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李翠芝

發表文章 140 篇
  • 魏海敏在「在梅邊.九歌」清唱會的演出。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東方名家名劇月」邁入第十年 十七齣傳統展演聚焦浦東

    由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舉辦的「東方名家名劇月」今年來到第十屆,於三月中旬登場,超過一個月期間將有十七齣廿三場戲曲演出,劇種涵蓋京劇、崑劇、越劇、黃梅戲、滑稽戲、評彈。台灣戲曲名家暨梅派傳人魏海敏就推出三檔演出,除了《金鎖記》和《王熙鳳》外,還有「在梅邊.九歌紀念梅葆玖先生逝世周年梅派曲集」,在此次「名家名劇月」中備受矚目。

    文字|李翠芝
    第293期 / 2017年05月號
  • 再度開張的「大世界」,圖為屋頂天台夜景。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百歲出征再掛帥 老牌遊樂園「大世界」重新開張

    一九一七年開幕的「大世界」,是上海知名的綜藝遊樂場,曾有「不到大世界,枉來大上海」的威名,裡面曾有十多個功能不一的劇場,演出遊藝雜耍和南北戲曲、相聲曲藝,是上海人娛樂回憶中的重要部分。在休息了十多年後,在適逢百歲的二○一七年重新營運,轉型後的大世界將重點圍繞非遺表演、展示、傳授等內容,原本生猛民間文化的展現地,翻轉成清雅的高大上風格。

    文字|李翠芝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
  • 坤老生王珮瑜製作的《春水渡》探討法海和許仙兩人的互渡關係。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上海第二屆小劇場戲曲節 創新視角中與傳統相遇

    去年歲末的最後一票好戲「第二屆小劇場戲曲節」,匯集了京、崑、梨園戲、河北梆子、川、楚、粵等七個劇種,共有十一場演出。泉州梨園劇團復排的《劉智遠》、《朱文》、《朱買臣》三齣南戲殘本,即便有語言上的隔閡,但也找到上海知音。而上崑的《傷逝》、《四聲猿.翠鄉夢》,老生王珮瑜製作、京崑合演的《春水渡》,從體裁主旨和舞台樣態來看,最能接近小劇場的意念。

    文字|李翠芝
    第290期 / 2017年02月號
  • 鈴木忠志《哢哧哢哧山》裡中日演員同台,與本屆主題「融」的意趣相呼應。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靜安現代戲劇谷」 行政區合併後內容更升級

    靜安區重要戲劇節慶「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經由市政改制與閘北區進行合併後,拓展了靜安區的場地和體制,移至十一月十六日至卅日舉行。活動除了原有「壹戲劇大賞」、市民劇場等,首度集中展演中外名劇佳作。活動以「融」為主題,開幕大戲是鈴木忠志的喜劇《哢哧哢哧山》,閉幕是中國國家話劇院的復排歷史詩劇《伏生》,另有來自海內外的十五齣作品共襄盛舉。

    文字|李翠芝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
  • 上海版《北京法源寺》由十年沒演舞台劇的奚美娟出飾慈禧一角。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十八歲的上海國際藝術節 五十部作品迎金秋

    第十八屆的「上海國際藝術節」已於十月十二日揭幕,將熱鬧到十一月十五日,超過一個月的時間,五十部作品齊聚滬上,中外交流場面繁盛。這次是逢中西兩位戲劇大家湯顯祖和莎士比亞逝世四百年,劇界紛向大師致敬,創排各類劇作以為紀念,崑劇、越劇、小劇場實驗戲曲皆有呈現。另田沁鑫改編自李敖小說的《北京法源寺》北京首演後票房大好,口碑效應在滬發酵,備受關注。

    文字|李翠芝
    第287期 / 2016年11月號
  • 上海越劇院現址外觀。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藝術家抗議無效 上海越劇院「被搬遷」

    位於浦西西區的上海越劇院,說是該劇種的立命之地,應不為過,但近日城市規劃出新政策,原院址要讓與滬劇院使用,越劇院則「被搬遷」,新址納入「十三五」重大文化設施建設專案之一。雖然戲迷驚恐抗議,藝術家也發出「藝見」,但終究局勢難擋

    文字|李翠芝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 英國行動劇場《終極導覽》中,老外比爾帶廿四位老中逛街,文化差異中喜感備增。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石庫門的「新天地」 開展表演藝術新天地

