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近期演出
中國民俗之夜麗晶登場
由文建會主辦的《中國民俗之夜》從今年十月六日起到明年六月底,長達八個月每週二在臺北麗晶酒店的宴會廳演出,每晚節目分爲三段,演出中國傳統戲劇、音樂、民俗舞蹈及特技。 這項結合表演藝術與觀光事業的系列活動,一九八八年開始在幼獅藝文中心舉辦,每週演出兩次,主要係針對外籍人士而設。一九九一年四月移師觀光飯店,先後在來來、國賓、麗晶試辦,節目內容轉趨多元。本次在麗晶的演出,由實驗國樂團、蘭陽舞蹈團、新生代劇坊國劇團、鴻勝醒獅團、天瓏特技團、及甫獲吳三連藝術獎的原舞者輪替組合上陣,並有中、英文對白介紹,不失爲企業界和政府機關招待賓客的便利選擇。演出前六點到八點,爲用自助晚餐時間,八到九點爲正式表演,亦可單獨觀賞表演。
-
近期演出
卡札列法國號室內樂演奏會
國內難得聽到的法國號獨奏將在本月有一次盛會,曾任巴黎管弦樂團法國號首席兼獨奏者的安瑞.卡札列(Andr Cazalet)將與我國小提琴家蕭敦化、鋼琴家陳秀嫺、法國號黃義敦同台演出,曲目除丹基(F. Danzi)〈降E大調奏鳴曲〉外,全爲國內首演,計有普蘭奈爾(R. Planel)〈譚詩曲〉、貝多芬〈雙法國號與鋼琴六重奏〉、布拉姆斯〈小提琴、鋼琴與法國號三重奏〉。
-
近期演出
《浮緣仙道》走向本土國劇風格
三年前,一群國劇工作者在旺盛的改革企圖下成立了「國民大戲班」,想要將國劇演出結合本土特色,團長兼導演劉光桐曾擔任《慾望城國》、《王子復仇記》的總排。十二月演出的《浮緣仙道》是一齣神仙武俠愛情劇,將以本土的開朗不羈取代國劇的端莊嚴謹,唸白以標準國語(京白)取代韻白,並擷取各家戲曲乃至黃梅調、台灣民謠等曲調,增加與觀衆的親和力。
-
近期演出
阿美族史詩歌舞劇展
台北縣原住民文化藝術團將幾乎已成絕唱的古老歌曲所敍述的故事編成阿美史詩,在文藝季中演出,採贈票方式。 台北縣原住民文化藝術團的成員,都是居住在台北縣的原住民,各族皆有,不過此次參與演出的則淸一色是阿美族。 演出的程序分成四部:①根據古老的傳說改編而成歌舞劇,敍說阿美族的起源與發展。②展現傳統的祭儀與舞蹈,包含著名的狩獵舞、勇士舞、祭神舞等。③優美的大合唱,阿美族人的歌聲一向爲人所稱道,此次的歌曲在旋律上保持傳統曲調,加上多部和聲,現場並有鋼琴伴奏。④現代都市劇,阿美族人身穿現代服裝,表演出他們在現代都市中的生活狀況。
-
近期演出
諸大明鋼琴獨奏會
鋼琴家諸大明自一九九○年九月來台定居任敎之後,將舉行首次個人獨奏會,演奏李斯特七首超技練習曲、舒伯特即興曲及蕭邦b小調鋼琴奏鳴曲等浪漫時期作品。 諸大明出生於上海,在中央音樂學院文革後首度招生時,以全國最高分取得硏究生資格,旅美後成爲大陸唯一在茱莉亞學院取得音樂藝術博士的音樂家。
-
近期演出
北京中央少年兒童合唱團訪台
大陸知名演出團體訪台熱潮方興未艾,北京中央少年兒童合唱團本月份將來台演出七場,爲對岸合唱團中第一個來台演出者。該團爲指揮家楊鴻年所創立,十年來屢赴歐美及東南亞演出,備受歡迎,現有團員一百四十人,此次係由台北愛樂文敎基金會主辦,精挑四十名兒童來台演出。 電視節目《八千里路雲和月》將該團演唱作爲片尾,使他們的歌聲透過電視而廣爲傳播。近年來,更有七張專輯唱片在台發行。他們演唱的曲目範圍極廣,此次並將舉行合唱講座。
-
近期演出
丹楓樂集簡琇瑜之夜
大提家簡琇瑜將於十二月二十日在國家音樂廳演奏廳舉行個人獨奏會,曲目有巴哈無伴奏組曲第二號,布拉姆斯e小調奏鳴曲及貝多芬A大調奏鳴曲等。 簡琇瑜十五歲時通過資賦優異兒童辦法甄試赴美,一九八五年獲獎學金入茱麗亞音樂院專攻大提琴,於四年間同時取得學士與碩士學位,一九九○年夏獲已故大師伯恩斯坦賞識,在他創辦之第一屆太平洋音樂節中担任大提琴首席。後由北市交陳秋盛團長力邀回國担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大提琴首席。 繼二十日的獨奏會後,簡琇瑜將與日本鋼琴家大須賀惠里及聯合樂團首席朱貴珠合作於十二月二十七日在國家音樂廳演出貝多芬、舒曼及佛瑞之三重奏。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流過民族的大河
