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藝術節 Festival
著魔─從東京到台北
受邀至日本小愛麗絲劇場演出的「莎士比亞的妹妹們」劇團,祭出新作《666─著魔》,除了有華麗的視覺風格和濃烈的音樂效果,最重要的,他們希望以肢體的發展與節奏來呈現世紀末荒蕪的景象、鋪陳一種安靜的暴力。
-
台前幕後
南台灣的舞蹈生力軍
今年台南增加了一個新成立的現代舞團「發現舞蹈劇場」,九月即將舉辦該團成立的第一場演出「躍舞洋威舞蹈創作展」,此次舞展特地邀集四位留學海外的編舞者爲這次演出編排七支舞碼。 傑出的舞蹈新生代 這四位編舞者分別是畢業於德國漢諾威(Hannover)音樂戲劇大學舞蹈硏究所、目前任敎於台南家專的鍾穗香,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編舞硏究所畢業、目前任敎於Shenandoah大學且擔任客席編舞家的陳婷玉,美國加州大學洱曼分校舞蹈硏究所畢業、現任職於North Dance in Fairbanks, Alaska的馮悅屛,以及目前就讀於加州大學洱曼分校硏究所的張崇富。 「耀舞洋威」的四位編舞者有幾個皆十分鮮明的共同特色──四位編舞者曾在國外大學舞蹈系或硏究所硏習、並以優良的成績畢業。他們皆出生於南台灣,不是高雄就是屛東。年齡超過三十歲以上,是屬於標準的X世代。 草創期的發現舞蹈劇場爲這次舞展舉辦甄選,找尋地第一批舞者。由於正値暑假期間,報名相當踴躍。甄選上的舞者主要來自高雄左營高中舞蹈班和台南家專舞蹈科的在校生、畢業生,在這些甄選上的舞者之中,三十八歲的舞者蔡孟霙則是一個特殊的例子。 蔡孟霙在馮悅屛的舞作《悲天》中擔任獨舞的角色。蔡孟霙現在屛東經營一家舞蹈社,對她來說雖然已經當了舞蹈老師,但是她仍然希望給自己有更多機會上台演出。楊秀如也是台南人,目前是舞蹈空間舞團的實習團員。爲了增加演出經歷,利用舞團放假的時間回到台南參加這次演出的甄選。 風格迥異 挑戰舞者 這些編舞者雖然有上述的共同點,卻又因爲他們所接受敎育及個人特質的影響,呈現出相當不一樣的風格。鍾穗香在《在壁虎的眼中》承襲了德國舞蹈劇場的表現主義風格,強調情緒性的表達,舞碼長達四十分鐘;陳婷玉的作品《他們的Tango》,運用阿根廷探戈技巧融合現代舞編作手法,風格輕快;馮悅屛的舞作《悲天》從二二八白色恐怖記憶出發,另一支作品《林思.思林》則以抽象動作風格取勝。 面對這麼多不同風格的作品,舞者無論在技巧、表演方面皆須具備相當的成熟度,且要能快速抓住編舞者所要傳達的意念,對舞者是相當大的挑戰,但同時也是學習成爲職業舞者大好的機會。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文化外交
從去年開始,台灣藝文界對於一九九八年亞維儂藝術節的主題一直抱持前所未有的關切,直至今年四月底七個團體名單敲定。 而當亞維儂藝術節執行長達西耶的決定,吸引藝文界的討論與注意時,由文建會主辦的西雅圖台灣藝術節,卻像煙火般刹那消失於天際。此外官方與民間美術界也在今年分批進軍威尼斯雙年展,文化交流似乎在政治現實環境中找到了一個著力點。然而除了官方之外,民間早已透過不同的方式進行許多網絡的搭建。 本刊特別針對官方出擊、民間交流與國內表演藝術界一直乞望踏上的亞維儂藝術表演舞台等三方面,探討台灣近年文化交流的努力與困境。希望讓國內表演藝術界在新世紀來臨前,思考出一種「雙贏」的文化交流策略。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以「雙贏」取代「對立」的文化交流觀
