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斌
-
研習營
人體保養場 蘇珊.克來恩(Susan Klein)的技巧
克來恩技巧是目前美國盛行的動作調整技巧。一月份,她應邀來台授課,將自己體會出來,由骨骼帶動動力的新觀念介紹到國內。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不嫌大,不嫌小,只怕不適「中」 展演空間的開發與規劃
這一兩年在擁擠的台北都會中,竄出了許多新的表演場地,有些是將政府公共空間開放利用,或是企業界的附屬劇場,表演團體的排練場地也兼做正式展演,還有自成一格的「pub劇場」。這麼多新興的五花八門場地,對於長期困擾表演團體的「展演空間不足」問題,是否開啓了新的契機?新型態劇場與演員、觀衆之間又建構了何種對話邏輯? 官方空間大解嚴 陳水扁上任市長一年多來,不斷推動市民主義,他帶領的一批年輕幕僚群,以十足的創意改造台北城市空間。最顯眼的一次「空間解嚴」,就是去年十月二十五日數萬市民湧進總統府前廣場,以雷射飆舞晚會來慶祝「終戰五十周年」。雖然這次活動引發的回響褒貶不一,有人批評此爲花俏的噱頭,失去活動本意;不過在晚會尾聲時,陳市長接受在場民衆英雄式的歡呼,新市府似乎已贏得大多數參與市民的歡心。 緊接著,已有一甲子歷史的市長官邸將改造爲市民藝文休閒場所的藍圖出爐,由文化界、表演團體、建築專業人士共同策劃,八百坪的深宅大院,未來將設置庭園咖啡屋、書店、花店和藝文劇場,開放民間經營。這棟曾經居住過當今台灣政權核心人物的歷史建築,即將在水泥圍牆拆除後,呈現一個透明、開放的市民空間。 新市府的「公共空間解嚴」計畫將持續進行,士林官邸、陽明山蔣公行館已經在下一波規劃中了。 表演藝術進駐台北舊城 今年初由淡水社區工作室、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以及古風史蹟協會,共同發起爲期六天的「台北舊城工作營」,從歷史記憶、公共空間、多族群文化三個觀點,建議讓「北門」成爲街道端景,將中山堂、西門町、總統府前廣場、新公園、衡陽路規劃爲戶外表演空間,邀集表演團體進駐。 這些提議在農曆春節期間即得到初步行動。先是「年貨大街」迪化街的傳統商圈活動,北市府交通局在年節前二個星期開辦年貨專車路線,配合施行交通管制,專車上還發送迪化街導覽地圖及環保購物袋。並由文建會與台原藝術文化基金會、迪化街商圈聯誼會等民間團體共同企劃「永樂廣場民俗活動」,進行各種表演及影像呈現。另外,導航基金會針對靑少年舉辦「佔領西門町」活動,以各式街頭舞蹈、另類音樂表演及服裝秀提供靑少年展演機會;台北市都發局也已著手改造西門町計畫,未來規劃完成的街道、廣場將公平分配給靑少
-
台前幕後
呈現「且安且走」的人生態度
在面對角色的要求時,趙自強認爲最大的挑戰在於表現世間凡人無力超越生命,且安且走的心態,並透過角色和滑稽的情境,引起觀衆的共鳴。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傳統風光不再,另類大放異彩 體檢八十四年的「藝術節」!
從民國八十二年兩廳院籌辦「台北國際藝術節」時,就有「該不該整合國家文藝資源」的聲音出現。三年過了,又增加了近十個各式的「節」,「資源」到底被浪費了沒?整合了沒?是少數人受惠或是全民福祉?
-
劇場對談
台灣可不可能出現「同性戀劇場」?
