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oice
生活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我們如何在劇場討論失敗?

李世揚 即興,一場不能怕失敗的冒險

對李世揚來說,即興演奏的價值與興味,並不是端出一套排練得完美無缺的成果,他將即興音樂看成是「持續解決問題」的表現藝術。已經完成的作品,無論評價如何,對他來說都是一種記錄,無關乎成功或失敗,要注意的是每一場演出當下發展出來的獨特之物,「因為只有在過去的那個當下才會做那樣的選擇。現在再去想什麼,那就是現在的事了。」

文字|陳昱君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我們如何在劇場討論失敗?

林文中 再衝下去,會不會什麼都沒有?

曾以《長河》獲得台新藝術獎,《小》系列作品也以簡單編制和精緻身體備受矚目,編舞家林文中帶著自己的舞團,走著研究開創身體語彙的斬棘之路,卻決定在年底的《風起》之後,結束舞團!除了在經營舞團的現實艱辛,林文中面對人生的中點,自我詰問:「我可不可以換一個生活方式來選擇,也許會不一樣?」甚至會考慮到說,「再這麼衝下去會不會什麼都沒有?」

文字|王昱程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我們如何在劇場討論失敗?

黎煥雄 面對時間,我們都是失敗主義者

黎煥雄說,就世俗的眼光來看,他們總是期待你修正,一修正二修正三之後,就不要再失敗了,但他想問,為什麼我們不能一再嘗試或一再失敗?但這並不是那種完全勵志或正能量的去想:一定要從這個過程學習到什麼,而是提醒自己,試著去到達一種剛剛好的謙卑,無論是對於自己,或是對於世界。

文字|盧宏文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手作塗抹 抵抗的社會藝術

前高雄「豆皮文藝咖啡館」老闆劉秋兒,在結束呈現「混亂美學」實驗平台的咖啡館後,回歸藝術家身分,近期在台北伊通公園舉辦個展「缺牙鋼琴」,在簡子傑擔綱策展下,回顧其主要的創作軌跡。劉秋兒將日常物件、抗議文宣、海報卡片等加以變造、拼組、塗抹,成其「圖抗系」繪畫,塗抹之於他,是抵抗,也是藝術勞動介入社會的象徵。

文字|吳垠慧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為了藝術為了愛

卡拉絲,可說是許多樂迷心中永遠的DIVA,才華洋溢的她,可以唱愛作夢又病懨懨的咪咪,可以唱貴氣的巴黎交際花茶花女,可以唱放蕩風騷的煙草女工卡門,演什麼像什麼,彷彿進入了歌劇以後,卡拉絲本人就不存在了,而是劇中的女主角活脫脫地走了出來。今年正逢卡拉絲辭世四十周年,透過《卡拉絲Live 大全集》,讓我們一飽耳福,再度瞻仰歌劇女神的丰采

文字|邱秀穎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颱風過後……

颱風過後……

「颱風要來了」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對於表演藝術從業人員來說,宣布停班停課,關乎節目是否停演,長久以來準備的心血是否沒機會呈現。一張沒機會使用、必須退款的票券背後,可能是藝術團體為之心酸的龐大財務損失。今年七月底,在週末來襲的尼莎颱風,也造成演出單位大大小小的災情。 每年颱風季,總有節目因此取消、改期,既然是年年都可能遇到的課題。本專題藉此機會,討論在表演藝術的經營上,如何面對天災,做好準備,以及可能的風險管理。 「樹頭顧乎在,不怕樹尾做風颱」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颱風過後……

天災降臨 豈止是停演了得?

對台灣人來說,颱風的光臨是家常便飯,有人期待天降颱風假,但對演出團體來說,一次颱風可能就毀了大半年籌備的演出,停演難以重演,還須讓觀眾退票,之前的付出、票房的收入付諸流水,對財務多半艱困的表演團隊,可說是不可承受之重。如何讓損失減輕,對身處颱風熱區的藝術工作者,不可不存防患之心

文字|魏君穎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颱風過後……

人員安全為要 盼達成「三贏」局面

演出場館、策展單位如是說

颱風停演,不只是團隊的痛,對表演場館與策展單位來說,也是相當難以處理的棘手情境。沒有人願意看到團隊的心血創作無法呈現,但場館必須考量的是藝術家、場館員工與觀眾的人身安全,考慮層面更為複雜,而宣布停演時,也必須想辦法達成「好作品可以如期演出,觀眾看到演出,劇場保有票房收入」的三贏局面。

文字|魏君穎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颱風過後……

直接受災戶 內心淌血誰人知?

表演團體、經紀公司有話說……

表演團隊與引入演出的藝術經紀公司,可說是風災停演的直接受災戶,除了當日票房收入付諸東流,之前籌備前置作業所花下去的人力、心血,也因此化為雲煙。不可能為了閃避颱風而不安排演出或活動檔期,團隊更期盼的是氣象單位能提供更細緻的預報資訊,而停演造成的損失,文化部能否提出補助方案,減輕團隊壓力?