巴黎和紐約是歐美的文化重鎭,也是我們兩個海外文化中心的設置據點。今年,曾任職文建會主委與處長的郭爲藩及余玉照分往二地就任新職,或許在具有文化背景官員的主持下,文化交流計畫在官方的外交事務中能有新的機會,產生具體且實質的效用。
-
特別企畫 Feature
「OFF亞維儂」提供了另類機會
參加「亞維儂藝術節」需要經過主辦單位的評選,爭取過程艱辛,但其外圍活動「OFF」卻開放給有心來此分享創作經驗的藝術家。國內團體不妨先結隊朝「OFF」進軍。
-
絶活亮相
絕活亮相
在台灣,保存傳統戲曲一直是艱困的工作,尤其面對觀衆的流失,常令人憂心新一代的看戲人口在哪裡?有人從大陸搬救兵邀團體來演出,可是次數一多盛況也漸泛疲態。因此去年民間經紀公司和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合作,邀請天津京劇院及多位梅蘭芳金奬、梅花奬的得主,組成一支夢幻隊伍來台演出,頂尖的結合果然挽回不少觀衆的熱情。今年夢幻組合再度登「台」,舞台上他們一「亮相」便贏得滿堂采!我們特別繞到後台,講九位演員打開錦囊,透露「絕活」練成的故事。九位演員有初次來台便技驚四座的、有曾經來台餘韻不絕再度受邀的,愛戲學戲的人且跟著我們再次回味。「絕活亮相」今後還會陸續推出其他劇種演員精采的現身說法。
-
現象視察
推動靑少年戲劇敎育的手
戲劇的多元和可變,可以激發靑少年的想像空間,靑少年的活力和善感,也可爲戲劇創作提供不同的思考向度。參與第一屆靑少年戲劇推廣計畫的戲劇專業人楊璧菁認爲,戲劇敎育的重點在於戲劇和學生實際的接觸。讓學生自己去作戲,比叫他們去看戲、去讀一個劇本,更能使靑少年眞正了解和欣賞戲劇。但是因爲校方和家長對戲劇的認知不同,在課業重於其他活動的心態下,許多喜歡戲劇的學生只好背著父母偷偷地參加戲劇活動,她認爲包括戲劇老師和學生都必須不斷的和學校及家長溝通,以取得兩造之間的平衡。 聯考之前事事皆休 另一位戲劇專業人才柳文娟強調,戲劇可以幫助靑少年把心打開,靑少年戲劇應該關心的不是演出規模的大小,而是靑少年在參與戲劇活動的過程中是不是快樂的。她帶的學校是升學學校,課業壓力自然是最大的阻力。校方規定三年級的學生一律不准參加社團活動,戲劇活動被迫強制中斷。柳文娟一方面擔憂,經過一年的經營,才好不容易燃起的戲劇火苗,恐將悶悶而熄,但另一方面她也認爲,面對這樣的狀況,不妨抱持一種阿Q的精神,即使學生必須暫時放下戲劇活動,即使學生不能選擇戲劇系作爲第一志願,但是他們對戲劇已經有基本的概念,也比別人更懂得如何去欣賞戲劇,更何況每一所大專院系幾乎都有戲劇社,戲劇對靑少年的影響是潛在的。 絢爛之後煙雲俱散 同樣參與戲劇推廣活動的專業人林士堯則指出,以他實際參與的經驗來看,他認爲靑少年戲劇推展的眞正困境,不在於演出經費的多少,也不在於學生參與熱情的多寡,而在於如何延續。他說,靑少年戲劇或許可以一屆一屆的辦下去,但是當這些學生走出校門之後呢?並沒有一個眞正的靑少年劇團可以收納他們的活力和創造力。台灣現有的劇團,商業的隨俗從衆,學院派的孤高和寡,眞正適合靑少年階段的,似乎沒有幾個。雖然在有心人士的推動之下,靑少年戲劇推廣計畫已經邁入第二年,但是,他擔憂會像發射高空煙火一般,光芒瞬間璀璨但無法恆久。 特約採訪|郭佩霖
-
愛戲一族
話《電話》
