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焦點
讓莎士比亞盡情搖滾發飆
莎士比亞典型生動的人物,唱著張雨生熱門搖滾的歌,是什麼景況?今年果陀劇場逞著九五年音樂劇《西哈諾》繚繞未盡的威風,要一班歌手演員高聲呼喊:「吻我吧娜娜!」,聲勢浩大地進入台北國家劇院,證明歌舞劇的未來不是夢。
-
焦點
當理智的拘謹遇上火熱的情挑
探戈是男女之間一場永恆的角力,以獨特的魅力和舞姿,表達出眞正的愛情。
-
焦點
危險的音樂──探戈
一九六一年所出版的《大英百科全書》中僅對探戈節拍略做解釋,並未附加任何文化上的意涵。但在一本關於十二世紀音樂發展的字典上,我們可以找到它是這麼解釋「探戈」(Tango)這個字的: 「耽溺於官能之樂的拉丁美洲舞蹈,其名字源自拉丁語中的tangere,意爲『觸摸』(to touch)。」 探戈,不論是音樂或是舞蹈,對近代南美洲都市文化的發展有著奇特的經驗,尤其是指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它規範著一種由政治侵略相伴而生的文化轉移,而逐漸發展成本土的產物。最初探戈的節奏多爲四四拍,隨著西班牙佔領阿根廷而進入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生活圈,結合了西班牙安達魯西亞的音樂及古巴的Habanera舞蹈,成爲西班牙人日常交際舞之一,然後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生根。 阿根廷的樂手演奏著班多尼奧(Ban-doneon)手風琴,都市男女以舞蹈娛樂彼此。大膽開放的、曖昧不明的、火辣辣的柔情萬千在強勁的節奏中百媚回眸。音樂也從最初始的四四拍子變成多爲二四拍子的切分音。至於那掌控所有氣氛與情調的樂手,現在我們耳熟能詳的,沒有一個是西班牙人。 探戈音樂之父 或許我們可以稱之爲「探戈音樂之父」吧,奧斯圖.皮亞佐拉(Astor Piazolla)在探戈音樂中的地位就像理査.史特勞斯在華爾滋中的代表性一般。皮亞佐拉出生於一九二一年,曾與娜迪亞.布蘭惹(Nadia Boulanger)修習音樂,其後返回阿根廷創作了許多以探戈爲基礎發展出的管弦樂作品,如一九八七年的《非常探戈》Tres Tango即爲一例。這使得探戈音樂不再侷限於小小的交誼廳、或是嘉年華會的狂歡。在曲式的擴充下,登堂入室地走進音樂廳,風靡了北美甚至全世界的人,這時的探戈已是新的探戈,屬於阿根廷,甚或說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探戈了。 用迷人的手風琴演奏著皮亞佐拉所謂的「危險音樂」,舞者的每一刻都像是要耗盡生命中最美、最狂野的扭動!那是一種勾引,純粹極盡自我與動作之能事,傾訴不在乎的愛意。這是文化的表達方式,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都市愛情哲學。於是有人說,跳著探戈的女郞擁有著利剪般的長腿,男人在探戈中,不過是一根柱子而已。 最激情、狂放的阿根廷愛情故事就這麼展開了。
-
焦點
隨著鼓舞起舞
十九世紀末探戈第一次出現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郊區,探戈是酒吧文化的產物。很難想像今日盛行、高貴絢麗的探戈,在早期卻是屬於低階層的活動。
-
焦點
國際標準舞在台灣
