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芝
-
上海
滬語話劇《繁花》 搬演上海的弄堂史詩
改編自金宇澄的同名滬語小說,滬語話劇《繁花》調製上海弄堂走出來的市井味,用兩段時空交錯,拼貼阿拉上海人的生態地圖。舞台無法還原小說的審美取向和歷史真實,導演馬俊豐提出了「時代肌理,當代表達」,提純精煉後,不直接表現過去式,而是站在今天去回望兩個時代,走進劇場仿佛步入舊時屋檐下
-
上海
究竟總是負好春 京劇《大宅門》的門外風波
《大宅門》從電視螢幕搬上京劇舞台,去年在上海國際藝術節演出,《上海戲劇》雜誌針對此劇作了幾篇報導,包含專業劇論、網友短評和編導郭寶昌訪談等,卻引發郭寶昌負面回應,媒體雖回覆道歉,卻又引來導演解釋種種不滿,來回交鋒,卻只在報導評論內容的錯謬上打轉,討論竟沒有回歸作品本身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上海:男色消費?復原古典? 全男班素顏《牡丹亭》引爭議
近期在上海引發話題的演出「全男班.素顏崑曲《牡丹亭》」,整場演出沒有名家名角,唯一的看點是舞台上所有的演員都是身高一八○以上的青年男性,且不著粉墨,不上彩妝,水袖水衣,點到為止,完全以真面目示人。發起人金谷表示全男班是種美學概念,是為呈現更純粹精采的表演,但也有學者表示這是噱頭大於實質,甚至被視為男色消費心理在作祟。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上海國際藝術節熱鬧開幕 碼頭筒倉也成表演舞台
今年的「上海國際藝術節」於十月廿日在上海大劇院開幕,除了雲集四十五檔中外大小節目,也包含多項「節中節」、與民同樂的「藝術天空」系列,還有「藝術教育」與「扶青計畫」等。其中「藝術教育」與「城市空間藝術季」整合,在民生碼頭的舊筒式糧倉推出活動,包含僅一次的沉浸式演出,讓人從筒倉最上層玩到尾。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上崑新編《紅樓別夢》 翻轉視角說寶釵
上海崑劇團於八月初演出新編劇《紅樓別夢》,首度在音樂廳演出崑劇,由甫獲梅花獎的旦角沈昳麗主演,跳開寶黛之戀,以現代女性觀點,續寫紅樓薛寶釵,以薛嫁入賈府為開端,如何看待自我被安排的命運、如何接納棄別出離紅塵的夫婿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張藝謀概念劇《對話.寓言2047》 讓傳統與高科技對話
暑假期間,上海表演舞台的熱門話題,出現了「國師」張藝謀的大名!曾打造多齣「印象系列」景觀劇與奧運、G20峰會演出,張藝謀最新出手的是概念劇《對話.寓言2047》,圍繞「人與科技的關係將何去何從」這一核心命題,從玩轉中國元素、跨界極限、虛擬實境幾處植入自己的觀點,並邀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者參與表演,如陝西的碗碗腔、泉州的木偶劇、複州的鼓樂班等。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上海音樂學院《湯顯祖》 評論風暴看始末東
一位研究生發文評論母校上海音樂學院製作的歌劇《湯顯祖》,點出七大硬傷,隨後發了一封親筆道歉信自稱評論行為無知、愚昧,反而引爆討論個人觀感被指稱為人身攻擊,發文行為被指為不尊師重道,一不小心學生成了網紅網論沸騰,連中共機關報《光明日報》都以文章反問:如果目光倒回明朝,湯顯祖怕批評嗎?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東方名家名劇月」邁入第十年 十七齣傳統展演聚焦浦東
由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舉辦的「東方名家名劇月」今年來到第十屆,於三月中旬登場,超過一個月期間將有十七齣廿三場戲曲演出,劇種涵蓋京劇、崑劇、越劇、黃梅戲、滑稽戲、評彈。台灣戲曲名家暨梅派傳人魏海敏就推出三檔演出,除了《金鎖記》和《王熙鳳》外,還有「在梅邊.九歌紀念梅葆玖先生逝世周年梅派曲集」,在此次「名家名劇月」中備受矚目。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百歲出征再掛帥 老牌遊樂園「大世界」重新開張
一九一七年開幕的「大世界」,是上海知名的綜藝遊樂場,曾有「不到大世界,枉來大上海」的威名,裡面曾有十多個功能不一的劇場,演出遊藝雜耍和南北戲曲、相聲曲藝,是上海人娛樂回憶中的重要部分。在休息了十多年後,在適逢百歲的二○一七年重新營運,轉型後的大世界將重點圍繞非遺表演、展示、傳授等內容,原本生猛民間文化的展現地,翻轉成清雅的高大上風格。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上海第二屆小劇場戲曲節 創新視角中與傳統相遇
去年歲末的最後一票好戲「第二屆小劇場戲曲節」,匯集了京、崑、梨園戲、河北梆子、川、楚、粵等七個劇種,共有十一場演出。泉州梨園劇團復排的《劉智遠》、《朱文》、《朱買臣》三齣南戲殘本,即便有語言上的隔閡,但也找到上海知音。而上崑的《傷逝》、《四聲猿.翠鄉夢》,老生王珮瑜製作、京崑合演的《春水渡》,從體裁主旨和舞台樣態來看,最能接近小劇場的意念。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靜安現代戲劇谷」 行政區合併後內容更升級
