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音樂
美妙人聲夏日飄揚
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今年邀請日本、巴爾幹半島、挪威、澳洲與瑞典的人聲團體共襄盛舉。開幕音樂會擺出大排場,由應邀來台的團隊輪番上陣;閉幕音樂會則由台北愛樂合唱團、節慶合唱團與台北愛樂青年管絃樂團,在匈牙利指揮嘉保.豪勒隆帶領下,演出「應景」的新版莫札特《安魂曲》。
-
音樂 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六度來台
四十八條琴弦,奏出天使與生命之舞
「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歷史悠久,成團至今已有三十二年,今日的組合,已經歷好幾代的換血。這個曾令指揮帝王卡拉揚讚嘆不已的獨特團體,運用多種運弓法、各種音樂體裁,從古典到爵士、從巴洛克到披頭四,每每創新風格,拓展大提琴合奏的無限可能性。
-
舞蹈 旅歐編舞家 帶來嚴謹現代芭蕾舞作
余能盛 探討柴可夫斯基的「寂寞芳心」
有豐富劇院製作經驗的旅歐編舞家余能盛,應水影舞集之邀,為該團五週年團慶帶來《柴可夫斯基‧寂寞芳心》舞劇。《柴可夫斯基‧寂寞芳心》以柴可夫斯基一生為藍圖,從他辭世前開始回溯其生平,透過與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六個人的互動,呈現出他的性格與彼此之間的影響。
-
戲劇 2006年國際小劇場藝術節
人.偶.嘉年華 撞擊「操控美學」
「偶」的創意運用已經成為新的小劇場美學風潮,今年在牯嶺街舉辦的「2006年國際小劇場藝術節」就以「偶」為主題,邀請來自美、德、英、台的六個表演團隊,展開長達一整月的「人偶嘉年華會」活動,以演出、教學工作坊、展覽活動,多方面談討人偶之間的「操控」關係。
-
戲劇 乘坐列車與詩 回尋記憶深處
《去過的過去》探討渴望又疏離的親子關係
集編導於一身的該團藝術總監林胤瑋說,這齣戲要從「迷詩的女兒」追尋「迷失的父親」關係中,來刻劃一般人心中說不出的渴望及疑慮,父親嚴肅表情下柔軟的心,女兒企盼卻又逃避親情擁抱,正是現今親子關係的寫照與問題。
-
戲劇
為失眠族打造「睡衣劇場」!
幾年前,台北敦南誠品書店開始二十四小時不打烊,激發了外表坊導演李建常創作「睡衣劇場」的靈感,這回新作《失眠等於睡著》,正是此靈感的實現。李建常邀集老友徐華謙、羅景壬,打造三段失眠故事,針對台北人的獨特的生活模式,提出犀利、鮮明、豐富意象的城市主題觀察報告。
-
戲曲 國藝會「歌仔戲製作專案」演出正式開鑼!
拿出劇場精緻度 北中南三團廟口拚台
廟口又有好戲上演!國藝會第三屆的「第三屆歌仔戲製作及發表專案」七月初開演,這次入選的三齣製作各有所長:一心戲劇團《戰國風雲馬陵道》,為孫臏龐涓故事的古戲新詮,以人文觀點重新演繹;南投明珠女子歌劇團《泣血蓮花─陳靖姑》看頭在陳靖姑如何收妖,將充分展現身段唱腔之美;明華園天字團《弦月霜天》故事戲劇性強烈、富台語文魅力。
-
藝術節
孩子們 世界就在你身邊!
今年台北兒童藝術節以「世界就在你身邊」為主題,將觸角延伸至歐美等世界知名的偶戲及兒童藝術節,邀請來自西班牙、英國、奧地利等兒童劇團演出,帶給小朋友不可思議的夏日想像。
-
PAR的表演週誌
這個月,一定要看!
PAR編輯部常常被問到:你們覺得什麼節目值得一看? 說來選擇看什麼表演常是「人各有志」,但為滿足讀者殷切探問, PAR的編輯們在此公開「私人看戲行程」, 告訴大家,他們想看啥,又是為啥去看, 歡迎讀者大人們參考比較囉!
