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音樂 藝術活力膠囊~音樂包
合唱大閱兵 國樂大會師
四月份開始陸續推出的兩廳院藝術活力膠囊系列的音樂部分,即將上演的是人聲與國樂兩種不同類型的精采節目。雖然有各自不同的表現,整個系列的構想有別於一般的音樂會演出,從演出者、指揮、曲目到場地,皆帶有整合及反叛傳統的意味,意圖創造出耳目一新的心靈宴饗。
-
戲劇
Aimer!愛吧《羅密歐與茱麗葉》
《羅密歐與茱麗葉》曾改編成紐約街頭現代版的《西城故事》,而法文版則由曾為無數流行天王天后打造暢銷金曲的詞曲創作者傑哈.皮斯葛維克創作,最大的特色在於幾乎不使用對話,全以歌曲舖陳,而每一首歌曲不是動人情歌,就是能夠登上排行榜的流行曲風,讓音樂劇的演出如同一場大型演唱會。
-
戲劇
戲劇,一種表現生存慾望的手段
以帳篷劇形式發表作品超過三十年,不少人以為櫻井大造是以劇場為改革工具的社會運動家:櫻井大造否認自己是激進派,「戲劇不能改變現實,只能表現和揭露現實」,帳篷劇對他而言只是「表現生存慾望的手段」。而參與帳篷劇演出的人和觀眾,不過是分享被社會結構所剝奪的「活下去的慾望」。
-
戲劇
劇場老頑童卓明:我不要聽話的演員
六十歲的劇場老頑童卓明,一路走來堅持「演員劇場」概念,在與演員工作的過程中,讓演員成為創作的主體。四月卓明將推出新作《樂淤逃難的島嶼》,將用一列捷運車廂來暗喻島國之民的困境與無路可出,演員則遊走於角色和自我之間。
-
戲曲
上崑三名角 獻演「絕版」戲
在戲曲學者洪惟助的力邀之下,上海崑劇團的三大名角,旦角梁谷音、老生計鎮華、崑丑劉異龍將搬演〈借茶〉、〈活捉〉等拿手「絕版」折子戲,把他們珍貴的「最後一次」,獻給台灣崑曲觀眾。
-
藝號人物 People 不只是音樂家,也是「明星」和「流行品牌」
隨時ready的音符——郎朗
華裔音樂家於全球舞台,現在就屬大提琴家馬友友和郎朗知名度最高。郎朗的崛起,的確有他的本錢,在東方面孔下,能以流利的英文表達自我,以美式開朗的個性說服群眾,就算彈琴時使用過多的肢體語言,看在樂評人眼裡十分矯情,卻為一般樂迷營造出一種新鮮感,隨時「ready」的精神,也為他開創無限機會。
-
藝號人物 People 笑聲中 有強壯自己的力量
呂曼茵 在劇場找到回家的路
來自後山花蓮的呂曼茵,一路從劇場走到螢光幕前,從演員到編導,一貫用她溫暖如和煦陽光的笑聲,穿越層層生命中的低潮陰暗。雖然在螢幕的演出已獲肯定,但她仍覺得自己是屬於劇場的:「劇場是我最終要回來的地方,我覺得在劇場就跟在家裡一樣舒服!」這個月她將演出戲盒劇團的《攔截,公路》,愛樂劇工廠將搬演的《宅男的異想世界》也是出自她手,讓我們透過她爽朗的笑聲來認識她吧!
