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斌
-
歐洲人文筆記
回到台北
這個城市以柔情呼喚我。我從來不曾像現在如此感受到那樣的情感。城市依然如故,像一個醜陋的情人,不知如何裝扮自己,總是被人蜚短流長,但是這個城市以溫柔的眼神看我。我並非異鄉人,我也不會在這城裡感覺自己被遺棄,不會,不會了
-
戲劇 第一齣以政治人物入戲的台灣音樂劇
《宋美齡》 定格回眸一世紀的風華
編劇楊忠衡說,他不選擇批判或者歌頌的角度,而是還原一般人對政治人物的想像,短短三小時演出中,將呈現蔣宋兩人橫跨三個世紀的重要生命場景。導演王友輝將用三次重要的抉擇來刻劃宋美齡如何面對自己的命運,也道盡她的人生。全劇運用大量定格凝塑畫面,投影與場景並陳,更像是歷史的一個回眸映影。
-
藝號人物 People 給我戲演,其他免談!
劇場痴人 魅力女優—安娜.蒂斯摩
「我在劇場裡所呈現的,是現實人生中我不會去做的。在這裡面,只有我自己的堅持。」舞台下極其羞澀瘦弱的安娜.蒂斯摩(Anne Tismer),上了舞台後卻爆發力十足,有如巨人。十月由她領銜演出的《點歌時間》與《玩偶之家娜拉》,迷倒了一拖拉庫的觀眾,說不定,她已經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有資格在台灣組織劇迷會的歐洲劇場演員。 與她攜手創作娜拉奇蹟的導演歐斯特麥耶形容安娜‧蒂斯摩是個有劇場依存症的演員,對劇場藝術有絕對的渴求,舞台上的她所跟隨的,是只存在她雙眼的那道光,觀眾的反應與其他事務都不會打擾或影響她的演出。劇場是她的烏托邦,在兩廳院十月的德國狂潮系列節目中,她與她的烏托邦震懾了全場的觀眾,在本篇專訪中,她將打開烏托邦的大門,讓喜愛她的台灣觀眾一探內中風景。
-
藝號人物 People 聲音之外,渴望跨界的叛逆
走出錄音室,看見黑暗之光—雷光夏
她那低沉富有磁性、溫潤回甘的聲音,對很多來人來說,具備如美女般、難以抵抗的獨特吸引力。雷光夏說:「很多人聽我的聲音,以為我是那種喝著左岸咖啡、每天聽古典樂的文藝女生,但是其實我愛喝可樂,對搖滾、噪音聲響等另類音樂更感興趣。」自認骨子裡充滿叛逆因子的她,選擇走出錄音間與不同領域的藝術家互動創作,或許「跨界」,算是她生命中少數的冒險之一,也滿足了她內心渴望的小小叛逆。
-
藝號人物 People
夾子小應 一手夾起娛樂與批判
不是憤怒的搖滾吶喊,也不是膚淺的低級趣味,夾子小應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表達意涵,用無厘頭搞笑的歌詞把台灣各種社會現象嘲諷一番,在傳統地下樂團的演唱形式中,玩出獨一無二的表演風格。
-
專題 「做菜像編舞,也是充滿想像力的即興創作」
古名伸 輕爽豐盛的桌上舞蹈
「料理最大的樂趣在於有人吃,以前為家人做飯,現在則是為了聯絡感情。」古名伸很享受親自動手的樂趣,「將所有細節串連在一起的過程,就像準備一場表演一樣,每個環節到要照顧到。」
-
戲劇 穿透展場與劇場的魔幻未來
「透。 極界」視覺跨域創作《山谷.河流Ⅱ》
《山谷.河流Ⅱ》將呈現的是一幅「擬未來」的魔幻景觀,編導陸慧綿強調:「一個看似未來的場景,某個不具體的時間點,卻是很真實的時間感,可能是五十年後,或是在很近的未來,你就可以看到這整個事情在現實生活中實現,具有穿透感的魔幻寫實味道。」
-
藝視窗 News 譚盾、張藝謀聯手 多明哥、吳興國演出
視聽歌劇《秦始皇》 將攻佔紐約大都會歌劇院
譚盾、張藝謀聯手 多明哥、吳興國演出 視聽歌劇《秦始皇》 將攻佔紐約大都會歌劇院 接受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委託,十年後終於交件的譚盾歌劇《秦始皇》,終於要在十二月演出了。譚盾將這齣歌劇定位為「視聽歌劇」,在視覺與聽覺上都要達到顛覆的效能,並找來電影導演張藝謀擔任製作,男高音多明哥將演出始皇帝,台灣京劇名家吳興國也將擔綱陰陽師一角,大唱京劇。 終年馬不停蹄寫出一部又一部大製作的作曲家譚盾,今年更是國際音樂舞台的焦點,因為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盼了十年,終於盼到了一九九六年委託譚盾的歌劇作品《秦始皇》The First Emperor 。 