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演出評論 Review
絶學不絶世 上海崑劇團訪台演出觀後
崑曲在台灣多年來是靠一批業餘愛好者推廣及承續,大家總覺得無法將崑曲優美的特色完全展現出來,上崑讓國内觀衆第一次看到專業的整體表演。
-
演出評論 Review
婉約甘美.張弛有致 喜觀《布蘭詩歌》
劉鳳學將舞蹈語彙緊扣音樂的公式,多番突破;「台北愛樂合唱團」咬字吐音的成績則是過去我國合唱團從没聽過的出色表現。
-
演出評論 Review
揮動聲音的手
十一月分,《布蘭詩歌》以舞蹈結合交響樂團和合唱團的方式呈現在國家劇院的舞台上,極獲好評。我們特別採訪了《布蘭詩歌》的指揮杜黑先生,請他來談談指揮──這個整合一群聲音來表演的工作。
-
演出評論 Review
《阿詩瑪》的民族美學
《阿詩瑪》所呈現的美學主體是舞蹈空間,不是劇情,強調以色彩作爲感情的隱喻,求得視覺上的秩序感。
-
演出評論 Review
解放的快感.鬥智的趣味
後現代舞的起源,就是一場顛覆過去舞蹈美學經驗、拓展原有創作演出方式及形式的「運動」。影響至今,舞蹈已與其他表演藝術形式,尤其是戲劇,有了新的結合關係。
-
演出評論 Review
從槍手到高手 「聖馬丁」傳奇
聖馬丁室内樂團幾乎是國際知名度最高的英國樂團,尤其經過《阿瑪廸斯》和「莫札特年」的兩度熱門宣傳。
-
演出評論 Review
優雅融洽的人文氣息
以往,室內樂的演出在國內可算是冷門的項目,主要原因是演奏者不易找著同樣水準又志同道合的夥伴,再者室內樂曲目多半較具深度,聽眾必須了解樂器特性,進而注意各聲部進行,方得一窺堂奧。因此和一般獨奏曲、協奏曲或管弦樂曲相比之下,欣賞室內樂的族類自然成爲「稀有動物」。 不過近年由於許多音樂演奏者海外學成歸國,加上文建會、敎育部及兩廳院的大力推廣,不但邀請國際知名的室內樂團體來訪,也積極輔導國內的合奏團演出,室內樂漸次普遍,同時也培養出一群愛好室內樂的聽眾。 英國的聖馬丁室內樂團(Academy of Saint Martin in the Fields)聲名卓著,早爲世界樂壇所肯定,此次由團中優秀之獨奏家組成之八重奏樂團應牛耳公司之邀在十一月一、二日於國家音樂廳演出兩場,觀眾的反應熱烈恰可印證國內室內樂發展的日趨蓬勃。而該團的整體表現更展現出英國式的精準和優雅風格。成員個人技巧的優異在此不再贅述,但在技巧上所表現出各自獨立的音樂理念和個性却予人深刻的印象。 室內樂吸引人之處就在異中求同,同中有異。不論八重奏或六重奏,每位演奏者均極力捐棄個人成見,盡力融入音樂之中,這一點從音色、音量的控制上可以看出。在注重音樂線條編織和氣氛堆砌的德奧作品(李査.史特勞斯、布拉姆斯、孟德爾松)中,樂句處理的一致充分顯示出技巧與默契的協調。而在反覆編織、堆砌的音樂進行裡逐漸醞釀出厚重深沉的人文氣息,迴盪在整個音樂廳中,和現場觀眾建立起難得一見的互動關係,這也是室內樂演出效果的極致。伊湼斯科與蕭士塔高維奇兩位民族樂派作曲家的作品,聖馬丁的演奏家們以明快淸新的手法展現出活潑的樂想、生動的旋律、精確的節奏,斯拉夫民族風情躍然浮現。 聖馬丁室內樂團八重奏不僅給國內觀眾帶來兩場完美的演出,更重要的是讓大家了解,一場好的室內樂能在觀眾和演奏者之間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樑,其中水乳交融的滋味唯有現場才能感受得到。 在這幾近完美的演奏會裡若說硬要雞蛋裡挑骨頭,第一小提琴音量略弱,孟德爾松八重奏第一樂章結束前的高把位G音不準,不過小瑕不足以掩大瑜。另外,演奏場地太大(國家音樂廳座位達兩千個),音響問題多少也給演奏者帶來一些無形的壓力。 總而言之,這兩場演出有世界性的水準,觀眾的收穫絕對値回票價,對國內類似的室內樂亦有示範
-
演出評論 Review
爭戰還不夠殘酷
神話、鬼魑的異質性和狂野想像被馴化,水鏡始終只是一個失去了魔力並且封閉想像的空間物象/符號。
-
演出評論 Review
神笛陸春齡與新樂種
聽衆在一償親睹大師演奏的夙願之餘,必也慶幸能聽到如此精緻的中國現代室内樂。
-
演出評論 Review
強靱的生命力與激越的情懷
閔氏音樂常引起兩極評價,一場音樂會中樂曲表現似也有雲泥之別,此完全非關技巧層面,而實是閔氏強力的切入所導致的。
-
演出評論 Review
「世態喜劇」喜從何來?