-
戲劇
跨界實驗不斷,期待未來經典
今年的戲劇和戲曲類製作,嚴格來說並未出現指標性或真正原創、令人期待的大規格製作。即使要從過去一年的中、小型作品中挑出特別精緻且完整的入圍作品,也並不容易。難得的是,這一年來各劇團展現了傑出的企圖心和實驗精神,幾乎到了令人歡欣鼓舞的程度;尤以戲曲界的突破最為亮眼。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從視覺藝術到電音舞曲
極簡主義四十年
從五○年代電視興起、加上大量消費的市場出現,一種偏好不斷重複的文化審美已在美國醞釀,無論是廣告風格或是超市架上的陳列商品,都成為極簡音樂的社會先行者,你也可戲稱它們正式宣告了機械時代複製藝術的來臨。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音樂極簡風 不為捨棄累贅 只為書寫浩瀚
Minimal Music 寓繁於簡
Mnimal Music與視覺藝術的「極簡主義」最大的不同,在於它並非是對任何一種風格或主義的反動,更非以「捨棄累贅」為出發點,相反地,它是為了追求更寬廣的空間以容納更豐富的內容而存在。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面對大師 從極簡到無限的音樂「玩」人
菲利普.格拉斯 Philip Glass
對菲利普.格拉斯來說,他不希望「極簡主義作曲家」是他唯一的稱號,事實上,將近五十年的創作歷程中,格拉斯的音樂作品形式多元、類型也多元,「極簡」或許是他的註冊商標,但絕對不是他的「唯一」。他的影響甚廣,不僅在電影配樂、歌劇和管絃樂曲成果豐碩,同時也對搖滾、電音等領域有所影響。這次暌違超過十年再度訪台,本刊特別安排越洋電話訪問,讓讀者在大師到訪前,就可以展開對大師的「深度閱讀」。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推動影像的節拍
格拉斯的電影音樂永遠都具備了引人入勝的節奏,撼動人心的樂音,同時還能讓聽者在音樂的流轉過程中,感受到無形或有形的人、事、物在動態與靜態中,不同層次的情感變化。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極簡音樂達人
賴偉峰 藏在硬式冷調下的 熱靈魂
賴偉峰小檔案 媒體工作者,資深樂評人,古典啟示錄台長,音響評論專家。欣賞古典音樂超過二十年,聆賞極簡音樂約莫十年;收藏古典樂唱片六千張,極簡音樂CD將近五十張。在極簡音樂中聽到神聖,幾乎出神忘我。 「我會聽現代音樂有兩個因素,一是音樂顯現出當今的時代性與激起使命感,二是在古典和浪漫樂派之外,想要有個冒險,去聽聽不一樣的音樂!」資深樂評人、「古典啟示錄」個人新聞台台長賴偉峰感性描述他的極簡音樂之旅。「心情需要沉澱時,適合聽極簡音樂。」然而,「當你陷下去之後,卻能感受強大的情緒感染力,它不明顯著相,而像隱性的環境氛圍。」冷中之熱,重覆性漸次累積的張力,聆聽極簡音樂竟是這麼弔詭的回事。 極簡音樂初聽雷同,境界不一 極簡音樂,或稱極微音樂、低限音樂,最大特色在於重覆性。它運用極少的動機,讓一段旋律或節奏不斷反覆與變化,如同布拉姆斯的三十二段變奏曲。就變形而言,古典音樂是改變一個樂句的語調和和聲,極簡音樂則變動非常小,但時間累積長,音樂連續性強,「所以你能感覺到它的變化性,就像『今天天氣很好』這句話,連續講一百次是不同的。」賴偉峰生動比喻。每支極簡音樂,初聽似乎雷同,但音樂家的想法和樂曲標題,使曲子的意味境界不一樣。例如菲利普‧格拉斯的《法老王》、《機械生活》象徵性濃厚,而《沙灘上的愛因斯坦》則在劇場舞台之外讓音樂延展。 賴偉峰談到喜愛的極簡音樂家:「菲利普.格拉斯是美系而城市味的,他的作品文化質感濃厚,接觸面向深廣,例如野生動物、環境議題,將之與作曲結合,構成多元題材與具有認知高度的作曲風格。」另一位是以《鋼琴師與她的情人》電影配樂聞名的麥可.尼曼(Michael Nyman),他的音樂是「歐系的極簡主義」,擅用絃樂、鋼琴、與電子樂中低音等配器,以古典音樂元素和系統進行拼貼、倒裝,比如在他的音樂中可聽到普塞爾(Henry Purcell)的低音、舒曼的旋律、莫札特的和聲混用,將傳統的對位、和聲、節奏賦予時代生命,匠心獨具。 表達資本主義的社會疏離感 史帝夫.賴克(Steve Reich)是上述二人的前輩,他是混音魔法師,<em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劇場極簡風 Art Disco嚴肅音樂裡的流行教父
極簡越界 讓表演轉向內在
