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oice
生活

影視導演北村豐晴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藝術新住民上菜!舞台後的家鄉味

北村豐晴的紅酒燉牛肉蛋包飯

來自日本的電影導演北村豐晴,有著奇妙矛盾的人生。高中後就加入大阪劇場的他,因為想學中文來台灣,卻誤打誤撞念了電影系,自此成為「台灣導演」,拍了電影《阿嬤的夢中情人》,最近則推出電視劇《愛情沙塵暴》。說話嘻嘻哈哈的他,作品風格帶有一點荒謬的喜劇感,讓人很難想像,他的電影啟蒙卻是蔡明亮。他邀退休後的父母來台定居,還與原是廚師的父親開了居酒屋,這回他幫本刊示範的「紅酒燉牛肉蛋包飯」,正是北村爸爸的招牌菜。

文字|萬金油
第286期 / 2016年10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家」的飄移 「菲」常關注

正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的「菲常態:尋找家園」特展,邀請菲律賓藝術家羅納德.溫杜拿呈現多樣作品。他的創作汲取菲律賓的民間傳說和工藝傳統,也多方吸取西方藝術經典,甚至美、日動漫美學,發展出混搭普普趣味和流行文化意象的超現實畫面。他早期融合寫實技法和怪誕風格,之後創作朝向多元發展,這次除展出平面畫作,也透過立體和空間裝置呈現,闡述「家」對漂流異鄉工作者的情感投射與社會定義。

文字|吳垠慧
第286期 / 2016年10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動人創意 「短」更好看

高雄電影節的「國際短片競賽」是全台最大短片比賽與影展,今年最後入圍十六部台片與五十六部外片,其中有好幾部以舞蹈錄像為主題,鏡頭下的舞動創意迷人。而主影展部分也有劇場與電影觀眾都想一追的《科學怪人:英國國家劇院現場》,一部兩齣由班奈狄克.康柏拜區主演,分飾科學家與科學怪人,精湛演出更獲得奧立佛獎最佳男演員獎。

文字|田國平
第286期 / 2016年10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兩大傳奇的組合 充滿火花的美麗

帕爾曼和阿格麗希兩位以天王天后之姿漫步著,卻除了一九九八年那張現場演出的《克羅采》和絕美的法朗克外,始終未有交會,直到帕爾曼歡度七十大壽,阿格麗希慶祝完七十五歲生日的今年,這張首度錄音室專輯才在大家的望眼欲穿中發行。兩位樂壇傳奇,直至頭髮灰白才第一次合作錄音室專輯,卻無陳腐或乏力之氣,這種珍貴的感覺想是還會繼續下去吧!

文字|曾柏雄
第286期 / 2016年10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以貧窮量繪人性與世界

窮人的世界時常是極度現實的世界,譬如利己、對社會上發生的各種事情感到麻木、守在固有的社群而不踏出去、自我沉溺、迷信等等,我們以為的人性之惡,在他們身上反而時時顯露。可是記者總有除魅的本領,《窮人》一書作者福爾曼帶我們從受訪者的真實處境,從一個極大的反面看到,所有的人的個性,所有的詞語,都是不可化約的。

文字|吳思鋒
第286期 / 2016年10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你,看見什麼?

你可有察覺,同樣需要靈性才能有所感受的戲劇演出,已經愈來愈多把「感受」當成符號向大眾販售?手法是,只要那是一種普遍受落的情懷,它就會有對應的象徵物,「校服」對「青春」,「鬼臉」對「歡樂」,於是,所有的青春故事均大同小異,所有的喜劇鬧劇都相差無幾,因為青春能在戲劇中最能發揮的功能,就是緬懷眷戀,喜劇鬧劇更易吸票,無非台上有人倒霉,台下的人只需開懷大笑。

文字|林奕華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神奇劇場夢 Performers,GO!

低頭看看,前方十公尺有花瓣! 轉頭發現,變電箱上畫玉山? 寶可夢你GO了沒? 劇場的幻境要花錢, 虛擬世界就在手邊, 說來好玩,戲也能發生在眼前, 或在耳旁,或在街口, 把你拉近舞台,自由穿梭其間。 不只擴增實境,也要擴充想像力, 不只逃出密室,還要更多人來體驗密室, 不只角色扮演,更要利用扮演看見歷史。 他早說過了:「這個世界是座舞台,男男女女皆為演員。」 (小編:莎士比亞你夠了沒!)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神奇劇場夢 Performers,GO!

虛擬劇場PK遊戲實境 如何互動抓寶?

