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舞作《如夢幻泡影》彩排
攝影:林鑠齊 時間:二○一四年三月二十日 地點:台北國家戲劇院舞台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魏廣晧 分享最愛的爵士
記得第一次採訪他,是在一所國中,剛上完爵士樂合奏課,黑板上除了五線譜與和弦之外,還有學生畫的漫畫頭像,旁白寫著:「哈囉,我是魏廣晧!」下課時間大家嘻嘻哈哈,學生跟他沒大沒小。 也沒錯,算算年紀,他跟所教的大學生才只有差十歲。而且,聊音樂本來就沒有什麼大小之分,上課是老師,下課一樣是老師,有什麼疑難雜症,找老師就對了! 回台灣八年,第一屆帶的大學生都已經出國回來,展開他們的事業;而他自己也從爵士小號手的身分出發,教學、錄音、品牌代言人、策展音樂會、辦音樂營還跨界跟舞蹈、書法,甚至傳統鼓板樂合作。 好會扯喔!他笑著說:「是啊,我小時候還是扯鈴全國冠軍!」也許從小就不喜歡制式化,所以可以接受任何值得嘗試的事物。「我不是從小在音樂班,乖乖在冷氣房練琴,有人把我打扮得好好的上台、演完就走,而且現在的環境也不容許這樣。」因此他向前衝,把許多好玩的事情拉進爵士樂來,也向後拉,讓大批同好跟著一起投入這園地。 因為一起打拚,台灣漸漸地出現爵士音樂營、音樂節,不但欣賞人口增加,也終於有大學願意開始將爵士樂納入以古典為主流的音樂系中。這當然不是一個人不斷告訴大家「很重要」就可以完成,而是一點一滴的累積,讓大家了解爵士樂的「被需要」。他想的,只是要「用爵士樂來為台灣做點事情」,並且認真地把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做好而已。 他說他看過一句話:「當你覺得這件事情是對的時候,全世界都會幫你。」 好像真的是這樣。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音」中有戲 戲中生「樂」
大學就讀戲劇系,王榆鈞並不以成為演員或導演為職志,但她把劇場的觀念納入音樂創作,以音樂的方式參與劇場,以音樂構成劇場畫面,「有許多朋友覺得我的音樂很有畫面感,雖然我無法真正看見他們眼中所見,但這也觸發了我對戲劇和音樂連結的想像。」長時間以音樂創作者的角色參與劇場,王榆鈞期望自己的音樂中也能有「戲」,進而讓戲中也有「音樂」。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爬梳歷史 關懷當下
以六年級後、七年級藝術家為主的兩場策展,開啟自身與社會對話的窗口。羅禾淋策畫的「蘋果核」,邀請九位藝術家演繹「科學唯心」與「自然唯物」,對現今科技狂熱提出反思。高森信男的「拾荒花園」,由五位藝術家撿拾、編織與構建歷史片段,重新追尋歷史與記憶。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老少咸宜的非典型影展
父母帶著嬰兒能看電影嗎?視障者也能看電影嗎?別擔心,府中15新推出的「嬰兒車電影院」、「樂齡族電影院」不僅老少咸宜,「聽.視界電影院」連視障者都能進戲院觀看。另外還有「野望國際自然影展」及「歌舞昇平影展」,引領我們走向自然與藝術的花園。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請把耳朵借給我 聽那些歌那些人
如果說馬世芳在二○○六年交出的《地下鄉愁藍調》是他的青春事件簿,從自我輻射至社會,那麼《耳朵借我》無疑是一面從外部收整的鏡子。李宗盛說得極好,「流行音樂是反映一個時代最清晰的東西之一。」而我們將耳朵借給馬世芳,也確實聽見了一個時代,動人的、挫折的、芬芳的、憤怒的,都是我們曾經經歷過的。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歡慶世足 玩出巴西、拉丁音樂新風味