極簡派音樂(尤其是格拉斯)所具有的跨界通俗傾向,更可能是表演藝術背後選擇極簡派作品的動機。不像許多實驗音樂充滿了不和諧或噪音,極簡派作品的確更容易入舞。康寧漢弟子大衛.高登甚至認為,極簡派音樂可稱為「藝術迪斯可」(Art Disco)。不可否認的,表演藝術界的菁英取向,讓他們寧願選擇格拉斯,也不要用真正的迪斯可或電音舞曲。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極簡劇場達人
魏瑛娟 I have nothing to say and I am saying it
魏瑛娟小檔案 劇場導演,曾涉足商業廣告領域,作品《無可言說》、《2000》、《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多以丟棄語言、敘述甚至符號指涉的方式,探索減法的劇場美學,近來頻繁地獨自旅行,實踐簡單的生活方式。 一九八七年前後,斯迪麥廣告用了《沙灘上的愛因斯坦》做配樂,一時菲利普.格拉斯成了顯學,不僅搞實驗電影、小劇場的愛拿來當配樂,在誠品書店或十月音樂代理的唱片中,多少都可發現極簡音樂的商品變多了。但,在那之前就有一票「怪咖」在聽包括極簡音樂在內的「前衛音樂」,跨足商業廣告和劇場的導演魏瑛娟就是其中之一 作品《無可言說》回應極簡音樂 「菲利普.格拉斯對我們來說還算主流,我最喜歡史帝夫.賴克(Steve Reich)一九九五年的人聲作品Proverb,用的是哲學家維根斯坦的文本,算是speech melody實驗的代表,聽的時候腦子裡會上演幾何電影,一個圓形滾過三角形,四方型大雨下不停,一把剪刀追殺一根虛線。」魏瑛娟如是形容她聽極簡派音樂的感受。 對魏瑛娟而言,除了菲利普.格拉斯、史帝夫.賴克、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泰瑞.瑞利(Terry Riley), Erik Satie、約翰.凱吉(John Cage)、李給悌(Gyrgy Ligeti)也是她心中極簡主義的音樂家,不僅在作品中使用他們的音樂,也深受影響,二○○○年執導《無可言說》Lecture on Nothing,就來自約翰.凱吉同名專輯。「這是我徹底回應極簡音樂的作品,也是向約翰.凱吉致敬。除了用其中音樂外,在概念與形式上我也盡力以劇場媒材趨近約翰.凱吉的音樂理念:I have nothing to say and I am saying it。」 魏瑛娟一路在劇場中實踐「減法」的美學,減少事件、元素、符號,試著回到劇場的簡單本質或純粹狀態。她強調,「去作者化」是她一開始的企圖,但後來她幾乎沉迷於事物抽象概念與物質法則的追索,一如在《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裡分析拆解動作,試圖呈現動作不帶指涉的中性本質,「我常這樣想,如果劇場可以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建築極簡風 屬於工業社會的空間美學
極簡建築 洞見未來的生活型態
極簡風自一九八○年代後期,持續主導著建築與空間美學領域,聲勢興旺不墜。然而整個現代主義的精神,從二十世紀初期的包浩斯(Bauhaus)開始,其實一直就是對簡約有著極高的崇尚態度。雖然「極簡」的名稱,是後來才出現的,可是這樣的本質,卻一直牢牢地與整個二十世紀的現代建築共生並存。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極簡建築達人
陸希傑 呈現事物本質的 減法設計
陸希傑小檔案 英國AA建築聯盟碩士,回國後成立CJ STUDIO,從事建築及室內設計、家具設計、產品設計等相關研究開發。以「減法設計」著稱,代表作品有國聯飯店等。2003年則成立個人家具家飾品牌:shichieh lu系列,目前已推出極簡風格白色系的「袖子」系列茶具。 在台灣首將空間設計導向「減法設計」的建築師陸希傑,曾以如撕紙般的開口型體運用在國聯飯店的空間;及將牆面的磁磚拆除後、再用水粉泥光上漆當成壁紙的方式,設計自己的工作室,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相對於室內裝潢中總是以貼添增補的設計為主,他的「減法設計」在強調極簡風格的設計作品中,自成一派。 將生活經驗轉為具機能及趣味的設計 陸希傑多半是將日常生活的經驗轉化成兼具機能及趣味的設計,像是早期從撕裂一張紙,來思索室內與室外的關係:是否只經由一面牆來界定空間分野。最近,他則在新竹的住宅案中,嘗試以「等高線」的概念:繪製等高線時會將所有等同高度(事物)連成一圈,將家具與樑柱、牆面融為空間的同一元素。