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維均
-
專題 「創作社」行政總監
李慧娜 溫柔的走索者
在創作社演出的外場,常常可以看到李慧娜忙裡忙外的身影,但無論多忙,她也鮮少露出焦慮神色,總是露出親切的微笑。很難想像,她不時在為製作的資金缺口傷腦筋,就這麼扛著劇團、走著鋼索,一路過來廿一年,「做我們這行,都捨不得錯過好玩的事,即使過程中很煩躁、很繁瑣,但每次大家彼此激盪創意,真的很有樂趣。但,好玩之外怎麼存活?問題總是這樣來來去去。」李慧娜依然笑著說
-
專題 音樂會製作人
杜莎拉 把行政事務串成音符的幕後演奏家
帶著百人樂團在歐陸一日一站地移動巡演、打理細節繁複的歌劇製作、規劃執行卅小時不停電的樂團跨年活動這都是個頭嬌小的杜莎拉參與過的難忘經驗,「我的工作就是讓藝術家能順遂地站上舞台,舞台燈三閃三亮,我的工作就暫時結束了。如果沒有任何事情發生,沒有任何問題產生,那就是最安心最開心也最享受的時候。」杜莎拉就像演奏家,樂團遇到的難題是她的樂譜,愈難的題目愈冷靜細心演奏,把「人」與「事」串成樂章。
-
專題 獨立劇場製作人
吳季娟 劇場人的地球塔台領航員
從小團隊的製作到官辦的藝術節,各式各樣展演都可見吳季娟幕後操盤,蓬鬆長髮和溫暖笑容讓人遠遠就能認出。「我希望自己像水,無論怎樣的創作類型和要求都能配合,也希望能讓身邊這群年輕製作在合作過程中逐漸獨當一面,成為他們所期待的角色,像我一樣去陪伴更多的創作者。」吳季娟就像留守地球的領航員,陪伴著藝術工作者,為他們的宇宙飛行指引方向。
-
戲劇 動見体劇團《病號》
多重帳號之後 「你」又是誰?
日本稱真名使用的帳號為「真號」,抒發負能量的帳號即為「病號」,動見体新作《病號》便以網路匿名文化為主題,對這「反應要快/情緒要大」的社會提出質疑。由核心成員共同排練與發展而成,編劇王靖惇表示《病號》探究的是網路匿名文化對行為模式的影響,重點仍是「人」。
-
戲劇 黑眼睛跨劇團《戰場上的野餐》
戰火下話家常 體制外見荒謬
首演於二○一五年的利賀藝術節,由鴻鴻執導、改編自西班牙作家阿拉巴爾同名作品的《戰場上的野餐》,將於四月中重製推出。原劇以荒謬的悲喜劇探討戰爭與政治,鴻鴻的改編引用小津安二郎的戰時日記,並將劇中士兵的角色身分改為原住民,以此做「某種台灣狀況的隱喻」。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劇場演員
崔台鎬 極具存在感的綠葉 自認無聊的老靈魂
當年抱著星夢踏上舞台,現在卻踏上以劇場為主的演員之路,崔台鎬每回演出未必是主角,但在舞台上恰如其分的存在感,卻令人印象深刻。朋友說他長相嫩,但個性老,如果硬要幫自己貼上標籤,他首選「無聊」,是他對自己生活狀態和心境的直觀點評。他不輕忽自己在台上丟出的任何訊息,「有時你隨意增添一個小笑點、小台詞,都會影響整個作品的完整。」相較於個人表現,他更重視作品的傳達與溝通,尊重每個作品的使命。
-
專題
在這方帳篷裡,做自己的夢
在類似公社般的帳篷劇劇團「海筆子」,就像是一個「人與人平等相處的平台」,成員在此排練、演戲、生活,無分資歷深淺,也不論是導演、演員、行政加入團隊十二年的朱正明,始終過個白天上班、晚上排戲演戲的日子,加入團隊九年的楊子瑄也是邊經營咖啡店,邊參與劇團演出,對他們來說,帳篷是人生重要的存在,就算沒有上台演出,他們也選擇以不同的方式,持續撐起這頂「世界的大帳篷」
-
專題
十二年光陰,只為解決人生的疑惑