文字|陳淑英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颱風過後……

事前買保險事後有救助 不怕颱風來搗蛋?

現行政府協助方案與民間保險

颱風造成的損失,要靠什麼來彌補?除了事前需注意演出製作相關合約中的有關條款,問清楚補助款項的發放狀況,公部門還提供什麼事後協助的機制?而事前的保險規劃,是否有合適的相關商品?就讓我們藉此機會來了解台灣表演藝術界面臨的現況

文字|魏君穎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亞洲當代藝術的彩虹之光

台灣策展人胡朝聖策畫的「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匯集出身香港、台灣、中國和新加坡等廿二組藝術家的五十一件作品,年代橫跨一九四○年代至今面臨的身分認同、現實困境等議題。展覽以席德進一九六○年代的繪畫《黃衣少年》和《紅裙少女》破題,也展出顧福生不同階段之作,並有王俊傑、侯俊明等多元類型的創作。

文字|吳垠慧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超越傳統戲曲的當代格局

《快雪時晴—施芳如劇作三齣》書摘

劇作家施如芳的首部京劇《快雪時晴》,於二○○七年由國光劇團與國家交響樂團聯合演出,以一帖書聖短箋、人物張容的時空穿越,鋪展流離者的生命體悟,與兩岸糾葛的歷史沉重。十年後,《快》劇經典重演,劇本聯同施如芳的另兩齣作品歌仔戲《燕歌行》與豫劇《花嫁巫娘》結集出版,特邀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女士撰作推薦序,剖探施之劇作創意所在,本刊特地轉載,以饗讀者。

文字|王安祈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國王不自拍

亨利五世的人格魅力,來自他的勇者無敵。《戰爭之王》中,他抹黑了臉,走進戰壕,混在士兵之中聽取自己在他們心裡是怎樣的君主。你別說,戴安娜當年擁抱愛滋病人,(象徵式)走進地雷區宣傳拆除地雷等媒體活動,還都帶有王者風範,反而在鏡頭前眼睜睜否認有負妻子的查爾斯,更像是《戰爭之王》中常常對著鏡子顧影自憐的理查三世。

文字|林奕華
第297期 / 2017年09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音樂擴散無邊 TSO要你參一咖

音樂擴散無邊 TSO要你參一咖

八月,臺北世大運的開幕演出驚豔眾人,也讓表演藝術界感動不已。精采的節目看得到,然而看不到的功臣之一,還有讓現場氣氛洶湧激昂的交響篇章,那就是由首席指揮吉博.瓦格親自率領的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身為市民的交響樂團,他們絕不僅屬於音樂廳舞台,而是步下殿堂,用音樂向下扎根。不但到國小校園表演、介紹樂器,更讓孩子的小手碰觸樂器、發出屬於自己的琴聲。更特別的是,在導演與聲樂指導的協助下,可以上台演出一場音樂劇。他們是怎麼辦到的?就讓我們一窺究竟!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97期 / 2017年09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音樂擴散無邊 TSO要你參一咖

踏入校園撒種 灌溉音樂種子

舞台之外的北市交音樂扎根計畫

除了在音樂廳殿堂中演奏動人的樂章,臺北市立交響樂團的音樂家與團隊,也在不同的地方散播音樂能量與美好。透過「音樂進入校園裡」與「樂器學習圓夢計畫」,他們除了帶著樂器進入校園與學童們進行親切的「第一類接觸」,也讓孩子有機會學習樂器的演奏,更深入了解音樂的美好,樂團期待在這樣的計畫中,讓音樂成為孩子們一生共同行路、分享感受的夥伴。

文字|廖詩昀
第297期 / 2017年09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音樂擴散無邊 TSO要你參一咖

唱跳之間親近藝術 讓孩子得到一生的寶藏

北市交「國小學童音樂劇」計畫

在前團長陳樹熙扣合城市文化政策的策劃下,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推出的「國小學童音樂劇」計畫,將音樂劇演出降低到更年輕的世代,選擇了台北市的銘傳、麗山、富安、太平四所國民小學的學童,在上下學期演出兩齣音樂劇。在歌唱詮釋指導魏世芬統籌指導下,孩子們歡欣鼓舞地享受旋律音符、用自己的身體表達,並且讓小小的創意像雪球一樣滾動、發酵,誰能說兒童不能駕馭音樂劇?

文字|李秋玫
第297期 / 2017年09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水墨藝術的當代想像

水墨是東方特有的藝術類型,傳統以毛筆、墨、紙絹等為媒材,在美術領域自成體系。最近的兩個展覽:國美館的「記憶的交織與重疊:後解嚴台灣水墨」與高美館的「水墨曼陀羅」不約而同梳理水墨的發展,一方面呈現藝術家利用現代科技與新的觀看方式,為水墨開啟截然不同的審美經驗,另一方面也省思水墨的當代處境:當水墨不再強調「筆墨」美學時,還有什麼樣的可能性。

文字|吳垠慧
第297期 / 2017年0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