-
CD導薦Music 愛爾蘭民族風與美國流行樂
羅南.哈德曼《愛爾蘭之虎》 踢踏征服世界
《愛爾蘭之虎》中,羅南‧哈德曼再度展現他對於愛爾蘭音樂元素的莫大可能。一段又一段充滿了傳統民族風的悠揚樂聲,融合了美國流行音樂中的新元素,在靈動輕巧的踢踏舞步中,訴說著愛爾蘭民族的生命之歌。
-
電影導薦Movie
暑假不出國,電影陪你到亞美歐
七月仍然是台北電影節,發燒加拿大的月份,萬一錯過了影展,七月有兩部會上院線,一部是艾騰.伊格言的《赤裸真相》,一部是拿下「加拿大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十項大獎的《愛瘋狂》。另外還有德國新浪潮導演荷索的新片《灰熊人》與影展,還有代表匈牙利角逐二○○六年奧斯卡外語片、打破匈牙利影史賣座紀錄的《非關命運》,還有去年在台北電影節叫好叫座的日本電影《下妻物語》。就算暑假沒有出國玩,還有這些歐、美、亞洲的電影陪你過暑假。
-
藝視窗 News
睽違六年,新版拜魯特「指環」七月底上場
睽違六年,新版拜魯特「指環」七月底上場 著名的拜魯特音樂節(Bayreuth Festival)將於七月廿五日展開,首場演出是《漂泊的荷蘭人》,「尼貝龍的指環」系列則於隔天開始首演,共四天演完。樂迷對今年的指環系列期待已 久,自二○○○年Jurgen Flimm未來跨國公司版的指環歌劇後,這六年來新指環導演的遴選過程一直風波不斷,原定執導的《在黑暗中漫舞》、《厄夜變奏曲》的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 (Lars von Trier),後來中途退出;之後的繼任人選,則是跟丹麥小子一樣沒歌劇導演經驗的Tankred Dorst。高齡八十一歲的Dorst是德國知名劇作家,一九九○年曾獲得德國文學最高榮譽的畢希納獎(Georg Bchner Prize)。在華格納孫子Wolfgang Wagner欽點下,Dorst自然放手一博。屆時該製作會有什麼爭議出現,應該也是意料中事,畢竟這是一百多年前華格納就創下的傳統不要怕醜聞,越有爭議越好。 當然,華格納歌劇已成了世界的音樂遺產,像西雅圖歌劇院首度舉辦的國際華格納大賽(International Wagner Competition),將於八月十九日進行總決賽,十位來自全球的華格納歌手將一決高下,爭奪一萬五千美元的獎金,有興趣者可上網查詢www.seattleopera.org/operas/iwc。(耿一偉) 作曲家李給悌逝世於維也納 才剛慶祝八十三歲生日的奧地利籍當代作曲家李給悌(Gyrgy Ligeti),六月十二日因病逝世於維也納。 李給悌一九二三年出生於現今羅馬尼亞境內的匈牙利語地區川西凡尼亞(Transylvania),一九五六年由居留地匈牙利逃亡至維也納,隨即獲奧地利國籍,並前往德國科隆電子音樂中心任職。科隆時期發表大型管絃樂曲《大氣》Atmosphres(1961), 開始受到矚目。一九六九年,他獲得DAAD獎學金前往柏林,一九七二年再前往加州,成為史丹福大學的駐校作曲家。自美返歐之後,李給悌除了於漢堡音樂院擔 任作曲教授以外,並繼續開展作曲家的生涯,是第二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畢業季
上個月中旬去了一趟上海,分別拜訪了才剛上任年餘的上海大劇院總裁方世忠,及去年剛開幕的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新蓋好的藝術中心美侖美奐自不在話下, 建築一逕兒的嶄新與華麗,位於浦西的上海大劇院剛宣佈了暑假將上演的熱門音樂劇《獅子王》;位於浦東的東方藝術中心則宣佈了「聽交響到東方」的願景,總經 理林宏鳴說出了五年請完世界十大交響樂團的魄力。 這些都不令我羨慕,因為全世界的熱錢在這裡,這裡容易玩大的。但劇院裡來來去去的 年輕經理,優雅俐落,問起來,上海大劇院核心部門平均年齡大約三十三歲,東方更年輕,平均年齡二十八歲,他們神情裡有著不會塌下的未來。因為在市場帶動 下,年輕人一畢業,就在能夠玩大的位置上。 這些年輕人讓我羨慕。