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冥中有註定,她和她的未完待續
黃小貓 ╳ 梅若穎相交、相識多年,於公於私皆知心知己的友誼延續,黃小貓與梅若穎正準備將她們籌備已久的新作《未完待續》搬上舞台。劇本從塵封抽屜到片段讀劇、演出亦從今年年末的牯嶺街小劇場,演到明年年初的兩廳院實驗劇場,一快一慢、一動一靜的兩人,性格互補,也互為支撐、齊心合作,當她們的生活已雙雙開啟全新一章的這段日子,有了彼此的陪伴,戲裡戲外都離不開。
相交、相識多年,於公於私皆知心知己的友誼延續,黃小貓與梅若穎正準備將她們籌備已久的新作《未完待續》搬上舞台。劇本從塵封抽屜到片段讀劇、演出亦從今年年末的牯嶺街小劇場,演到明年年初的兩廳院實驗劇場,一快一慢、一動一靜的兩人,性格互補,也互為支撐、齊心合作,當她們的生活已雙雙開啟全新一章的這段日子,有了彼此的陪伴,戲裡戲外都離不開。
在這個彷若跳過了秋天的初冬午後,我們與近日正忙於台南人劇團《天書第一部:被遺忘的神》排練的梁皓嵐、高若珊相約,以一杯咖啡的時光,交換卅代的她們在排練場內外的近日真實,聊聊關於正在演的戲,關於戲之外的生活,關於未來。
台灣近代美術的發展,與日治時期日本洋畫的引入淵源甚深,但在台灣卻難得有機會看到當年的日本洋畫展出,這次在北師美術館舉辦的「日本近代洋画大展」展出日本近代油畫五十二幅、水彩卅五幅,加上笠間日動美術館提供的六個畫家調色盤,爬梳明治至昭和時期一百年的養成與發展,也試圖銜接台灣與日本近代美術拼圖失落的一角,看見日本,也窺見廿世紀初台灣美術一隅。
編劇在台灣是一個非常缺乏卻又被嚴重忽視的存在,我們看到好的作品,光環幾乎都落在導演與演員身上,關鍵的編劇卻總是缺乏相對的尊重,這個月讓我們來看看好的編劇如何成就一部好的電影。
甫送走德國花腔女高音丹姆勞的精采演出,讓我們來聽聽她的新片《麥耶白爾大歌劇選粹》,看她如何展現再現法式全才女高音的榮光;同時我們也一起聽聽另一位金髮Diva狄杜娜朵的《戰爭與和平》選集,看她溫暖有愛的和平訴求。兩位金髮女伶,各自以鮮明的個人性格及豐富的華彩迷倒世人。
想進入華格納的創意世界並不難,在聽懂音樂之前,可先熟悉各作品的劇情梗概。今年出版的兩本專書:音樂學者羅基敏的《華格納研究:神話、詩文、樂譜、舞台》與劇場導演楊世彭的《優雅的時光:達人聆賞華格納樂劇22年全紀錄》,以兩種不同的路徑,帶引讀者踏上成為華格納鐵粉的道路。
襯著狄倫猶帶激昂的嗓音,讓我們與劇場藝術家們一起反芻失敗的滋味倘若你知道自己終將是一顆臣服於重力向下滾落的石子,會不會同時間,你也分身扮演了那個每日沿著滑坡將滾石逆反推回的薛西弗斯?
對李世揚來說,即興演奏的價值與興味,並不是端出一套排練得完美無缺的成果,他將即興音樂看成是「持續解決問題」的表現藝術。已經完成的作品,無論評價如何,對他來說都是一種記錄,無關乎成功或失敗,要注意的是每一場演出當下發展出來的獨特之物,「因為只有在過去的那個當下才會做那樣的選擇。現在再去想什麼,那就是現在的事了。」
曾以《長河》獲得台新藝術獎,《小》系列作品也以簡單編制和精緻身體備受矚目,編舞家林文中帶著自己的舞團,走著研究開創身體語彙的斬棘之路,卻決定在年底的《風起》之後,結束舞團!除了在經營舞團的現實艱辛,林文中面對人生的中點,自我詰問:「我可不可以換一個生活方式來選擇,也許會不一樣?」甚至會考慮到說,「再這麼衝下去會不會什麼都沒有?」
黎煥雄說,就世俗的眼光來看,他們總是期待你修正,一修正二修正三之後,就不要再失敗了,但他想問,為什麼我們不能一再嘗試或一再失敗?但這並不是那種完全勵志或正能量的去想:一定要從這個過程學習到什麼,而是提醒自己,試著去到達一種剛剛好的謙卑,無論是對於自己,或是對於世界。
前高雄「豆皮文藝咖啡館」老闆劉秋兒,在結束呈現「混亂美學」實驗平台的咖啡館後,回歸藝術家身分,近期在台北伊通公園舉辦個展「缺牙鋼琴」,在簡子傑擔綱策展下,回顧其主要的創作軌跡。劉秋兒將日常物件、抗議文宣、海報卡片等加以變造、拼組、塗抹,成其「圖抗系」繪畫,塗抹之於他,是抵抗,也是藝術勞動介入社會的象徵。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電影盛會金馬國際影展,當影迷摩拳擦掌爭相搶票之際,可知有哪些電影獨樹一幟、不可錯過?除了銀幕女神珍妮.摩露主演、劇場大師彼得.布魯克執導的《如歌的中板》,還有與表演藝術人事相關的兩部記錄片《巴黎歌劇院》與《紅盒子》
卡拉絲,可說是許多樂迷心中永遠的DIVA,才華洋溢的她,可以唱愛作夢又病懨懨的咪咪,可以唱貴氣的巴黎交際花茶花女,可以唱放蕩風騷的煙草女工卡門,演什麼像什麼,彷彿進入了歌劇以後,卡拉絲本人就不存在了,而是劇中的女主角活脫脫地走了出來。今年正逢卡拉絲辭世四十周年,透過《卡拉絲Live 大全集》,讓我們一飽耳福,再度瞻仰歌劇女神的丰采