拍攝過劇情片《我叫阿銘啦》、無垢舞蹈劇場紀錄片《行者》的電影導演陳芯宜,近期推出了新作《大帳篷想像力的避難所》,這次的紀錄主角是以演出帳篷劇為主的海筆子劇團。拍攝了十多年,陳芯宜從拍攝者,變成跟團隊一起搭台拆台、吃大鍋野炊的成員,當初為解除內在疑問而拿起攝影機的她,認為電影只是中點並非完結,如同革命或抗爭永無止境,只能不斷探問哪裡可以改進,為何難以前進。
-
戲劇
影院觀眾來來又去去 詩意鋪展三代母女情
繼《地下鐵》、《幸運兒》、《向左走向右走》後,黎煥雄四度將幾米繪本搬上舞台,推出新作《時光電影院》,由周伶芝編劇、李焯雄作詞,搭配陳建騏與HUSH共同譜曲。「這部戲剛好跟我的前作《星光劇院》相呼應《星光劇院》是父子,《時光電影院》則是母女,電影院與劇院,都是黑盒子的隱喻關係。」黎煥雄說,藉電影院觀眾來去隱喻人生,創作團隊將帶領觀眾踏上這趟「勇於面對未來,不論未來會發生什麼」的旅程。
-
企畫特輯 Special 大團齊聚新家園 熱鬧賀歲過好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賀歲系列」
位於臺北市士林區、隸屬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臺灣戲曲中心,由建築師姚仁喜秉持「與自然共生」的建築美學、以「一桌二椅」為發想所設計,將戲曲藝術的寫意手法鑲嵌進建築的設計當中,並將建築作為舞台,邀請表演者與觀眾走進劇場,為傳統藝術留下新的足跡。戲曲中心即將在二○一八年初推出的新春系列,以戲過年、以曲賀歲,接連幾個周末的精采演出,讓戲曲和庶民生活緊密貼合,宴饗戲迷、同過好年。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10:藝術走出場館,深入生活場域
走出劇場處處劇場 藝術擴散無邊際
「走出場館」、「藝術推廣」、「深入生活場域」,表演藝術不一定在傳統的劇場或場館發生,這樣的行動愈趨蓬勃。有的是場館主動出走,如國家兩廳院的「藝術出走」計畫、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藝術擴散」計畫,有的是創作者尋找另類空間展現創意,山邊海隅、空屋空地、咖啡館、餐廳,都可能激發表演創意。或許「劇場」一詞,除了描述硬體空間,更是一種概念,帶著它,處處都是揮灑藝術的劇場。
-
即將上場 Preview 飛人集社「小孩也可以看」系列新作
《天堂動物園》 動物為引 思索移民議題
飛人集社劇團的「小孩也可以看」系列,繼「一睡一醒之間」三部曲之後,推出全新製作《天堂動物園》,故事以動物為主角,描述一匹外來的野馬如何融入新的動物族群,藉此隱射外來者/本地人的移居議題。在製作上,這次也將有新的面貌,如大型偶與面具表演的加入,將讓觀眾有不同以往看飛人作品的美感體驗。
-
即將上場 Preview 2017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從「西」開始 關注在地、接軌世界
二○一五年首辦的「大稻埕國際藝術節」,今年來到第三屆,主辦單位將「與在地連結」視為核心,將創作者與大稻埕緊密串連,讓駐埕藝術家運用當地素材進行創作並記錄其過程。另外,也透過邀請國際藝術家的參與,讓在地與國際接軌,體現「愈在地 愈國際」的策展理念,活動則包括了主題節目、戶外才華市集、系列講座及變裝遊行四大項目。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原民圖騰、電子音樂 走入民眾生活