電話竟然莫名其妙地響起來,等待的人透過一具沒有接線的電話,捎來了訊息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沛思鋼琴學術文敎基金會設立傑出音樂獎 將邁入第十個年頭的沛思鋼琴學術文敎基金會,將以企業化與本土化爲未來走向,決定自今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十大傑出音樂獎,獎勵全球傑出華人音樂人才,獎勵項目包括:鋼琴演奏、弦樂四重奏、木管五重奏、聲樂獨唱及鋼琴創作。參賽的年齡限制與一般針對靑少年的比賽不同,分爲兒童及靑年二組,主要希望發掘、鼓勵剛起步的樂壇新秀及培植優秀兒童音樂家。靑少年組獎勵優厚,各組得獎者除獲獎金外,亦將安排演出;兒童組得獎者則可獲得由沛思鋼琴學術文敎基金會邀請之國外名師傳授的課程,而不直接頒發獎金,以確實達到培訓的深層意義。 欲索取簡章者可附回郵寄至台北市安和路一段102巷11號或逕洽(02)3255016。 (編輯室) 十方樂集週末音樂會徵求節目 設有小型音樂廳、講習廳、錄音室及咖啡廳的十方樂集,爲了推廣各式音樂會,同時提供演奏家演奏的空間,定期在週末舉辦音樂會,歡迎有興趣的愛樂者共襄盛舉。 甄選項目:中、西樂器或聲樂各種類型室內樂組合 甄選辦法:具專業演奏經驗及能力者或團體,備妥簡歷、錄音(影)帶及欲演出之曲目表,審核通過即安排演出。 甄選名額:不限 演出時間:每週六晚七時三十分 詳情請洽:(02)5935811 (編輯室) 小劇場聯盟招募盟友 去年五月,由文建會主辦的「1986-1995小劇場硏討會」,針對小劇場的定義、源起及在台灣發展脈絡的討論,引發許多的思考和爭議。不管目前台灣的小劇場到底橫跨幾代,重要的是,各個團體之間必須互通有無以分享資源共同成長。因此,在台北市政府有意將釋出中正二分局作爲小劇場之家的同時,小劇場聯盟也於八月初完成立案手續,正式對外招募團體曁個人會員,而後召開成立大會,開始掛牌運作。 小劇場聯盟的短期計畫爲:促進小劇場交流,推動並提升小劇場藝術;爭取中正二分局改建成劇場的進駐權,讓小劇場有聚集與
-
即將上場
台北芭蕾舞團《Romeo與祝英台》
一年一度舞蹈季比賽,兩校同學參加演出,戲碼分別爲《化蝶》(描述祝英台哭靈)以及《舞會初識》(描述羅密歐與茱麗葉在舞會相識)。他們爲了爭取演出場地的排練而彼此產生衝突,就在爭奪舞台之時,敵對兩方的男女主角卻陷入愛河。有點類似《暗戀桃花源》的情節,是這次台北芭蕾舞團的創新舞劇,希望藉由東、西方的愛情故事,來探討現代人對愛情的看法。
-
即將上場
中秋兒童特別節目「夢幻、樂、舞」
中秋兒童特別節目「夢幻、樂、舞」結合了音樂、舞蹈及故事,讓觀眾能在豐富而多元化的表演型態中開發不同的音樂聆賞經驗。演出者爲「鋼琴劇場」成員,其中鋼琴部分由國內夫妻檔音樂家葉綠娜和魏樂富擔綱。此外,演出中貫穿全場說故事的靈魂人物則特別邀請國內廣播界主持人,曾與國內樂團合作不少節目的賀立時來擔任。此次演出曲目,包括有浦浪克的《四手聯彈奏鳴曲》、拉威爾的《鵝媽媽組曲》,內容有:睡美人的巴望組曲、拇指仙童、美女與野獸及神仙花園等,相信能帶給小朋友一個非常「卡通」的夜。
-
即將上場
秋高戲爽──一九九七年秋季公演
每年固定秋季在國軍文藝活動中心公演的國光劇團,今年以「秋高戲爽」爲主題安排了四天戲,有全本劇也有折子戲;有經典戲也有創編劇,新舊戲迷全照顧到了。 由王安祈編作的《通濟橋》有別於過往的大陸劇本,以緊湊的劇情鋪排、鮮明的人物刻劃獨樹一幟;被翻成多國語言的《趙氏孤兒》,過去在台灣較少搬演,此次將演出整本大戲;「戲曲精華之夜」則安排《詩文會》、《七雄聚義》及《河東獅吼》等折子戲;在耳熟能詳的《玉堂春》中,蘇三則將由魏海敏、劉海苑、李光玉及王耀星分別唱出梅、張、荀、程四流派聲腔。
-
即將上場
鋼琴物語宮崎駿卡通原音乍現
宮崎駿的知名卡通《風之谷》相信是宮崎駿迷不會錯過的,而它三張不同的電影原聲帶也引起不少的注意。 久石讓是位集製作人、編曲家及作曲家於一身的鋼琴家,二十多年來,發表過許多的作品,一九八四年更因爲參與《風之谷》、《W NO Higeki》兩部電影的配樂製作,建立了與電視、電影的關係,也樹立了他的配樂風格。此次來台,他將帶來《龍貓》、《魔女宅急便》等多首曲子,愛樂也愛卡通的朋友不要錯過。