身兼編導又是劇場經營者,日本導演平田織佐對文化藝術生態與政策的思索,盡在其《藝術立國論》一書中,具體建言藝術為何又如何是國家、經濟、產業、地方、國民權利與素養的基石。但對一般人來說,藝術「太貴」又「太難」,要解決這兩大困難,平田也提出解題方案,值得我們參考。
他要他對所做的事有感覺,而感覺於長久麻木的他,就是恐懼。他的心跳和呼吸加速,就如畏高的人低下頭看著雙腳的立足點。然而,他不由自主地放棄反抗,呼吸更快了,但他在那似乎可以信任的人的引領下,試著怎樣可以不以最習慣的方式做自己,那種陌生,以及害怕,叫做溫柔。
「颱風要來了」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對於表演藝術從業人員來說,宣布停班停課,關乎節目是否停演,長久以來準備的心血是否沒機會呈現。一張沒機會使用、必須退款的票券背後,可能是藝術團體為之心酸的龐大財務損失。今年七月底,在週末來襲的尼莎颱風,也造成演出單位大大小小的災情。 每年颱風季,總有節目因此取消、改期,既然是年年都可能遇到的課題。本專題藉此機會,討論在表演藝術的經營上,如何面對天災,做好準備,以及可能的風險管理。 「樹頭顧乎在,不怕樹尾做風颱」
對台灣人來說,颱風的光臨是家常便飯,有人期待天降颱風假,但對演出團體來說,一次颱風可能就毀了大半年籌備的演出,停演難以重演,還須讓觀眾退票,之前的付出、票房的收入付諸流水,對財務多半艱困的表演團隊,可說是不可承受之重。如何讓損失減輕,對身處颱風熱區的藝術工作者,不可不存防患之心
颱風停演,不只是團隊的痛,對表演場館與策展單位來說,也是相當難以處理的棘手情境。沒有人願意看到團隊的心血創作無法呈現,但場館必須考量的是藝術家、場館員工與觀眾的人身安全,考慮層面更為複雜,而宣布停演時,也必須想辦法達成「好作品可以如期演出,觀眾看到演出,劇場保有票房收入」的三贏局面。
表演團隊與引入演出的藝術經紀公司,可說是風災停演的直接受災戶,除了當日票房收入付諸東流,之前籌備前置作業所花下去的人力、心血,也因此化為雲煙。不可能為了閃避颱風而不安排演出或活動檔期,團隊更期盼的是氣象單位能提供更細緻的預報資訊,而停演造成的損失,文化部能否提出補助方案,減輕團隊壓力?
颱風造成的損失,要靠什麼來彌補?除了事前需注意演出製作相關合約中的有關條款,問清楚補助款項的發放狀況,公部門還提供什麼事後協助的機制?而事前的保險規劃,是否有合適的相關商品?就讓我們藉此機會來了解台灣表演藝術界面臨的現況
台灣策展人胡朝聖策畫的「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匯集出身香港、台灣、中國和新加坡等廿二組藝術家的五十一件作品,年代橫跨一九四○年代至今面臨的身分認同、現實困境等議題。展覽以席德進一九六○年代的繪畫《黃衣少年》和《紅裙少女》破題,也展出顧福生不同階段之作,並有王俊傑、侯俊明等多元類型的創作。
繼去年搶先全台推出「英國國家劇院現場」由丹尼.鮑伊導演的兩部《科學怪人》造成話題,今年高雄電影節再接再厲,以「劇院現場」特別企畫,除呈現二代「蜘蛛人」安德魯.加菲主演的《美國天使》兩部,更推出「法蘭西戲劇院現場」兩齣好戲,讓劇迷有機會體驗法國國寶級演員的精湛演技。
在廿一世紀身為一位鋼琴家,除了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能讓樂迷記得你的辨識度,法佐.賽伊與伊果.列維特這兩位鋼琴家最近的兩張錄音作品,前者重新詮釋蕭邦十五首夜曲,後者呈現三首鍵盤史上的偉大變奏曲,都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劇作家施如芳的首部京劇《快雪時晴》,於二○○七年由國光劇團與國家交響樂團聯合演出,以一帖書聖短箋、人物張容的時空穿越,鋪展流離者的生命體悟,與兩岸糾葛的歷史沉重。十年後,《快》劇經典重演,劇本聯同施如芳的另兩齣作品歌仔戲《燕歌行》與豫劇《花嫁巫娘》結集出版,特邀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女士撰作推薦序,剖探施之劇作創意所在,本刊特地轉載,以饗讀者。
亨利五世的人格魅力,來自他的勇者無敵。《戰爭之王》中,他抹黑了臉,走進戰壕,混在士兵之中聽取自己在他們心裡是怎樣的君主。你別說,戴安娜當年擁抱愛滋病人,(象徵式)走進地雷區宣傳拆除地雷等媒體活動,還都帶有王者風範,反而在鏡頭前眼睜睜否認有負妻子的查爾斯,更像是《戰爭之王》中常常對著鏡子顧影自憐的理查三世。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