因為想起二十年前剛出社會的我,也曾有過未來不會塌下來的神情,彼 時台灣在四小龍之首,社會剛解嚴,年輕人可以有認真去做一件事的機會,那是劉紹爐、李國修、劉若瑀、吳興國等人可以為藝術廢寢忘食的年代。而現在,我認識 的年輕人做完一齣戲後就揹上卡債,從誓言退出劇場,這並不是現下的特例。 六月是畢業季,這幾年來太多人談到台灣表演藝術創作上出現斷層危 機,但每一年我們可以在畢業季裡等待多少位藝術創作者由小玩大?這個月雜誌特別製作了「向左走向右走?─藝術畢業生你stand by了嗎?」專題,我們深知藝術家可遇不可求,於是我們問的是:如果不當藝術家,能做什麼?在文化創意產業的大旗下,我們的藝術科系學程做好了向外擴展的 足夠準備嗎?在整個採訪製作的過程裡,我們看到了藝術科系學生的困境與機會,也希望透過一些數據與經驗故事,讓藝術畢業生去衡度走出校門後的選擇。 至於我自己,也將在這一期暫別親愛的讀者們,由其他同仁繼續接手。過去兩年多以來,每一期歷經煎熬與歡欣,總是在寫這個欄的時候,好像和一群注視的眼睛們搏感情談心情,就像所有的畢業生一樣,有著不捨與對未來的期望。等待下一個幕起,對台灣的表演藝術共創掌聲。
-
特別企畫 Feature
挑釁!2006新舞風
赤裸暴力的美學極限,挑釁撞擊文明社會的意識形態, 傑宏.貝爾用驚世駭俗的語彙,逼迫你閱讀身體的零點。 卡夫卡的夢境寓言,馬格利特的超現實畫風, 黎海寧用詩意的舞蹈劇場,讓你瞥見身體的變形記。 什麼是身體? 今年的「新舞風」透過傑宏.貝爾與黎海寧, 丟出了這個大哉問你,看見自己的身體了嗎?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向左走向右走?
過去, 表演藝術這一行是職業欄上沒有的行業, 「吃不飽、餓不死」似乎是必然的宿命。 今日, 文化創意產業發燒, 表演藝術成了職場舞台上最熱門的行業。 文化創意產業究竟版圖有多大? 又有多少空間可以讓藝術科班新鮮人發揮? 藝術畢業生該向前看,還是向錢看? 通往明天的道路,究竟在何方? 下一步,怎麼走? 迎接畢業季的到來, 本刊這一期特別聚焦表演藝術畢業生的未來, 共同就「產業問題」、「就職趨勢」、「經驗分享」三方面探討。 除了關注畢業生求職的焦慮和問題, 更分析藝術產業的市場現況與優劣態勢, 提供過來人的觀察與建議。 為這群即將走出校園的社會新鮮人,找到人生的下一個舞台。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問題篇
附:產業、校園多交流 讓人才及早起跑
根據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政策與推動計畫」的預估報告,到了二○○六年,台灣音樂與表演藝術產業的人才供給數量將達二千二百零三人,但實際上的需求推估量只僅二百三十六個職缺;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有飯吃,意謂學校不斷釋出畢業生,產業規模卻未同步成長。 放下身段,路會更寬廣 面對這樣的統計數字,雲門舞集舞蹈教室執行長溫慧玟建議,不妨調整心態,路將更寬,「很多人一旦無法實現舞台夢想,便轉頭離開,其實是人才的浪費,可惜了一身絕學。」從事藝術行政及相關教學,也可以是理想的實現及延續。萊比錫音樂經紀執行長黃星瑩也說,具有專業音樂背景的人才,轉戰藝術行銷或經紀絕對佔有優勢,「但切記要放下台上的身段,學習團隊分工與人際溝通。」 另外,中國市場可能是未來的就業趨勢,「大規模的劇院硬體建設紛起,許多的國際團體也選擇到大陸巡迴演出,對台灣學生是很好的就業契機,不過有一個前提,優異的雙語能力不可少!」國際工作經驗豐富,現任兩廳院演出技術顧問的林家文,建議有志往對岸發展的舞台監督人才,要在英語上多下工夫,才能同時在中國人及香港人的競爭下脫穎而出,邁出國際舞台的第一步。 建立資訊平台,加強產學交流 而面對藝術界總是嚷嚷找不到合適的人才,畢業生也哀嘆找不到工作的產學斷層現象,則有賴於完整就業平台的建立。目前擔任表演藝術聯盟理事長,同時也是朱宗慶打擊樂團擊樂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的劉叔康,便提出成立「表演藝術資訊平台」的構想,在表盟網頁上設立公開的交流平台資料庫,整合表演藝術團隊營運、補助、求職、求才訊息,以達到有效的就業謀合。 溫慧玟也呼籲,學界與產業之間應該加強交流,不妨將其他產業的「企業求才說明會」、「建教合作」等方式套用進來,一方面讓實務界走入校園,創造「儲蓄人才」的機會;另一方面則給學生及早接觸實務的機會,從實作中了解自己的優勢及不足,有時間去調整心態或副修其他課程,在時間點上先起跑,為就業作準備。
