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逞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一人趕串三十五角 單挑普立茲大獎劇作
向來拿歐美當代經典劇作練功的「仁信合作社」劇團,將推出二○○四年普立茲獎戲劇類得獎作品,劇作家道格.萊特的《我的妻子就是我》。這齣高難度獨角戲,除了在人性刻畫上有深刻及不同面向的探討外,更提供演員極大的發揮空間,在流動如蒙太奇拼接的場景和情境中,演員必須扮演三十五個角色,出入轉換令人咋舌。
-
即將上場 Preview 加拿大旋轉木馬劇團《小皮耶》
給「未完成的孩子」一座夢想的高塔
今年十歲的台北兒童藝術節,十年來每年暑假帶給孩子許多歡樂與藝術的感動。今年為了慶祝十週年,也呼應即將在台北登場的「二○○九聽障奧運」,兒藝節與加拿大「旋轉木馬劇團」共同製作了《小皮耶》,將演出法國素人藝術家小皮耶克服身體殘缺的限制,親手建造一座快樂旋轉的藝術基地的生命故事。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精緻藝術與通俗娛樂混搭的七年級劇場人
蔡柏璋的創作,絕不「理所當然」
蔡柏璋的創作可說充分了反映年輕世代的精神,台大戲劇系出身的他,不諱言美國影集是他的戲劇啟蒙,在課堂上他精讀莎士比亞、契訶夫;課後他把精采又吊人胃口的電視影集當學問鑽研。於是,表演藝術和通俗娛樂,在他手上竟然翻轉乾坤,混合發酵出一個模擬套用影視元素,又不失劇場感,其原創性和想像力超脫媒介框架限制的混血新品種。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形影相析/晰」在劇場 讓影像似視而非
從小劇場到實驗電影,跨領域藝術家吳俊輝出入美術館、電影院、劇場等不同展演空間,以多元身分介入、顛覆、出產藝術創作,這次為牯嶺街小劇場策劃「形影相析/晰」藝術展演,也是非常多元難以歸類。邀來新、馬、英、日、台藝術家,將推出六檔影像、音樂、舞蹈、多媒體混跨無界的演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蘭陵的影響力
傳奇不滅 現代劇場開枝散葉
三十年後,蘭陵的創作不再、蘭陵人各奔東西,但這一切看在吳靜吉眼裡,蘭陵劇坊其實從未消失。如今活躍於舞台上的戲劇工作者,如先後創立筆記劇場、人子劇場的黃承晃,屏風表演班的李國修、九歌兒童劇團的鄧志浩、優劇場的劉若瑀(劉靜敏)、紙風車的李永豐、金枝演社的王榮裕、如果兒童劇團的趙自強,都是出身蘭陵。連當年自美負笈歸國的賴聲川,也是從蘭陵開始,踏出創作的第一步,隨後才有表演工作坊的誕生。他們在四處開枝散葉,其所締造的影響力,讓「蘭陵」成為台灣現代劇場史上最重要的關鍵字。
-
特別企畫 Feature 蘭陵人憶蘭陵事
我們在蘭陵,就是這樣長大的……
蘭陵劇坊三十年,造就出多位蘭陵人,那些在排練場的汗水、淚水、口水、笑聲,就好像烙鐵般銘刻在這些蘭陵人的心頭,在他們青春的歲月中,留下影響一生的清晰痕跡。本刊專訪李天柱、馬汀尼等多位蘭陵人,為我們道來他們與蘭陵的故事。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獵人與黑心廚師的故事
黃韻玲vs.黃韻真 人生路上的四手聯彈
即將在《人間條件4~一樣的月光》中與林美秀演出姐妹情的黃韻玲,雖然在戲中演的是妹妹,但在實際生活中卻是不折不扣的家中大姐。很少人知道,黃韻玲有個在國家交響樂團(NSO)當法國號副首席的妹妹黃韻真;同樣擁有古典音樂學習背景的她們,卻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活潑外向的黃韻玲從小就是個瘋狂追星族,生活中最重要的讀物是電視週刊,學音樂只為了寫歌給自己的偶像唱。如今活躍於螢光幕前,遊走於流行音樂、劇場和主持,對她而言,如果不創作,日子就像反覆練琴一樣無聊,但只要能從工作中發現一點樂趣,她便會義無反顧地「撩下去」。 黃韻真雖然個性低調,自稱不喜歡接近人群,最愛搞自閉,但她的音樂、她的插畫,卻自然散發著如法國號音色般溫暖爽朗的特質。訪談間她深怕我們採訪素材不夠,不時發揮逗趣本色,爆出許多家人相處間的趣事。 除了二○○一共同出版《有時候懶一點反而好》,這對姐妹檔看起來沒有太多的交集。但兩人之間深厚的情感,就這麼不經意地,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就像黃韻真說的那個既搞笑又感人的「還債」故事: 我是獵人,因為我吹法國號(編按:早期法國號是獵人打獵時吹的號角),我殺動物賣給我媽,她是老闆,但我媽很黑心,用低價買進,就交給黑心廚師,就是我姐,後來沒料理好客人中毒而死,客人就是我妹跟我爸。這輩子都綁在一起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李漁筆下的美少年之戀 當代舞台上的愛情奇觀
十七世紀美學大家李漁的劇本《男孟母教合三遷》,在關注性別議題的編導周慧玲的手中,變化為以民初為背景的《少年金釵男孟母》,將這齣看似才子戀佳人,卻是秀才追名士;母子是父子、姊弟偽夫妻的同志愛情喜劇,經由部分角色性別反串的表演調度,讓十七世紀的美少年之戀呈現既同又異的性別混聲。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不扮鬼作瘋,你哪知京劇的厲害?!
