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翻轉城市新「視」點 在地人也驚嘆!
每三年舉辦一次的德國「世界劇場藝術節」,今年五月下旬至六月初在工業城市曼海姆舉辦,總監之一的李林塔爾表示「對真實歇斯底里的渴求」是他一以貫之的策展理念,這次結合城市特色及居民參與,推出的兩個現地/限地製作:與曼海姆居民合作的戲劇聯展「公司計畫」及公共空間臨時臥房建築計畫「好爛好爛的旅館」,讓參與者得到非常獨特的觀演經驗,市民更可從不同的角度認識自己原本熟悉的城市。
-
藝視窗 News
愛丁堡藝穗節首度「臺灣季」即將登場
【台灣】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副團長職缺公開徵才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指揮兼任副團長職缺,即日起對外公開甄選,歡迎符合資格之意願者於8月15日前報名爭取,甄選簡章已公告於北市交網站www.tso.taipei.gov.tw。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去年5月聘請國際名指揮家吉博.瓦格(Gilbert Varga)接任樂團首席指揮後,為北市交注入活泉,樂團表現令人激賞,有目共睹。目前兼代團長職務的台北市文化局副局長林慧芬表示,為讓樂團在行政管 理、行銷推廣、聽眾培養、國際視野拓展方面能有所提昇,樂團指揮兼任副團長職缺,公開網上對外徵才。未來副團長將協助團長處理團務等事項,共同帶領北市交 邁向新的里程碑。(江育瑩) 同黨劇團義大利面具工作坊10月舉行 由 同黨劇團舉辦的「義大利面具工作坊」將自10月3日至5日舉辦三天,即日起接受報名。這次的講師Simone Tani將教導學員如何用面具創造出不同於以往的表演方式,結合一連串的肢體即興訓練和各種不同的半臉、全臉面具,在遮住臉部表情的情況下,讓學員重新認 識自己的聲音與肢體,並精確地反映出劇中世界及各種不同經驗。上課地點在台北市中正區廈門街100-1號3樓,限額18名,報名網址:goo.gl/QQjlTs,或洽詢02-23645010莊先生。(莊珮瑤) 飛人集社「高感度偶戲大師工作坊聲音和物件之間」10月舉行 由 飛人集社舉辦,與「超親密小戲節」同步推出的「高感度偶戲大師工作坊聲音和物件之間」,將於10月下旬舉行。這次邀來兩位國際老師國際偶戲界重量級 大師大咪.戴爾桑與比利時女高音弗朗索瓦.帆漢克。大咪.戴爾桑擅長以抽象造形的偶來表達人類深刻的情感及多重的概念,精緻細膩的操作,與充滿情感的聲 音,是她吸引觀眾進入偶的想像空間的最大特色。弗朗索瓦.帆漢克,她的藝術創作除聲音表演、作曲,也以鋼琴家、聲樂老師和研究員等身分活躍於世界各國。工 作坊舉辦時間是10月21日至24日,24日當天還有成果呈現,上課地點在台北文山劇場。限額15名,採條件審核,報名網址g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在那絕美之城
傑普以一個又一個派對,以一段又一段的譫言妄語,試圖訴說他為何不再寫作,他一直沒說出來,這便是故事;生活便是如此,年輕時都在浪費生命,而老來只剩下空虛。福樓拜曾想寫一本有關虛無之書,他沒寫出來,傑普又急什麼?尋找絕美,其實便是尋找死亡。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等待上台
攝影:劉振祥 時間:二○一四年五月卅一日 地點:台北國家戲劇院舞台側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何曉玫 身體引領 自在混搭
採訪這天,我們穿過大片正在興建中的工地,暑氣蒸鬱,何曉玫笑著招呼我們走進位於竹圍的樓中樓住處,大片落地窗讓視線走得極遠,淡水風風火火的興建工程尚未遮擋住透藍的天空,「當初就是為了這面景色才住進這裡的!」 「喝 咖啡嗎?」她問,就如同大多台北人的習慣,何曉玫的一天幾乎都從咖啡開始。「過去喝咖啡是為了提神,現在反而是享受,咖啡能讓我放鬆。」自從家中有了一台 吳素君大力推薦的專業咖啡機後,她就很少進咖啡館了,「而且我喝咖啡很不符合『規定』,我愛加蜂蜜,雖然會蓋掉咖啡的味道,但我就是喜歡蜂蜜的香氣。」她 聳聳肩,笑著說。 咖啡的品味如她創作的取向,「混搭」是何曉玫編舞的一貫特質,她一系列取材自台灣現象與次文化圖騰的作品,眾聲喧嘩,色澤鮮明,「妳知道,台灣的文化不斷地蛻變,沒有固定的面貌。」至今年入圍台新藝術獎的《親愛的》則是完全的歐美風情,不留一絲在地痕跡。 因為不固定,沒有自限母土的邊界,所以有足夠的空隙,讓知性介入、穿越、碰撞、疊加不同的可能性。端著一杯冒著混合香氣的咖啡,中生代編舞家何曉玫從身體出發,輕巧地帶著我們穿越生活中所鑲嵌的工作、創作,與日常的每個細瑣,且散發微光的片刻。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鏡頭之下 劇場無所不在
一幀幀粗樸的黑白排練現場照片,讓戲背後的戲,呼之欲出這就是資深表演藝術攝影師許斌的功力。相較於台前的光鮮亮麗,許斌看到的是更多背後的故事,他說:「一般拍劇照求的是美,要好看;排練場的影像,求的是三個真真誠、真情、真實。」透過鏡頭,他在排練場看見的是「生活」,是每個人的「生命狀態」,這是觀眾看演出時無法看見的。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荒蕪家園的有情天
在追尋文化主體性的一九九○年代,藝術家紛紛挖掘在地與庶民文化元素來展現創作,黃步青即是當時南部的代表人物之一。近期他在台北當代藝術館推出個展「門外家園:荒蕪的邊緣」,展出卅四件複合媒材及裝置作品,回顧一九九○年代至今的創作脈絡。透過從大海、生活周遭找到的現成物,黃步青呈現對幼年時光的緬懷、對亡妻的思念,及對生命的體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影帝影后加持 電影掛保證?!