演出可以發生在任何地方,不限於劇場;給玩家一個平台,他們就能創造敘事,設定只是參考。如果參與者遊走於觀賞、玩樂之間,如果這只是一場遊戲一場夢,創作者應該提供怎麼樣的舞台?創作的含量與觀者的主動影響該如何拿捏?人手一磚蓋成的建築,會不會就此歪樓倒塌而失去原有的作品理念?

文字|陳茂康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神奇劇場夢 Performers,GO! 劇場寶貝訓練師之一

郭文泰 親密距離中,用全身感受

「河床劇團」以強烈詩意的視覺美學著名,作品語言分量不多,但空間裡的視覺、聽覺,甚至嗅覺就是文本,早在台灣劇場留下不可抹滅的印記。近年劇團開出新路線,從在旅館演出的《開房間》到美術館系列展演,顛覆過往一場戲演給一群觀眾的觀演模式,改為一次只演給一個觀眾看,甚至演出場館裡就只有觀眾與演員兩人,「劇團一九九八年成立,從空間很小的『差事小劇場』到敦南誠品劇場再到兩廳院大廳演出給一、兩千人看,好像愈來愈成功,但作品卻離觀眾愈遠,很想回到從前幾乎可以看到觀眾眼神的親密互動。」團長郭文泰說,「當時,我跟製作人說,要不要做只演給幾個觀眾看的戲?她先是笑我說一定會賠錢,然後就列出飯店名單開始談,一家家被拒絕直到遇見『八方美學』。」 用整個身體,去感覺戲 郭文泰大學時有位老師叫Marilyn Arsem,她同時也是優秀的表演藝術家,對郭文泰影響甚深,「她曾在波士頓附近森林做過一場演出。天快黑了還下著雪,司機開車把你載到森林入口只看到地上一條紅線往森林延伸,就你一位觀眾,要不要沿著紅線走進去、看她演出?雖然我當年沒看太多她的演出但聽她說了不少,影響很大。」郭文泰希望觀眾不要只用眼睛而用整個身體去感覺戲,觀演一對一更能強化、放大戲劇效果,「當距離親密時很多表演無法假裝,對表演者和觀眾挑戰都很大。一般觀眾看到不喜歡的戲可以睡覺可以玩手機,但一對一的責任和參與感都會變高,覺得所有事情都只為你一人發生。」今年,劇團在台南改版重製《開房間》,十三個演員對一個觀眾,可以吃、喝、玩、躺用各種方式感覺戲,盡量玩滿各種互動、觸碰和體驗的可能。 「我們在國美館十二分鐘的演出《More Than This》,觀眾從廿到六十歲都有,每場都好多人哭,奇怪,我們的戲也沒人得癌症沒人死掉,怎麼會哭?一般去美術館很少看作品看到哭吧!但『開房間』真的有觀眾留下小瀑布,」郭文泰認為當觀演距離拉近、佐以夢幻詩意的場景設計,一些難以言喻的時刻逼你得面對己心深處的秘密,哭很自然。郭文泰認為重點不是作品本身,而應當折射回觀眾身上,「是通往觀眾心底世界的入口。」「當然,觀眾哭不表示作品好看,但我相信他們心中絕對有Something happened。當觀眾只有你一人、看完無法和朋友分享、討論、分析的時候,因為經驗只屬於你,一生只有一次,不能逃避,

文字|陶維均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神奇劇場夢 Performers,GO!

限地製作vs.角色扮演 不只看戲更入戲

當看戲不只是坐著看,而是起而行,甚至你就得扮演劇中一角是的,你已經踏入「沉浸式」的劇場,超越有距離的旁觀,創作者精心設計「你」成為戲中一員,原先由台上而至台下的單方向能量散射,轉換為一種雙邊的輻射與共振。而在遊戲的世界,也有異曲同工的玩法,當「RPG」在現實場域發生,玩家就是角色,也是觀眾,故事的謎團,你得自己解開

文字|陳茂康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神奇劇場夢 Performers,GO! 劇場寶貝訓練師之二