-
舞蹈新訊
皇冠藝術節 端出兩道舞蹈好菜
第十二屆皇冠藝術節春天登場,繼徐堰鈴執導的《三姊妹》後,六月再陸續端出兩盤舞蹈好菜。由香港演藝學院一群志同道合畢業生組成的「動藝舞蹈劇場」,帶來探索愛情面貌的作品《情.約》,配樂使用大量港、台、日、韓的流行歌曲,歌詞內容恰與肢體形成反諷效果,以舞蹈來傳遞愛情中不可言喻的微妙情緒反應,荒誕誇張的手法,引發觀眾微笑共鳴。 身為地主的「舞蹈空間舞蹈團」,則由兩位優秀舞者陳凱怡、鄭伊雯領軍,集結舞蹈、京劇、體育各方好手,轉化腦中的天馬行空想像,共同創作出《快樂鳥日子》,以日常生活事件作為動作發展元素,再把小劇場改造成監獄、火場、隧道等空間,在充滿限制、危險、未知的環境中,經歷一連串充滿驚奇有趣的故事,挑戰身體動作極限。(鄭淑瑩)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比利時羅莎舞團Rain 黎海寧《K的喜劇》
這兩個月「舞蹈春天」的甘霖,下到快淹水了!本月又有兩齣風格極端不同的上乘舞作,仍值得排除萬難,非看不可。 Rosas的Rain我渴盼已久。形式完整、動作簡潔、一氣呵成──編舞者安娜享譽全球的招牌風格,令我百嘗不厭。不言志、不敘事、甚至不抒情,卻能以既純粹又豐饒的動作,帶給人無以名之的洶湧感受,這到底是怎麼辦到的?老實說,我不知道。就像莫札特的音符怎能如此甜美又有力?我也不知道。狂喜只能體驗,無法言傳。 黎海寧的風格變化極大,有的十足中國情調,有的強烈歐陸風格。《K的喜劇》和雲門跳過的《春之祭》、《看不見的城市》均屬後者。那變化快速的多焦點劇情、滑稽突梯的動作與造型、冷冽節制的高調品味、想像力豐富的獨創意象,在在引人入勝。每當有人說華人的舞蹈劇場以失敗居多,我都會想起絕佳的反證,就是黎海寧。《K的喜劇》取材卡夫卡,應該可以滿足眾多喬瑟夫.納許迷,但黎海寧自有她特殊的女性敏感,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羅莎舞團RAIN
羅莎舞團的安娜.德瑞莎.姬爾美可的作品Rain是這個月必看的節目,極限派抽象舞蹈風格,配上當代極限主義的音樂,呈現出當代藝術的面貌,及現代人與當代藝術的關係。 看似簡單重複、變化極小的動作,不斷重複細微小小改變的音樂,現實中當代人看似日復一日,過著複製般的生活,其實日積月累,不斷細微的輕若羽毛的改變中,長久下來也會展現新的人生風貌。 極限主義發展出的音樂、藝術、建築在探討現代人在有限的能力及狀態下,如何發展出簡單的作品,而能得到無限的可能及滿足。 讓我們帶著簡單放鬆的心情,不必盛裝,休閒一點較好,在進入初夏的日子,一同進入劇院感受羅莎舞團傳遞給我們輕快、簡單、愉悅的感覺。 文字|余永寬 「挪威森林」、「海邊的卡夫卡」咖啡館老闆,40歲
-
戲劇新訊 人生處處是戲劇
《戲劇原理》 解悶救台灣
甫獲亞洲劇場中心(Centre for Asian Theatre)「2006年國際易卜生學術研討會暨劇場藝術節」之邀,前往孟加拉國家戲劇院演出的黑門山上的劇團,即將推出新作《戲劇原理》,請來「全民大悶鍋」當紅電視喜劇編導謝念祖跨刀,以荒誕幽默的手法,道盡戲劇與生活的關聯性,講述人生當中處處充滿戲劇,如何能從配角成為主角。 舞台上,來自四面八方的學員們,正準備接受表演課程的魔鬼訓練,招搖撞騙的班主任異想天開,把教室變成了遊樂場,「夢幻劇」迷宮、「亞陶」大怒神、「莎士比亞」海盜船、「櫻桃園」射靶場,各式各樣的驚奇挑戰一一出現,伊底帕斯王成了爆料高手,茱麗葉不再獨鍾羅密歐,心想也許下一個男人會更好。觀眾隨著演員一票玩到底,看看戲劇到底如何帶來和平、解救世界、解悶救台灣?(鄭淑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