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慧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跨過十年 前瞻更多可能
首辦於二○○二年的「新視野藝術節」,今年剛好跨入第十年,回顧十年來的企畫,「亞洲」和「跨文化」可說是該藝術節的關鍵字,但「新視野」的「新」是什麼?而它為何、如何、為誰展示?在「跨文化」的大潮和多媒體的廣泛運用甚至是氾濫之下,一個立足亞洲,在號稱國際都市的城市中舉辦的藝術節,如何越過這些迷思,找回自己在亞洲以至在世界的定位,以能提升競爭力去面對其他鄰近城市的演藝市場,成為「新視野藝術節」保有創意和持續發展所要思考的問題。
-
香港
藝發局主辦「藝評獎」 獎金豐富嘉許優秀藝評
香港藝術發展局為了推動藝評發展,除了於去年推出「藝評啟導計畫」外,今年則推出「ADC藝評獎」,期望藉此發掘新一代的藝評人,而令人眼睛一亮的是金獎得主將獲獎金港幣五萬元,遠遠高於一般藝評稿酬。
-
香港
「六四舞台」重現黃雀行動 《讓黃雀飛》承傳民主精神
曾以《在廣場上放一朵小白花》一劇紀念「六四天安門事件」廿周年的「六四舞台」劇團,今年再度推出新戲《讓黃雀飛》。劇作以營救學運人士的「黃雀行動」的真人真事,與前年反高鐵撥款的抗爭作雙線平衡發展,反思「六四」與「當下」的心思明顯,也更自覺地要突顯事件的複雜和矛盾。
-
香港
香港需要怎樣的文化局? 文化界關心擔心各表態
香港即將上任的新任行政長官梁振英提出成立文化局,是否會讓香港文化發展出現契機,是這幾個月文化界的熱門話題。「文化界聯席會議2.0」剛於五月十二日舉辦的「文化變局論壇」,短短一週的宣傳時間,卻凝聚了百多名文化界及學術界老中青朋友出席。當日發言踴躍而正面,但也有有與會者說「少了怨氣」。
-
香港
歷史如何走進戲劇? 兩岸四地論壇交流經驗
長期以來忠於創作具人文與社會關懷戲劇的香港「致群劇社」,趁著二月底該社推出「辛亥」題材戲劇《占領凸手辦》之際,也舉辦了「歷史如何走進戲劇:以辛亥題材為例」的兩岸四地論壇,香港、澳門、台灣與中國的劇場工作者聚首,分別提出歷史題材的戲劇創作與詮釋觀點。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空間錯置,如何遊戲到底?
作為今年香港藝術節的重點大戲,高行健與林兆華這對當年的先鋒戲劇搭檔的再度攜手合作,更是《山海經傳》成為矚目焦點的原因。高行健的文本從開天闢地開始,許多天神帝后上陣,劇作家要讓他們「去神化」,提出以民間傳統技藝、像廟會一樣的演出形式,導演林兆華也放下之前導戲的精準,隨之「輕鬆做戲」。兩人的實驗企圖明確,但似乎是「錯置」在香港藝術節的舞台上
-
香港
民政署「藝能發展資助計畫」 首批十八團獲撥款
香港民政事務署去年中推出了「藝能發展資助計畫」,以藝術創作、拓展觀眾、藝術教育及提升團隊整體能力為目標;當中又以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或跨媒體項目為主要資助對象。二月初時公布首批入選計畫名單,有十八個團隊共獲得三千九百萬港幣資助。
-
香港
「西九」頭炮節目迎新歲 大戲棚望吸引及累積觀眾
即將於三年後落成啟用多個表演場地的「西九文化區」,現在就開始以戶外演出活動炒熱到西九看戲的氣氛。趁著春節,推出「西九大戲棚」,和「八和會館」合作推出多位粵劇名伶的演出,讓在香港本就拔觀眾人數頭籌的傳統戲曲擔任先鋒,期許在未來替「西九文化區」吸引並累積觀眾。
-
香港
性感女星參與《偷窺》 工廈小劇場有聲無勢
「A2創作社」十一月在工廈小劇場「派劇場」演出的《偷窺》,因為性感女星的參與演出,成功製造了大眾話題,也讓人注意到這類型劇場的存在。可惜話題曇花一現,也未造成搶票熱潮。《偷窺》的文本有趣,也意圖探索人性黑暗面,不過就演出成果來說,仍有進步空間。
-
香港
歷史人物搬演不易 《中山.逸仙》異地首演
大型原創歌劇《中山.逸仙》,原定九月底於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行全球首演,香港是演出的第二站;然而在北京的演出,卻「因流程操作問題」而臨時叫停,反倒讓香港成了首演之地。編劇莊梅岩曾在訪問中表示對「想寫的孫中山是一個人,普通的、有缺點有遺憾的人」,是否這樣的處理,有不對主流口味之嫌?