張吉米 翻轉劇場,讓你看戲不只十八套

張吉米(「吉」會因不同場合需求而替換成汲、即、輯等諧音字,本名不可考也不可靠)是表演藝術圈的遊戲王,兼職網路工程師的他從小就愛看漫畫打電動,對事物快熱快冷但絕不疲於搜尋新知,玩「精靈寶可夢GO」之餘也在想如何把擴增實境引進劇場,「我的第一次劇場經驗在松山家商地下室,那時喜歡的女生是話劇社成員,我去當臨時演員。社團男多女少,演出前男主角突然退社,我莫名其妙變男主角,接著幾個公演也參加了,在地下室演了很多戲。」後來他加入「臨界點劇象錄」這組以公寓居家空間為基地的劇場團體,由軌道燈甚或室內日光燈所打亮的日常空間,是他初識的劇場樣貌,日後創作也遊走觀念藝術與行為展演之間,不艱深排外也不故弄玄虛,人間無處不劇場。 從自己的喜宴開始,挑戰觀演新關係 曾在夜市做戲,也曾把自用機車改成計程車,一次一位觀眾上座雙載邊騎邊演;在自宅做過一齣名為心靈諮商課程、實為兇案探偵的類桌遊演出,也曾在臺北藝穗節推出《台北藝穗節的台北藝穗節》,自己變身主辦單位策展人,邀團隊另闢小視窗演出。但,挑戰觀演關係的開端是他把自己的婚宴拿去投臺北藝穗節,正大光明在紅樓劇場辦喜酒,門票是紅包,「我發現原來觀眾可以變表演者,當觀眾以為身旁的觀眾也是表演者時,那種參與互動同時觀看他人互動的多層關係,讓我想挑戰觀演層次的更多可能。」 近年他有三個作品特值一提:摩托車、去年的台大藝術季、今年與再拒劇團《公寓聯展》合作在自宅演出的《從心出發》。「摩托車的戲是用比較劇場的方式去安排結構,和觀眾約在牯嶺街小劇場見面、仍有種要進劇場看戲的感覺,只不過劇場是我的機車後座。去哪裡、發生什麼事、從哪裡進來從哪裡出去都有設計,用路線安排劇情起伏。」為了這檔演出他申請最低限額的補助,拿一萬五去改裝機車順便補貼車資,雖然最後還是倒貼油錢,「演出最後我會問觀眾現在想去哪然後載他去,結果有觀眾說基隆」 演出氣氛的渲染沉浸,從進場就開「演」 「我覺得『沉浸式劇場』或類似的互動劇場,觀眾進場時也是重要環節,必須考慮觀眾怎麼來?甚至從他下車、出捷運站就開始構築演出氛圍。」他在台大藝術季的作品《115.904123AU》混和了之前做夜市劇場發掘的『市集』

文字|陶維均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神奇劇場夢 Performers,GO!

整個城市,都是我的劇場夢

戲劇的發生,不完全在表演場館,現在更多的是走入「民間」的演出,不管是臺北藝穗節、超親密小戲節以廟堂、咖啡店、書店、酒吧、設計公司、會議中心、棄用醫院等等族繁不及備載的空間,打開觀眾看戲「視」界,或是密室脫逃設計團隊用心規劃、設計情境故事與空間,讓你進入密室,脫逃後還想再回空間,不再是看戲的限制,而是無邊擴展的可能

文字|陶維均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神奇劇場夢 Performers,GO! 劇場寶貝訓練師之三

黃思農 公寓裡作環境劇場,西門町中的窺探體驗

「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自二○○七年始,在團長黃思農、黃緣文兄弟自宅,同時也是劇團所在地主辦了《公寓聯展》,至今十年。每屆由策展人邀四到六位 藝術家就不同主題創作,每場限定十五位觀眾,從廁所演到廚房,不滿卅坪的小屋人擠如年夜圍爐,演後座談交流菸、酒味瀰漫公寓,已培養一票死忠聯展戲迷。 「當年華山很便宜、各路藝術家都在那混,我正想做環境劇場結果華山就被接管,其他替代空間不是產權不明就是不開放,去公家機關也問不出答覆。」黃思農也曾 想過占領廢墟做環境劇場,考量技術及預算成本作罷。想起過往和臨界點等團的公寓演出經驗,不然就拿自己家來做環境劇場吧,「當生活與演出都在這裡,創作到 底為了什麼?聯展會逼我們不斷檢視自己。」 從公寓開始,到西門町探密 「最初我們 是用環境劇場去想,作品必須貼近公寓既有技術條件、納入環境及規劃動線。」黃思農認為在公寓做戲更像電影,觀眾近,細節縮放選取更細膩,演員真假虛實一眼 看穿;創作者也要思考怎麼做才適合這裡,「每一屆聯展起碼有一篇劇評提到第四面牆,也總有創作者會處理自然主義的東西,這是空間的特性。我們不強調也不強 迫互動,觀看、注視、偷窺、凝望就是一種參與。互動中,觀眾的主動性是我特別在意的。我不想刻意命令觀眾動作思考,不想強迫互動。創作者在公寓必須建立跟 觀眾的互動模式及遊戲規則,在創作脈絡上與觀眾相遇、自然而然建立關係。」 今年聯展,劇團實踐了他們一直掛心上的「讓公寓走出公寓」,邀三 位創作者在各自挑選的公寓演出。陳仕瑛把觀眾拉到宜蘭看戲、張吉米在自家辦心靈講座、「酸屋」在永和《神遊生活》。基於成本考量,黃思農原本退居幕後,但 劇團成員認為他的作品在聯展有其必要性,幾番折衷,他選擇讓觀眾在西門町邊走邊看,耳機裡說著一個關於妓女之死的萬華偵探故事,「觀眾首先在公園集合,會 拿到一個地圖一個耳機,按地圖穿越美國接電影街獅子林。第一站是很舊的旅館房間,旅館接待員會給觀眾一捲錄音帶,是之前住這裡的失憶偵探以時序錯亂的方式 談論他手上關於旅館姦殺案的線索」黃思農花了不少時間找演出場地,終於找到這間能聽到隔房激情聲響、真的有性交易和皮條客的旅館,「其實是蠻複雜的故 事:妓女娜娜、失憶偵探、一個有順風耳的遊民。觀眾最後會聽著遊民聲音指引穿