從七千年前新石器時期的骨笛開始,中國的民族長流中一直有樂聲潺潺。絲竹管弦隨著文化的衍增、種族的交融而日成其繁沓多聲。絲竹在林泉之間可以伴高士隱者,在節慶燕飮之際可以助豪情逸興。舞低楊柳唱斷江東,莫不有樂。民初以來,傳統樂曲樂器更力求汲取西樂之長,發展新貌,而蔚爲「現代國樂」
-
入門
國樂
中國音樂歷經數千年的演變,精神內涵從「與生活結合」到「爲表演而表演」;樂器種類由簡單而繁複;演奏型式由獨奏到數十人的樂團合奏,在我們逐漸習於接受西方影響的現代國樂風貌時,也不應忘了中國音樂的歷史面貌。國樂的前景,仍在等待更多人參與、維繫與創新。
-
演出評論 Review
古典的創新
上海崑劇團十月底的幾場演出,得到觀衆一再的起立鼓掌致敬,形成傳統演出難得一見的景象;國樂大師陸春齡和閔惠芬精采的演奏,又掀起大陸藝人訪台的高潮。雲南來的歌舞團則有兩極的評價,可參看韓國鐄的專欄、王墨林整理的對談、及羅曼菲「舞蹈空間」的評論。 當代傳奇、明華園和優劇場不約而同演繹歷史人物,加以新詮新編。從内容到表演手法,都頗具實驗性。兩齣莎劇的現代版,提出了重演古典劇的新嘗試。司徒芝萍評《溫夫人的扇子》,則探討舞台服裝道具的運用對整體演出的影響。 經過長期嚴格排練的《布蘭詩歌》,呈現出舞蹈、交響樂和合唱的整體成績,也爲演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鏡。 歡迎提供誠懇的評論和反響。
-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ECHO
◆ 傑利畢達克除了交響的震撼,還有言談間的親切。坂東玉三郞除了舞台上女裝的美麗,也可能蘊含了更深一層的形體意義。「回想與回響」提供第一手的資料和討論。
-
編輯室
紀錄就是歷史
《表演藝術》兩期以來探索過台北大大小小的表演場地,接觸過遍及全省各地的演出場所和團體,最大的困惑是,爲什麼那麼少人爲自己好好留下較完整的紀錄? 而且似乎不是出於謙遜的、不敢「自珍」的心理,純粹就是──没有。没有好的照片存檔、没有成系統的文字記錄、没有統計資料。 「没有」,近於是一個習慣。 這樣的習慣,愈是官方機構似乎愈嚴重。有不少公家場地,連一張品質好些的演出照片都拿不出來。民間團體的情形稍好,少數甚至有完整的資料檔,有些還在節目上演前相當早已經拍了定裝照。但最常見的情形仍是,當你留出珍貴的篇幅爲他們作預告,演出者卻只能提供幾張儍瓜相機拍下的排練照片,表演者穿著T恤和短褲,没有佈景、没有服裝、没有角度,看不出圖片的精彩,當然更看不出演出的精彩。 演出者這樣捉襟見肘,也許還可以理解。他們還在排在練,不等到上場前十天八天,服裝佈景不會就緒,問題只是没有一個期刊能作這樣奢侈的等待,等待已經使我們一再「失信於民」,拖過了出刊的準期。 可是表演場地呢? 一個至少花了幾千萬台幣才蓋成的建築而不曾爲自己拍過幾張好的硬體照片? 一個作過千百場演出的舞台而不曾留下幾張美麗或生動的圖片?這樣的事,而且這樣普遍存在,無論如何不易理解。 紀錄就是歷史。胡適先生生前不斷勸人寫自傳,因爲自傳是紀錄,紀錄是歷史。不過,人如果做了事而不留自傳,雖是遺憾,到底也是個人選擇,我們該給他一點選擇的自由。場地和演出卻是「衆人之事」,多半也用的是衆人的錢,關係的則是文化和族群的歷史。這樣的紀錄,因此,主其事者是没有留下空白的自由的。 要使這一代的表演藝術留在歷史上,請表演者和表演行政工作者都不要忘了,今天的紀錄就是明天的歷史。 黃碧端
-
專欄 Columns
不要讓劇作家的權利沉睡了!