看到一部片的宣傳,如果有影后影帝級演員的名字,是不是會更牽動你進場看電影的慾望?我們總想知道,他們會選擇怎樣的作品,繼續磨亮他們那閃閃動人的演技?八月的幾部精采影片,都有影帝影后(或劇后)的加持,讓我們看看除了精湛演技外,還有什麼亮點。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東西融會 身心合一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所建立的表演體系對西方寫實表演影響深遠,而傳承於此的徒子徒孫也從各自的實踐中開啟出延伸的新見解。將與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合作推出《九面芙烈達》的導演菲利普.薩睿立,即以《身心合一:後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跨文化演技》一書,將史坦尼體系「跨文化」地與亞洲的身體訓練結合。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鄉土的呼喚 內心的寧靜
在繁忙的生活中,也許我們都曾迷失自己、失去方向,透過音樂的牽引,《海風的牽引》讓漂浮的心能夠回應鄉土的呼喚,無國界的《優雅時光》讓你重獲寧靜,於是身心安頓,走得更遠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純情天婦羅》
陳昇,一個全身上下充滿戲的傢伙,他的說話方式、他的歌曲、他的一舉一動都是「陳式風格」,一直很納悶為什麼沒有人把他丟上舞台搞一齣戲咧? 直到《純情天婦羅》出現,終於有人帶種弄了一個音樂劇給他,但這讓我們不免擔心陳昇會不會忘詞,或許我們就是期待他忘詞的那種憨樣,甚至我們開始想像他脫稿演出時的瘋狂,然後cue大家站起來一起High。 照節目介紹上說,一個失眠女子與一付金屬假牙的愛情寓言,夠詭異,還有九首陳昇經典作品與三首新歌,加上吳天章與李啟源兩位大師加持,我想,吃完這碗《純情天婦羅》,不瘋癲也難。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約翰.皮薩瑞里爵士吉他四重奏
聆聽約翰.皮薩瑞里,已經很多很多很多年了 Jazz Times雜誌讚譽他:「聽皮薩瑞里五分鐘演出,就可心領神會他獨到的溫暖、幽默,以及飽滿的靈魂。」我覺得不需五分鐘,當他的音樂一出現,根本不需一分鐘,您就能被他美妙的嗓音吸引 從一九九○年在Chesky灌錄的My Blue Heaven專輯裡清亮的男聲,到一九九四年的Dear Mr. Cole以自己的方式詮釋納京高的經典歌曲,再到近年的Knowing you(2005)、Rockin' in Rhythm: A Tribute to Duke Ellington(2010),及與父親Bucky Pizzarelli合作的Family Fugue,約翰的嗓音日益成熟,演唱輕鬆恬適,不但擁有正統的爵士歌手豐富的歌唱技巧與歌唱演繹,還有他傑出優異的吉他演奏技巧,可說是張張精采,曲曲動人。 在八月份的炎熱季節裡,安排一個浪漫的週末爵士之夜,光是想像就讓人開心,相信約翰.皮薩瑞里絕對能讓大家沈醉在迷人的爵士音樂世界之中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走過半世紀,依然前衛
有人把德國稱為戲劇的天堂,甚至是世界戲劇的中心,根據統計,德國擁有超過一百五十家公共劇院,兩百八十間的私人劇場,加上一百五十家沒有固定駐團的劇院、演出場地和一百多個巡迴劇團,另外還有無計其數的獨立劇團等,每年產出的戲劇類型與數量相當可觀,甚至可說領先全世界。要從數以百計的戲劇製作中,了解德國劇場當前的潮流趨勢,每年五月在柏林登場的「戲劇盛會」,絕對是最具指標性的風向球。 柏林戲劇盛會創立於一九六四年,在東西德尚未統一之前,戲劇盛會是東西德劇場交流的重要管道,之後擴大成為整個德語區(德國、瑞士、奧地利)的戲劇節。每年,由劇評家、記者、學者所組成的獨立評審團,遴選出十齣最值得注目的製作,在柏林接力演出。能夠入選戲劇盛會,對德語區的劇場工作者而言,宛如走上奧斯卡紅毯,是劇場生涯的里程碑,也是晉身德國主流劇場的門票。 