-
即將上場
「非常民族 另類舞蹈」台北民族舞團九七創作展
此次台北民族舞團九七創作展中,舞團的四位編舞者:胡民山、潘莉君、董述帆及蕭君玲,將自不同主題切入構思舞作,有以社會亂象爲出發、以宗敎理念爲動機、以中國水袖動作爲藍本或以顏色爲代言意象,企圖超越習慣累積而成的肢體語言上的桎梏,徹底改變過去使用肢體的一貫性。舞團希望這次的製作能讓觀衆欣賞到民族舞蹈的另一種風貌。
-
即將上場
兒童傳統戲劇節
爲了讓小朋友能多認識中國傳統戲劇,此次由文建會主辦,辜公亮文敎基金會承辦的兒童傳統戲劇節,將邀請五個表演團體,帶來爲期一個多月的演出。 首先上場的是薪傳歌仔戲團的《黑姑娘》,此劇改編自西洋童話故事《灰姑娘》,希望藉著熟悉的故事,讓小朋友輕鬆進入歌仔戲的世界;十月則將有當代傳奇劇場的《戲說三國》、明華園歌仔戲團的《蓬萊大仙》以及相聲瓦舍的《相聲說戲》;戲劇節最末則由牛古演劇團的《老鼠娶親》做結尾,希望一系列的演出能讓小朋友更了解傳統戲劇,輕輕鬆鬆體驗奶奶的兒時歲月。
-
編輯室首頁
編輯室首頁
問:對於台北愛樂電台主持人蒙巴薩所撰寫的《電子馬戲團》感到極度好奇,因爲原本舞台演出的音效與電子音樂器材問題,觀衆都像霧裡看花,經過此趣味文章的介紹,才發覺在幕後有這麼多有趣的技術問題,但爲何沒有圖片配合呢?(台北.蔡佳秀) 答:這的確是編輯部疏漏之處,由於蒙巴薩本身除主持電台節目外,也同時是音樂製作人與錄音師,十分忙碌,我們會盡量請他抽空,讓我們的特約攝影拍攝他的電子音樂與錄音器材使用情形。 問:《表演藝術》雜誌的攝影照片都相當不錯,但是否能在印刷與紙質上改善,不要看起來灰撲撲或糊糊的?(高雄.謝純佩) 答:印刷與紙質是複雜的課題,其中包括了美術的呈現與成本的控制,但我們會以您的意見作爲參考,以作爲改進雜誌品質的參考。 問:看過貴刊最近發行的八月號,感覺版面與內容已經比過去活潑許多,但爲什麼我還是覺得焦點與風格有點凌亂?(台北.小彭) 答:其實「版面與內容活潑」只是我們新的方向之一,也許是因爲本刊表演藝術的分類互相混雜,所以會看到戲劇、戲曲、舞蹈、音樂類的報導與文章,每期依不一樣的比例與次序出現。如果嘗試限定每種類別的頁數與欄目,或許看起來會比較整齊,但各類報導的篇幅與觀點,都會受到考驗。這點與我們日後朝向「多元化、跨媒體」的想法有所出入。 問:請問爲什麼要增創新的單元「現象視察」?新開闢的「非演評」與過去的「回想與回響」有什麼不同?(桃園.林欣怡) 答:謝謝讀者這麼細心地觀察到這兩個單元的不同。「回想與回響」的內容較爲廣泛,是作者針對事件或演出分享的一些想法。而「非演評」則較偏重個人主觀抒情性的發揮,作者可以針對演出中某些片斷,提出個人獨特的觀點。對於非單一事件而引發的現象,我們規劃出新單元「現象視察」,做更直接與集中的「省視」與「觀察」。 歡迎讓者針對《表演藝術》雜誌的內容、編排方式、風格,踴躍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她們等著。群舞等著幾秒鐘的手舞足蹈;製作人等著細訴角色的演員,表演她的作品。等待,難得演好的人生戲碼。
-
環球舞台
把夢想幻化成完美絕技
如果沒有聲音,尖叫吧! 如果沒有雙脚,快跑吧! 如果沒有希望,創造吧!
-
焦點
記憶的森林,撩繞的髮絲
《家族合唱》旣不想講「歷史」,也不想再「悲情」,這些老照片是解嚴後的全新發現,對雲門來說也是一種全新的表達。
-
焦點
小提琴大師奏探戈
他像是一座奇妙的橋,搭建在古典與現代的溪流間,連結著夢幻與現實間的灰色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