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鴻
-
愛丁堡
從主流到邊緣
從主流的威爾森、胥坦、胥拓思,到邊緣藝術節的各種實驗性演出。八月的愛丁堡讓你覺得這裡就是全世界。
-
亞維儂
OFF的風景
正如同愛丁堡有一個相對於「國際」的「邊緣」藝術節(fringe),亞維儂的「OFF」才是讓整個小鎭熱火朝天的功臣。看不出彈丸之地,竟可以有一百個劇場迎納近五百個小型演出。
-
亞維儂
演員的志業
亞維儂是個大量製作新戲的藝術節,成敗自有難料之處,然而,這卻正是它引人注目的重要原因。善於製造事件,開發新的演出環境與形式,使它維持新鮮開放的風格,和愛丁堡那種「大師排排站」的旣定模式大異其趣。
-
舞蹈
政治諷喩與城市悲歌
一晚雙演《春之祭》,是雲門舞集今春貢獻的狂想。兩支作品,一香港九〇年代,一台北八〇年代;一冷峻雙鋼琴,一澎湃交響樂;一女性一男性。同一組舞者跳來,完全不同的景觀。雖是兩支舊作,卻因對比而激發出新的觀賞樂趣。
-
舞蹈
風格炫目、意念粗疏 里昻芭蕾《羅密歐與茱麗葉》
安傑林.普雷祖卡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只能說是「新貌」,不能說是「新詮」整部作品重視形象勝過動作內容。
-
專欄 Columns
自己的空間
香港人想必生活在一個得和別人共享生存空間的世界。被別人(不管是英國或中共)統治是什麽感覺?被別人當財產一樣租來還去是什麼感覺?.......台灣和香港一樣是人間孤兒,卻可以嘴上講的、心裏想的、雙脚走的,全是不同的方向;這種歧異分裂,讓我們還擁有一點模糊的希望。可惜的是,至今沒有出現一則能體現這種分裂體質的台灣寓言,不管是在電影、漫畫、文學或劇場。
-
藝術節 Festival
非非之想 第三屆皇冠藝術節導覽
皇冠藝術節持續推出一些旣非主流也非另類當紅的演出,在「中間地帶」開拓出彈性極大、式樣繁多的一片天。今年最大的特色,就是以「節中節」的概念,在四月中推出「香港雙週」的單元,請來一齣戲、兩支舞,及兩場座談。
-
專欄 Columns
背著你跳舞
我們能不能在自己選擇的舞台上,背著你跳舞呢?背著你,不怕暴露自己的頑固和愚蠢,也不怕暴露出自己眞正的欲望。套用巴索里尼《夜長夢多》的一句台詞:「投懷送抱也好,逃跑也好,但千萬別撒謊。」這應該不必那麼難吧。
-
里程碑 Milestone
巴索里尼的戲劇世界
「正常」社會經常將巴索里尼歸類爲「藝術電影」作者、六〇年代的文化現象,或在非色情片中大量運用裸體鏡頭的冠軍。但這些無疑都流於低貶或曲解其實,他在戲劇世界內的創作,同樣也有令人無法忽略的成績。
-
戲劇
《都是當兵惹的禍》劇評
「綠光」的《都是當兵惹的禍》向元雜劇取材,大量運用、轉化京劇的表演程式,爲「中國歌舞劇」指出可行的方向。
-
專欄 Columns
在場,不在場
莫里哀的《僞君子》當中有一項著名的技巧:全劇的樞紐人物塔圖弗,直到戲演了一半才出現,這位衆人議論焦點的現身遂顯得雷霆萬鈞。人性本即如此:對缺席者倍加懸念。否則上帝爲何格外眷顧那隻走失的羔羊?
-
戲劇
縱浪大化中,欣赴喜與懼 田啓元及其《水幽》
《白水》舞台上幾個大男生愛成一堆,分明是在爲被傳統道德打成人蛇妖戀的同性戀者請命訴冤。到了《水幽》,導演田啓元泯除了一人飾一角的界限,大大拓展了《白水》中善惡分明、「爲弱者伸冤」的悲情視界。
-
專欄 Columns
談詩的演出
當帕斯的詩寫到「果實落地」,詩人想表達的或許是一種咄咄有聲的紮實的喜悅,而詹慧玲唸出這行詩時,卻是以一個壯碩農婦的形象在地板上狠狠地、重重地連跳三下。觀衆同時看到農婦的喜悅及詩人的喜悅,聽到雙脚落地及果實落地的聲音,爲簡單的詩意提供了多層次的感受和想像聯結,這不正是語言及劇場的均衡前進,作者、演出者及觀衆三邊共振的美好景象嗎?
-
專欄 Columns
詩意劇場芻議
文學(更精確地說,文字)是劇場最大的敵人和靠山。戲曲的韻白是一種提煉變造過的舞台語言,而我們眼前的現代戲劇則大量使用瑣碎的日常語言。如何在這兩種語言模式之間(或之外),琢磨出一種生動有力的語言表演方式,是今日劇場的未竟之功。
-
戲劇
政治.性.倒錯喜劇
魏瑛娟的風格很富娛樂效果,卻能微言大義、以簡馭繁,在觀衆笑到全身鬆軟時露出針尖的閃光。
-
九四回顧
不夠殘酷 1994台灣劇場的激流倒影
「但是與其絮絮叨叨地抱怨虛弱,抱怨煩悶、懶惰與愚昧,不如去尋找一個能使我們擺脫虛弱的方法。」──安東寧.亞陶(Antonin Artaud)
-
舞蹈
精練的手法、豐富的情感 《May B》舞評
瑪姬.瑪漢的舞蹈劇場以群體表現孤獨、以極動表現極靜,可謂深得藝術三昧,將「舞蹈呈現貝克特」這件不可能的事化爲可能,這不是靠異想天開的大胆,而是靠對於創作本質的洞見。
-
專欄 Columns
Sleeping, No Sleeping
近來看戲又體會到中場休息的另一妙用,那就是可以提前開溜。有一天晚上,有一個難看到令我過度驚訝而無法入睡的演出現場,我沒有提前離開。那是一齣頗有野心的新作,藉著多線敍事、拼貼的舞台區位等堪稱「現代」的手法,針砭當前的社會亂象。
-
回想與回響 Echo
想像中的批評
《復活(凡尼亞舅舅)》在藝術學院演出後,我在民生報的一篇短評引起我的朋友何一梵在九月號《表演藝術》寫了一篇〈讓劇場中的理想復活〉,提出對於劇評寫作方式的異議。文中涉及一些長久存在表演界的迷思,讓我覺得尙有必要再度切入此一話題。
-
專欄 Columns
離開劇場
戲劇演出的票價比電影貴至少一半,所以,如果一場演出開始,你沒有發現電影、電視中看不到的表演或敍事或生活中聽不到的語言,請你毫不猶豫地起身離去,強烈表示你的不滿,並在還沒有錯過太多之前,趕回家看《阿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