一個劇團上演某一位劇作家的作品,就像出版家出版某一個作家的作品一樣,固然有看重這位作家的成分在內,卻也不能因此就剝奪了作者應享的權利。
-
專欄 Columns
雅俗共賞的雲南歌舞表演
由於用少數民族爲題材,他們先天上已有許多引人入勝的地方,而在顧及大衆口味之際,又能不過火地包裝
-
里程碑 Milestone
德國大師──汪德
與蕭堤極端不同的汪德(Gnter Wand)是典型的德國指揮,一輩子在歌劇院及交響樂團工作,脚踏實地,不求聞達。六十多歲時以歌劇院總監的身份退休,隨後以聽衆的口碑及少量的唱片建立起國際性的聲譽,開始較勤快地到國外客席指揮,人們突然發現以前怎麼不知道有這麼一位指揮,於是將他們冠上「德國傳統的最後大師」之類的封號,其實他們本來就是做一天指揮,就演奏一天音樂,盡其音樂家的本分而已。他們的知識淵博,藝術涵養深厚,曲目通古達今,像部活字典,這種古典音樂的「人間文化財」還眞不少,如近十幾年常到國內客席的柯尼希先生(埃森歌劇院總監退休)及慕尼黑的艾希洪(Kurt Erchhorn)。其中老來「際遇」最好的要數汪德先生。最近十年,他的演出邀約突然增多,足跡踏遍美日歐各國,他以正宗德奧曲目指揮各地樂團,權威的大師風貌自然流露。汪德到芝加哥指揮《未完成》交響曲,可以令自視甚高的CSO重新一個音一個音地虛心學起,或許這正是傳統的再生吧。 汪德從一九八二年起擔任漢堡北德廣播交響樂團指揮,擅長貝多芬、布拉姆斯、布魯克納的交響曲,及莫札特、威爾第的歌劇。汪德的唱片錄音由BMG發行,包括前述三位作曲家的交響曲全集,另外他有一張和鋼琴大師巴克豪斯合作的舒曼鋼琴協奏曲(Decca)。
-
專題報導 Feature
小圈子的荒誕熱 1991年大陸戲劇評點之一
一九九一年年初,中央戲劇學院的師生們接二連三地推出五台荒誕劇:塞繆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t)的《等待果陀》,尤涅斯柯(Eugene Ionesco)的《椅子》、《禿頭女高音》,哈洛德.品特(Harold Pinter)的《情人》、《風景》等。大陸從六十年代開始介紹荒誕劇,研究文章斷斷續續發表了不少,但搬上舞台的卻寥寥無幾,如此集中地搬演荒誕劇,可以説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
即將上場 Preview
馬賽芭蕾舞的編舞者羅蘭比堤
比堤和貝亞在美國式和俄羅斯式的敎學之外,爲歐洲現代舞蹈找出了第三條道路。
-
即將上場 Preview
阿毛與國王的歡樂耶誕節
《阿毛與國王》原是專爲電視播出而寫的歌劇,至今已成爲二十世紀音樂作品中演出最多的一部。
-
即將上場 Preview
畫貓的小和尚
在家裏得不到媽媽的了解,去了廟裏又因爲想家而逃開──現代的孩子,迷失在這兩難之間
-
即將上場 Preview
紙風車大戰群牛
政治解嚴後,人們的生活仍禁錮在制式思考之中。要解放心靈,最需要的是想像力,而劇場就是一個提供想像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