靜安區重要戲劇節慶「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經由市政改制與閘北區進行合併後,拓展了靜安區的場地和體制,移至十一月十六日至卅日舉行。活動除了原有「壹戲劇大賞」、市民劇場等,首度集中展演中外名劇佳作。活動以「融」為主題,開幕大戲是鈴木忠志的喜劇《哢哧哢哧山》,閉幕是中國國家話劇院的復排歷史詩劇《伏生》,另有來自海內外的十五齣作品共襄盛舉。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十八歲的上海國際藝術節 五十部作品迎金秋
第十八屆的「上海國際藝術節」已於十月十二日揭幕,將熱鬧到十一月十五日,超過一個月的時間,五十部作品齊聚滬上,中外交流場面繁盛。這次是逢中西兩位戲劇大家湯顯祖和莎士比亞逝世四百年,劇界紛向大師致敬,創排各類劇作以為紀念,崑劇、越劇、小劇場實驗戲曲皆有呈現。另田沁鑫改編自李敖小說的《北京法源寺》北京首演後票房大好,口碑效應在滬發酵,備受關注。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藝術家抗議無效 上海越劇院「被搬遷」
位於浦西西區的上海越劇院,說是該劇種的立命之地,應不為過,但近日城市規劃出新政策,原院址要讓與滬劇院使用,越劇院則「被搬遷」,新址納入「十三五」重大文化設施建設專案之一。雖然戲迷驚恐抗議,藝術家也發出「藝見」,但終究局勢難擋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石庫門的「新天地」 開展表演藝術新天地
廿一世紀的上海新地標「新天地」,是上海舊區開發的成功典範,為了讓空間持續展現創意與活力,新天地業委會在六月端午節時舉辦長達兩週的首屆「表演藝術新天地」活動,在帳篷劇場、咖啡館、餐廳等室內外輪番上演十七檔不同形式的劇目,包含了戶外多媒體、新馬戲、默劇、舞蹈、街頭表演、情境劇場等,可說是創造表演藝術與商業的新型業態融合方面的一次大膽嘗試。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金星女王扮母狗 話劇《狗魅Sylvia》中探人性
近期因犀利口舌評論,從電視真人秀節目評委,到獨當一面演出《金星脫口秀》的舞蹈家金星,最近與京劇大咖關棟天演繹《狗魅Sylvia》。《狗魅Sylvia》是百老匯劇作家埃.拉.格尼的作品,講述一位中年大叔撿了一隻流浪狗回家養之後,引爆了人狗爭寵的家庭危機。脫口秀女王金星化身劇中母狗,有的人覺得演狗很丟人,金姐覺得如果劇本好,就是讓演泡屎也心甘情願。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中國國家話劇院搬演《杜甫》 引來「詩聖」發「密函」
整修六年、終於重新開張的上海美琪大戲院,定位為「精選劇場」,並將每年四月演出季命名為「琪遇季」。今年首個「琪遇季」邀來中國國家話劇院的《杜甫》,由王曉鷹執導,以杜甫曲折的人生經歷為主要線索,塑造他正直憐憫、憤世嫉俗、錚錚鐵骨的知識分子形象。但《杜甫》上演後,網路卻瘋傳一封來自「唐朝詩人杜甫」的「密函」,原來是評論者假托杜甫口吻,對演出表達「意見」。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二○一五「演出排行榜」評選 十大熱銷演出出爐
東方票務、《新民晚報》與「新浪網」合辦二○一五年上海劇院演出排行榜評選,共有舞蹈、音樂、話劇、戲曲、音樂劇等廿五部熱銷作品角逐。其中評選出的前十名,以話劇、舞台劇最受關注,從英國跑到中國、在地化的《戰馬》拿下第三名,改編自網路遊戲的舞台劇《仙劍奇俠傳》也以優秀視聽演出出線,最令人意外的是,台灣優人神鼓的《時間之外》以五票之差奪下榜首。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上劇場看表演工作坊 「上劇場」上海開張
成立滿卅周年的表演工作坊,去年底終於在上海有了自己的專屬劇場:「上劇場」。位於美羅城五樓、六百九十九座席的上劇場,在去年十二月五日以鄭佩佩主演的《在遙遠的星球,一粒沙》開幕,接下來還有《一夫二主》、《嘰咕男女變形記》、《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彈琴說愛》、《愛朦朧,人朦朧》等戲上陣,未來表坊的歷年好戲也會復排上場,再不用受檔期限制之苦。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第十七屆上海國際藝術節 「節中節」打造盛典氣象
十月中到十一月中舉辦的第十七屆「上海國際藝術節」,安排了「節中節」活動如首屆的「喜劇節」、「魔術節」、「西藏週」、「印度週」,連小鎮朱家角也算納入演出範疇,來自五十五個國家和國內廿七個省市自治區及近五千位藝術工作者在此獻藝。而藝術節對原創的重視,亦體現在今年的開幕大戲上音樂劇《猶太人在上海》與現代芭蕾《長恨歌》,題材均源自中國故事。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江南水鄉以戲之名 三大節「劇」集蘇州
十月的蘇州,因三大藝術節慶「第六屆中國崑劇節」、「第十四屆中國戲劇節」及「第六屆中國評彈節」輪番上陣而熱鬧非凡,計有十七台的崑曲、十八場次的評彈、卅齣不論大小的中國戲劇(戲曲),戲迷趕場趕得緊,但已舉辦多次的節慶,卻仍有宣傳行銷、售票狀況混亂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