巴西世足賽令全球球迷熱血沸騰,透過電視轉播,能零時差同步瘋世足。當關上電視後,若還不過癮,何不繼續感受既能熱力四射、也能浪漫輕柔的巴西、拉丁音樂呢?為了歡慶本屆巴西世足賽,許多音樂家紛紛使出渾身解數,以各自的拿手絕活,賦予巴西、拉丁音樂新意,除了深厚的古典音樂底子之外,更展現出高超的跨界功力,呈現令人驚豔且多樣的音樂風貌。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精選書摘:《遺憾先生遺憾的包裹掉進遺憾的海—黎煥雄劇場文字作品集》
編按: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出版之《遺憾先生遺憾的包裹掉進遺憾的海黎煥雄劇場文字作品集》一書,將於今年年七月出版。該書集結台灣中生代劇場導演黎煥雄自一九八六年參與劇場編導工作以來,發表或未曾發表的的詩、散文、劇本、小說等文字創作,以及多部劇場作品的私房筆記。 全書透過書信往返的形式,揭露他長期以來對於劇場創作的藝術思索。下文即摘錄自書中兩封來自好友的回信。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結合《春之祭》與《新世界交響曲》
《第一天》 寫給台灣的一封情書
一九一三年五月廿九日,芭蕾舞劇《春之祭》在巴黎香榭麗舍劇院首演,平地一聲雷,斯特拉溫斯基革命性的音樂概念與尼金斯基挑釁的舞蹈詮釋,無不讓觀者驚嚇難耐、坐立不安,有誰想得到,當時引發強烈醜聞的舞劇,卻吹響了時代的號角,至今仍召喚無數編舞家投身創作。台北室內芭蕾藝術總監余能盛也是其中之一,新作《第一天》,將《春之祭》與捷克音樂家德弗札克《新世界交響曲》結合,注入現代芭蕾的語彙,呈現出現代人在壓迫、寂寞的世代中,如何重新認識世界,探索內心底層。 現任奧地利格拉茲市歌劇院芭蕾舞團副藝術總監的余能盛,旅外卅載,是當今最早在歐陸發展的一位台灣舞蹈家,卻每年不辭勞苦地固定返台發表新作,歷年作品包括《天鵝湖》、《茶花女》、《當芭蕾邂逅柴可夫斯基》、《吉賽兒》等。而今年度的新作《第一天》堪稱是余能盛給台灣的一封情書,投影皆取材自台灣街頭巷尾,雖以《春之祭》的苦悶、壓抑為基底,隱約對映當前紛擾不安的現實,卻不忘加入《新世界交響曲》的開闊,樂曲中對新世界的期盼,不啻是對母土最深切的祝福。(張慧慧)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歐西打街 ∕ Outsider Alley》
以虛擬街道 揣摩都會邊緣人的生活片段
「歐西打街在哪裡?我已忘了它的地理位置,也許在香港、紐約或台北,我只能描述這是一條不太起眼的小街道,跟我們時常路過卻不願多撇一眼的小巷弄差不多。在熟悉的城市裡,這類街道不知凡幾。」索拉舞蹈空間藝術總監潘大謙說。 現代城市對於乾淨、一致性的神經質要求,排除了城市的背面,拒絕了魯蛇、浪蕩者、漫遊者擾亂城市的「秩序」,也因此讓街道失去了個性。以outsider為名,索拉舞蹈空間的兩位靈魂人物潘大謙、程曉嵐以一貫對現實社會的關懷,集結七位舞者在年度新作中,共同發展出一條虛擬的街道歐西打街。進一步地說,不只是人形塑了空間,空間也影響了人的行動,《歐西打街》正是透過一群都市邊緣人的生活片段,讓瑣碎、緩慢的意象不斷溢出,逼視都會齊整表皮下的暗角,反思在現代生活的「平滑空間」中,個體遠離生活的皺褶,無可避免的異化。潘大謙說:「在歐西打街裡,勞動與效應的絕對意向性被取消了,這裡的生活隨時被偶發的片段事件打斷而成為另一番景緻,NG與徒勞在此不能稱之為失敗。」(張慧慧)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台積心築藝術季「戲弄321小戲節-原地散步」