一九九六年,譚盾在慕尼黑首演《馬可波羅》Marco Polo,隨即接獲大都會歌劇院此項委託創作,與院方幾經研商之後,決定以秦始皇這個中國歷史人物為主題,讓大都會上演一齣「中國的歌劇」。這十年來,譚盾寫了《臥虎藏龍》的配樂、歌劇《茶》Tea、 電影《夜宴》的配樂、電視劇《紅樓夢》配樂等等大作品,卻唯獨《秦始皇》遲遲不見亮相。去年,譚盾終於丟出前半部的總譜,大都會歌劇院表示「鬆了一口 氣」,但當時對於這部歌劇是否真能落實上演,仍不敢掉以輕心。直到今年,譚盾完成總譜之後,《秦始皇》登上大都會歌劇院舞台這件計畫才再往前跨出關鍵的一 步。 將秦代古樂搬上大都會劇院舞台 這部歌劇的定位,以譚盾的說法為「視聽歌劇」,在視覺與聽覺上都要達到顛覆的效能,他找來張藝謀當製作、樊躍擔任舞台設計、 王潮歌(註)則負責執行導演。張藝謀、樊躍與王潮歌曾合作過《印象‧劉三姐》等印象系列,在以視覺呈現搶攻表演藝術票房的模式上,已經累積了相當深厚的成 功經驗。再度攜手打造《秦始皇》,因為打著「第一個在大都會歌劇院首演的中國歌劇」,三人更是戒慎恐懼,時時惦記著「不能給中國人丟臉,得爭氣!」。張藝 謀更直言,在整個視覺設計與編導發想的過程,「觀眾會不會睡著?會不會鼓掌?」是三人對這部作品的檢驗標準,因此他很有自信宣稱,觀眾將不斷地在視覺上受 到衝擊。另外,服裝設計為電影《英雄》的日本服裝設計師和田惠美,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三代」同堂 攜手玩劇場
即將在十一月中旬上演的《不三不四到台灣》,編導周慧玲、主要演員徐堰鈴與吳維緯,恰巧也有師生關係。從台北藝術大學的教室到劇場排練室,周慧玲啟蒙、帶領著有「小劇場天后」之稱的徐堰鈴、與新生代中表現亮眼的吳維緯,不斷探觸劇場與人生的各種質地。
-
戲劇 愛情是一場賭局,選擇需要勇氣
《手牽手紀念日》的愛,熟男熟女才懂
《手牽手紀念日》改編自好萊塢劇作家法蘭克‧基羅伊(Frank D. Gilroy)的舞台劇本The Only Game In Town,曾拍成電影,由伊麗莎白.泰勒、華倫.比提領銜主演。這回由名編導吳念真動手改編,由羅北安執導,姚坤君、王維明主演,把場景從賭城搬到高雄,搬演一場熟男熟女的滄桑愛戀。
-
特別企畫 Feature 帳篷表演饗宴-藝術創作變色龍 打造台灣新馬戲
杰瑞.斯奈爾 從孫子兵法變出《風.林.火.山》
杰瑞.斯奈爾(Jerry Snell)在劇場裡是導演、演員,編舞者、作曲家、歌者、政治異議分子,簡直就是個藝術變色龍。在嘗試過多種創作形式後,終於在這幾年落腳「新馬戲」,因為新馬戲「為各種可能性打開了大門」。 他除了策劃兩廳院2006的廣場藝術節,同時也將執導開幕秀《風.林.火.山》,打開東方特技與西方特技、西方劇場語言對話的可能性;從孫子兵法得到意象與感覺上的啟發,他要從這個點出發,打造「台灣新馬戲」。
-
演員的庫藏記憶
不瞭解的人生,不瞭解的黃山
還是那一棟一棟的石山堆,堆出來的氣勢和質感,秀美、壯麗、古樸、雄渾這些中國的古美學詞兒,總覺得都還不夠形容得準確。大概以前就不該瞭解,或不瞭解它太多,結果一見面,心裡準備好的黃山沒看見,沒準備好的黃山,反而看到不少,這還真奇怪!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問題篇
附:產業、校園多交流 讓人才及早起跑
根據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政策與推動計畫」的預估報告,到了二○○六年,台灣音樂與表演藝術產業的人才供給數量將達二千二百零三人,但實際上的需求推估量只僅二百三十六個職缺;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有飯吃,意謂學校不斷釋出畢業生,產業規模卻未同步成長。 放下身段,路會更寬廣 面對這樣的統計數字,雲門舞集舞蹈教室執行長溫慧玟建議,不妨調整心態,路將更寬,「很多人一旦無法實現舞台夢想,便轉頭離開,其實是人才的浪費,可惜了一身絕學。」從事藝術行政及相關教學,也可以是理想的實現及延續。萊比錫音樂經紀執行長黃星瑩也說,具有專業音樂背景的人才,轉戰藝術行銷或經紀絕對佔有優勢,「但切記要放下台上的身段,學習團隊分工與人際溝通。」 另外,中國市場可能是未來的就業趨勢,「大規模的劇院硬體建設紛起,許多的國際團體也選擇到大陸巡迴演出,對台灣學生是很好的就業契機,不過有一個前提,優異的雙語能力不可少!」