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oice
生活

《新社員》重演時,粉絲熱烈應援。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BL經濟學:「參與詮釋」作為腐力展現的極致

「投入」是BL愛好者獨特的消費形式,意味著受眾將官方文本用自己的角度重新解讀、參與詮釋,觀眾與作者在同一個「解釋共同體」中。投入的表現包括口耳相傳、寫感想放上網路、在特定網絡中討論、關鍵字建立與搜尋,最終極的方式便是創作「同人誌」(衍生創作/二次創作)。

文字|Miyako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新社員》演員

鮑奕安、高華麗 從戲裡到戲外的受寵若驚

鮑奕安說,小時候受到姐姐和她朋友的影響,看過幾本BL漫畫,印象最深刻的是《好喜歡愛你的感覺》這部作品裡,男主角眼中除了相戀的情人之外,其他人的臉全是日文文字繪(へのへのもへじ)那樣簡單、毫無差別的五官。高華麗則是因為參與了《新社員》演出,第一次知道原來有這樣的類型創作,也慢慢搞懂了那些詞彙和英文縮寫,諸如:同人、二創、CWT(Comic World Taiwan,台灣同人誌販售會)、ICE(In Comic Energy,動漫之力─同人誌販售會)是些什麼內容。在《新社員》的舞台上、架空的原東寺高中裡,鮑奕安是學生、高華麗是老師,他們各有不同的搭檔配對與戀愛習題;現實生活中兩人已交往多年,台上台下的感情狀態隨著演出落幕,意外成了粉絲關注的另一個焦點。 「天啊,從來沒有碰過這種狀況!」 身為第一線面對觀眾、詮釋角色的演員,他們肩負著轉換二次元至三次元的過程中最重大的責任,鮑奕安說:「關於表演風格,其實導演跟我們反覆討論了很多次。有些東西如果用過於寫實的手法去處理、呈現,對於我們鎖定的觀眾族群來說,會不會反而是有距離的、不是他們所認識的BL。」高華麗也理解到:「通常在這樣的作品中會有很多角色類型,讀者會自動將人物歸納分類,譬如這個角色是個『傲嬌的受』,這時候如果演出的東西超過了這個面向,可能會產生疑惑。」於是整個排練工作,有很多部分是在摸索,「畢竟這還是一個劇場作品,我們不是把漫畫搬上舞台而已,導演也不希望太過平面,可是演出來到底會是什麼?當時完全沒有可作參考的範例。」鮑奕安說。 《新社員》最終是成功地獲得了觀眾的認同,「我覺得做音樂劇算是蠻聰明的方式,」高華麗說,「如果單純演戲的話,就少了漫畫的魔幻。像這樣進入歌的部分,離現實有點距離,反而很容易呈現那個二點五次元的世界。」要說這齣戲「成功地獲得觀眾的認同」,這樣的描寫其實太平淡了,「在首演之前,我們都不能預料觀眾會如何反應,一開始票房也沒有特別好。」鮑奕安說,「那天開始演出之後,漸漸聽見台下傳來一陣陣驚呼聲(鮑奕安示範了一個有些壓抑卻又情不自禁地小聲尖叫),那時候就想說『天啊,從來沒有碰過這種狀況。』」這些都只是開始而已,接下來他們「從來沒有碰過的狀況」一波接著一波席捲而來。 彷彿棒球迷置身球場的感覺

文字|陳茂康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微物顯現的藝術之光

由策展人簡子傑策劃的「日日湯馬森」展,援用日本前衛藝術家組成的「路上觀察學」所提出的「湯馬森」(指稱「城市建築遺留下來的各種無用之物」)概念,邀集八位藝術家參與,他們均從日常普通、廉價乃至於用剩的材料當中,找尋「失去功能的人工物件是如何透過觀點的置換,而重獲新生,成為藝術的可能」。

文字|吳垠慧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如水動漾的幻彩樂章

即將於五月上旬來台演出的法國鋼琴家海倫.葛莉茉,本來就特立獨行且有鮮明個人特質、自我主張,每每在演出上別有創意,這次來台演出的曲目即是她的新專輯《水漾音樂》內容,源自於一場結合空間、視覺、聽覺、戲劇來探討「水」主題的展演,她用最熟悉的音樂語言,彰顯「對待生態環境」的主張並具體化成一張唱片作品。