    廿一世紀的上海新地標「新天地」,是上海舊區開發的成功典範,為了讓空間持續展現創意與活力,新天地業委會在六月端午節時舉辦長達兩週的首屆「表演藝術新天地」活動,在帳篷劇場、咖啡館、餐廳等室內外輪番上演十七檔不同形式的劇目,包含了戶外多媒體、新馬戲、默劇、舞蹈、街頭表演、情境劇場等,可說是創造表演藝術與商業的新型業態融合方面的一次大膽嘗試。

    文字|李翠芝
    第284期 / 2016年08月號
  • 金星擔綱《狗魅Sylvia》,演出人狗爭寵下一連串的「家庭危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金星女王扮母狗 話劇《狗魅Sylvia》中探人性

    近期因犀利口舌評論,從電視真人秀節目評委,到獨當一面演出《金星脫口秀》的舞蹈家金星,最近與京劇大咖關棟天演繹《狗魅Sylvia》。《狗魅Sylvia》是百老匯劇作家埃.拉.格尼的作品,講述一位中年大叔撿了一隻流浪狗回家養之後,引爆了人狗爭寵的家庭危機。脫口秀女王金星化身劇中母狗,有的人覺得演狗很丟人,金姐覺得如果劇本好,就是讓演泡屎也心甘情願。

    文字|李翠芝
    第282期 / 2016年06月號
  • 《杜甫》是今年國話劇院集結了各路高手打造的重磅戲。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中國國家話劇院搬演《杜甫》 引來「詩聖」發「密函」

    整修六年、終於重新開張的上海美琪大戲院,定位為「精選劇場」,並將每年四月演出季命名為「琪遇季」。今年首個「琪遇季」邀來中國國家話劇院的《杜甫》,由王曉鷹執導,以杜甫曲折的人生經歷為主要線索,塑造他正直憐憫、憤世嫉俗、錚錚鐵骨的知識分子形象。但《杜甫》上演後,網路卻瘋傳一封來自「唐朝詩人杜甫」的「密函」,原來是評論者假托杜甫口吻,對演出表達「意見」。

    文字|李翠芝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 浙江滑稽劇團這次要演出的《究竟誰是爹》。
    焦點

    上台一鞠躬,四十年頭一回

    浙江滑稽劇團的前身,是隸屬於曲藝團中的滑稽組。這個團體創立於滑稽興盛時的五〇年代,至今剛好屆滿四十年,不過卻一直和曲藝團體相提並論,九七年的二月始獲准獨立門戶,正式更名爲「浙江滑稽劇團」。目前全團共有演職員三十三名,而靑年演員就佔有半數以上,可稱得上是一支活力的輕騎兵;該團先後排演過優秀的經典劇目《七十二家房客》、取材於傳統戲曲的《唐伯虎點秋香》、《蘇州兩公差》等大型的滑稽名劇。 近期則陸續排演出《拆穿西洋鏡》、《大路朝天》和《究竟誰是爹》三本大型的滑稽新作,每齣戲平均都有超過百場以上的演出經歷,特別是此次訪台劇目中也將《究竟誰是爹》囊括其間,似乎想藉著上千場次的演出,以及獲頒發過無數大小的獎項,(除了戲劇類的劇目、編劇、導演等獎,該劇還榮獲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授予的人口文化獎)來贏得台北觀衆的靑睞與認同。 《究竟誰是爹》一戲嘲諷的是中國傳統的重男輕女觀念,敍述男主角包德志(得子),爲了生兒子停妻再娶,甚至在產房來個大掉包的荒唐行徑。而除了《究竟誰是爹》這齣現代背景的戲外,浙江滑稽劇團此次也要演出傳統背景的《蘇州兩公差》,主角是兩個好打不平的公差,爲了替老百姓申冤,乾脆假扮成欽差大人,結果當然是眞眞假假所衍生出的種種混亂「笑」果。 在新舊的劇目選擇中,台灣觀衆當可一窺這個集結曲藝、相聲於一體的新奇劇種之奧妙,如何風靡江、浙、滬各地,好笑倒底在何處了! 文字|李翠芝 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戲曲碩士

