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表演視界
澳洲影戲大師李察.布萊蕭與他的影偶
-
專欄 Columns
你眞的要做劇場設計嗎?
劇場設計者是一個永不畢業的學生,他或她的一生是要把學習、工作、生活揉成一體。一個劇場設計者要以這樣的基礎理念,再富有點浪漫色彩,有份詩的情懷,你才能學習劇場,在劇場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你所要付出心血代價的理由,和追求志業──而非職業(投資報酬率並不高)的方向。
-
專欄 Columns
科技人的文化心意
台積電的晶圓代工產品並不是大衆每天都看得到的消費品,而是隱身在許多電腦通訊和家電的深層。然而,透過台積電對台灣文化事務實際的參與和實質的贊助,大眾卻發現了企業和個人的連結。台灣需要更多的文化義工,科技人可以成為貢獻卓著的一群,而大眾也期待看他們在幕後的演出。
-
專題
劇場,請接待未來的主人翁
唯有在兒童階段對表演藝術產生了感受、認識,將來才會在衆多誘惑下,對表演藝術不離不棄。表演藝術團體當然不必然要「志」在兒童,不過,倘使有機會為兒童獻藝,就應該彎下腰來,試著從他們眼睛的水平線看去,想想:今天的劇場該給兒童看見什麼?
-
專題
巧藝耍魔法,黑盒世界真好玩
從經營兒童市場的角度觀之,再也沒有比作品本身更能收買觀衆,讓大人和小孩一塊留在劇場的手法。兒童劇比成人劇更強調「寓教於樂」, 如何用甜美、歡樂的包裝說出一個吸引孩子的故事,便憑各家本事了。
-
專題
從教學做起,開發事業新視野
正規體制内藝術教育的不足,造就了劇團在體制外發展教育事業的空間。無論是著眼當下的經濟利益,或是懷抱著推動全民美育、為表演藝術培養未來觀衆的理想,劇團兼做教育之事,已然是大勢所趨。
-
專題
潛力無窮的消費新勢力
「九年一貫」的新課程實施以來,台灣的藝術教育方興未艾,加上亞洲被看好的消費實力、量少質精的育兒觀念等外在趨勢,只要劇團有雄心壯志,兒童觀衆將成表演藝術的消費新勢力,兒童市場無可限量。
-
跨界
煮一道中世紀「新藝術」的聲色料理
複調聲韻更回到古老的調式音樂或現代的無調性音樂。在這兩個互通的類別中,強烈的節奏往往是鮮明的要素;複調聲韻的演出中,在表達關係緊張或彼此呼應時,援引了中世紀「新藝術」常見的「打嗝」(hochetus)手法,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牧歌中描繪戰爭場面時,以p、b、t、d這類子音快速連綴,模擬鼓號齊鳴的效果。
-
音樂
細心「打」造,值得「擊」掌
萊克的這首六重奏是minima音樂──重覆極小的動機組成冗長的旋律,在不斷重覆的旋律當中漸漸加入極小的、不易被査覺的變化,而形成新的動機與旋律。萊克善於以漸進的聲部重疊形似重覆的旋律,台北打擊樂團的團員以音樂出現的順序陸續走上舞台,一個小小的點子讓觀衆對於萊克的minima音樂特質有更具體的體會。
-
音樂
充滿實驗氣味的飛行任務
「飛行」無疑是最傑出的一段,在首席華麗精采的小提琴獨奏下,以獨特的都市曲風,佐以類似低限主義的緊迫張力,把人類從珍惜自然轉向破壞生態的情緒,以譏諷、幽默、機靈的手法刻劃出來。個人認為光是這段,就足以構成該劇獨特的價値。
-
音樂
雅堂與俗野的融合