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表示,「鬼.瘋」系列精選數齣「鬼戲」與「瘋戲」的代表性劇目,不論是「疑心生暗鬼」或「真實」的人鬼交流,不管是「真瘋」或「裝瘋」,一方面強調劇情與演員內在真實情感的出發,一方面更藉由劇中角色在「不正常的精神狀態」下,演員如何以唱念做打對應詮釋,來突顯京劇的表演藝術之美。
-
藝號人物 People 認真 ,成就演員的精彩
楊麗音 表演就是人生的修煉
從《西出陽關》、《三人行不行》、《京戲啟示錄》、《女兒紅》到即將上演的《北極之光》,二十五年的舞台生涯,楊麗音的表演,多半流露她對生活細細的品味和感觸,她把對生活人事物的觀察存放到庫存記憶裡,等待對的角色來打開那把鑰匙,「表演就是人生的修煉,」楊麗音說,「透過表演去認識一個人,你知道他的孤獨,知道他的委屈,因為你理解過、體會過,所以就可以諒解。」
-
焦點專題 Focus 王嘉明 ? 陳綺貞 ? 愛情 ? 音樂 ? 劇場空間 ?
五個關鍵線索 窺看《膚色的時光》
繼二○○七年由香港鬼才導演林奕華創作《包法利夫人們》,在誠品信義店六樓展演廳連連演十八場,口碑延燒創下幾近全滿票房佳績後,今年誠品春季舞台邀請國內前衛小劇場潮牌「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合作,由曾獲台新藝術獎第六屆評審團特別獎的台灣中生代炙手可熱的劇場導演王嘉明,以流行音樂才女陳綺貞的音樂為密碼,交織一部推理音樂劇場《膚色的時光》。 王嘉明,一九七一年出生於台灣台北,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核心團員,為中生代小劇場中少數急流勇不退、持續癲狂發燒的導演,對於內容結合形式美學的探求需索無度,並對愛情命題有嚴重的偏執傾向。首度挑戰中型劇場,《膚色的時光》仍不改王嘉明愛玩、探索戲劇形式可能性的慾望,不到幕啟燈亮那刻,觀眾無法窺見事件發展的全貌。本刊特別帶讀者從五條線索,逐一拼湊出這個以愛情為名,滲透陳綺貞歌聲的推理現場。
-
即將上場 Preview 崑曲名劇《琵琶記》、《西廂記》經典再現
五月趕「崑」潮 上崑名家匯演「蘭谷名華」
繼「蝶夢蓬萊」、「美意嫻情」之後,上海崑劇團梁谷音、計鎮華、張銘榮,及旅美名家溫宇航,再度應台灣崑劇團邀請來台,推出「蘭谷名華」二○○九崑劇名家匯演,上演《琵琶記》、《西廂記》、《獅吼記》等膾炙人口的名劇,以及「崑曲名家演唱會」、「經典折子戲」,讓台灣戲迷感受崑劇藝術的魅力。 台灣崑劇團表示,《琵琶記》、《西廂記》原本就是文學名作,再加上無數戲曲前輩的精雕細琢,使得這兩個戲碼不但在文學上地位崇高,在舞台上歷演不衰,成為觀眾愛看的好戲。此次演出《琵琶記》,梁谷音飾演趙五娘,計鎮華飾蔡公,張銘榮飾蔡婆,不同於讓觀眾熟悉的版本,精采可期。另一個全新組合是溫宇航、梁谷音、張銘榮合作的《西廂記》,梁谷音的紅娘出色當行,搭配溫宇航的張生、台崑青春小旦的崔鶯鶯,堪稱珠聯璧合。名丑張銘榮特別將〈遊殿〉一折加以整編,並扮演法聰和尚,這是他繼去年在台北演出《玉簪記》中的書僮進安之後,又一次獻演全新角色。 為了吸引更多觀眾,此次「蘭谷名華」特別推出一場「崑劇名家演唱會」,採大型編制的國樂伴奏,由溫宇航及台崑演員演唱周雪華等作曲家創作的詩詞作品,及重新配器譜曲的崑劇唱段。演唱會中將發表青年作曲家洪敦遠創作的〈桃花扇.餘韻〉,特邀國光劇團當家老生唐文華演唱,計鎮華、梁谷音、溫宇航並將演唱經典傳統唱段。
-
特別企畫 Feature
聖俗色空的辯證
