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樊香君

發表文章 50 篇
  • 布拉瑞揚舞團《無,或以沉醉為名》
    演出評論 Review

    山與遊子

    布拉是回鄉的遊子,他擁有與外界溝通的語言,默默觀察,針針到位。瓦旦像山,將一切盡收眼底,緩慢卻具爆發力。熟悉劇場觀眾語言的布拉,揉雜原住民隱藏真實情緒的表演性,彷彿快樂地說著無奈。出身「原舞者」、不忘「循著傳統走」的瓦旦搓揉一種對劇場觀眾而言難以快速進入的感知模式,你可能聽到的是歌、是踏地,看他們發了狂,幾近無氧的躍動,投射山海遭現代破壞的憤怒

    文字|樊香君
    第296期 / 2017年08月號
  • 山海塾舞者即便下盤穩中深沉,和著弦樂的上半身是延伸拉長的,偶有顫動抽搐,卻依舊優雅。
    企畫特輯 Special 暌違九年重訪 山海塾演出新製作《回—喧囂的海,寂靜的地》

    映照自然的鏡子 循環不停的絕美

    在睽違九年之後,山海塾將於今年七月再度來台演出,帶來最新製作《回喧囂的海,寂靜的地》MEGURI。其創作理念源於中文象形文字「回」,並將MEGURI視為動詞,指的是像水一樣循環不息,旋繞在所有事物上。MEGURI以「回」的精神,用既和諧且規律的方式,穿梭循環在世界萬物上,如時間的流逝、四季的循環和轉移、地球的變遷。

    文字|樊香君
    第295期 / 2017年07月號
  • 《哭泣賈伊洛洛》
    即將上場 Preview 印尼艾可舞團 從傳統走來

    蘇布里揚托 跨界腳步反思當代

    跨足傳統舞蹈與商業演出的印尼編舞家艾可.蘇布里揚托,將首度帶著旗下艾可舞團,造訪台灣演出。源於在印尼潛水勝地哈瑪拉黑島的在地研究,蘇布里揚托分別以當地男舞者與女舞者發展出《哭泣賈伊洛洛》與《Balabala》雙舞作,以傳統舞蹈為根,闡釋當代議題。

    文字|樊香君
    第295期 / 2017年07月號
  • 焦點專題(二) Focus

    種出來的生活 織出來的路

    這群青年以工寮作為基地,唱歌、踏步、生活在一起,這是瓦旦.督喜與夥伴的夢想。在市區邊緣處,用腳步踏出自己的山與海;用耕種、織布活出傳統;再用創作、行動反思原民傳統與現代文明的關係。這一切都在花蓮豐村22-23號,市區邊緣工寮,持續充滿能量地編織、生長著。

    文字|樊香君
    第294期 / 2017年06月號
  • 《尋,山裡的祖居所》排練現場。
    焦點專題(二) Focus

    尋探傳統 照見未來

    近年累積出六十六種腳譜的TAI身體劇場,在透過創作與田野反思當代原民處境,及原民傳統與現代文明之間的關係的路上,在新作《尋,山裡的祖居所》中首度與異文化背景的創作者合作。法國作曲家暨劇場導演羅蘭.奧澤與TAI一同走上太魯閣的大禮部落,找到雙方的共鳴,打造出的舞作透過太魯閣族歌謠及該族服飾常見的黑、白、紅色彩,乘載當代與傳統不同層次的意義。

    文字|樊香君
    第294期 / 2017年06月號
  • 白鳥那一陣陣撕裂心肺的鳴叫,彷彿累積千萬年的哀怨。
    演出評論 Review

    躬身緩行,抑或離地而行?

    天地人三部曲加上最終篇,一路走來,無垢的確創造了一個完整且驚人的世界。但何以緩行廿個年頭,卻愈走愈輕,秩序的意味則更顯濃厚。逃避有創造的可能,但離地太久,男舞者跑著跑著會跌跤,女舞者緩行,可能會像離地而行。逃避了慾望,逃避了衝突,白鳥的驚聲鳴叫,即便在那瞬間撕裂了你我心肺,但終究是沒有撼動什麼,只留下無限疑惑。

    文字|樊香君
    第293期 / 2017年05月號
  • 伊蓮娜.歌勒妮高娃演出天鵝公主Odette,表演極具深度。
    企畫特輯 Special

    俄羅斯第一天鵝 優雅舞姿翩翩飛來

    歌勒妮高娃被譽為聖彼得堡芭蕾舞團皇冠上的一顆明珠,歷經失去胎兒、又再懷孕生子,現在再度復出的她,歷經生命轉折後,她的演出更有深度,「俄羅斯第一天鵝」將翩翩降臨,與聖彼得堡芭蕾舞團,為台灣觀眾帶來璀璨又深刻的經典《天鵝湖》。