皮亞左拉說:「我必須讓『底下』的節奏部分具有搖擺的感覺,然後在『上面』裝飾音符」。然而在大型音樂廳中,不插電的吉他在音量上勢必成為弱勢,節奏組部分就因為空間過大而被犠牲,每每在手風琴與小提琴或鋼琴之競奏時,多多少少喪失了探戈音樂中最基本的舞蹈感覺。I
-
舞蹈
向極限挑戰的身體
史翠柏的舞蹈追求真實、不經美化的純動作──在人體發生撞擊或挑戰不可能的剎那所迸發的精力與美感。這種反渲染、反情緒、反敘事與角色的舞蹈可以追溯至六〇、七〇年代後現代舞的許多實驗。但不同的是,當時芮娜等編舞家努力要呈現的是一般人的身體,而史翠柏追求的則是超人的身體。
-
舞蹈
源於傳統,辯證傳統
香卓里卡將婆羅達納天近乎炫技的肢體開發,轉成了對身體的自我觀照,連帶引發哲學省思。例如《肉身/慾.火》初始,女舞者長段獨舞在靜極緩慢的動作中,舞者與自己的身體何等接近!在現場的樂器與歌手吟哦聲中,時間的流程更為清晰,舞者的生命與亙古循環的時間同時開展。
-
戲劇
熱的表演,冷的觀看
其實《茱蒂絲》是一個極為冷調而理性的作品,雖然蘿柏塔對於表演藝術的長年執著、以及入化的技巧,全都展現在她的表演之中,但是《茱蒂絲》的舞台整體卻始終拒絶觀衆捲入蘿柏塔的表演之中。
-
戲曲
濃鹽赤醬與蛤蜊之味
而在編劇環扣緊密、發展有致的劇情發展之中,在導演濃鹽赤醬的表現手法底下,演員應該要如何定位自己?或導演應該要如何定位演員?演員如果能堅實地在唱唸做打揚袂轉身顧盼呈現人物,則或許「能夠」被看見,否則,可能就是劇場上共同呈現的諸多元素之一,在導演的整體處理下,可能可以讓觀衆因為看戲而滿足,但卻不一定可以讓觀衆是因為看戲曲而滿足。
-
戲曲
戲夢,循環在今古遐想的新思維
《閻羅夢》之所以在前人的架構中另闢蹊徑,表現在劇本裡的,其一是項羽化身關羽、關羽轉世李煜、李煜再請託生項羽的情節想像;其二為夢醒之前衆鬼魂對司馬貌所唱的書生自況;其三也是最令人激賞的,則是司馬妻的人物塑造了。
-
環球舞台
「你從街角彎進來的時候……」
《夜晚就在森林前面》是戈爾德思一九七七年為他的演員朋友依夫茲.費理寫的獨角戲,全文為一長達六十三頁的句子。如樂般的組織賦予劇作嚴謹的結構,使得這番長篇絮叨不僅亂中有序,且由於主題動機經過再三的變奏、發展,力道逐漸增強,最後交織匯聚成撼人的力量,主角無邊的寂寞與絶望的心態震懾人心。
-
環球舞台
這一夜,來與卡夫卡共舞
《夜無眠》演出的前半部靈感源自卡夫卡的《審判》和《城堡》,後半部則受一則鮮為人知的極短篇《考試》所啓發。卡夫卡的文學呈現的是現象(問題),原因(答案)從未明說;對納許而言,他在台上呈現的是結果,而理由則交由觀者各自填充。
-
環球舞台
照片為譜,音樂「無為而治」?
今晚,卻不是這樣一回事。他們看到的,就是我們看到的。這些視覺上的經驗會怎樣地實現在聽覺上?「譜」面上沒有任何解釋──沒有人告訴他們──現代音樂中常見的──譜要怎麼看。從上到下或從左到右?是什麼樣編制?給什麼樂器?點指的是單音?大的點指的是重音?曲子大約多長?該是什麼速度?表情?等等等。演奏者得到的唯一指示僅是──從那一百五十張照片中,自由選出他們想要詮釋的圖。
-
深度藝談
我想找回燦爛的 NSO
我對NSO的感情是從艾科卡時代開始,當時我還是學生,NSO的每一場音樂會我都會來,因為他們每一場都是燦爛的。當時節目單也做得很好,這就是形象,在我腦海裡NSO就是這樣的印象。我不僅要找回以前的NSO,還想要創NSO的第二春。我回來就是為了這個,願意與他們一起努力,不是權位吸引我,而是我對這些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