-
廣州
經濟政治陰影下 「廣東現代舞周」將說再見
今年舉辦第八屆的「廣東現代舞周」,向來堅持獨立運作,並以推廣中國新生代舞者、編舞、作品,和強化國際交流網絡的包容、多元的形象而聞名,卻在愈來愈重的經濟壓力下,正式宣告要「暫別廣東」;而今年主辦單位也遇到政治陰影,原本的主題「挪威.挪威」因諾貝爾和平獎事件致使團隊無法入境,只好臨時改為「中國舞蹈新勢力」系列因應。
-
香港
中國戲曲節 粵劇《李後主》新版揭幕
今年的中國戲曲節自六月初開始進行約一個半月,規模似乎較去年小,但也配合傳統與創新並重的主題,當中不乏有心思的安排。開幕大戲是粵劇《李後主》新繹本,由剛在中國憑《情話紫釵》獲得「時尚戲曲大獎」的資深導演毛俊輝執導,由葉紹德編劇,粵劇紅伶龍貫天、南鳳及尤聲普擔綱演出;貫徹新舊融和的精神,《李後主》加入了不少現代劇場的設計元素。
-
香港
第廿屆香港舞台劇獎 《香港式離婚》奪最大獎項
第廿屆「香港舞台劇獎」,於四月下旬舉行頒獎典禮,其中《香港式離婚》、《動物農莊》等劇都奪得多項大獎,而最大獎項「最佳整體演出」則由香港藝術節製作的《香港式離婚》獲得。雖然此獎的評審過程透明度和評審委員看戲是否「夠多夠廣」一直為人所詬病,也有人因此表明不再參與,但作為香港目前最有歷史的劇場獎項,由此觀察劇場現況仍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
香港
「亞洲劇力無邊界」 再掀香港小劇場活力
由「小劇場.大戲劇」主辦及製作的「亞洲劇力無邊界」是一個相當有野心的劇場節,內容雖只包含三個小劇場作品,但卻是來自廣州、香港和日本的創作,也有創作人帶領的工作坊、座談會等,似乎要發起一次小劇場的革命。這次節目以「日本」為主題的理念,是創作者回應對日本文化的影響;即便作為計畫主題有點讓人不明所以,不過也是一次有趣的嘗試。
-
香港
古蹟活化當劇場 《學良事變》帶入歷史氛圍
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最近積極發掘轄下古蹟容納演藝活動的可能性,看來是針對場地多元性不足與缺乏個性的相應策略。如「詠懷古蹟系列」主要在不同博物館內進行,其中歷史互動劇場《學良事變》就選在孫中山博物館演出,觀眾反應熱烈,表示該劇在充滿歷史氛圍的空間內重現「歷史」也製造了意想不到的想像空間。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澳門:澳門城市藝穗節 另類空間展活力
創辦迄今已經第十屆的「澳門城市藝穗節」,特色即在城市中以各種不同的空間找尋展演的可能性,多年來也累積了很多創作環境劇場、特定空間劇場和發掘另類劇場空間的經驗,加上面對城市的發展和轉變,令這些作品充滿特色。今年的活動從十一月十二日至廿八日舉行,其中即有不少可堪玩味的演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全球起舞,在秋天
不只台灣,在蕭瑟卻充滿詩意的季節跳舞,是許多國家妝點其城市意象的默契;秋天的舞蹈節更是某些城市行之有年的旅遊號召。本刊特別連線里昂、紐約、首爾、荷蘭、英國、香港等六個秋天舞蹈節慶,在紙上遊走、盡覽世界各地舞在秋天的姿彩與鋒芒。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香港
慶祝曹禺百年誕辰 大型專題戲劇節揭幕
今年適逢被譽為「中國莎士比亞」的劇作家曹禺百年誕辰,不常為特定劇作家舉辦專題藝術節的香港,也特地在今年十月至十二月舉辦「曹禺戲劇節」慶祝紀念,透過演出與書寫,引領香港年輕世代認識曹禺的不朽和當代性。除了演出與講座,「曹禺戲劇節研討會」也會同步進行。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廣州
廣東現代舞周「發現亞洲」 為中國現代舞打開世界之窗
「廣東現代舞周」由香港編舞家暨重要的中國現代舞推動者曹誠淵於二○○四年創辦,今年已經堂堂邁入第七屆。愈辦規模愈大的活動可說是中國與世界的現代舞交流平台,今年舞周由廣東星海演藝集團及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主辦,以「發現亞洲」為主題,集中邀約亞洲重要現代舞團隊和藝術家參與。除了舞蹈展演更包含了豐富的工作坊與大師班,讓年輕舞者得以密集地與世界舞壇互動激盪。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活化工廈」政策惹疑慮 藝術家拉布條抗議
在六月初舉辦的「工廠大廈創意空間」的公開論壇中,由於對政府提出的活化工廈以支援藝文創作的措施深感疑慮,加上與會的官員無法為工廈藝術家釋疑,使得部分工廈藝術工作者在官員背後拉出抗議布條,使得這個意在溝通交流的論壇也就此草草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