通常我們看到一對對穿著華麗、隨著音樂翩翩起舞的男女對舞,被稱爲社交舞,可依技術層面、舞步的困難度分爲初級的「社交舞」和進階級的「國際標準舞」。而國際標準舞又有「拉丁美洲」標準舞和「摩登」標準舞兩類,並因其舞步特性和所使用的音樂,拉丁美洲標準舞分成恰恰、倫巴、捷舞、森巴舞、鬥牛舞;摩登標準舞分成英式探戈、華爾滋、慢狐步、快三步、快四步等共十項。 標準舞的課怎麼上? 台灣早在日據時代就有日籍敎師在坊間敎授標準舞,據說敎學十分嚴格,敎師經常手持敎鞭糾正學生的動作。如今台灣各城鎭舞蹈社林立,光是台北地區就有上百家,且大部分大專院校皆設有社交舞社,甚至電腦網路上也設有社交舞的網站。 標準舞的敎授方式有一對一敎學、也有整班授課,一堂課通常在六十分鐘以內。一對一敎學的單堂學費大多在一千元以上,對於初學者一個星期三堂課的需求,通常會選擇以團體敎學入門,學費較低廉(約在兩、三百元左右)。習舞的年齡層較之十年前的四十多歲,及至現今已降低至二十幾歲,甚至有小學生加入習舞的行列。 國際標準舞大賽 台灣標準舞師資的認定來自於「中華民國體育舞蹈協會」所舉辦的國際標準舞敎師資格檢定考試,分爲縣市C級敎師、省市B級、國家A級敎師等三種,每一種都有針對每一項標準舞的檢定。通常要通過C級的敎師認定得花四到五年的學習,而必須通過A級國家檢定才有資格訓練比賽的選手。 國際標準舞的比賽評分方式包括舞步技巧、優美的氣質和舞伴間的默契。世界最知名的國際標準舞比賽是在英國舉行的「黑池國際標準舞大賽」,而英國也是國際標準舞最發達的國家。標準舞的各類項舞蹈也許不全部發源於英國,但卻是在英國發揚光大。例如源於阿根廷的探戈舞蹈傳到了英國就搖身一變成爲現在的英式探戈。就連比賽中男仕規定的黑或藍色燕尾服、女士露肩或露背的「行頭」(服裝),都和英國的社會習慣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去年台灣也曾由中華民國體育舞蹈協會在台北縣林口主辦「亞洲盃國際標準舞大賽」。以亞洲地區來說,台灣國際標準舞的水準僅次於日本。 (本刊編輯陳品秀採訪整理)
-
焦點
鶯囀翠谷 珠落玉盤
梨園戲的表演形式,除帶有傀儡戲的規格外,還將民間的風俗和舞蹈適當地結合到戲劇之中。其強烈的性格特色,不論在表演風格、音樂唱腔、舞台動作及伴奏型式等方面,均表露無遺。
-
美國
絕對不同的稀有編舞家 道格.瓦隆
道格.瓦隆是一個從不歇息、勇於嘗試,不喜歡重複自己、容易感到厭煩却要求絕對「與衆不同」的稀有編舞家。稱他爲「天才型」的編舞家,一點也不爲過!
-
愛爾蘭
愛爾蘭舞蹈的新旋風
愛爾蘭民間舞蹈以舞台劇的形式加上一層外衣,居然風靡一時。邁可.弗萊特利靠傳統起跳而飛躍騰達,將他們的藝術帶到世界舞台。
-
異人館
北極雪地之狼
在維撒拉的創作裡,旋律與音樂是最重要的一環。靈感則源源不絕來自日常生活;可以是他養的鳥、烏龜、狗、貓,也可以是一扇窗、一堵門、一通電話。
-
特別企畫 Feature
「第一」的美麗與哀愁
「第一」總讓人印象深刻,尤其對於表演藝術來說,大環境的艱辛,成就第一是要有點勇氣、霸氣,與傻氣,新象二十年來到底創下哪些紀錄?其影響如何?而新象又在這些紀錄中顯現了甚麼樣的成長軌跡?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論紛紛
和許博允交往過與新象合作過的藝文界人士;領過新象的薪水、看過許博允安排的藝術饗宴的各界人物,他們如何紛紛「藝」論新象與許博允
-
現象視察
流浪的現代劇場
以往峨眉廟會傳統戲劇的觀衆都是小貓兩、三隻;然而當晚的戲,竟然讓峨眉人放棄電視走出家門
-
舞與影的對話
新舞藝 淺談舞蹈與影片結合的形式
由於影片獨具呈現舞蹈動態與立體感的特性, 使得舞蹈與影片結合出許多不同的面貌, 甚至影響了藝術形式的發展。
-
現代音樂盒
蘊含在聲音裡的記憶
費爾德曼的曲子從沒有裝飾, 正如我們寫日記中 的文字向來不修飾, 也不妄加形容。
-
電子馬戲團
如何使用時間碼進行現場演出
音軌的簡單時間訊號, 在現場演出時 竟成爲得力的助手, 誰說TimeCode不重要!
