社社長,現為出版社企畫。有人說起碼要看三百齣戲,才有資格當劇評家。從那天起,我開始統計看過的劇場表演,至今已蒐集兩百多張票根,曾經一個月看十齣表演。現在選節目的最大苦惱是「曾經滄海難為水」。
-
演員的庫藏記憶
老師
天下的老師太多了,古代的、今天的,學校的、工作的,生活中的、思想上的、感情世界的、心靈事業的老師太多了。 會讓你回憶中充滿感謝的就不一定多了,但一定有,當然都是出自主觀。
-
四手聯談
蘆葦的細語輕唱
這美妙的故事是草原上永遠詩意的蘆葦悄悄述說的,它教我們用敏銳、張大的耳朵聆聽。我們必須仔細聆聽抒情之聲,幾近無法辨認的蝶翼鼓動聲,就如著名的「蝴蝶效應」,這些微量振盪有可能膨脹成為巨大的地震,甚至颱風。
-
音樂電影文學的邊界 歌德的「浮士德」與眾音樂家們(三之三)
浮士德之死
關於浮士德之死,舒曼花了很多力氣來創作,長達卅四分鐘的曲子,完全是宗教式的,聽來簡直就像是一曲安魂彌撒,充滿對死者的安慰、面對死亡的寧靜與安詳、對拯救的頌讚,對已逝生命的喜悅與滿足。
-
當我遇上兩廳院Memory about NTCH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董事長
陳郁秀:因為藝術,我和兩廳院結下二十年不解之緣
這二十年來種種歷程,讓我和兩廳院有無數次的相遇,也因此始終維持著一種微妙的熟悉感,其間或隱或現卻關係不斷。今後我將順著這份因緣,帶著一貫的使命感繼續努力,有朝一日把兩廳院營造成一對通往國際最美麗的台灣藝術之窗。
-
藝視窗 News
2007年世界劇場日宣言與講者出爐
【國際】 2007年世界劇場日宣言與講者出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劇場協會(International Theatre Institute,簡稱ITI),是全世界最大的國際劇場組織。ITI於一九六一年訂定三月廿七日為世界劇場日(World Theatre Day),之後每年的這一天,ITI都會選出一位代表人物來替劇場界向全世界發言,包括陽光劇團莫努虛金(2005)、劇作家哈維爾(1994)、導演彼 得.布魯克(1998)等人,都曾獲此殊榮。 今年有別於以往,發言人是沙烏地聯合大公國沙迦邦邦長Dr. Sheikh Sultan bin Mohammed Al-Qasimi蘇丹,他也是第一位非劇場相關出身的國際劇場日發言人。除了是政治領袖外,Al-Qasimi也是伊斯蘭史學家與阿拉伯問題專家,學術 經歷豐富。教科文組織曾於二○○三年頒發人權獎章給他,感謝他長期對兒童、教育等國際事務的協助。 在宣言稿中,Al-Qasimi強調自己早年劇場生涯對他的影響,在後來的學術生涯中,更確認了將世界視為舞台的觀點。最後他強調劇場顯現善惡爭鬥的本質,並說:「我們是會死的,但劇場卻如生命自身般永恆。」 在世界劇場日,ITI總會除了例行的劇場宣言外,還會與各國分會聯合舉辦相關慶祝活動,詳情可見網站www.iti-worldwide.org。(耿一偉) 博物館劇場大展演五月芝加哥登場 今年五月十六、十七日,第六屆博物館劇場大展演(Museum Theatre Showcase)將假美國博物館協會(AMM),於芝加哥舉辦年會的博物館博覽會上舉行。此活動由國際博物館劇場聯盟(International Museum Theatre Alliance)主辦,希望能增加博物館界與大眾對博物館劇場的重視。 所謂的博物館劇場,是透過劇場元素與詮釋技巧,在博物館或文化中心中進行的推廣活動。例如在史前博物館中以真人扮演的方式模擬古代人生活片段、或是透過科學技巧在舞台上製造超級變變變般的幻覺趣味、在動物園區裡演出
-
舞蹈
女體、自主、新風貌
女性的自主與自我追尋之路,在紛亂切割的現代社會中將走出怎樣的風貌?即將演出的兩個舞作分別展現了風姿各異的詮釋:在《新公主準備中》,女人從外在的監視中掙扎脫逃,洗滌美貌的魔咒,並以變形的身體揭竿起義!《傾斜》則質疑性別形象背後的男性標準,透過女性多元角色的衝突與並置,於肢體的流動互換中,啟迪自由的可能性。
-
舞蹈
翻身騰躍 舞出足球邊界
巴西足球隊腳法華美如跳森巴,如果,一群舞者奔馳球場、踢起足球,讓現代舞身段及探戈足部技巧與球共舞,那會是什麼樣的畫面?編舞家姚淑芬新作《一腳翻天》,不只把足球動作織入舞蹈,更把足球的規則和社會關係編入其中。
-
舞蹈 藝術活力膠囊~舞蹈包
濃濃東方味 精覽台灣舞蹈風華
兩廳院在四月份推出的「藝術活力膠囊系列雙十年華.舞蹈彩匯」將演出十支舞作,這十支舞作,從傳統民族舞到現代舞與芭蕾舞,從東方到西方的肢體美學,從台灣民俗到中原戲曲的舞台與動作元素,匯演了台灣舞蹈史的精華脈絡,呈現東西方文化衝擊下的舞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