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斌
-
企畫特輯 Special 專訪文建會主委從「2010華山藝術生活節」談文創政策的未來
盛治仁:過去都只看創作這端,現在也同時要看消費者這端
去年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順利在立法院通過,今年也就成為台灣的「文創元年」。除了日前已完成「文化創意產業旗艦中心」BOT案的簽約,十月文建會也將在華山創意園區舉辦首屆的「華山起藝2010華山藝術生活節」,期待能長期經營為表演藝術市集,擴大表演團隊的市場能見度。趁此機會,本刊特地專訪文建會主委盛治仁,請他一談舉行「華山藝術生活節」的想法與願景,以及近期文建會在文創政策上的規劃方向。
-
焦點專題 Focus 專訪中國新銳女導演
田沁鑫:我在傳統與現代的對話中,尋找自己
德國舞蹈劇場大師碧娜.鮑許曾說:「我跳舞,因為我悲傷。」身為中國國家話劇院唯一的女導演,田沁鑫也寫過一本書叫《我做戲,因為我悲傷》。碧娜.鮑許不僅在藝術層面影響了田沁鑫的劇場創作,於精神層面,田沁鑫也貫徹了這位女編舞家的意志,作品挖掘人性深層的壓抑、渴望與訴求,大氣的格局和視野,又不乏女性慣有的纖細、感性和敏銳。
-
異聲藝談 Tribune
將南管極簡情感與意義推向極致的實驗
台法跨國製作的南管現代歌劇《羽》,在導演漢柏斯與南管音樂家王心心的合作下,已於八月十三日完成首演。身為一個德裔法籍的導演,漢柏斯七年前首度接觸南管,之前也曾執導南管舞劇《洛神賦》,這次的《羽》則更著重南管音樂與現代時空的碰撞激盪。藉著導演的這篇自述,也讓讀者瞭解一位異國導演如何進入南管的世界,並從中挖掘其當代表演的面向。
-
藝妙人物事
許哲誠 忘掉黑暗 用音樂熱情地擁抱生命
雖然天生看不見,視障鋼琴家許哲誠卻以音樂天賦開了生命的美好大門,他不但彈得一手好琴,還跟恩師范德騰一起上台演出,彈唱俱佳地在《彈琴說愛》中「說相聲」。對生命充滿熱情的他,如果可以選擇,還是寧願選擇「看不見」,因為他樂於擁抱這個世界,樂於相信人性的善良。
-
焦點人物 高雄城市芭蕾舞團藝術總監
張秀如 澆灌南台灣的芭蕾園丁
高雄城市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張秀如,二十多年來在南台灣執著耕耘芭蕾舞蹈教育,更創立舞團、每年費心製作舞劇演出,就是為了讓一手教出的芭蕾舞者,能有上台讓技藝精進的機會。雖然台灣的芭蕾發展可說是相對弱勢,但張秀如仍期待:「希望大家多看到芭蕾,多運用芭蕾,台灣的孩子絕對可以跳芭蕾!」
-
演出評論 Review
符號化時代 無厘頭感性
《月球水》儘管「玩」得瘋狂,大致來說都謹守舞蹈劇場的特質舞蹈,原就是身體和空間之間,不斷建立出新的關係。只不過每一段建立新關係後,並不企圖堆砌成一完整的意義,相反地,卻是各種意義的消解、斷落。編舞家流暢操作這些通俗符號,錯亂嫁接,從而顛覆原符號所指涉,也釋放了我們無形間被萬萬千千符號綁縛著的心智。
-
焦點專題 Focus 通俗文化與精緻藝術的大和解
王榮裕 揮灑胡撇仔戲 大舞台上造里程碑
從嗆辣衝撞的《古國之神祭特洛伊》、《群蝶》,到近幾年融合歌舞、老歌、綜藝雜耍的《浮浪貢開花》系列,此中的種種轉折,導演王榮裕自認是「大部分的創作者必經的階段」。四十歲得子,改變了他的創作脈絡,從自身根源中尋索,找到台味十足的「胡撇仔戲」路線,九月將把大型歌舞劇《大國民進行曲》搬上國家劇院大舞台,更是一次「里程碑」級的挑戰!