陸希傑解釋道,「因為我希望能將住家所需的生活機能,全部放置在同一水平、且自然地融入空間,而不是外加、放在空間之上」。他同時也以接近圓弧的線條取代傳統筆直方正的格局,使得該住宅空間更為純粹簡單。 如此化繁為簡、將機能融入型體的操作方式,也經常能在他所設計的商業空間中見到。像是極具代表性的竇騰璜與張李玉菁概念店「WUM」,他將店內的「跳舞衣架」量體放到最大,成為空間的主體結構,同時也承載了收納的功能。另外,在設計Aēsop的誠品店時,他也將書店的元素:深色書架植入店內,設計了八百個宛如書架的空格當成陳列櫃,使得商店不僅融入整體環境,並自然地與周遭環境產生對話。 設計嘗試呈現事物的本質 「不論商空或是住宅,我都在嘗試呈現事物的本質」,陸希傑認為,室內設計往往會將機能與裝飾分開思考,外加上許多繁複的物件在空間內,最後很容易流於裝飾過度。而現在流行的極簡風格,又多半流於白色量體、乾淨素雅的空間,太過一致,讓人覺得缺乏了思考或是與環境對話的關係。「一個隱藏門邊框的設計,看似簡單,卻蘊含了我們將住家的設計,退回到居住本質: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設計極簡風 為越多人著想越好
極簡設計 一種體貼客觀的態度
「極簡主義」毫無裝飾的、精華的、鋒利的造型語彙,與強烈理性、不帶情緒及個人的規格化功能,成為產品設計裡的長青理論。身處於喪失了對「烏托邦」嚮往的後現代社會裡,產品設計轉往知覺喧嘩及「對自己最好的」個人化表達,絕對理性的極簡主義,客觀地考慮到使用者的需求,達到心理與生理的平衡與滿足。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極簡設計品牌
finding cheska 賦予使用者沒想到的功能,就是好的設計
今年開春的法國傢具傢飾展,台灣品牌「finding cheska」以簡單又實用的餐具,吸引了國外廠商的注意,finding cheska的設計師凌志佳說:「我們希望使用者重新思考怎麼使用我們的產品」,並為使用者帶來實用與趣味。 他們像是說故事的人 finding cheska是M2T建築設計事務所自己成立的品牌,finding cheska的設計精神就在於:他們像是說故事的人,讓每組設計的餐具都看得到一種情境、一段故事,比如說一場自助餐宴、一個星期天的早午餐(brunch)或是一個甜點時間。finding cheska觀察生活中應該被改變或改善的事物,在視覺上讓功能一覽無遺,對finding cheska來說,功能比視覺上的美還重要,能夠賦予使用者沒想到的功能,對他們來說,就是好的設計。 在finding cheska裡面,可以很輕易的探尋到三個他們設計的重點:多用功能、幾何形狀與組合性。 「Create Your Own Topography」咖啡杯組系列是八種同樣寬度像瓷磚一樣的盤子,加上直徑相同的五種高度的杯子和一個調羹。這個點子來自於觀察自助餐桌(buffet table)上的零落、散亂,並試圖用規格化的方式解決這樣的問題。在機能上,以功能性設計出幾種幾何圖形分別在不同位置挖出凹槽,醬料或飲料再決定杯子(容器)的高度和位置,再因為功能發展出不同花樣的圖騰,凌志佳說:「就像是Create Your Own Topography,-創造自己的地形一樣」。問志佳,他們的東西算不算極簡?「應該是簡化過的語言吧,我們設計的時候是以功能為出發在考量」,機能改變了設計的形狀,所以finding cheska拼貼出的形狀很有趣,也因為隨意的編排,可以很具有個人風味,及多重功能。 站在使用者的高度上來看設計 「不過,台灣的東西組合性還蠻少的。」志佳認為可組合、收納的設計是設計上功能的「基本款」,國內外都擁有「空間永遠都不夠」的問題;另一個好例子是「Multi Fun」這個一體多用的組合,內含雙層杯體、磨泥器、分離器、榨汁器,其皆可與杯體搭配變化使用,其中杯體可單獨使用於熱飲具有隔熱效果、冰飲防止杯壁凝結水滴,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生活極簡風 慢活、樂活、OFF學
「簡單」,不簡單
在這一年年簡單裡反覆思量咀嚼玩味,卻是益發體悟到,雖說自始自終堅定追求追尋著簡單,卻好像並不真懂真能簡單;而要想達到真正令人折服留戀的「簡單」(而非,單調),更是絕對不簡單(或說,容易)。 那是不停不停地,在許多看似矛盾對立、卻是相生相應的兩向境界裡,重重拉鋸、琢磨、咀嚼、思索、領會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