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妮爾
1989年生於台灣宜蘭,東華華文所創作組藝術碩士。向予書苑文化藝術工作室負責人。長年從事藝術文學專訪、側記、評論之工作。創作體裁橫跨散文、小說、劇本與童話。2018-2020年台灣表演藝術專案評論人;勵馨基金會《拾蒂》三部曲編劇;著有散文集《我家,或隔壁》、長篇小說《卡西與他們的瓦斯店》。
-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被科技養成的一代,如何不茫然?
《茫然先生》二○一八年於香港首演時,在18乘13公尺的巨大舞台周遭布滿攝影機,觀眾可自由選擇觀看的角度,造成在同時間看了同一舞作、卻能看見全然不同的作品一般。在疫情肆虐的這一年,本作再次登台,改為鏡框式的舞台,同樣結合影像,討論人與社會、及其監控與被監控的心理狀態。特別是在疫情肆虐的這一年重演,讓原先受科技監控的抽象之感,進一步變得具體接受採訪時,桑吉加正待在香港酒店裡,進行為期十四天的防疫隔離(監控),透過線上會議排舞,他漸漸找到重演的另一種詮釋方式。
-
特別企畫 Feature 創作的行動 漫步與展演
深入台北街區 見證土地的潮汐
從二○一○年開始的「超親密小戲節」,十年來帶著觀眾在各個街區看戲、散步,從一年一度改為兩年一度,企畫者更能感受到時空對地方帶來的變遷足跡。今年的小戲節因疫情之故無法呈現國外藝術家作品,九組藝術團隊皆是台灣創作者,還開發了之前沒走過的江子翠;帶著觀眾,企畫者持續在散步中描摹出地方的樣貌,一面凝視,一面回望,再將這份情感,交付每年合作的創作者手中。
-
戲劇 王嘉明《物種大樂團》
劇場大叔瘋玩達爾文 搖滾演員家族史
從去年《物種起源》到今年《物種大樂團》,雖都與達爾文有關,王嘉明卻是「為了要甩掉之前的連結、觀點、敘述方式,花了更多的力氣。」這次的演員從十歲到六十來歲,不限劇場表演者或素人,還加入了搖滾樂團「大象體操」,他將深入探討演員的家族史,以達爾文《物種起源》的十五個章節為骨架,設法給觀眾一條繩索按圖索驥但若有人選擇直接拋下繩子,乘桴浮於海,也未嘗不可!
-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不跳不相識,這些年CCDC所見證的戀人們
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以下稱為CCDC)創團四十周年,孕育經典作品無數,也無意間在過程中牽起多對良緣佳偶。本次推出作品《雙雙》,以六齣雙人舞作,拼貼出六對舞者的情感、婚姻樣貌。本篇節選其中兩對夫妻:吳易珊(台灣)與吳文安(馬來西亞)、張藍勻(台灣)與羅凡(湖南),聊起婚後生活,甘苦參半,唯一不變者,是對藝術創作的耕耘琢磨,趁此機會,見他們如何將這段漫漫感情長路,走成一齣舞作。
-
戲劇 春河劇團《救救歡喜鴛鴦樓》
重拾溫度 願「家」常在
從春禾劇團到春河劇團,郎祖筠二度改編元代雜劇家關漢卿的《趙盼兒風月救風塵》,這次的改編只帶著《救風塵》的喜劇尾巴,讓當年的「鴛鴦樓」歷經百年滄桑,成為現代危樓,使眾人在「拆遷與否」的大哉問裡,重新審視家的意義。這次的製作由李小平執導,邀來與郎祖筠頗有默契的好友郭子乾與她飾演父女,兩人默契實已形同家人,於戲中自然真情流露。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魔術工作者
周瑞祥 他的魔法,打開人生的「裂縫」