-
焦點專題 Focus 願為藝術製造業「工匠」
符宏征 在有限環境下 創造更多能力
關於跨越多樣媒材,樂於嘗試不同劇場形式的表達,符宏征笑說:「有機會接戲就接啊,當成工作。」符宏征口中的「工作」這樣區分:受邀合作,先呼應對方的需求;而動見体主動推出的作品,則回到實驗性較強的領域。符宏征直言:「我們這一代要以專業導演的身分生存,不容易。」他更在意的是:「要在極有限的環境下,創造更多能力!甚至變成藝術製造業,或當我是一個『工匠』都很好。因為工匠有專業能力,可以生存。」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同窗慈父的藝術與愛
一位是台灣知名度最高的作曲家,一位是台灣半導體業的開路先鋒。馬水龍與邱再興,這兩位孩提時代的同窗好友,在各自領域中開疆闢土,也在藝術的道路上相遇。一位出資、一位出力,兩位泰斗,誓言要將這個社會,注入一份美的氣息。 學音樂的馬水龍兩個兒子都念理工,而讀理工的邱再興一雙兒女卻走上藝術之路。兩位父親,都在人生的路途上給過對方的兒子鼓勵與建議。時逢父親節,以及兩人共創的「春秋樂集」重新啟動之際,本刊特邀兩人對談,聊聊他們對親情、成長、以及兩位泰斗為台灣共織的理想。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職業生涯太競爭? 女高音也瘋狂!
兩廳院培育未來聲樂好手的搖籃──歌劇工作坊,將在七月下旬呈現兩齣少見的精采歌劇:《太多女高音》與《音樂至上》。兩齣一今一古的歌劇,異曲同工地拿歌劇職業的酸甜苦辣當主題,諧趣熱鬧地演出女高音與其他歌劇工作者的生涯特色。想知道優美Diva台下的辛酸?來看戲就明白。
-
藝號人物 People 香港舞台設計師
曾文通 讓自己放空 為舞台「留黑」
來自香港的曾文通,是近年來兩岸三地備受矚目的舞台設計師,從九七年入行開始已完成超過一百個作品,去年在台灣的作品《最美的時刻》與《2012》還雙雙入圍台新藝術獎。這樣一個「火紅」的人,卻是一派樸素一如自己的舞台設計,笑容隨和心境清明。曾文通自承中國水墨畫影響他很深,畫中的留白到劇場裡,就是「留黑」,這「黑」是留給觀眾和演員的,「我覺得做一個舞台設計,一定要從身體出發,從演員、觀眾的身體出發。」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法國里昂國立音樂創作中心主任
吉魯東 為創作與群眾搭起橋梁
詹姆斯.吉魯東(James Giroudon)自一九八二年與皮耶-亞蘭.傑夫荷努(Pierre-Alain Jaffrennou)創立法國里昂國立音樂創作中心(GRAME)。擔任中心主任至今三十餘年,持續地以鼓勵創意、促進創作、保障發行、促進科技和音樂研究發展與搭起創作和群眾之間的橋梁為使命。他不僅是作曲家,也是音樂節及音樂裝置藝術等活動的策展人。 吉魯東與所領導的團隊近年來與台灣的接觸頻繁,近期更帶來「形、音、異:法國里昂國立音樂創作中心聲音裝置展」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本刊藉由此次越洋專訪,讓這位音樂創作中心的主持人與我們分享音樂創作中心概況、北美館展覽的宗旨,與多年來對現代音樂與創作所抱持的觀點。
-
焦點專題 Focus
許傳統戲曲教育一個未來
六月二日,台灣國寶級的京劇演員魏海敏和吳興國,第一次走上街頭,要求台灣戲曲學院校長鄭榮興下台。鄭榮興遭批過度偏重客家戲,偏廢傳統戲曲,加上辦學不力,教育部評鑑五系就有兩系不及格。吳興國強調,這不是客家或傳統戲曲對立,他和魏海敏都是台灣本土培育出來的,而是身為教育部遴聘的評鑑委員,在評審戲曲學院過程中,發現學校問題大到須搶救的程度。 台灣的戲曲教育,從復興劇校、國光劇校在八十八年合併為台灣戲曲專科學校,並於九十五年升格為戲曲學院,是國內唯一培育傳統戲曲人才的專業學校。現任校長鄭榮興擔任校長長達十二年,但當代傳奇藝術總監吳興國、團長林秀偉、國劇協會理事長魏海敏、江之翠南管劇團團長周逸昌連袂到教育部陳情,指鄭榮興不能再續任校長,因為「十二年來看不到一個人才」。 吳興國指出,學生不用早上開嗓練習,不用練功,學生要表演,沒有舞台、沒服裝、沒樂團。當代劇團招人,來三十多人面試,沒一人可用,不會走位也不會唱,他只能叫學生趕快轉行。而且不只京劇,歌仔戲的現況也一樣嚴重。 六月十五日,台灣戲曲學院進行校長續任投票,投票人數共四十三人,結果為同意票十五張,不同意票廿七張,廢票一張,否決校長鄭榮興續任案。雖然鄭榮興未獲得二分之一以上同意票,不能續任下屆校長,但傳統戲曲人才出現斷層,戲曲學院的畢業生在業界看來幾乎無一可用,卻是不容忽視的事實。 傳統戲曲是以演員為核心的劇場,好的演員才能保證藝術的不朽,而好的教育體制,才能培養出優秀的演員。本刊特為此舉辦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針對戲曲教育的現況及其困境進行探討,並為未來發展可能提出建言。