文字|歐頭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情感的繼承者們

把「梁祝」搬上舞台於五十年後,不能說沒有唏噓,當年把錄音機帶進戲院偷偷把全片唱段錄在卡帶上的少年,終於了卻一樁心願,有了自己的傳唱版本每次有人問我為何要把音樂劇的主題定案在這古老傳奇時,答案都是那個:「我也希望它能像原裝黃梅調電影打動我般,讓現世的年青觀眾被感動。」劇名的意涵亦因此呼之欲出,我是有心教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精神,借曲與詞的「膾炙人口」得以繼往開來。

文字|林奕華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瘋電玩 飆創意

打電動的孩子會怎樣? 沉迷線上遊戲又如何? 手遊廣告滿在眼前, 你又玩些什麼? 世上的電玩這樣多, 挑挑看、選選看, 喜歡就來玩幾晚。 戕害身心不是誰的錯, 只能說你品味還不夠。 他們打電動,於是拍出了電影, 或因玩遊戲,悟出敘事的道理。 在硬碟與伺服器組成的世界裡, 吸取線上精華、成了養分補給, 創意就是無限的虛寶,取之不盡。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虛擬遊戲世界 攻占真實人生

電玩的再創作

電動遊戲發展迄今半世紀,已經不只是宅男宅女的私房偏好,從撲天蓋地的電玩、手遊廣告充斥在電視節目的各時段中,就知其影響力已超越虛擬世界,電玩遊戲變變變,可以是電影或動畫,可以是舞台劇,也可以是電視劇作為一項商品,電玩也有其藝術價值,它成了某種養分,如其他各類型作品那般,持續影響著這個世代的創作者。

文字|陳茂康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在遊戲裡聽故事 用電玩悟出道理

劇場編導蘇洋徵的電玩人生

執著,是蘇洋徵(蘇大鴉)電玩人生的源頭,不管是與老爸用成績打賭換來遊戲主機,或是破關過程堅持不棄,只要有「變身」、「機器人」到「奇幻文學」和「電馭叛客」幾個關鍵字,就難逃他的手心法眼。對他而言,電玩遊戲的設計有劇情、有思辨,與他現在的編導專業頗有相關,許許多多的遊戲旅程與觀看經驗,也逐步建立他獨特的敘事風格。

文字|陳茂康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在遊戲裡拍電影 讓魔獸演音樂劇

王希文、許孟霖與 AFK PL@YERS 的《艾澤拉斯之歌》

風行多年的經典遊戲「魔獸世界」就像一個真實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玩家不只扮演角色、交友聯誼,也可拍電影,還能製作音樂劇。以製作「魔獸世界」的機造影片為主的AFK PL@YERS導演徐漢強,與作曲家王希文、編劇許孟霖合作,讓魔獸演音樂劇,製作出五集《艾澤拉斯之歌》。玩電玩,也能汲取出無限創意。

文字|陳茂康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萬迪.拉塔那 重構柬埔寨失落記憶

來自柬埔寨藝術家萬迪.拉塔那,原就讀法律科系,卻因「赤柬」過往的審判開展,人生轉了彎,展開以藝術追尋家國傷痛記憶的旅程。將在台北展出的個展「透工:萬迪.拉塔那與他所捨棄的影像」,展出其代表作《炸彈池塘》、未完成的影像作品《告訴我你的故事》、《獨白》等,讓觀者跟隨他穿越赤柬屠殺過往的心靈地景,探看一個失語群體如何為過往帶來修彌集體創傷的可能。

文字|吳垠慧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期待一個美好的明天

廿世紀最知名的小提琴大師曼紐因,也是有名的音樂神童,早慧的他展露過人的音樂天賦,但人生的後半他卻致力於東西交流、音樂教育、跨界合作,在他晚年的音樂中,那種對未來的樂觀與生命的歌詠,讓人更加理解:如果我們有更多的對話、更深的理解、更小的本位與更少的偏見,一個更好的明天,真的是值得期待的。透過《曼紐因大全集》,足可讓我們懷想他那追求美好明日的心

文字|李永忻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渴望被理解的村上春樹

在《身為職業小說家》書中,村上春樹整理了他個人的寫作方式,同時也清楚闡述了他透過作品所反覆傳達的命題個人和體制之間的對抗關係。抱持如此的信念並不是想脫離社會。願意和體制對抗的個體,和自我放逐的個體是截然不同的:正因為想要和社會群體連結,也毫不妥協、誠實地正面面對了,衝撞才會發生。這本書在某種程度上,清楚展示了村上渴望被理解的姿態。

文字|魏安邑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探偵之心

《心之偵探》終極謎團因而就是,普通人與不是普通人的人,那一個才真的「孤獨」?是普通令人自覺存在感薄弱?是不普通令人自覺沒有歸屬?存在感薄弱和沒有歸屬那一個更虛無?尋找這個答案是不是就是「孤獨」之源?是消除「孤獨」所以殺了「幸福」,抑或是追求「幸福」的不可能成就了「孤獨」?它們為什麼不是一體兩面?