從魔術表演者到劇場表演者,周瑞祥認為:「魔術絕對能是表演藝術。」最重要的是:「有很多東西得要觀眾親眼目睹才能成立。」但在人們難能「相信」的現下,他仍希望藉著魔術,在劇場裡打開人生的「裂縫」,看到神奇的「光」。「我們都有機會能因而回到童年沒有任何框架的時候,重返你看待一切都是如此新鮮、新奇的那一刻。」
-
特別企畫 Feature 提案2:陪伴吧! 只為了自己與親密之人所浪擲的時光
賴玟君 帶一座森林出門,氣味是我的護身符
演出停擺後,賴玟君(亮亮)把當作興趣的「精油芳療」變成了生活依賴。她總是透過芳香進行她的「演前儀式」,讓氣味沾附在演出的每一個角落,摸一次所有的道具,向它們說:「一起加油!」,然後邊摸邊把台詞全部念一次。身為「神木系」女子,她習慣使用安息香、薰衣草等,像隨身帶著一座森林移動,由此慢慢找回生活的節奏,安定身心,在這個疫情困境中,思考下一步的解套方式。
-
特別企畫 Feature
王嘉明 鬼才的勞作時光
攤開落落長的清明上河圖,喔不是,是王嘉明的劇本,全是他手作接起來的,「我導演都像在做勞作。」他笑說不喜歡翻頁,總覺得翻頁就意味著「斷章」,打亂整體氛圍,並指著劇本上用螢光筆標記的段落:「你看,如果翻頁的話就無法這樣畫了啊。」另一勞作是為每齣戲導演前置作業所做的表格,他拉出角色、影像、聲響等出場順序,並以不同顏色註記,記載章節、秒數,角色出場等時間點都是經過精心算計。對他而言,不同的作品就是不同的表格,每次都在挑戰不同的工作流程,圖表也跟著愈做愈長。
-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從香港出發的疑問句,交出遍布宇宙的答覆
二○一九年的香港擾攘不休,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CCDC)行政總監黃國威打了通電話給舞蹈藝術家邢亮,電話中,他問:「我們能為香港做些什麼?」這大哉問邢亮當下回答不出來,覺得擔子太大,何能承接?直到黃國威再問:「若找又一山人合作呢?」邢亮躊躇一會兒,便答應了。全新長篇形體作品《○》就此催生。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劇場導演、演員
楊景翔 嘉義漢子的柔軟導演心
十八歲以前只懂三件事飆車、吉他及轉書,楊景翔因著母親一句:「你以後想幹嘛?」才真正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於是他帶著一把吉他到台北考試,就此踏進戲劇系、踏進表演藝術的世界,他發現:「我好喜歡看人演戲。」能導、能演、能寫的他,最愛的還是導演身分,答案簡單。「台灣的演員忙到幾乎沒時間看戲,編劇又總是埋著頭不斷寫,好像只有導演可以不斷看人演戲。」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無話可說不如用唱的 然後不斷地唱
他們有想過《我為你押韻情歌》會紅,但沒想到會如此長紅。情節描述一位潦倒的編劇遇見一名神秘女子,情節看似芭樂,實則韻味無窮。那年馮勃棣(Birdy)的劇本在台北文學獎中被雀屏中選,評審之一的李慧娜詢問楊景翔導演的可能,兩個當時初出茅廬的藝術家靠這齣戲打出知名度,叫好叫座巡演橫跨海內外,寫下台灣小劇場亮眼的成績。
-
特別企畫 Feature 音樂劇演員
林玟圻Ctwo 不願約束你的溫柔
以《台灣有個好萊塢》中的表現受到矚目的林玟圻Ctwo,其實已在音樂劇舞台耕耘許久。回顧人生,有兩件事情從來沒有離開過Ctwo的生命,一是唱歌,二是打鼓,從小參加朱宗慶打擊樂團學習打鼓起,起先只是興趣,最後竟跟他的生活牢牢綁在一起。外表喜感的他卻有細膩的心思,問他會想留下什麼給世人,他說:「我若留下什麼給後人,是不是就代表我要形塑他們成為我想像中的樣子?如果是這樣,我寧可什麼都不要留下。我不願約束他們。」