    文字|李翠芝
    第76期 / 1999年04月號
  • 評彈演出的舞台也重現江南文士的風雅情調,如一微型的江南庭園。
    焦點

    吳苑弦淸蘇州來──關於蘇州評彈藝術團

    建團超過四十年的「蘇州市評彈藝術團」,發源於評彈的故鄕, 雲集了一批著名表演藝術家,走過無數滄桑,也貢獻出許多書目,在江滬甚至全國都有深遠的影響。

    文字|李翠芝
    第82期 / 1999年10月號
  • 舞台劇《仙劍奇俠傳》海報一景。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二○一五「演出排行榜」評選 十大熱銷演出出爐

    東方票務、《新民晚報》與「新浪網」合辦二○一五年上海劇院演出排行榜評選,共有舞蹈、音樂、話劇、戲曲、音樂劇等廿五部熱銷作品角逐。其中評選出的前十名,以話劇、舞台劇最受關注,從英國跑到中國、在地化的《戰馬》拿下第三名,改編自網路遊戲的舞台劇《仙劍奇俠傳》也以優秀視聽演出出線,最令人意外的是,台灣優人神鼓的《時間之外》以五票之差奪下榜首。

    文字|李翠芝
    第279期 / 2016年03月號
  • 獲頒香港舞台劇導演奬的楊世彭。
    特別企畫 Feature

    你奬我也奬,冷暖各自知

    爲了讓台灣有心設立表演藝術戲劇奬的人,能有足夠的範例參考,本刊特地蒐羅了包含大陸、法國、日本、香港、德國、英國及美國等國的戲劇獎資料,介紹各個奬項的創立緣起、評審內容與經過和與當地戲劇生態的互動關係;這些獎項有的歷史悠久,有的別具立意,藉由了解這些「他山之石」,或許能讓更多人思考並了解設立「奬」的眞正意義。

    文字|李翠芝、簡秀珍、野口澤、林冠吾、佛琳、蕭慧文、劉守曜
    第77期 / 1999年05月號
  • 「上劇場」的觀眾席,可容納六百九十九人。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上劇場看表演工作坊 「上劇場」上海開張

    成立滿卅周年的表演工作坊,去年底終於在上海有了自己的專屬劇場:「上劇場」。位於美羅城五樓、六百九十九座席的上劇場,在去年十二月五日以鄭佩佩主演的《在遙遠的星球,一粒沙》開幕,接下來還有《一夫二主》、《嘰咕男女變形記》、《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彈琴說愛》、《愛朦朧,人朦朧》等戲上陣,未來表坊的歷年好戲也會復排上場,再不用受檔期限制之苦。

    文字|李翠芝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 應邀在上海國際藝術節演出的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舞姬》。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第十七屆上海國際藝術節 「節中節」打造盛典氣象

    十月中到十一月中舉辦的第十七屆「上海國際藝術節」,安排了「節中節」活動如首屆的「喜劇節」、「魔術節」、「西藏週」、「印度週」,連小鎮朱家角也算納入演出範疇,來自五十五個國家和國內廿七個省市自治區及近五千位藝術工作者在此獻藝。而藝術節對原創的重視,亦體現在今年的開幕大戲上音樂劇《猶太人在上海》與現代芭蕾《長恨歌》,題材均源自中國故事。