文字|陶維均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謎樣的寫真

法國攝影史學者米榭勒.費佐策畫的「看穿 每張照片都是一個謎」,展出一八五五年至一九七四年間的照片,這些古董照片各異其趣,內容古怪難解,但展出的目的並非作為時代的反映、歷史事件的實錄、新聞報導的視角,也非傳達自然景致、異國情調,更不是為了突顯某類攝影藝術的美學理念,而是從這批原本被遺落在歷史洪流裡的奇特影像,闡釋「觀看影像的方法」,貼近攝影的本質。

文字|吳垠慧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電影院裡的劇場Live

每次看本刊倫敦特派報導英國國家劇院又出了什麼大明星主演的鉅作,總是扼腕自己阮囊羞澀,不能親至現場躬逢其盛的戲迷們,現在,透過NT Live系列的影院放映,也能體會在倫敦看戲的快樂。繼第一季的莎劇系列,第二季也推出四檔大明星加持的製作,讓你看好戲只要買戲票不用買機票,戲迷人生好live!

文字|田國平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奧運嘉年華 狂熱起舞吧!

奧運來了! 里約大冒險 南美洲大陸的第一次奧運嘉年華 八月五日將正式開幕 巴西政局與社會紛亂 加上近期爆出的禁藥問題 時運多舛的運動盛會 歌頌的正是人定勝天 不只要看運動員的頂尖對決 熱汗淋漓的捉對廝殺 還可以關注一下開閉幕儀式 看一場大秀如何編排呈現 如何動員調度、轉換場景 如何運用儀軌,展現巴西風情 順便回顧本地的賽事主辦經驗 明年登場的世大運 我們又該如何塑造台灣形象 讓世界體壇看見福爾摩沙之美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84期 / 2016年08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奧運嘉年華 狂熱起舞吧!

五環開幕秀 門道怎麼看?

奧運開幕演出或許是現今全世界場面最大、動員人數最高、影響力最廣、觀眾數量最多的一種表演型態,它必須融合運用各種創作手法,以現場表演與影像畫面呈現;它必須塑造城市與國族的形象,同時也要顧及典禮儀式的種種流程細節;它有最明確的表演目的:歡迎來自各地的傑出運動員,當然也得用主辦國獨到的方式。

文字|陳茂康
第284期 / 2016年08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奧運嘉年華 狂熱起舞吧!

讓這一夜,成為歷史的銘刻

大型盛會演出的台灣經驗

從二○○九年的高雄世界運動會及台北聽障奧運開、閉幕儀式,到二○一○年,與建國百年跨年煙火合體的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開幕活動,在這些有限且為數不多的經驗中,參與其中的幾位工作者從中指出了許多需要細想、省思的觀點,不只為將來可能舉行的類似演出提供參考,也給所有正規劃演出,接洽商演企畫的人們,一些值得考慮的建言。

文字|陳茂康
第284期 / 2016年08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巧手泥塑戲劇時刻 「翁仔屏」的舞台世界

現正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的「偶陶畫戲:潮汕彩繪翁仔屏泥塑展」,展出近兩百四十件潮汕彩繪陶偶,組出四十一組故事屏,這些「翁仔屏」指的是一屏一屏成對、或是成組為主題的陶偶人物作品,每「屏」取自戲劇中最經典或最為人熟知的一幕。從其精雕細琢的程度,可看出製作者對戲劇的喜愛,才能精準掌握劇中要角的神情姿態,繼而捏塑出如此巧緻的陶塑藝術。

文字|吳垠慧
第284期 / 2016年0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