國際工作經驗豐富,現任兩廳院演出技術顧問的林家文,建議有志往對岸發展的舞台監督人才,要在英語上多下工夫,才能同時在中國人及香港人的競爭下脫穎而出,邁出國際舞台的第一步。 建立資訊平台,加強產學交流 而面對藝術界總是嚷嚷找不到合適的人才,畢業生也哀嘆找不到工作的產學斷層現象,則有賴於完整就業平台的建立。目前擔任表演藝術聯盟理事長,同時也是朱宗慶打擊樂團擊樂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的劉叔康,便提出成立「表演藝術資訊平台」的構想,在表盟網頁上設立公開的交流平台資料庫,整合表演藝術團隊營運、補助、求職、求才訊息,以達到有效的就業謀合。 溫慧玟也呼籲,學界與產業之間應該加強交流,不妨將其他產業的「企業求才說明會」、「建教合作」等方式套用進來,一方面讓實務界走入校園,創造「儲蓄人才」的機會;另一方面則給學生及早接觸實務的機會,從實作中了解自己的優勢及不足,有時間去調整心態或副修其他課程,在時間點上先起跑,為就業作準備。
-
歐洲人文筆記
佛洛依德,生日快樂!
佛洛依德揭發歇斯底里症的根由,在那個枯燥難耐的維也納時代,社會秩序仍嚴守著舊式價值,把此病與父權侵犯及社會對女性的壓抑相提並論,簡直是自找苦吃,但他成功了,至少有不少人贊成他的說法,當然反對者也視他如洪水猛獸,社會逐漸接受佛氏學說,女人不必再緊緊束腰,性解放才有了可能。
-
藝號人物 People 鋼琴、指揮大師的驚異奇航
瓦薩里:我的人生,總是不按牌理出牌!
「彈」、「指」皆通的匈牙利音樂大師瓦薩里,其實有著比其音樂表現更精采、更妙不可言的驚奇人生:出身政治世家、音樂才華早被發掘的他,卻被匈國政府指派到綜藝表演班當起鋼琴樂師;一次趕鴨子上架的蘇聯演出之旅,卻讓他大受歡迎;而到比利時參加伊麗莎白女王大賽,竟也因此因緣讓比利時女王把他一家人救出鐵幕。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問題篇
哪裡是未來的舞台?
表演藝術學生畢業之後的出路,似乎不如想像中來得順利美滿,永遠在麵包與理想中掙扎。有的人寧願負債節約,也要堅持藝術的追尋;有的人則選擇轉業,打算在其他領域另尋春天。社會舞台看似遼闊,但哪裡才是藝術畢業生應該站的位置呢?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經驗篇
他們走出另類舞台 案例一
從企業訓練講師到在家教育的推手,黃夏成回顧一路的劇場相關訓練,慎重感性地說,大量的閱讀讓他勇於思考「有沒有新的可能性」,而紮實的身心訓練又讓他在授課時能打破學生的許多既定慣性,這兩者可說是他自行創業的成功基礎。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經驗篇
他們走出另類舞台 案例二
曾經獲得時報廣告金像獎、亞太國際廣告獎、紐約廣告獎、世界華文廣告獎等諸多獎項的羅景壬,完全是戲劇科班出身大學念六年,加上研究所念五年,他也從不諱言藝術學院對他的深遠影響:「學院訓練對藝術知識養成有很大幫助,讓我在戲劇處理上,與許多廣告同業還蠻不一樣的。」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經驗篇
他們走出另類舞台 案例三
音業的專業,讓萊比錫國際藝術經紀公司執行長黃星瑩面對旗下音樂家及客戶時,更有說服力及談判籌碼;選擇把掌聲留給後輩新人,走下舞台,黃星瑩在藝術行銷經紀領域上,也奏出了響亮的樂章。「我建議音樂系畢業生,要分析自己的人格特質,從演奏者轉型為藝術行政,並非犧牲夢想,而是將音樂專長作更多的發揮,創造自我價值。」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經驗篇
他們走出另類舞台 案例四
被視為近年來最突出的舞台設計,黃怡儒同時也是商業空間的紅牌設計師。從舞台設計跨足商業場,黃怡儒認為,兩者在基礎結構類似,但動腦區塊完全不同,「一個是對社會、對人性的體驗提出看法,另一個是為產品作嫁、為消費者作嫁,」他笑了笑表示,自己覺得做商業場有種很奇怪的浪漫,「因為我就是在製造一個幻象,一種夢幻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