《玉簪記》已經是崑劇的經典劇碼,這次的新版製作,表演已然承襲了岳美緹與華文漪的精妙詮釋,「新」意便展現在僧俗愛戀的多元辯證,透過劇情的微調與舞台美學的簡雅設計,新版《玉簪記》意欲提供當代觀眾新思維、新視野與新意境。
-
特別企畫 Feature
岳美緹、華文漪 傳承絕活精藝再現
受到「崑曲永遠的義工」白先勇熱情感召,知名崑生岳美緹與名旦角華文漪,把兩人當年的經典之作《玉簪記》,口授心傳給青年崑劇演員俞玖林、沈豐英。《玉簪記》須在內斂蘊蓄中呈現濃烈愛戀之情,許多表演細節的設計,都讓角色跳脫程式更顯鮮活。從未在台灣同台演出的岳、華二人,如今台灣戲迷可以透過新版《玉簪記》,藉著徒兒的對戲,想像兩人的昔日丰采!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戴上面具 沙丁龐克劇團鋪陳奇想
《地底的天空》 黑暗地鐵的華麗冒險
沙丁龐客劇團新作《地底的天空》,以都市人每天必搭的捷運為場景,一路探尋發現地底下的奇妙世界。編導馬照琪帶領著一批首次正式曝光的年輕演員,在《地》劇中實驗面具表演的可能性,結合鮮活的默劇肢體和歌舞,類吉普塞人銅管樂隊的曲風,將實驗劇場妝點為一座喧囂瘋狂的捷運地下宮殿。
-
焦點專題 Focus 從網路介面到真實場域的「偶」遇
BlueScreen:我在尋找一種詩意的溝通
不透過語言,人與人之間如何達成溝通?由法國藝術家BlueScreen所發起的「交叉計畫」(Jiaocha)即企圖以不同形式實驗非語言溝通的可能性,藉由世界各城市在地藝術家或社團展開各自的主題,以繪畫、攝影、錄像等方式參與創作計畫,最終透過共有的網路介面達成共同體驗。這次,BlueScreen來到台北,與無獨有偶劇團合作,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呈現跨領域作品《間》In Between。這是他的「交叉計畫」中唯一參與的戲劇團體,本刊特別採訪BlueScreen,一談他如何透過「偶」的形式,讓人與偶交叉相遇,尋找他所強調的詩意溝通。
-
即將上場 Preview 山中歲月化入舞台表演
優人《入夜山嵐》 山林詩篇渾然天成
-
即將上場 Preview 文戲典雅 、武戲靈動
「小西園」展演傳統布袋戲的古樸風華
此次應台灣國際藝術節之邀,小西園特別重新翻新設計戲偶道具、造型服飾,搭配精雕細鑿木雕彩樓,並為喜愛古典精緻布袋戲藝術的觀眾,以導言介紹節目欣賞旨趣,配合四聯白字幕,帶領觀眾走入四齣風格各異、文武兼備的精采好戲。
-
焦點專題 Focus
正視市場需求 讓劇場更靠近觀眾一點
衰退的經濟態勢,迫使表演藝術重新思考作品與社會的關係;如何以更健康成熟的心態面對市場,不僅成了表演藝術界面對景氣寒冬的對策,更是嘗試轉型產業化的關鍵。這或許是這波不景氣給表演藝術工作者最大的啟示。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電影到舞台,不朽的愛情傳奇
因《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首演滿半世紀,果陀劇場特別推出全新《梁祝》黃梅調歌舞劇,並與台北市立國樂團合作,重現這齣讓四到六年級生廢寢忘食,不朽的經典愛情悲劇。由「永遠的梁兄哥」凌波與老搭檔胡錦主演,梁志民執導,加上多位老牌影星助陣,這次的《梁祝》要讓老戲迷重溫當年感動,也讓年輕劇迷親身體會《梁祝》迷人的亙古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