-
爵士縱橫談
當代爵士指路者査理.海登
面對前途茫然的二十一世紀, 老牌貝斯手海登 以反璞歸眞的方式 指出尋找爵士樂生機的方向。
-
世界音樂風
佛朗明哥席捲全球
佛朗明哥音樂以其流暢 狂放的特性,融合多元 文化元素,成為當代 吉他名家與樂迷的寵愛。
-
藝術節 Festival
古典世界的另類之選
古典吉他的音色優美、合聲豐富,在鋼琴、提琴等各項樂器中猶能獨樹一幟,展現迷人魅力。然而由於客觀環境的貧乏,一般人較難窺得吉他音樂之堂奧。因此此次「國際吉他音樂節」除了拓展國內音樂視野外,亦希望樂迷能更深入領略當代吉他音樂的奧妙。
-
藝術節 Festival
葉登民談吉他藝術節在台灣
從一九九四年到今年,台灣吉他藝術節在國內貧乏的客觀環境下,步履唯艱地踏入第四年,在這期間從頭到尾都全力參與規劃乃至演出的國內吉他演奏家葉登民,也有許多感觸與不同的看法。 「西班牙」三個字是大問題 「『西班牙』三個字是台灣古典吉他界的大問題。」葉登民斯文的金邊鏡片後露出沉重的眼神:「台灣一直以來,聽到『古典吉他』就想到『西班牙』三個字的刻板印象極爲嚴重。當然西班牙的古典吉他的確有其悠久的優良傳統,可是因爲台灣古典吉他界多少年來受西班牙古典吉他風格的影響太過深入,甚至已經到了無法廣泛接受其他國家或地區吉他曲目與樂派的僵化程度。」,「這也是爲什麼從過去三次到今年,台灣吉他藝術節邀請吉他演奏家都採取國籍與樂風多樣化的原則,選擇的曲目也以儘量拓展國內古典吉他學習者與樂迷耳目眼界爲主要訴求。畢竟,除了西班牙以外,世界上有更多地區有水準的優秀古典吉他樂曲値得介紹。」,他以這次節目邀請的藝人爲例:「尤其這次請到的西班牙籍女性吉他藝術節演奏家瑪格莉特.艾詩嘉柏,她身爲西班牙的古典吉他手,卻也不拘泥於所謂的『西班牙』傳統,不斷在技巧、音色與樂風拓展上力求變化創新,藉此可以讓國內古典吉他界聽聽看,台灣所固執遵循的西班牙腳步,在眞正西班牙年輕一輩傑出吉他手的身上已經有了令人驚喜的變化,是絕佳的反省機會。」。 國內古典吉他界「門戶之見」深 由協辦策劃台灣吉他藝術節談到國內古典吉他界種種問題,葉登民的話匣子一開不可收拾,對於國內古典吉他人口與音樂環境始終不能改善,葉登民有自己的一套獨特見解:「從選擇吉他樂器到開班授徒一條鞭式的國內古典吉他界有太深的『門戶之見』,吉他老師各自有有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性,但許多老師爲防止學生與吉他購買客戶的流失,在敎學上運用權威影響學生的判斷力。舉例來說,有個國外的吉他演奏家來台演出,是另外吉他老師所推崇或希望學生去觀摩的,該位吉他老師很可能爲防止吉他學生的流失而故意眨低這位國外吉他演奏家的表現,使許多學生在這種不正常心態的門戶之見下,坐失許多觀摩進步的機會。」。 對於國內貧乏的吉他環境會不會影響到古典吉他演出票房市場與長遠發展,葉登民有悲觀的看法:「想想看,對國外傑出演奏家尙且如此,對於國內各吉他表
-
舞蹈
走味的《死者之書》
舞踏從誕生那一刻,就不可避免地面對內容與形式的辯證,步上了形式化的命運。 《死者之書》是一齣將醜陋、暴力「形式化」、「美化」的舞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