我覺得問「台灣爲什麼出現同性戀劇場」,就好像是問「台灣爲什麼有異性戀戲劇作品」一樣令人不解。社會中有異性戀就會有同性戀。異性戀者有權表達他們的情慾。同性戀者同樣也有權力表達他們的情慾。 邱安忱(戲班子劇團編導) 我認爲台灣社會不但不開放而且是在倒退。正是因爲台灣社會如此不開放,所以才會有爲數不少的同性戀作品要出來,要喊出「看吧!我們就是不一樣!」的聲音。 陳培廣(台北故事工作體編導)
-
舞蹈
繡在屛風上的鳥
從演出的服裝、音樂、舞蹈各方面來看,都可以了解到製作的嚴謹與細心。然而,即便是技術性的成就都已到了相當的程度,在缺乏一個基本的演出理論之下,「梨園舞坊」的演出似乎顯得單薄、茫然不知所以。
-
舞蹈
如傾聽朋友訴情的小品
《手提箱女子的肖像》不會是一個曠世的經典,卻是一個如朋友傾訴心情自傳式的雋永小品。而這個小品在偌大的劇院演出,拉遠了說的人及聽的人的距離,總覺得少了那一份傾訴的親密,卻多了一種塡不滿的空洞。
-
戲劇
語言的混沌與認同的困境
《潦過濁水溪》所反映出的語言問題,似乎說明了台灣現代表演藝術過度仰賴演員個人的生活經驗,而較少來自有系統的訓練。
-
名家訪談
大脚小脚文明脚,笑語梅戲情未了
小脚放了之後,它長一點兒,可又長不大;男人最恨這種男不男女不女的文明脚。不過文明脚有功勞,它是大脚的先驅,它開先河,敢爲天下先。我們這一代戲曲工作者的處境就是這樣,如何爲優秀歷史傳統中的表現型態,注入這個時代的意識,讓當今的觀衆能接受;一門藝術能夠征服當代靑年,它就有生命力。
-
樂界越界
非主流派的戀戀風情 從土地出發的陳明章
落腮鬍、衣著隨意,手裡總抱把吉他是陳明章予人的第一印象,而其作品中所流露的淸新、富含土地馨香的曲風在當今商業掛帥的樂壇顯得十分特出。陳明章的創作範圍極廣,從流行歌、電影、廣吿配樂到戲劇、舞蹈配樂無所不包,甚至在舞蹈中客串演出、過起戲癮。
-
特別企畫 Feature
粵劇在台灣的五十氣數
「且夫粤劇之美古曲倘更以正音全氣之歌,誰謂南腔不如北調哉。」以紅色木棉爲戲花的粤劇,隨國軍自大陸撤防來台灣,在經歷了「紅棉」五十年代的短暫鼎盛之後,可以說是十年一退地漸漸就要退入歷史了。面對未來也許不必有太多的綺想,但成長的軌跡卻是抹不掉的紀錄,旣令退到一年一演,她仍是枝頭上一朶褪色而不凋萎的木棉。
-
劇場對談
台灣有沒有商業劇場?
所謂商業,它應是組織健全,財務健全,人事健全。我們自己都很淸楚知道自己根本組織上就不成立。更何況大環境也不健全 李國修(屛風表演班藝術總監) 到底是創作者引導觀衆,還是觀衆引導創作者?這牽涉到創作者良心問題。到底你是要迎合觀衆,還是提升觀衆品味? 梁志民(果陀劇場藝術總監)
-
里程碑 Milestone
巴索里尼的戲劇世界
「正常」社會經常將巴索里尼歸類爲「藝術電影」作者、六〇年代的文化現象,或在非色情片中大量運用裸體鏡頭的冠軍。但這些無疑都流於低貶或曲解其實,他在戲劇世界內的創作,同樣也有令人無法忽略的成績。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用音符與潛意識密談 音樂治療在台灣
對一般人而言,音樂是表演藝術領域中最爲人熟知也最貼近的一種,它可以紓緩人心、昇華情感、撫慰傷痛,但您可能不知道,在卸下「表演」的角色後,音樂中非語言的特性可以成爲協助特殊敎育及精神醫學的重要媒介。
-
台前幕後
生花妙手再賦歌劇新意
在歌劇欣賞上,近幾年本地愛樂者已漸漸脫離「純粹欣賞音樂」的階段,導演的手法與舞台設計的展現,逐漸受到觀衆的重視與期待。就《阿依達》而言,較之前次日本籍導演粟國安彦的傳統寫實手法,這次遠自瑞士請來的年輕導演基.蒙塔朋,在手法的呈現上,則給了觀衆更多想像與思考的空間。在《阿依達》首演前夕,作者與導演就此次的重新製作,進行訪談。
-
音樂
歌劇新視聽時代 從導演的手法看《阿依達》
在國外,欣賞歌劇演出早已從聽歌劇跨入有視聽享受的看歌劇了。唱得好應該是「基本配備」,眞正該欣賞的是指揮、導演與視覺設計上的「新意」。這次《阿依達》第二次在國家劇院演出,我們該關心一下:與前一次製作不同之處?詮釋手法可有新意?主事者在歌劇製作能力上是否較前次精進些?
-
戲劇
歡樂溢劇場,笑聲盈滿座!
「從觀衆的反應可以看得出來,喜劇仍然是擁抱觀衆的票房靈藥。」
-
戲劇
《都是當兵惹的禍》劇評
「綠光」的《都是當兵惹的禍》向元雜劇取材,大量運用、轉化京劇的表演程式,爲「中國歌舞劇」指出可行的方向。
-
回想與回響 Echo
廢墟裡的革命遊戲
「破爛節和飆舞爲人們帶來的遠景,恐怕不是革命或解放的許諾,而是權力更爲精密滲透監控、更爲『人性化管理』的時代業已來臨。」在本刊上期對「1995年小劇場」做回顧之後,本文作者更提出了「解放」與「革命」口號以外的沈思。
-
回想與回響 Echo
給劇場同志的一封公開信
「幾年下來,我們社會似乎安靜詳和了些。因此有人說小劇場的批判性沒有了,我很不以爲然。因爲我們的體制還在,社會不平之處,所目歷歷,更何況所謂批判,不應只是批判外在的對象,也要批判自己,怎麼會因爲形式上的轉變就有這樣的想法?誠爲異哉!」