-
藝妙人物事
劉梓潔 寫作與拍片 一切隨順自然
定位自己是「寫字的人」,首次擔任導演的劉梓潔,就是把自己的得獎散文改編搬上大螢幕;《父後七日》出自她處理父親喪事的親身經歷,台灣鄉俗與親族濃情,讓這部題材少見的電影充滿黑色幽默,也讓她療癒失親之痛。現在的她,最有興趣的創作領域仍是小說與散文,希望生活中只有兩件事:瑜珈,和寫作。瑜珈帶動作息,及帶來「不去強求事情」的人生態度。在收穫與耕耘之間,她隨順而自然,水到而渠成。
-
新藝見/新銳藝評
一場共同追尋劇本現代意義的旅程
我曾猜想歐斯特麥耶運用悲喜交替的節奏、俗雅雜交的語言,可笑卻能傳遞精神困擾訊息的肢體動作,將會提高刺激觀眾獨立思考運作的可能。雖然我不確知每個觀眾的答案與心理反應,但起碼透過劇作、演員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我看到的不僅只是文本和角色詮釋,而是在觀看與被迫思考的過程中,轉而發掘屬於個人、對於這世界的體認與心理真實。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畫魂》作曲家
錢南章:雖然創作形式不同,但我們都是愛家的藝術家
資深作曲家、也是國家文藝獎得主錢南章,於本樂季應邀擔任國家交響樂團的駐團作曲家,最大的任務,就是為年度旗艦製作、歌劇《畫魂》作曲,歷時半年日以繼夜的筆耕,完成了六百多頁的管絃樂譜、一百多頁的鋼琴譜。錢南章表示:「歌劇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劇本,什麼都是假的,什麼都是做白工!」深深肯定編劇王安祈的劇本,他認為劇本的主軸之一就是家庭,而潘玉良、他與王安祈,「雖然繪畫、作曲、劇本的創作不同,但我們都是藝術家、也都重視家庭。有幸碰到一個貼近自己內心的好劇本來作創作,我是非常高興的。」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他的歌劇,就是他的人生
男主角田浩江 從野地到大都會歌劇院的渾厚之聲
作為少數能在西方歌劇界立足、長期在美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舞台演唱的華裔聲樂家,田浩江的際遇,靠的絕非幸運,而更是背後艱辛的付出與血汗。出身音樂家庭,卻因家庭背景的問題無法一展所長,只好遠渡異國追尋音樂之夢,又在妻子的支持摯愛之下,堅持努力成為歌劇舞台上的一顆燦亮明星。即將來台飾演《畫魂》男主角潘贊化的他,對台灣觀眾來說並不熟悉,本刊特以人物專訪的方式介紹,為您一探他成功舞台背後的歌劇人生。
-
焦點專題 Focus
相聲瓦舍 誠心誠意打造「好幽默」
自我定位於「知識分子劇場入門款」的相聲瓦舍,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語言,創造共鳴,通俗但絕不媚俗。「我們雖知道生命有限,仍能決心明智地,誠實地生活。」──幽默大師林語堂所言,馮翊綱延伸為:「誠實的、決心明智的、無論如何都要好好活下去的生活態度,才叫幽默。」對於相聲瓦舍來說,幽默,是看重「做為一個人應有的品質」,是對於創作嚴格把關的堅持。
-
焦點專題 Focus
魚蹦興業 年輕有勁的笑聲製造者
由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老師林于竝與學生們的漫談,帶引出將日本搞笑表演型態「漫才」轉換到台灣的「魚蹦興業」,推拱老師當團長,一群七年級生在表演複合式餐廳Comedy Club認真搞笑,兩年來從只有親友捧場,到現在場場超過八十名觀眾,週末場席次早早就被預訂一空,這群年輕的笑聲製造者,要讓台灣的觀眾笑得由衷又有深度。
-
藝妙人物事
姜秀瓊 人與心靈的無形風景 比外在的風景更深
身為電影工作者,《乘著光影旅行》導演姜秀瓊既當過演員,又是剪接、編劇、製片、導演,每個階段有著不同的體認。出身戲劇系科班,她卻更愛電影中呈現出來的生活真實感:「生活的多元性是我最重要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