將於十月廿八日於兩廳院戶外藝文廣場舉辦的音樂演出「眾聲之所」,邀請音樂人林強擔任藝術總監,邀請許多年輕藝術家與表演團隊演出。此前也安排了四場暖身秀,讓民眾與藝術家交流。在首場交流中,林強分享他策劃此次演出的想法,他以原民圖騰切入,結合新媒體與自己鑽研多年的電子音樂,邀請民眾用最舒適的方式,感受這場無拘束的聚會,顛覆對電子音樂的想像。
-
焦點專題(二) Focus
隨鼓聲舞動 與生活共鳴
非洲其實不遠,尤其是西非的鼓舞熱力,在台灣已有不少深深為之心醉、著迷,並矢志將其在此發揚光大的「信徒」們,如成軍於二○○五年的「嬉班子樂團」,強調在地的台非融合風格,最近才登上台北世大運閉幕演出;還有台南女兒與幾內亞音樂家創立的「聲唄鼓舞樂團」,希望藉由樂舞這扇門,讓台灣人了解非洲。
-
即將上場 Preview 「小劇場.大夢想IV」與《櫻桃園2047》
好戲上場 臺灣戲曲中心開機暖身
經過一年的沉潛整修,臺灣戲曲中心將自十月份起以「2017亞太傳統藝術節」正式開幕,之前先在小表演廳推出數檔好戲吸引觀眾目光,包括頗受好評的「小劇場.大夢想」第四屆演出,還有人力飛行劇團的《櫻桃園2047》。前者包含林桂如與動見体劇團全新創作《狂起》,後者則延續導演黎煥雄對契訶夫的關注,討論演員與生活中的表演。
-
即將上場 Preview 2017關渡藝術節
「匯聚」世界藝術社群 連結在地產生對話
臺北藝術大學一年一度的藝術盛會「關渡藝術節」將於十月登場,以「匯聚」為主題,邀集歐亞藝術團隊參與,呈現「亞洲藝術能量的匯聚、新生代藝術家的綻放、大師風采與國際間的傳承與交流」三大主軸,透過精采的演出與相關活動,將與在地互動連結,激盪藝術對話。
-
企畫特輯 Special 故事工廠《莊子兵法》
悲苦喜樂一念間 你如何從人生密室脫逃?
從第一個作品《白日夢騎士》以唐吉訶德呼應故事工廠創團精神,接下來的《3個諸葛亮》和《男言之隱》談論愛情,故事工廠藝術總監黃致凱的新作《莊子兵法》,則是攬鏡自省,思考帶劇團往前衝的同時,要如何面對創作失敗或瓶頸。透過一場以解開莊子謎題為主題的密室遊戲,六個背景殊異的人物在單一場景中互相牽制、猜忌,最後陷入完全瘋狂,觀眾宛如看了一場真人實境秀
-
企畫特輯 Special
人間美味老少咸宜 就要你「愛上劇場」!
新北市的藝術饗宴「藝饗新北市─愛上劇場」將再度於八月啟動,從此時開始到年底,多樣精采舞台演出輪番上陣,有適合親子共賞,結合音樂、舞蹈、馬戲等形式的戲劇與舞碼,也有巡演國際、載譽歸國、與機器人共舞的科技舞蹈表演,更有多齣團隊的全新製作,切入人生百態、探索家庭與人性議題繽紛豐富的舞台滿漢全席,正待觀眾入座品嚐。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貼近當下 他們與藝術一起前進
本文介紹的五位表演藝術工作者Pradit Prasartthong、Nikorn Saetang、Phongsathorn Sutham、Santi Udomsri與Daraka Wongsiri,他們或以現代劇場創作為生涯職志,或原本出身傳統領域但也跨入當代音樂演出,藝術之路皆貼近當下,不管是推展傳統音樂的當代可能,或是編創演出針砭政治社會的作品,當代泰國表演藝術因而綻放出多元豐沛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