文字|林奕華
第279期 / 2016年03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當經典已成傳奇

又一個流行巨星隕落,抬頭仰望天空, 星辰從沒少,大大小小、閃爍不止。 你聽著什麼樣的歌?那些歌詞如詩, 或如故事, 潛入心靈傷處, 或節奏奔放,教人血脈賁張, 或憂鬱頹喪,只想無病呻吟、跟著哼唱。 音樂有如血脈,代代相傳入耳, 就從這裡出發,聽聽創作心聲。 什麼樣的歌曲影響了他們? 啟迪了想法、鞏固了目標。 怎麼樣的精神在心底留存? 讓人按捺不住,起身效尤。 那是他們從音樂的洪流裡掘取的養分, 默默聆聽,念念不忘。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79期 / 2016年03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符宏征 批判實驗 搖滾不死

從各式各樣的音樂聲響中,掘取創作的能量,是喜愛音樂的劇場導演符宏征重要的養分來源。對他來說,搖滾樂的批判與實驗精神,讓人可以聽到更多更遠的可能,「一首歌背後的意義,若能讓每個人以各種角度去連結,作品也就變得比較意思。」像愛爾蘭的U2、德國樂團 Einstrzende Neubauten(新建築倒塌)、中國的崔健,他們「至今不滅的持續力,影響是可以很久遠的。」

文字|陳茂康
第279期 / 2016年03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林奕汎 熱血沸騰 表演共振

從機械單音的「小蜜蜂」、「超級瑪利歐」,到今日氣勢磅礡、百人樂團加持的交響樂曲,電玩音樂早已超越你我的想像,跟著電玩玩家人數日益龐大,電玩音樂也成為最夯的音樂會曲目,這一波熱潮,出身古典樂的鋼琴家林奕汎因緣際會趕上,成為波士頓電玩交響樂團VGO的班底。他因此與搖滾結緣,愛上搖滾樂演出時台上台下共振交流的熱烈氛圍。

文字|陳茂康
第279期 / 2016年03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楊乃璇 搖擺靈魂 自在起舞

陪著編舞家楊乃璇長大的,不是兒歌,是搖擺即興的爵士樂,從小跟著搖擺哼唱,成了她最深刻的身體記憶;因為戀愛的酸甜苦辣,也在爵士女伶的曼妙聲嗓中找到靈魂的共鳴。自在即興的爵士精神影響楊乃璇編舞態度及對動作的要求,技術當然重要但不要硬背,身體夠自在表演就不做作。她也從爵士女伶身上體會到女人自在之美,「爵士或靈魂歌手通常不是偶像外貌,但她們在台上這麼有自信、這麼好看。」「她們都很知道自己是誰。」

文字|陶維均
第279期 / 2016年03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台灣膠彩畫之父 灑脫繪就明日之風

提出「膠彩畫」之名更替原來的「東洋畫」,讓此類畫作與其創作者脫離認同困擾的知名畫家林之助,在數十年為膠彩畫的命運奮鬥之餘,其個人創作也豎立了在地典範,被稱為「台灣膠彩畫之父」可說是當之無愧。現正在台中國美館展出的「明日之風:林之助百歲紀念展」,展出他一九三四年至二○○八年間作品共一百零三件,讓人除了看到他的典雅細膩,也能一探他的叛逆和當代性。

文字|吳垠慧
第279期 / 2016年03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獻給巴夏摯愛 那舞台下的韶光

魯道夫.巴夏,可說是上個世紀最偉大的俄國音樂家之一,曾親炙俄國大師音樂家如穆辛、蕭斯塔可維奇,還曾跟浦羅柯菲夫討論管絃樂,指揮足跡遍及歐美,更與台灣的國家交響樂團結下不解之緣。這部全集,是由巴夏夫人親自整理出來的大師錄音,藉著這厚實的音樂記錄,也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他們夫妻間的摯愛,與音樂同在

文字|李秋玫
第279期 / 2016年0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