台南的城市意象是老舊中帶著新鮮;傳統裡夾雜創意;生活上遇見藝術。走在台南特有的蛛網式街道巷弄裡遊走,常會出現別有洞天的特殊驚喜,321巷藝術聚落就是這其中的驚喜! 這個聚落是由日治時期的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所組成,區域內有十棟建築,光復後曾為學校單位如成大的教職員宿舍,有很多台南的知名人物曾住在此區,如畫家郭柏川。二○一三年台南市文化局推出「321巷藝術聚落」計畫,遴選出七組藝文團體進駐聚落,而其中三個進駐的表演藝術團隊即是台南在地創作力旺盛的台南人劇團、那個劇團與影響.新劇場。他們的戲劇創作風格非常不同,但能量都非常飽滿,而這次他們將聯合起來在321巷藝術聚落舉辦「戲弄321小戲節─原地散步」,就讓我非常期待這個結合老建築空間的環境劇場演出,想體驗一邊散步在老屋長巷中感受環境詩意般的氛圍;一邊觀賞三個劇團各自帶來與老屋結合的精采劇目演出,讓這個老屋新戲的演出為我的炎炎夏日假期帶來清新鮮活的藝術之風。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NSO《莎樂美》
「希羅底的女兒進來跳舞,使希律和同席的人都歡喜。王就對女子說:你隨意向我求什麼,我必給你。」(〈馬可福音〉第六章22節)《新約聖經》中輕描淡寫的一句話,竟要了施洗約翰(或做若翰)的項上人頭;《聖經》未曾說明姓名的女兒,經由歷史學家考證出來的女子莎樂美,更成為王爾德與約翰.史特勞斯筆下驚世駭俗的戲劇與音樂《莎樂美》;而戲中莎樂美所跳的那段致命的舞蹈〈七紗舞〉,最終成為毀滅一切的肉慾武器,為女人禍水提供最有力的證明。 傳統的《莎樂美》陰鬱、詭譎、讓人神經緊繃,處於一種不安的情緒氛圍中;史特勞斯壓迫感巨大的音樂容易使人投入劇情,有時甚至會忘記呼吸;七紗舞更像是人類原始偷窺慾望的再現,讓人在劇場裡坐立難安。導演安東尼.皮拉瓦奇卻想從女性意識解放與少女渴求愛與自由的面向,來解讀這個長久以來就被千夫所指的淫邪女子,令人心生好奇。而NSO與呂紹嘉此次端出《莎樂美》,是否能突破上個樂季《女武神》的成就,同樣令人拭目以待。
-
編輯室報告 Editorial
來不及相處的愛情
某個記者會上,有人說了一個笑話。故事是這樣的,善妒的妻子在丈夫下班回家去洗澡時,偷偷檢查丈夫脫下的衣物,看有沒有哪個賤女人的頭髮或口紅印。然後,妻子崩潰地大哭,臭罵剛走出浴室一頭霧水的丈夫:「你居然墮落到跟一個禿頭的女人在一起!」 笑話到此結束。現場沒有人笑。在那空白尷尬的幾秒,我心想,究竟是這笑話不好笑,還是太過寫實,以至於讓人笑不出來。 愛情是這樣的,狂熱的愛朝生暮死,與世間的細瑣物事皆無干涉,走入生活的相處,直面柴米油鹽的現實,則有讓愛情冷卻、傾斜崩壞的危險。「禿頭的女人」是誰?是生活在細微處長時間累積不安全感與偏執,才讓找不著一根頭髮的妻子,虛擬編造出一個禿頭的賤女人。 故事接下來呢?這對夫妻經過協商、妥協、承擔、解決問題,可能從此分開不相往來,可能繼續走下去。但無論是羅密歐與茱麗葉,還是莎樂美與約翰,都沒有走入生活的機會了。一對情侶,一對冤家,都是戲劇、文學史上渾然忘我,愛到卡慘死,讓愛情與死亡的陰影纏繞糾結的經典couple。 他們從未真正相處,從未將生活朝向對方打開。 愛情萌生在迷離的夜晚,昏暗的燈光下,姑且不論羅密歐與茱麗葉這對青春無敵少男少女因過於貼合的三秒膠戀情,糊里糊塗、純真爛漫地以弄假成真的死亡對抗家族;魔性少女莎樂美因對施洗者約翰求愛不成,而在惡名昭彰的七紗舞後,魅惑希律王砍下約翰的頭,並依戀地吻上那顆失去生息的頭顱,莎樂美的恐怖情人形象,毋寧更讓人感覺愛情一頭熱底下的巨大的空洞。 在愛情裡,誰想要一個跳躍就抵達盡頭呢?