走過半世紀,歷經戰爭動亂、政局紛擾、兩德統一,戲劇盛會之於德國劇場的意義與作用,或許有所改變,但不變的依舊是其前衛性格。在戲劇盛會脫穎而出的節目,也許不是最「好看」的,但話題性一定十足,特別是著眼於國際時事、社會現實的作品,備受青睞,例如全球面臨經濟危機,戲劇盛會就會出現好幾齣批判資本主義的戲。 戲劇盛會評審團主席克里斯多夫.萊博爾德說,戲劇盛會希望呈現的,是能表現劇場藝術未來趨勢的作品。所以這項年度活動,最後並沒有選出所謂的最佳演出。不可能有一個標準去評斷誰是最佳,只有歷史才是這些前瞻性作品的最佳裁判。因此,獲選的製作,無論是冗長的文學獨白、血腥暴力的場景、顛覆文本的演出,就像在抵抗商業劇場的遊戲規則,挑戰觀眾的觀演極限,觀眾席往往夾雜著掌聲和噓聲。 戲劇盛會能夠五十年屹立不搖,在歐洲獨領風騷,和德國政府的補助與劇院體系息息相關。在德國,戲劇被視為公共事物,德國文化部部長Monika Grtters日前在接受「德國文化廣播電台」訪問,可見其對於文化藝術的重視,她說:「文化部不會只支持燈塔型的藝術,對於當代前衛藝術也必須付出助力。政府必須端出一個合宜的條件。因為,藝術是當我們花光最後一分錢之後,唯一可以留下來的東西。」 雖然近年,戲劇盛會的功能受到爭議,大師級導演如柏林人劇院藝術總監派曼(Claus Peymann)就曾提出廢除戲劇盛會的呼聲,在五十周年時成了許多
-
專欄 Columns
教育
「社會是不是病了?」這句話再說也沒多大意思了,似乎已經成為受難的人唯一能對媒體求救的訊號。但是話太老了,聽的人無可奈何,又無動於衷。做父母的除了生育、養育孩子,其實基本的工作是教育。所以捷運上殺人的那個年輕人,不是專家的事,而是人人的事業,否則,人類還發明「教育」幹什麼?
-
專欄 Columns
深刻之說
深刻真是要條件的,我們無心插柳,暮然回首卻已成蔭。然而那些留下的都已是歷史,在那些回首細數之際,以一種拔得頭籌的姿態昂然屹立。而在我們有限的資料庫容量下,包覆在礦石周圍的塵土雜質被沖刷殆盡,有時更加精簡濃縮地只留下被挑選保存的片段,供我們如珍寶般地收藏。
-
專欄 Columns
莫札特協奏曲,哪一首?
我覺得很幸運,離演奏會還有一個月的時間。雖然那不是一首很快就能輕鬆練好的協奏曲,但我很慶幸指揮有打電話給我。如果他沒有,錯誤就會發生在和學生們練習的當下,而我又不是神奇的皮雷斯,我不要大家盯著屁股長蟲的我坐在頭等艙裡。
-
專欄 Columns
非
劇場一直以來,就是個製作真實感的「非」寫實時空,文字是重要的,但也只是其中一部分。非,是劇場的本質,它不斷透過明顯真實的幻覺感質疑你生活中自以為真實清楚的知覺基礎,不管被定義為寫實/非寫實演出,至少讓你可以暫時飛離這沉悶僵化的世界,讓你相信自己還有飛翔的能力。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紐約愛樂雙年展 多面向探索當代音樂
對當代音樂推展不遺餘力的紐約愛樂音樂總監吉伯特,今年規畫了「紐約愛樂雙年展」,多面向地探索今天的音樂,廣集五十多位作曲家、百多位音樂家、和紐約的十個文化機構的新作品表演。希望當代音樂亦能如藝術雙年展一樣,造成一股風尚,引來參觀的人潮。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龍應台柏林文化考察 孫尚綺適推新作《攝影師》
台灣與德國的藝術交流一直保持友好關係,文化部長龍應台六月到柏林考察,關切柏林當地的表演藝術政策,並與德國藝文人士及在德發展的台灣藝術家進行對談。編舞家孫尚綺在龍應台訪柏林前夕推出新作《攝影師》,雖然演出成功,但申請到的當地文化補助緊繃,更顯困境。藝術家們非常樂見文化部在柏林這個表演藝術沸騰的城市成立重要單位,這對於他們的創作絕對有實質助益。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擔任老維克總監十年慶 凱文.史貝西演繹《丹諾自述》
自二○○四年起擔任老維克劇團藝術總監的凱文.史貝西,即將在二○一五年卸任,由他獨挑大梁的《丹諾自述》,票券一開賣就秒殺。採用美國劇作家大衛.林投的劇本,由主角丹諾的獨白貫串全場,回顧他的一生。在硬底子的凱文.史貝西的演繹下,巧妙與觀眾互動演出,令人拍案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