    文字|樊香君
    第292期 / 2017年04月號
  • 蘇威嘉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編舞家

    蘇威嘉 來回刻步,為了最獨享的自由

    也許是雙魚座的關係,在蘇威嘉身上總看到一種反差。關於日常,他說自己是宅男,打電動,卻也愛蒐集小藝品。關於表演,費爾德說他是:「王子的靈魂住在胖子的身體裡」。關於編舞的執著,他沒有王子的驕傲貴氣,更沒有流浪找靈感的浪漫,他寧願守在排練場上,靜靜觀察,細膩謙遜地埋首編織。只是一個揮手,就分成好幾格細細品味。他來回雕琢「步」,只為霎那自由。

    文字|樊香君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
  • 田孝慈《洞》中身體乘載的動態,是畏縮的、不確定的漂浮感。
    演出評論 Review

    洞內滲光,但光從哪來?

    透過身體,編舞家們真實反映了目前生命階段,他們向內探詢,一個探到了黑洞,一個撕裂成好幾個自己,指向存在的分裂、畏縮與漂浮感,也就是失主體,或如王墨林所言「主體尚未被建立的狀態」。這的確是創作必須經歷的探索內在過程,田孝慈花了三年創作《洞》,與生命或情緒的黑洞纏鬥,黃懷德的《撕裂》也是,都是往死裡鑽,只盼鑽出一條血路

    文字|樊香君
    第290期 / 2017年02月號
  • 林宜瑾《春泥》
    特別企畫 Feature 打破「美」的框架 尋索如何成為「人」

    現象8:邀請素人跳舞,編舞家在想什麼?

    美國六○年代的後現代舞蹈家,曾推動業餘者跳舞,藉此提出對於舞蹈走向形式僵化與機制的質疑;而這兩年推出素人跳舞作品的台灣編舞家林素蓮、劉冠詳與林宜瑾,又是在怎樣的思考下進行這樣的創作?出身科班的他們,他們的叩問指向「台灣專業舞者的反思」:何以專業舞蹈訓練出來的舞者們,會忘了為何而動?會難有人性的展現?以及難以反映台灣在地性的動?

    文字|樊香君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
  • 《漂亮漂亮》是舞團與創作「現階段」的休憩與歡快。
    即將上場 Preview 布拉瑞揚《漂亮漂亮》

    與生活同步的歡快 順勢隨心的當下

    「漂亮、漂亮」是部落中常用語,不只是用來形容漂亮或美麗的事物,可能更貼近於肯定自我存在與自信的展現。於是,將新作取名《漂亮漂亮》,對布拉瑞揚來說,即是一種「不再說明自己,而是接受我的樣子,我即是我。」暫解《阿棲睞》的糾結,舞者們在海邊奔跑也排練,這就是他們的當下,《漂亮漂亮》書寫著舞團走過風災、重建的生活痕跡。

    文字|樊香君
    第286期 / 2016年10月號
  • 編舞家古名伸
    藝號人物 People 編舞家

    古名伸 永遠找尋動態中的平衡

    身為「正統科班」出身的舞蹈人,編舞家古名伸卻在與非主流的「接觸即興」相遇時,斬釘截鐵地認定:「那個東西是我要的。」從此在台灣,她的名字總是與即興舞蹈相連結。在她的人生中,即興也像是她探索生命的方法與道路,一腳體制內教舞,一腳體制外創作、推廣,時時敏銳感受他人與自己身心狀態,總是要尋找動態的平衡。

    文字|樊香君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 蒂摩爾古薪舞集《似不舞【S】》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原住民樂舞 「踏」著傳統 「走」出當代

    從早年原舞者以田野採集學習、在劇場中重現部落祭儀,原住民樂舞的劇場呈現走到今日,已「走」出當下的新面貌。近幾年嶄露頭角的TAI身體劇場與蒂摩爾古薪舞集,雖仍秉持「田調精神」或直接在部落生活,但他們不自詡為整個「原住民文化」發聲,而是進一步思考自己與「傳統」的關係。透過腳步的探索、歌謠的入舞,他們努力活出傳統,更積極踩踏出當代。

    文字|樊香君
    第279期 / 2016年03月號
  • 《Maataw.浮島》將達悟族樂舞與族人面對的當下情狀對照呼應。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浮沉於現代化浪潮 我們牽起手反抗