    文字|李翠芝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兒歌100徵選活動」開始收件 為了讓台灣的兒童有更多的本土兒歌可聽,文建會便策劃主辦了「兒歌100徵選活動」,以鼓勵本土兒歌的創作活動。徵選活動分為兒童組與社會組,前者包括台灣地區各國小的學童,後者則含台灣地區國中以上在校生及社會人士。預計總共要錄取兒歌一百首,其中兒童組將錄取四十首(優選十首與佳作三十首)、社會組六十首(優選二十首與佳作四十首),錄取獲獎者並將頒發獎金與獎牌。收件截止日期為九月廿五日,預定在十二月初公佈得獎名單,頒獎日期為十二月廿三日。 本次徵選由國立台東師院兒童文學研究所承辦,徵選辦法可參閱下列網站:www.cca.gov.tw或www.ntttc.edu.tw/ice/。也可電洽089-318855轉3106或3101。 (編輯室) 驅動城市2000──創意空間連線 藝術文化環境改造協會將自九月十三日至十月十五日,於華山藝文特區舉辦「驅動城市2000──創意空間連線」活動,由來自台北、花蓮、高屏、台南、嘉義、台中的六個藝文展演空間進行聯合策展。在五大系列活動「展、演、論、遊、嬉」的規畫之下,除了各項視覺藝術展覽和藝術議題的討論會之外,也有以「酒神劇場」為名的演出活動,邀集河左岸劇團、新鮮人舞團、華洲園皮影戲團、臨界點劇象錄、外表坊時驗團等五組表演團體在特區内的「烏梅酒廠」先後進行演出,時間為九月十五日至十月十五日。 在展演期間的每週六、日下午,並有「都市藝術『Hi』客」活動,採取開放登記參加的方式,廣邀各地的街頭藝術家進入特區自由展演。連絡電話:23926180,網址:http://www.art-district.org.tw。 (編輯室) 〔大陸〕 上海京劇院網站開張 籌備多時的上海京劇院網站已經正式開張,這不但為傳統的戲曲藝術另闢發展的捷徑,也將古老的京劇連結上時代的潮流,說明了京劇既要老聽衆的支持也要顧及新興觀劇群的需要。網

    文字|本刊編輯部、李翠芝、簡秀珍
    第93期 / 2000年09月號
  • 崑劇節的閉幕式演出《魏良輔》,圖為演出舞台布置。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江南水鄉以戲之名 三大節「劇」集蘇州

    十月的蘇州,因三大藝術節慶「第六屆中國崑劇節」、「第十四屆中國戲劇節」及「第六屆中國評彈節」輪番上陣而熱鬧非凡,計有十七台的崑曲、十八場次的評彈、卅齣不論大小的中國戲劇(戲曲),戲迷趕場趕得緊,但已舉辦多次的節慶,卻仍有宣傳行銷、售票狀況混亂的情形

    文字|李翠芝
    第275期 / 2015年11月號
  • 上海評彈團為製作《林徽因》,舉行記者會向群眾集資。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上海評彈團製作《林徽因》 向群眾集資引發回響

    上海評彈團醞釀了三年的製作《林徽因》,最近發起「眾籌」,引來媒體關注,也突然多了許多來支持的朋友。這個計畫預計籌資五十萬,分成一百股,每股五千元,劇團約持有兩成比例,演職員都一起下海參股,參與的股東們也將進入二度創作中,幕後的粉絲們可以公開進入戲的排演、審定等過程,作品將舉行開放式的劇本朗讀會,聽取各方意見,這也將開啟評彈界的先河。

    文字|李翠芝
    第273期 / 2015年09月號
  • 崑曲電影《紅樓夢》中的「黛玉葬花」一段。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戲曲也觸「電」? 崑曲電影《紅樓夢》地下流傳

    此觸「電」乃指戲曲與電影的結合激盪,話說早年電影科技傳入中國與台灣,最早搬上銀幕的都是戲曲演出,因為這都是當時最時興的大眾娛樂,翻拍上陣招引票房最有效。但到了廿一世紀,當導演龔應恬用了五年時間拍出崑曲電影《紅樓夢》,卻無法排檔上映,僅能在同好間流傳訊息、「地下」公映,正是時移勢遷的明證。

    文字|李翠芝
    第272期 / 2015年08月號
  • 《小時代》音樂劇找來選秀節目出身的年輕歌手演出。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小時代》音樂劇 華麗「顏值」的小鮮肉大放送

    紅遍兩岸的《小時代》系列電影,在導演郭敬明的策劃下,發展出舞台版音樂劇,並於五月初在上海文化廣場劇院公演。演員找來多位選秀節目出身的清嫩歌手,唱功完全贏得歌迷振奮的尖叫與讚賞;而猶似法式甜點馬卡龍粉潤透亮的舞台感,運用了立體書翻閱的3D投影效果,似乎宣告這是小說延伸而來的創作,換景神速,毫不冷場。

    文字|李翠芝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艾芙琳.葛蘭妮:以多重感官,打開世界的多元聆聽可能

  • 其他

    輕鬆投件拿10萬! 廣藝「雲舞台獎」盼成為表演藝術線上化推手

  • 特別企畫 Feature

    蕭煌奇:記憶、練習與模仿,作為建構視覺的方法

  • 音樂

    班貝格交響樂團亞洲巡迴 攜手陳銳在台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