-
藝號人物 People 京劇名伶
朱安麗 老靈魂青春骨 劇場中重探認同
民國六十年代,朱安麗離開部落,進入台北陸光劇校就讀,有一段時間全然不敢張口說話,害怕被人發現她濃濃的部落口音,當時她得拋下母語習慣才終於站上舞台,如今是否得再度割捨什麼才能追本尋根?最新作品《女子安麗》,以一齣自傳式獨角戲,自問這回能否不用放棄任何認同,讓她回顧身為京劇演員的來時路,尋向所志,再一次成為南投「親愛部落」裡的泰雅族女子。
-
舞蹈 長弓舞蹈劇場《BOUT》
這一回合,是他們兄弟的事
由張堅豪等四兄弟組成的長弓舞蹈劇場,繼二○一七年邀請以色列編舞家Eyal Dadon編創從四兄弟的童年發想的《Bon 4 Bon》後,今年推出的新作《BOUT》則是由大哥張堅豪編創,透過「拳擊」概念,將兄弟間成長過程中的碰撞衝突搬上舞台╱擂台,讓每一次「出拳」都包藏著手足間不言自明的「對話」。
-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以記憶訴說城市 映照當下風景
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主辦的「城市當代舞蹈節」,今年推出三齣舞作,除駐團藝術家桑吉加的《Re-Mark》與喬楊的《Almost 55》,亦邀請到台灣藝術家陳芯宜與周書毅聯手打造之VR影像舞蹈作品《留給未來的殘影》。上三舞作的核心分別在於個體與歷史文化、歲月長河、自我情感之間的關係,亦由此形塑出香港的城市風貌。
-
戲劇 自《十二怒漢》奪胎換骨
《十二》的探問 自由會不會是一場幻覺?
青年導演張凱福,幾年前的畢業製作以經典劇本《十二怒漢》為出發點,自此不斷思考還能如何與群眾對話,並將這幾年的想法與經驗匯聚成全新製作《十二》,與編劇張敦智搭擋,保留《十二怒漢》的陪審團原型,全面改寫內容,使其更靠近台灣文化。劇中以死刑議題,探問在民主社會裡,我們所謂的自由究竟是個人意志的展現,還是幻象一場?
-
戲劇 日本演藝界教父的瘋狂冒險
《人生、媽的太長。》 人要多可憐才有價值?
日本演藝界教父等級的松尾スズキ首次來台,於新作《人生、媽的太長。》裡大秀編導演三位一體的實力,以裹著喜劇外衣的荒謬日常重現悲劇的本質,讓人凝視淒慘光景的同時不自覺笑出聲來。與影視劇場雙棲的安藤玉恵搭檔這兩位均是熟悉日劇的觀眾絕無可能錯過的「By Player」,於戲中分別扛起四個角色,一方面餵養你鐘愛日本文化的餓,二方面解你對表演的渴。
-
專題
只要他們更完整,無論做什麼都好 洪千涵與洪唯堯的母親——劉慕琪
洪千涵與洪唯堯是台灣劇場圈少見的導演姊弟檔,而兩人創意之古靈精怪,也常讓觀眾出乎意料。到底是怎樣的家庭,會培養出這樣的藝術家姊弟?他們的母親劉慕琪透露了奇妙的巧合,原來她當年也曾希望走上戲劇之路,但從未用同樣的想法期待自己的小孩,沒想到姊弟倆一前一後,走上她的「第一志願」
-
專題
學舞蹈的人,需要經歷自己的人生 長弓舞蹈劇場四兄弟的母親——宋秀君
由張堅豪、張堅志、張堅貴與張鶴千四個兄弟組成的「長弓舞蹈劇場」,創立迄今已邁入第九年,表演足跡跨足海內外,成績有目共睹。成就兄弟四人舞蹈之路的,正是他們的母親宋秀君。她自己就是個愛舞之人,從事幼教工作之餘,還投入舞蹈教學,也帶著自己的兒子們學舞跳舞,她說:「學舞蹈的人,需要經歷自己的人生,才能萃取出不同的歷練。」她比任何人都明白,必須要讓孩子繼續闖蕩碰撞,才能在困境中激發出獨一無二的舞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