    繼二○一三年與編舞家布拉瑞揚.帕格拉法合作《Puing找路》後,依循田野調查為基底、加入現代劇場概念與手法的路線,原舞者今年推出了新作《Maataw.浮島》,以蘭嶼達悟族為主題,由能演能導、本身為台東阿美族的陳彥斌執導,他將達悟族樂舞與族人面對的當下情狀對照呼應,在演出中讓族人以傳統拋船儀式「蠻阿威」驅趕入侵者,成為族人間相互鼓勵打氣的「反核身體」。

    文字|樊香君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 傑宏.貝爾同名作《傑宏.貝爾》透過舞者玩弄肉身、錯置身體、聲音與文字間的意義,批判肉身因概念的專斷而扁平化與可替代性。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身體的思考 舞蹈的明日

    被歸類在舞蹈演出的節目,舞台上舞者不是起身舞動,應該說,不是一般印象中的舞動,他們也開口討論、表演、做動作,於是舞蹈不只是「舞蹈」,更多是概念的表達所謂的「概念舞蹈」,從現代舞、後現代舞蹈到法國的Non Dance,編舞家透過重新思考與部署身體、舞蹈、空間的本質,切切思考的是,在當代脈絡下要說什麼?怎麼說?

    文字|樊香君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 青年編舞家蔡博丞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青年編舞家

    蔡博丞 丟出屬於自己世代的聲音

    這兩年以《浮花》、《Hugin/Munin》在國際編舞大賽中屢屢得獎的編舞家蔡博丞,其實從大學時期就開始編舞,長期的累積與準備,讓他得以在國際的舞台上綻放光彩。對於編舞,他有自己的思考:「我不太愛跟風,雖然知道大家現在流行什麼但對我來說,透過身體,我想說的是什麼比較重要。」他認為向大師學習是必經過程,但也鏗鏘有力地說出:「我們必須丟出屬於自己世代的聲音。」

    文字|樊香君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 《Milky》讓觀眾跟著舞者遊歷台南舊火車站具歷史記憶的特殊空間。
    即將上場 Preview 稻草人舞團《Milky》

    回憶府城車站歷史 馳騁銀河科幻未來

    稻草人舞團新作《Milky》,從日本作家宮澤賢治的小說《銀河鐵道之夜》發想,在台南舊火車站的歷史場景中,上演宇宙銀河的諸般場景,舞者不扮演書中角色,而是如同星球、光等等的存在,在舊火車站的三處空間起舞,讓觀眾串起空間記憶,也馳騁遼闊星河。

    文字|樊香君
    第275期 / 2015年11月號
  • 《迴》主要取詩句所予人的意境,「孤獨感」成為整個製作團隊希望營造出的舞台意象。
    焦點專題 Focus

    《迴》 一句詩舞出一場孤獨禪境

    《迴》雖從白居易的詩出發,但楊銘隆強調,主要取詩句所予人的意境,於是乎,「孤獨感」成為整個製作團隊希望營造出的舞台意象,「但不是淒涼,而是每個人終其一生,最後都只有自己。」楊銘隆補充。而所有的回憶、記憶,便會在梁小衛所飾演的女子步行向遠方時,慢慢展開

    文字|樊香君
    第274期 / 2015年10月號
  • 舞作《紀錄片》以「門」為舞台意象,述說舞團十五年的心路歷程。
    即將上場 Preview 體相舞蹈劇場回顧創團十五年

    《紀錄片》 打開大「門」 迎向未來

    今年創團屆滿十五年的體相舞蹈劇場,在藝術總監李名正與妻子吳品儀相攜扶持下一路迄今,特別推出舞作《紀錄片》及同名展覽,回顧過往歷程也邀請藝術好友一同參與。演出以「門」的意象,作為《紀錄片》的舞台裝置,一條路,一扇可移動的門,告訴觀眾他們走過十五年的心路歷程。

    文字|樊香君
    第274期 / 2015年10月號
  • 〈冬枯〉一段
    即將上場 Preview 無垢舞蹈劇場《花神祭》

    緩前行 定靜中成就多重時空

    首演於一九九五年的《花神祭》,在國際繞了一圈,相隔十五年,終於重回國家戲劇院舞台。排練場上,舞者如颱風眼一般,寧靜深厚,周圍人、事、物彷彿被旋進這股定靜之中,成就了一個個無法言說但存在的多重時空

    文字|樊香君
    第273期 / 2015年09月號
上一頁123下一頁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家),與它們的產地

  • 看戲不忘電影

    以真實人生舞動的《舞魂》

  • 特別企畫 Feature

    劇場與生活的忘年之遇

    李秀珣與不受既定想像束縛的「石岡媽媽劇團」
  • 新銳藝評 Review

    集體「母性」與個體「女性」

    評余彥芳《四媽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