一九九二年十月廿四日至廿六日在台北市社敎館演出的王爾德名劇《溫夫人的扇子》,劇本結構高潮疊起,對白風趣,但在演出方面,並未達到「世態喜劇」comedy of manners應有的喜劇效果。
-
演出評論 Review
行到水窮處 《無限江山》觀後
「當代傳奇」有意捨棄傳統京劇的程式,另外建立一套新的表演體系,目前正處於已「破」而未「立」的過渡期。
-
演出評論 Review
身後是非誰管得
《逐鹿天下》雖然也「以實作虛」,但其中對劉項事迹的剪裁點染和性情的刻畫誇張,出人意表的程度,眞是曠古所未有。
-
演出評論 Review
談民心和藝院的兩齣演出──莎士比亞台北見
十月份,台北出現了兩齣具現代風格的莎劇演出,一爲十月三日起在民心劇場演出兩個月的《莎士比亞之夜》,由王小棣改編、導演,選取《哈姆雷特》、《馬克白》、《奧塞羅》的片段重新組合,加上由《奧塞羅》反角伊阿戈引導的序場。另一則是藝術學院戲劇系排練了兩個學期的《亨利四世》,於十月二十二日起在關渡校區的戲劇廳作爲啓幕大戲,演出四天五場,由馬汀尼改編、導演,將原作上、下兩部濃縮爲一整晚的演出。本刊邀請了多位莎劇學者,與兩位導演針對這次難得的盛會,藉著對兩齣戲的得失評析與工作過程報吿,交換意見,希望能夠傳遞經驗與心得,硏討莎劇現代化及中文化的問題,供未來古典劇的演出參考借鏡。
-
專題報導 Feature
航越新世紀
本劇時空跨距甚遠而且融合現實與想像企圖心之強惟華格納的歌劇可與比擬
-
專題報導 Feature
帶動文化立鎭的汐止藝術節
近年來,各種類型的藝術節、文藝季紛紛推出,從中央到縣市,有官方策劃的,也有經紀人引進的,但在基層的鄕鎭,受限於經費與設備,通常只能夠舉辦一些假日表演廣場,至於擴大爲系列藝文活動又能帶動區域性相關文化建設的鄕鎭,似乎只有汐止鎭了。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敎育部擬成立藝術敎育司並設大學 敎育部主管會報於十一月初原則通過「發展與改進藝術敎育五年計畫」,將成立藝術敎育司、分區設立一貫制藝術學校。未來的藝術資優生,將可在一般中小學學習普通課程,但每週集中兩個下午至各藝術學校的「藝術敎育資源中心」接受專業敎育。該中心同時視情況附設選修班,供校內外各級學生修習,以充分利用旣有師資、設備,期使國內藝術科系學生升學管道更爲暢通。 在這項計畫下,敎育部將進一步評估中小學音樂、美術、舞蹈等特殊才能班級的歸屬與存廢,並硏擬其他改進方案。 表演工作坊發行戲劇錄影帶 一九八五年,表演工作坊曾以《那一夜,我們說相聲》首開國內舞台劇作品出版演出劇本及錄音帶的風氣。繼《暗戀桃花源》拍成電影之後,上月起又開台灣現代劇場先例,發行兩齣近作《這一夜,誰來說相聲?》及《臺灣怪譚》的錄影帶。賴聲川的興趣似乎已從「朝生暮死」的演出活動逐步轉向不隨時空隕滅的影象作品,據稱他目前正積極構思四部創作,除了一齣是在明年春夏之交要推出的舞台劇作,另三部都是電影。 「敎育劇場」開辦硏習會 紐約大學戲劇敎育系主任施羅爾(Lowell Swortzell)和敎育劇場規劃主管施南茜(Nancy Swortzell)應中華戲劇學會之邀,將在十二月十二日至三十一日,在國家劇院主持「敎育劇場硏習會」,藉專題演講和實地排練,介紹英美「敎育劇場」(Theatre-in-Education)的理念和方法,及其對發展兒童戲劇和戲劇治療獨特的功效。 硏習會包括五次專題演講、十次排練和兩場演出,公開招收三十名學員,爲讓學員能將敎育劇場的理論應用到台灣現況,硏習期間將以靑少年吸安問題爲主題,排演一齣《安公子,安否?》的敎育劇公開演出。專題演講歡迎免費參與,公演票券則在演講現場備索。 公開演講系列 地點:國家音樂廳國際會議廳 時間:下列時間每日下午2:00-5:00 12月12日(六) 敎育劇場/戲劇槪論</p
-
回想與回響 Echo
Bravo! Maestro Celi!
他要傳達的是作品的「眞」與「善」,而非「美感」與「快感」的層次。
-
回想與回響 Echo
坂東玉三郞觀後省思
爲什麼要顛覆身體?人人都需要嗎?這樣的表演藝術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又有什麼關係?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玉三郎與歌舞伎
著名日本歌舞伎乾旦坂東玉三郎將於十一月初在國家劇院演出「楊貴妃」、「鷺娘」。坂東的地位一如我國的梅蘭芳。一九六九年飾演三島由紀夫的「樁説弓張月」一劇中之白縫姫,奠定菊壇地位。一九七一年獲日本金箭獎及文部大臣新秀獎。此後新戲碼不斷推出,譽滿東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