而兩位英國文學巨擘莎士比亞與王爾德,讓主角們盡情地去愛,愛得瘋狂、痛苦、憤怒,炙熱狂烈如火,來不及相處,就讓愛情走到了絕處,彷彿傳世的愛情就是要從未摻進日常瑣碎的小吵小鬧,終結在高潮處,情感的純度未經磨損,才經得起後世傳頌。 而凡夫俗子如我們,在戀愛的纏綿後,必須開始學著感受愛的幸福外,加深一段關係必經的阻礙、爭執、折磨,彼此都投入心力地面對生活的起落,然後安定,與珍愛的人,走一條長長的路。因此,除了深度剖析羅密歐與茱麗葉、莎樂美與約翰,短暫且致命的愛戀外,本刊也專訪了鋼琴夫妻檔魏樂富與葉綠娜,看兩位性格迥異的創作者,如何真實地面對生活與創作,攜手走過卅五年,未完待續。
-
專欄 Columns
迷茫
智慧如救火,要點在時機。在北京什麼事都可能讓你一個台灣來的孩子不理解。不要慌,順便也對照一下自己的問題,那麼你去北京這短短的兩個月所發生的各種境況,都不要太早下定論,以至於讓自己無端地受挫折。不要抱怨,現在你在抱怨的人,可能會是你的貴人,動心忍性,接受環境給你帶來的挑戰。
-
專欄 Columns
成與虧乎哉
沒有永遠的成,也不會有永遠的虧。只是不論在當下選擇了任何的一個成,勢必也同時造成了一個虧。於是我們在對一件事說YES時,除了沉醉在得到自己要的YES之餘,是不是也有那個擔當,去擁抱隨著NO而同時湧進來的所有必然現象。終究沒有唯一的成,也沒有唯一的虧的。
-
專欄 Columns
大師班裡的極品大師
我喜歡大師班有兩個原因,第一,有許多的美女會和我一起在那裡聽著鋼琴音樂,就像是置身在天堂一般。另一個原因,是因為馬須教授,他知道如何讓鋼琴音樂在聽眾面前充滿生命力。他生動地描述每首樂曲,刺激著我的想像力,也讓我改變了思考音樂的方式。他非常能掌握一個坐在滿屋子美女中、十四歲男孩的注意力,他,就像李斯特,真正是位大師班裡的極品大師。
-
專欄 Columns
小(下)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一句狀似提醒小處的諺語,實際上來自惡魔的伎倆,他深知人性簡化的惰性,他轉移注意力讓大家以為專注小處就可以驅散惡魔,找到幸福,但實際上,惡魔無所不在。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塗鴉藝術家編芭蕾? 噱頭行銷吸引新觀眾
為了吸引年輕人進入表演殿堂欣賞演出,美國出現了兩個相當不尋常的做法。紐約市芭蕾舞團邀請不是編舞家的街頭藝術家JR來編舞,只因看上JR廣大的社群網路追隨者。科羅拉多交響樂團在畫廊舉辦音樂會,還可抽吸大麻,被暱稱為「大麻音樂會」,引起全國矚目。開發新觀眾,很多時候就要面對行之有年的基本表演方式,能否從根改變,而這正是最大的難題。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2014柏林戲劇盛會 精選與醜聞齊發
劇場菁英聚集的柏林戲劇盛會猶如德語劇場的年度奧斯卡,精選十齣各具特色的戲劇作品輪番上演,名導與新秀同台競演,熱鬧非凡。然而竟爆出抄襲醜聞,戲劇盛會評審之一的丹尼耶拉.慕斯奇歐尼可針對《茫茫黑夜漫遊》所寫的推薦文字,竟然跟劇團當初演出時的本事文宣幾乎相同,引起劇場界譁然,最後這位評審只好退出。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戲劇寫未來 《查理三世》反思君主立憲
查爾斯王子是英國史上最久的王儲,劇作家Mike Bartlett的《查理三世》King Charles Ⅲ,以「未來劇」方式,想像女王駕崩後的英國政局,這齣深刻處理政治議題,演出後頗獲好評。藉由新聞自由引發的憲政爭議,《查理三世》讓觀眾藉此反思君主立憲制度的功能,和民主價值等課題,也重新思考人民對國家元首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